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危险共同体刑法

危险共同体刑法

发布时间: 2021-02-21 07:11:47

刑法里面的危险共同体是什么,可以举个例子吗尽量说详细点。

「危险共同体」判例隐忧文/吴夏雄 ​​登山队全体成员彼此之间,基於相互信赖、依存、安全、照顾之「保证人地位」,具备互相扶持与排除危难的义务。

最近判决的能高安纵走邱垂坤死亡事件,其领队和二名陪伴队员,於去年六月原被南投地检署以过失致死罪名起诉,历经年馀之审理,日前南投地方法院刑事判决,领队因过失致死被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得易科罚金,缓刑三年,另二名陪伴者判定无罪。其他先行下山离去之八名队员,亦涉有过失罪嫌,移请检察官另案侦办。

对周遭的人多一点关心
乍闻之下,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二名高龄山友经法院认定,他们眼见邱某行进速度较慢,已一路相伴,确有尽力照顾、扶持之事实。後因邱某敦促二名队员先行下山请求直升机救援,这二位山友才赶下山报案求援,因此谕知无罪,还其清白。
忧的是领队因过失致死被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他先行下山离去之八名队员,亦涉有过失罪嫌。法院判决之理由系依据刑法第十五条之规定,认定登山队成员之间,为达特定之目的,组成之彼此信赖互助,并互负排除危难义务之团体,彼此之间均互居於保证人之地位,并互成危险共同体。对於登山活动中发生危险之可能性,法律上有防止其发生之义务,能防止而不防止者,与因积极行为发生结果者同。
因此认定领队及其他八位队员,於万大南溪营地扎营时,未见死者及二名陪伴队员抵达营地会合,却无任何回寻、救援或连系搜救之措施,并於抵达终点奥万大游乐区即搭车离去。显然违反基於不纯正不作为犯之危险共同体保证人义务之行为,未尽应注意之义务。

队友不只是队友
法院认定连续数日之登山活动,对於任何参与登山之成员,无论上登、下爬之身体活动安全,抑或持续於山区行进之体力负荷,均构成相当程度之挑战,所以对於参与登山之人,其生命、身体之安全较诸一般日常活动均具有更高之风险,而为完成该等危险性较高之登山活动,因此登山队系所谓「危险共同体」,登山队全体成员彼此之间应为相互信赖、依存、安全、照顾之「保证人地位」。
这种判例势必影响往後登山队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上述判决之理由,足以让我们警惕与深思。一个登山队确实应有「危险共同体」之体认,全体成员彼此之间理应相互照顾。
然而当今登山队之组成,常是呼朋唤友组成的,更多是招募队员临时组! 成的,这样的队伍,根本难有患难与共之意识,一旦发生意外,责任推给领队,队员只是一贯跟我无关之冷漠,这样的队伍就犯了未尽应注意之义务,疏乎了原本应有的行为举措,尚不知所以然。

团队伦理
登山固然只是一种休闲、健身之活动,活动期间,队员之安全,以及状况之应变,虽为领队及向导之职责,但队员之间相互照顾扶持之伦理更是重要。
衡诸前述之法院判决,由法律精神观之,登山原属高风险活动,登山队的组成更具有危险共同体之性质,队友间彼此更具有保证人之法律地位,因此应具备互相扶持、照顾及排除危难之义务。为登山活动安全的永续推展,愿以此共勉之。
图1.登山队全体成员一起登山,大家就是生命共同体。

❷ 法律上危险共同体含义,请举例说明,谢谢

比如相约一起登山、探险的一群人就是一个危险共同体,相互间具有救助的法定义务,若因未尽到救助义务导致人员死亡,构成犯罪。

❸ 刑法危险共同体是什么为什么风景漂流区不算

危险共同体,是指危险状况下或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状况下的群体。刑法讨论危险共同体的问题内,主要是容讨论危险共同体在危险发生时的救助义务是否有“保证人”的地位,也就是说危险共同体能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比如驴友集体出游即为危险共同体。
风景区的漂流活动是有组织的,由专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的旅游项目,属于公共场所,组织者应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并承担因安保责任缺失带来的法律责任,不必由游客互相间承担法律责任。所以风景漂流区不属于危险共同体。

