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收民法典

收民法典

发布时间: 2021-02-21 12:57:58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回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答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㈡ 民法典是什么东西

民法典来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自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收民法典扩展阅读: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中国建银集团法律部等单位的26人组成。

梁慧星学部委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该草案采用德国潘德克吞编制体例,分为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七编,共计1947条。

㈢ 民法典有哪些

第一编物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专节 不动产登记。属

第二编合同。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保全。

截至2016年9月,中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现有民事立法存在主体多元化、法律渊源众多等问题,并未形成系统。民法典有上千个条文,涉及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多且复杂。如何将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串在一起。

(3)收民法典扩展阅读:

2016年6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次委员长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举行。

委员长会议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民法总则草案的议案。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㈣ 民法典合并了几部法律

民法典合并了九部法律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根据全国人版大常委会权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意味着,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即将问世,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因这部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改变。

那么,民法后面多了一个“典”意味着什么?这部法典为什么对每个人都如此重要?从今天起新闻频道将推出“打开民法典草案”系列报道,先来了解一下民法典跟我们每个人到底有什么关系。

每个人的每项权利在每时每刻都受到民法的保护,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新编纂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

民法典正式实施后,现行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㈤ 民法典怎么写

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一场“重头戏”,那就是审议经过数十年酝酿、5年编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既然民法典姓“民”,那就意味着它是以民为本,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诉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利益,这也是民法典之所以受到如此大关注的原因所在。
民法典体现“人民性”。 这部法律,被人誉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人民性”,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编撰理念。这里面,涵盖了公民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众多的条款都凸显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化保障。可以说,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正是民法典最大的亮点之一。
民法典体现“法治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战略之一。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依靠法治的力量,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从现实来看,法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公权与保障私权。此次民法典草案的立法过程,历经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从中,我们看到,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汇聚民智的依法治国的最好例证。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民法典对以往的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以及公司法等多部民商法律,在从立法体系上进行了梳理、整合,不但在指导思想上、而且在具体制度上和民法通则等方面进行了融合,将更好地体现“法治性”,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
民法典体现“公平性”。 法律就是要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不论男女老少,还是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等等方面,人们都需要在公平正义当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令人欣喜的是,这次民法典聚焦的都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应享有的公平正义。比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隐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此次民法典就在人格权编中将“隐私”定义为“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扩大了隐私权保护范围,把将“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都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将更加全面和细微。窥一斑而知全豹,民法典的出台,定能更好地发挥确权、维权、护权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上的获得感。
“奉法者强则国强”。我们相信,在依法治国的路上,随着这部为人民而书写的民法典的出台,必将让法典确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我们国家新的治理效能和发展胜势,为人类法治文明的进步发展进作出新的中国贡献。
(来源:中国江西网)
5

㈥ 民法典有哪些

1.第一编物 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

第二节动产交付第三节 其他规定

第三章物权的保护

第四章所有权一般规定

第五章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章 共 有

第九章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第十章 用益物权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五章地役 权

第十六章担保物权一般规定第十七章 抵押 权

第一节一般抵押权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

第十八章质 权 第一节 动产质权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十九章留置 权第二十章 占 有

第二编合 同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七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九章买卖合同

第十章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十四章租赁合同

第十五章融资租赁合同第十六章 承揽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 客运合同第三节 货运合同

第四节多式联运合同第十九章 技术合同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技术开发合同第三节 技术转让合同

第四节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第二十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一章仓储合同

第二十二章委托合同

第二十三章物业服务合同第二十四章 行纪合同

第三编人格 权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第三章 姓名权和名称权

第四章肖像权6

第五章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第四编婚姻家庭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 二 章 结 婚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一节夫妻关系

第二节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第四章 离 婚

第五 章 收 养

第三节收养关系的解除第五编 继 承

第六编侵权责任

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二章 责任承担

第三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第四章 产品责任

第七章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第八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九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章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二、民法总则诞生,民法典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编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总则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组成,立法机关目前考虑分编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

民法总则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总则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要求,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进一步明确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为民法典各分编和民商事特别法律具体规定民事权利提供依据。

民法总则表决通过,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㈦ 民法典是什么

民法.典是指在采用成文法的国.家中,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司法关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条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规则来规范各式法.律行为、身份行为。有的民法.典会酌采习惯法作为补充规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规定以当事人间司法自.治的方式弥补各种法规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中.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均无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该法于1⑨86年4月颁布,被学者称为“准法.典”,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鉴于当时国情和紧迫形势出.台的一部不太完善、不太全面和系统的调整我.国.民事关系的法.律,是民事政.策权宜之计的产物,但即使这样,这部法.律也有着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意义! 所以《民法通则》既不是民法.典,又不是民法总则,但从1⑨86年开始,《民法通则》在我.国起着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一起调整着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法.典草案,但最终由于内容复杂、体.系庞大、学术观点存在分歧等原因,最终未能实现。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北.京化工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法.学院、中.国建银集.团法.律部等单位的26人组成。梁慧星学部委.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该草案采用德国潘德克吞编制体例,分为总则、物权、债权总则、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七编,共计1947条。
2015年3月,张.德.江表示,将抓紧研究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
2016年6.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次委.员长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张.德.江委.员长主持会.议。会.议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举行。委.员长会.议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民法总则草案的议案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在向会.议做说明时说,编纂民法.典已列入调整后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民法.典编纂工作拟按“两步走”进行: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争取提请2017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上半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争取于2020.年3月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截至2016年9月,中.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现有民事立法存在主体多元化、法.律渊源众多等问题,并未形成系统。民法.典有上千个条文,涉及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多且复杂。如何将这些已有的法.律法规串在一起,缺乏共识,需要处理好法.典编纂和单行法的关系。此外,中.国的民法.典编纂,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立法经验,更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要求,在实践中需要权衡。
2017年3月15日,民法总则终于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我.国将正式全面开启民法.典时代。
2018年8月27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专门规定了“居住权”: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并经登记占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满足其稳定生活居住需要。据介绍,规定居住权是为了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也有助于为公租房和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保.障。
201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公布。
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由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合.体”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
2020.年4月20日、21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代.表研读讨论中提出的意见和各方面的意见,对民法.典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认为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草案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热点内容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内容 发布:2025-09-16 02:58:35 浏览:241
诉讼法七日内处罚决定书 发布:2025-09-16 02:58:34 浏览:464
安理律师事务所排名 发布:2025-09-16 02:56:27 浏览:599
合同法调整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9-16 02:49:16 浏览:182
美国刑法疑罪 发布:2025-09-16 02:45:35 浏览:264
合肥哪里有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9-16 02:37:29 浏览:733
居委会法律援助工作简报 发布:2025-09-16 02:32:04 浏览:748
行政法的电影 发布:2025-09-16 02:31:56 浏览:970
依法治县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发布:2025-09-16 02:29:30 浏览:907
法治面前 发布:2025-09-16 02:25:46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