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73条第2款

刑法73条第2款

发布时间: 2021-02-20 19:58:12

『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专告人取保候审属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2款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

第一款: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第二款: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2)刑法73条第2款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条文注释:

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的不同表现,决定着对他们的处理结果。

对缓刑犯的处理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1)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又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发现的罪或者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刑法》对新犯的罪和新发现的罪没有特别要求,应当理解为无论新犯的罪和新发现的罪是什么性质的犯罪,也无论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罪轻还是罪重,都应当撤销缓刑,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来处理。

(2)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3)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上述情况,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予以公开宣告。

『叁』 刑法修正案73条原文及其相对应的条款

刑诉法“73条”,被民间简称“不通知条款”,主要规定,对于涉嫌危害国版家安全犯罪、恐权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

另有第8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拘留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在“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可不通知家属。

因为草案的一审稿中,73条同样规定了监视居住若“通知可能有碍侦查”,可不通知家属。所以对上述条款的争议,被统称为“73条”。

『肆』 刑法73条内容是什么

(三)缓来刑的考验期自 缓刑考验期,是指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的一定期间。 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根据刑法第73条第3款的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接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书的第2日内,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的,该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对于已提出上诉或抗诉的案件,如果第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则应从二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因为羁押期与缓刑考验期的性质不同。

『伍』 刑法73条是什么

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陆』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三条第二款是什么

第二来百七十三条 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源罪的,或者发现了判决的时候所没有发现的罪行,由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假释的时候,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柒』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了缓刑的撤销及回其处理。
《中华人民共答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捌』 刑法第73条

可能你问的是刑诉法73条吧?
刑诉法“73条”,被民间简称“不通知条款”,专主要规定,对于涉嫌危属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

另有第8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拘留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在“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可不通知家属。

因为草案的一审稿中,73条同样规定了监视居住若“通知可能有碍侦查”,可不通知家属。所以对上述条款的争议,被统称为“73条”。

不过,目前这条法律还有等人民代表们的审议。

热点内容
公证关系证明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6 05:52:20 浏览:588
今年司法考试报名人数 发布:2025-09-16 05:45:51 浏览:490
社会保障法全文2018下载 发布:2025-09-16 05:45:50 浏览:927
2016年2月1号起实施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16 05:39:34 浏览:222
外国刑法名著 发布:2025-09-16 05:34:45 浏览:621
疫情期间法院会受理案件吗 发布:2025-09-16 05:30:27 浏览:504
行政法热点论文案例 发布:2025-09-16 05:25:43 浏览:786
重庆市法院官网 发布:2025-09-16 05:21:42 浏览:123
哪里查询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6 05:21:37 浏览:64
律师培训视频 发布:2025-09-16 05:15:58 浏览: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