❹ 一起喝酒算不算危险共同体

一起喝酒,如果是拼酒,就是危险共同体。一旦有问题,谁都逃脱不了干系。

❺ 刑法里面的危险共同体是什么,可以举个例子吗

法,就可以调制出不同的风味来,这是最简单的烹饪常识.比如丈夫在妻子生日那天献上回一束水灵的玫瑰花儿答,在妻子的腮边印上甜蜜吻痕的同时,再对妻子说:“老婆,我爱你”于是从妻子嘴角边遗漏出带有皱纹如同少女般的嗔怪:“去,怎么还这么肉麻”的表情里,再品味一次年轻时初恋的情怀.以至能够信心十足着进行完美爱情的接力赛,彼此相携到老.有了这样完美的爱情,我想即使有一天,两个人伫立站黄昏的夕阳下,戴着沧桑的老花镜,咀嚼着岁月的牙齿,仍能品出完美爱

❻ 什么是危险共同体什么是第三人专属负责领域

危险共同体,是指危险状况下或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状况下的群体。刑法讨论危险共同体的问题,主要是讨论危险共同体在危险发生时的救助义务是否有“保证人”的地位,也就是说危险共同体能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比如驴友集体出游即为危险共同体。

第三人专属负责领域,犯罪结果的客观归责, 结果存在于构成要件效力范围之内,即在行为人负责领域,结果出现于第三人专属负责领域,不可归责于行为人。如交通肇事致被害人腿骨折,送入医院后因麻醉师麻醉失当而死亡。

(6)危险共同体刑法扩展阅读:

保护义务:

生命权的优先价值须从相对方的保护义务体现出来。保护生命权的义务不能仅限于结果义务还应包括那些严重危及身体健康安全的行为义务,无论侵害生命权之死亡结果既遂或未遂,只要行为上存在害及生命的可能或目的,均属于违反了保护生命权的义务。

这些义务可分为公法上的保护义务及私法上的保护义务。这些保护义务既包括了消极的不作为义务,也包括了积极的救助义务。以下侧重分析积极的保护义务。

公法义务:所有的国家机关都应当积极地保护生命.在立法上,涉及生命权的立法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法律,所谓“撞了白撞”的法规不应产生法律效力。国家应尽量废除死刑,不得已保留的死刑制度中应避免出现“对非暴力犯罪行为适用死刑”的状况.在司法上。

❼ 刑法总则问题,理论分析要详细过程,谢谢

你好

你可以听一下刘凤科的刑法总则啊,应该是复习司法考试吧版

我是去年复习的,现在忘得差不权多了

记得有两个案例吧,一个是两个成年人一起去漂流,然后船给翻了,一人落水,另一人并无救助义务,这个案例跟你的问题蛮相似的。我的意见是另一个猎人没有救助义务。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登山的团体,发生雪崩,其他人员应该救助被困人员,否则是不作为的犯罪。

因为是个危险共同体了

主要还是分析这个义务来源,是否有义务嘛。刘凤科讲得还是蛮多的,还有一个经典的,就是猎人上山看见弃婴,见死不救,不构成不作为犯罪,拿回家了,又不管的,就是不作为犯罪了。

