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特定刑法

特定刑法

发布时间: 2021-03-05 06:20:52

⑴ 简述刑法的特征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具体而言,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刑法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特定性。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换言之,刑法禁止的是犯罪行为;其他法律规定的都是一般违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
第二,广泛性。一般部门法都只是调整和保护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相当广泛,如政治的、经济的、财产的、婚姻家庭的、人身、社会秩序的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
第三,严厉性。一般部门法对一般违法行为也适用强制方法,如赔偿损失、警告、行政拘留等。刑法规定的法律后果主要是刑法,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第四,补充性。刑法补充性的基本含义是,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合法权益时,才由刑法保护;只有当一般部门法还不足以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才能适用刑法。国家有许多部门法,需要保护的合法权益都首先由部门法来保护;如果所有的部门法都能充分有效地保护各种合法权益,刑法就没有存在的余地;反之,只有当一般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合法权益时,才需要刑法保护。
第五,保障性。由于其他部门法在不能充分保护合法权益时需要刑法保护,刑法的制裁方法最严厉,这就使得刑法实际上成为其他法律的保障。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没有刑法作后盾、作保证,其他部门法往往难以得到彻底贯彻实施。

⑵ 法律刑法什么是特定结果

你问的不够 清楚 。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这样看来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你?法律刑法的特定结果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⑶ 刑法包括哪些

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大主刑罚之一(其他四种分别回是管制、拘役、无答期徒刑、死刑(其中死刑又分为死缓和死刑立即执行)。它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要送交监狱执行,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有期徒刑,也是比较常见的刑罚,刑法规定的四百多个罪名中,基本上都可以适用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

⑷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

制定刑法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宪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宪法在内容上所具有的国家根本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与宪法内容相抵触的法律无效。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为近、现代实行宪政制度的国家所公认,许多国家的宪法对此都有明文规定。

(4)特定刑法扩展阅读

宪法的特别规定为了保持宪法的权威性,避免造成适用上的困难,有时需要有关国家机关对宪法条文的含义、内容和界限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解释。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宪法中对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归属问题,作了专门规定。

宪法的解释权和监督权的归属,根据各国宪法规定,大致有以下3种体制:

立法机构解释制。有的国家由议会,有的国家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其常设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和监督权。中国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

司法机构解释制。这一体制始于美国。美国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法律和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最高法院的这种权力在宪法上没有明文规定,而是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宪法惯例。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取司法机构解释制。

③特设机构解释制。由专门设立的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或宪法法庭之类机构行使这一职权。

凡有权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构,一般都有权对法律、法令、法规以及行政行为等是否违宪作出裁决。这种制度通称违宪审查制度或宪法审查制度。

⑸ 中国刑法是哪些

我国的刑法渊源抄包括三大类:
第一,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单行刑法,单行刑法是最高权力机关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以及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种或某类犯罪及其后果或刑罚的某一事项的法律。现行有效的单行刑法是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第三,附属刑法。即最高权力机关在制定经济、行政等非刑事法律中附加制定的对特定社会关系加以特别调整的罪刑规范。在附属刑法中,刑事规范不是主体部分,而是具有附属性。
此外,民族自治区人民带包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也属于刑法的渊源,当然,这种规定只在特定地域适用(即该民族自治地方),而没有普遍适用效力。

⑹ 《刑法》分为几大类

我国刑法分为十大类犯罪:
第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专章 破坏社会主属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⑺ 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有什么区别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版政治上权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⑻ 刑法规定上的特定对象是指什么

比如: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军人、警察属于特定主体。
比如禁渔期、禁渔工具等属于特定的时间、方法。

⑼ 怎样理解《刑法》第141条至148条规定的特定产品的范围

《刑法》第141条至148条规定的特定产品指的是药品、食品、食品原材料以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家用厨具、农药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对其违法行为会做出严厉的处罚,对人造成严重伤害的,最高可处以死刑。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9)特定刑法扩展阅读 :

相关罪行的认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依《刑法》 第一百四十六条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此外,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依照《刑法》第149条之规定,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

本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两罪的主要区别:

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了国家对生产、销售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等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后者则侵犯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对象是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而后者的范围很广泛。

构成犯罪的标准不同。前者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而后者则要求“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才构成本罪。

根据《刑法》第149条之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不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处罚。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

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两罪区分的关键在于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对所生产或销售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不是明知而故意生产。

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则是故意犯罪,即明知所生产、销售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产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进行生产、销售。

⑽ 什么是特别刑法

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专法和属附属刑法。也有人把刑法典称为主刑法,把特别刑法称为辅刑法。
特别刑法的立法,重视经济因素在各类犯罪中的反映,认识到财产刑的适用对于贪利性犯罪的惩罚作用。特别刑法的立法,对财产刑,特别是罚金刑的设置,朝着可操作的具体化方向发展,设置了“限额罚金制”、“比例罚金制”、“倍数罚金制”等,为司法机关具体适用提供了具体标准。而且,这些财产刑的设置,除个别条款规定是“可以并处”外,基本上都采纳“必罚制”。可以说,重视财产刑的设置,除表明了立法者指导思想朝“经济刑罚”的方向发展外,也是特别刑法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修改刑法分则具有重要意义 。
特别刑法立法的另一个突出的成就,就是明确地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一部份犯罪的主体。有关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以及单位主体的犯罪能力等,历来是刑法理论上争论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单位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的违法现象日益严重,单位犯罪不仅已成为可能,而且已成为我国的现实问题。

热点内容
北京通州区法律援助中心收费标准 发布:2025-09-13 23:18:35 浏览:154
望埠法院 发布:2025-09-13 23:17:40 浏览:316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跟第一百零九条 发布:2025-09-13 23:02:59 浏览:527
下列关于行政法渊源 发布:2025-09-13 22:49:30 浏览:314
法官就职宣誓 发布:2025-09-13 22:31:37 浏览:48
协议怎么样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13 22:22:19 浏览:822
共享律师 发布:2025-09-13 22:22:10 浏览:579
山东法官任命 发布:2025-09-13 21:55:55 浏览:798
党的规章制度学习心得 发布:2025-09-13 21:49:28 浏览:336
条例算法治吗 发布:2025-09-13 21:45:46 浏览: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