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物的特征

民法上物的特征

发布时间: 2021-02-21 00:46:01

A.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是什么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中的一种,是一切财产关系最基本的要素。

B. 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和特征

(1)民法学上所称为“物”,必须具有能为私权客体的属性,既涉及一般意义上的有体物;也涉及某些法律规定的权利,如可以转让的不动产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由法律确认的适用物的规则的财产权利。这是广义的物的概念,狭义的物,即实物,被认为是物权法上的物,即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具有一定物质形体的物。
(2)作为物权客体的物的法律特征:A.物具有非人格性。人自身不能作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许外;B.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原则上须为有体物或者有形物;C.作为物权客体的物须为独立物;D.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应当能够为人力所支配;E.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对人类有价值;F.精神产品不属于《物权法》的调整范围,但在有些情况下,《物权法》也涉及这些精神产品。这主要是指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可以作为担保物权的标的。

C. 在民法上 物具有哪些特点

1、存在于人身之外
2、能够为人实际控制或支配
3、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
4、已能够独立成为一体的有体物为限
5、须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D. 什么是民法上的物

民法上复的物,是指自然人身制体之外,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并且能够被人力所控制、支配的物质实体。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最主要、最普遍的客体,涉及一切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性:
(一)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
(二)占有一定空间并具有一定形体;
(三)能够为人力所实际控制;
(四)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

E. 在民法上物具有哪些特点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中的一种,是一切财产关系最基本的要素.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回以外,能够被民答事主体所支配和利用,并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可以构成人们财产的一部分的物质财富.具体说来,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征:
一、必须能够成为权利客体,即物的非人格性.二、物包括有体物和自然力.三、物须为人所能支配.四、物必须能够满足人的生活需要.五、物必须能构成人们的财产.
二、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构成表见代理,须满足三个要件:
(1)必须充分一般代理行为之要件;
(2)代理人在表面有使善意相对人相信其为代理人的客观事实,即代理人与被代理人间的特殊关系;
(3)相对人为善意且无过失.

F. 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1.物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1)民法学上所称为“物”,必须具有能为私权客体的属性,既涉及一般意义上的有体物;也涉及某些法律规定的权利,如可以转让的不动产使用权、债权、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由法律确认的适用物的规则的财产权利。这是广义的物的概念,狭义的物,即实物,被认为是物权法上的物,即存在于人身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具有一定物质形体的物。
(2)作为物权客体的物的法律特征:A.物具有非人格性。人自身不能作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许外;B.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原则上须为有体物或者有形物;C.作为物权客体的物须为独立物;D.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应当能够为人力所支配;E.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对人类有价值;F.精神产品不属于《物权法》的调整范围,但在有些情况下,《物权法》也涉及这些精神产品。这主要是指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可以作为担保物权的标的。
2.物的分类及其意义
(1)动产和不动产。此分类的意义在于两者的经济价值不同;固定程度不同;利用方法不同;
(2)主物和从物。此分类的意义在于,从物一般随主物而转移。因为从物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主物发挥作用,根据物尽其用的原则,法律上一般认为其应当跟随主物。对主物进行买卖
租赁和设立担保时,如果当事人没有相反约定,应当推定效力及于从物;
(3)原物和孳息。孳息作为一种新生物、派生物,其所有权一般跟随原物的所有权,换而言之,原物所有权人可以取得孳息的所有权。
3.物权变动的类型
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引起物权变动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为法律行为,如所有权的转移,抵押权的设定等;二为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私法上的原因,如继承、时效、先占、添附、遗失物拾得与埋藏物发现等;三为某些公法上的原因,如国家征收、没收。

G. 民法上“物”的种类有多少种

民法上的物,作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之一,有3个特征:一是存在于人身之外,二专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三属是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通常是指资源或财物。骨灰是自然界中的物,但不是民法意义上的物,不具备第二个特征。

H. 民法中 物的特征.为什么物必须具有稀缺性

您好抄,物的特征包括:A.物具有非人格性。人自身不能作为民法上的物,除法律允许外;B.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原则上须为有体物或者有形物;C.作为物权客体的物须为独立物;D.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应当能够为人力所支配;E.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对人类有价值
民法中物的稀缺性,可以理解为不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人人都能获取的。并非一切能满足人的需要的物都必然能成为民法中的物。阳光和空气能满足人的需要,在通常情况下却不能成为民法中的物,原因在于它们是无限地供给的, 不具有稀缺性。要成为民法中的物,除了须具有效用外,还必须具有稀缺性。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I. 民法中物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上所称的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而又能为人所支配控制的物质产品。

特征就是:
1。存在于人身之外
2。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
3。能为人所支配控制

J. 民法上“种类物”和“特定物”的区别是什么

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

  1. 有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客体,如所有权法律关系,租赁法律关系等;而有些法律关系既可以是特定物也可以是种类物,如买卖法律关系等。

  2. 物意外灭失时的法律后果不同。特定物在交付前意外灭失的,可以免除义务人的交付义务,而只能请求赔偿损失。种类物如在交付前意外灭失的,由于其具有可替代性,故不能免其交付义务,义务人仍应交付同类物。

热点内容
2016二级建造师法规教材 发布:2025-09-16 05:07:40 浏览:308
北大法律硕士考研科目 发布:2025-09-16 05:03:21 浏览:615
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 发布:2025-09-16 05:01:58 浏览:969
法院放款单 发布:2025-09-16 04:20:57 浏览:32
法律知识搜题app 发布:2025-09-16 04:04:24 浏览:920
2017法律硕士新增院校 发布:2025-09-16 03:50:52 浏览:237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 发布:2025-09-16 03:48:34 浏览:134
劳动法缴纳社会保险的规定 发布:2025-09-16 03:42:25 浏览:53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法 发布:2025-09-16 03:41:30 浏览:81
法院退款委托书 发布:2025-09-16 03:40:57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