不是很肯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❽ 德国刑法学总论的目录

刑法学是最精确的法学(译者序) 献辞中文版序言第三版序言第一版序言缩略语索引第一章基础第1节 形式意义上的刑法。定义和界一、惩罚(刑罚和保安处分)作为刑法的形式定义标准和二元制惩罚制度二、作为公法的刑法。纪律处分,罚款和秩序性措施作为非刑事性惩罚三、附属刑法四、作为全体刑法科学部分领域的实体刑法;全体刑法科学中的不同分支五、实体刑法的总论部分第2节 实体的犯罪概念。作为辅助性法益保护方法的刑罚及其与其他类似性惩罚在内容上的界限一、实体的犯罪概念二、作为刑事可罚性条件的法益侵害三、过去各种法益定义的失当四、从宪法中引导出的法益概念五、法益概念的可变性六、法益保护的界限问题七、危险刑法,风险刑法,通过刑法对未来的保护:法益保护的终结? 八、法益和行为对象九、没有法益保护的刑事法律是没有意义的吗? 十、立法者能否承担惩罚侵害法益行为的义务? 十一、法益保护的辅助性十二、文献中的不同观点十三、刑罚与其他类似惩罚手段在内容上的界限第3节 刑罚与保安处分的目的与正当化一、刑罚的目的;刑罚理论二、保安处分的目的与界限;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关系三、赔偿作为刑法上的第三条道路? 第4节 1871年以来的德国刑法改革一、1871年的帝国刑法典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发展三、魏玛共和国时代的改革工作四、纳粹时代五、改革工作的重新进行六、“1962年草案”和“选择性草案” 七、1969年以来的改革立法工作八、改革的内容第5节 法治原则与刑法的解释和在时间上的适用之间的关系一、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和刑罚二、法治原则的四项作用三、关于法治原则的历史与国际性适用四、法治原则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国家理论性和刑法性根源五、解释与禁止类推六、禁止作为刑罚基础和使刑罚严厉的习惯法七、禁止溯及既往和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八、禁止不确定的刑法和刑罚第6节 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一、概念性说明。在现行法律中占支配趋势的行为刑法二、弗兰茨.冯.李斯特及其继承者的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三、30年代的行为人刑法趋势。生活方式罪责。犯罪学和规范性行为人类型四、现行法律中的行为刑法和行为人刑法第7节 刑法信条学和刑法体系。一般犯罪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信条的任务和刑法的系统学说二、刑法体系的基本概念三、新近犯罪理论的历史发展四、传统刑法体系的成就和局限性;刑法信条学的体系性思考和问题性思考五、目的论和刑事政策性的体系性建议的基础第二章 行为、轻罪、重罪第8节 行为一、行为概念的任务二、刑法信条学发展中的行为定义。阐述与批判三、人格的行为概念第9节 轻罪和重罪一、关于区分的历史二、现行法律中的规定和实践意义三、现行法律中“抽象”理论的实现及其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则中的基础四、界限划分问题第三章 行为构成第10节 行为构成的理论一、体系性行为构成,保障性行为构成,错误性行为构成二、关于行为构成作为体系范畴的发展三、行为构成和违法性的关系四、社会恰当性和排除行为构成五、开放的行为构成和评价总体构成行为的特征六、客观的行为构成和主观的行为构成七、行为构成中的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八、行为构成的种类第11节 归责于客观行为构成第一、因果关系的理论一、关于因果概念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的困难性二、等值理论(条件理论) 三、等值理论的具体问题四、适当理论和意义重大理论第二、进一步归责于客观行为构成一一、侵害性犯罪二、危险性犯罪第12节 故意和行为构成错误。在因果关系偏离时归责于故意一、故意的基础和表现形式二、行为构成错误三、在因果关系偏离时对故意的归责第13节同意一、关于同意的理论地位二、作为排除行为构成根据的同意三、缺乏或者限制同意可能性的行为构成四、同意的宣告、对象、时间和撤消五、理解能力六、同意中的代理人七、同意中的缺乏意志八、关于同意存在的错误或者同意不存在的错误第四章 违法性第14节 不法理论的基本问题一、违法性和不法二、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法性三、被害人信条学和实质性不法四、不法和无法领域五、违法性和法制的统一六、关于正当化根据的体系化七、正当化根据的竞合八、正当化的错误问题九、正当化根据的作用十、具体正当化根据的表现和划分第15节 紧急防卫一、紧急防卫权的基本原则二、关于紧急防卫权的历史发展三、紧急防卫中的攻击四、攻击的违法性五、攻击正在进行六、具有紧急防卫能力的利益七、防卫的必要性八、紧急防卫的要求性九、主权行为和紧急防卫权十、紧急帮助十一、限制在攻击者及其法益上的紧急防卫十二、防卫的意志作为主观性正当化因素? 第16节 正当化紧急状态和相关案件第一、第34条的基本规定一、当前紧急状态权的发展二、紧急状态的危险三、利益冲突中的权衡四、适当性条款五、正当化紧急状态的其他问题第二、民法中的攻击性紧急状态,《德国民法典》第904条第三、民法中的防卫性紧急状态,《德国民法典》第228条第四、正当化的义务冲突第五、类似紧急状态的状况第六、《德国基本法》第20条第4款的抵抗权第17节 职务权和强制权;官方的批准第一、职务承担者的侵犯权第二、违法而又有约束力的命令第三、代替公共机关所为的行为一、临时羁押二、自助权第四、责打权一、私人责打权二、老师有责打权吗? 第五、官方的批准第18节 出于允许性风险的正当化根据第一、推定的同意一、正当化根据的结构二、推定同意的辅助性三、自私行为中的推定同意? 四、确定推定意图的标准五、错误和审查义务第二、合理利益的利用一、关于第193条的结构二、作为正当化根据的合理利益的利用三、第193条没有超越侮辱行为构成的扩展四、利用合理利益的具体条件第三、艺术自由一、作为独立正当化根据的艺术自由二、根据《德国基本法》第5条第3款产生的正当化根据的条件第五章 罪责和责任第19节 责任原理的基本问题一、罪责和预防必要性作为刑法责任的条件二、从心理性罪责概念到规范性罪责概念三、关于规范性罪责概念的批评四、刑法中罪责的内容性规定(实质性罪责定义) 五、刑罚基础的罪责和量刑的罪责六、排除罪责的根据和免责的根据? 七、构成行为责任的毛拉赫原理八、构成行为罪责和生活方式罪责第20节 罪责能力第一、成年人的罪责能力一、法律规定的基础二、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连接性诊断结果三、理解能力和控制能力四、重大减弱的罪责能力第二、孩子和青少年的罪责能力第三、原因自由行为第21节 禁止性错误一、禁止性错误的规则。信条性发展和法政策难题二、不法意识的对象三、不法意识的表现形式四、禁止性错误的意识形式五、有条件的不法意识六、禁止性错误的可避免性七、禁止性错误的法律后果八、禁止性错误的特殊规则第22节排除责任的紧急状态和类似案件第一、第35条的紧急状态一、有关规定的体系性位置和目的论内容二、当前无法用其他方法避免的危险三、能够在紧急状态中保护的法益四、享有特权的人员范围五、避免危险的行为六、根据第35条第1款第2项拒绝排除责任七、对紧急状态情况的错误认识八、紧急状态行为的参与人第二、第33条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一、有关规定的体系性位置和目的论内容二、排除责任的冲动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超过紧急防卫限度四、集中的和扩展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五、对无关的第三人造成的损害六、防卫挑拨状态下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七、假想的紧急防卫超过限度八、第33条可以类推地适用于其他对正当化基础的超越? 第三、良心行为一、德国基本法第4条作为刑法判断的基础二、良心行为承担的刑事可罚性后果三、免除刑罚的良心行为在体系上的分类第四、民事性不服从第五、在分则中排除责任的根据一、具体案件二、这类案件的信条学讨论第六、超法规的排除责任一、非过分要求性作为超法规的免责基础? 二、危险共同体作为排除责任的基础三、选择较小的恶作为排除杀人责任的根据? 第六章 其他刑事可罚性的条件第23节 刑事可罚性的客观条件和排除刑罚的根据一、超然于责任之外的刑事可罚性条件。设问与举例二、第四个犯罪范畴在主导理论中的过分扩展三、刑事可罚性的客观条件和排除刑罚的根据作为刑法之外居于优先地位的目的设定的情况四、其他方案五、在程序性条件中的刑事可罚性条件和排除刑罚根据的界限六、展望。在程序法中的刑法和刑法外的目的设定第七章 过失第24节 过失前言第一、行为构成一、从罪责形式到行为构成的犯罪类型一二、过失性举止行为的标准三、创设不允许危险的具体化四、关于行为构成性保护范围的具体化五、过失性标准的一般化或者个别化? 六、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过失七、过失犯罪的主观和客观行为构成八、故意、轻率、简单和微小的过失作为不法和罪责的等级层次九、过失犯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第二、违法性一、原理性困难二、紧急防卫三、紧急状态四、推定的同意和同意第三、罪责和责任一、排除罪责的一般根据二、排除罪责的补充根据人名一览表内容索引
·查看全部>>

