刑法不可抗力的概念
㈠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不可抗力主要规定在民商事法律中,即不可预见,不可避免,无法克服。
分为自内然因容素和社会因素。如天灾、战争、动乱等等。
以合同诈骗罪为例,合同诈骗中的合同须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经济秩序,与一般的民事合同区分开来。只有以这种合同的标的物为诈骗对象的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不可抗力按同样的理解,就是它的“力”要能影响到一定的社会秩序。如果一个看似不能履行前种合同义务的行为,是由于战争导致或是标的物被政府合法征用了,那么当然属于不可抗力,不可能成立合同诈骗罪。否则,就有可能属于意外事件或者成立主观罪过了。
再如,一般的动物自发侵袭,可能是意外事件,甚至可以成立紧急避险。但如果动物侵袭的事态被极端地放大到蝗灾、鼠灾的程度,而导致了一系列刑法禁止的行为,那么就是不可抗力了。
㈡ “不可抗力”的名词解释
拼音:[ bù kě kàng lì ]
释义:法律学名词。指当事人不能预见和人力所不能抗御的强制力量,如台风、洪水、地震或战争等。在刑法上,因不可抗力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不负刑事责任。在民法上,因不可抗力而未能履行合同或引起财物毁损的,不负赔偿责任。
造句:
1 对于不可抗力的天灾,任谁也无可奈何啊!
2 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约里唯一一条、也是永远都会存在的一条无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条款。
3 因不可抗力致使卖方不能或推迟次货,卖方不负责任。
4 除因不可抗力因素经宿舍服务中心或军训与生活辅导组同意外,宿舍不得留宿该宿舍外人员。
5 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6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7 在货物制造和装运过程中,由于发生不可抗力事故致使延期交货或不能交货,卖方概不负责。
8 一旦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持续120天以上,未受阻一方有权解除合同。
9 由于不可抗力不合规律、不能为人力所控制,尽到合理注意义务也不能够避免后果,所以,受害方无权请求损害赔偿。
10 如果该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是由不可抗力引起,合同各方均毋须对货物灭失负责也毋须对合同履行失败负责,只需履行付款责任。
㈢ 刑法上不可抗力与紧急避险有何关系
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各国解释不尽一致。我国法律认为,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版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权。按《公约》解释,是指非当事人所能控制,而且没有理由预期其在订立合同时所能考虑到或能避免或克服它或它的后果而使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障碍。据此,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所发生的,不是由于当事人一方的故意或过失所造成的,对其发生以及造成的后果是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控制、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
引起不可抗力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自然原因,如洪水、暴风、地震、干旱、暴风雪等人类无法控制的大自然力量所引起的灾害事故;二是社会原因,如战争、罢工、政府禁止令等引起的。在实践中,对不可抗力的认定是很严格的,要与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正常的贸易风险区别开来。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㈣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事件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来源既有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也包括社会现象,如军事行动。作为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强制力,具有客观上的偶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主观上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社会危害性。世界各国均将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条件,中国刑法也不例外。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刑法》
第十六条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4)刑法不可抗力的概念扩展阅读:
《刑法》
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紧急避险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㈤ 什么是刑法的不可抗力,请举例说明*-*
不可抗力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规定在刑法16条。如,司机在开车中,突遇地震,无法正常驾驶,将行人撞死,就不是交通肇事,而是不可抗力。
㈥ 求我国刑法不可抗力内容 基本概念 特征等(注不是民法 是刑法)
可以度娘。
相关的法律问题,可以试用好问手机律师,一款手机应用软件,免费发布咨询信息后,在线律师会及时回复,各大应用市场都可以下载,希望能帮到您。
㈦ 在刑法中,不可抗力事件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刑法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处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所以共同点是A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B不是处于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区别是不可抗力主要是指不能抵抗的情形,天灾。意外事故只是不能预见,人祸为主。二者都是违法性阻却事由。
㈧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克服的事件就是不可抗力!例如你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走,突然天上掉下一个陨石,你的车被砸坏了,这就是不可抗力
㈨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是什么意思*-*
不可抗力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
㈩ 刑法上的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的区别
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内由不可预见的原因引起的称做意容外事件.
不可抗力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1.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不同,不可抗力发生损害的原因是在特定场合下,非人力所能抗拒\避免的力量,包括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强制.而意外事件发生损害结果则是由于行为人对当时情况下自己行为会造成损害结果没有预见也不能预见.
2.对损害结果发生的预见情况不同.不可抗力行为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是有所预见或可以预见的,只是特定场合下凭借其能力及客观条件和环境无能为力.意外事件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根本缺乏预见,也不可能预见.
3.不构成犯罪的根据不同.不可抗力是由于行为人不能依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以外事件是因为行为人主观上根本不能认识到损害结果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