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诉讼期
1.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里规定的,可从1年到20年不等专。
根据《中华人属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1)民法的诉讼期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2. 民法的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回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答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 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版权利,当权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 关于民法诉讼时效的问题
第一届司法考试考来题
限制行自为能力人致他人损害的责任承担。《民通意见》规定——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18周岁,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