❾ 旅游在刑法上有无救助义务 是不是在刑法上 和民法上 义务不同

你好
旅游的话,如果不是紧密联系的危险共同体,一般没有刑法上的救助义务,
如签订生死协议的登山队,有救助义务,一般的出游伙伴,没这么高的救助义务的,
还是要具体分析,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❿ 驴友之间在刑法上有无救助义务

这个是有有的,这是基于先前行为导致的救助义务。通说认为驴友结伴游行,就形成了一种在途中相互帮助的关系,所以有救助义务。但是这种救助义务不能超过合理的限度,也就是不能强人所难。

热点内容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内容 发布:2025-09-16 02:58:35 浏览:241
诉讼法七日内处罚决定书 发布:2025-09-16 02:58:34 浏览:464
安理律师事务所排名 发布:2025-09-16 02:56:27 浏览:599
合同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9-16 02:49:16 浏览:182
美国刑法疑罪 发布:2025-09-16 02:45:35 浏览:264
合肥哪里有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9-16 02:37:29 浏览:733
居委会法律援助工作简报 发布:2025-09-16 02:32:04 浏览:748
行政法的电影 发布:2025-09-16 02:31:56 浏览:970
依法治县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发布:2025-09-16 02:29:30 浏览:907
法治面前 发布:2025-09-16 02:25:46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