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商法
① 海洋文明谁提出的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人类对水的依赖是如此的强烈。只要有水流经过,人类就会逐水漂航。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及古代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莫不缘此而生。同样,在海洋上,只要有海岛(在人们的视野)出现,人们就会乘舟船逐岛而去,从而建立起陆海之间的文化交往。古代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被一步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土广袤的大陆国家,黄河、长江做为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并使中国以其古老的文明著称于世;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洋的海洋国家。伟大的中华民族同地中海国家一样,都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不仅早在7000年之前就创造了辉煌的航海历史,而且远在7000年频繁而漫长的航海中,把最早的人类文明、古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了美洲和世界各地(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绪论)。 这是由世界各地先后出土和发掘的大量的、历代文物及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古文献资料的研究,包括多次有关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果所达成的共识。 在我国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五支木桨。其中一支残长为62.4厘米,残宽为10.8厘米;另一支残长为92厘米,残宽9厘米。经碳14测定,五支木桨距今年代为7000年左右,属母系氏族社会遗物。同层出土的还有近百种动植物和带有榫卯和企口板结构的房屋建筑所用的木料遗存,还有炭化稻粒等。这证明,渔猎和采集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姚江从遗址的西部和南部流过,南为四明山,与河姆渡隔江相望。遗址海拔仅3—4米,在古代可能是一片汪洋或低洼的沼泽地。值的特别注意的是,在出土木桨的桨柄与桨叶结合处,阴刻有弦纹和斜线纹图饰。由此证明,如此雕工精细的木桨,决不是最原始的,当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化过程。那麽原始木桨的出现,应当更早一些,可能在8000年左右(李二和《中国水运史》第1章中就作了大胆的推论)。无独有偶,同样是在浙江杭州,在萧山跨湖桥新石器遗址,又出土挖掘出了一只独木舟。经碳14测定,这只木舟的距今年代为7500—8000年,这恰与我们在《中国水运史》中的推断相吻合。应当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是我国迄今发掘到的一只最早的独木舟(李二和《海上七千年》)。 那麽,人们不仅要问:舟船的起源到底在何时?谁是舟船的发明者? 这在古代浩繁的典籍中,说法却不一。 《山海经海内经》中说,番(凡)禺始作舟。《墨子》说,是巧垂。《吕氏春秋》却说是舜的臣子虞姁(于许)。《发蒙记》中又说是舜的另一个臣子伯益。《世本》中又说,是黄帝的两个臣子共鼓、货狄。《易经·系辞下》说:“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说黄帝“刽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另外,我国远古文献中对舟船的记载也很多。《世本》中,有巴人乘土船浮夷水(今清江)之说;《尔雅·释水》:“庶人乘泭”、“并木以渡”;《国语·齐语》中说“方舟设泭;《越绝书》中说“方船设泭,乘桴洛河”;《论语·公冶长》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等都是古代对舟筏的记载。 马克思曾说:“一般说来,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已经需要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而“火和石斧通常已经使人们能够制造独木舟。”古代中国舟船文化的史实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世本》说:“古者观落叶以为舟”;《淮南子》说:“见窍(翘)木浮而知为舟。”“浮”的现象和概念赋予了人们美好的想象;导致人们去“刳木”,使其变轻易浮,从而产生了独木舟。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谁发明的,无管是怎样一种说法,它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独木舟的出现,直观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在舟船科技与海洋文化方面非凡的发明和创造力;她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揭开了人类水运历史的序幕、揭开了舟船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序幕。 近年来,我国和世界各地出土的有关与中国古代舟船文化有关的文物、历史遗存越来越多。 除了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雕花木桨,和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独木舟,在江苏武进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特大独木舟,至今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还有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沉船等,都分别诉说着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和发展水平。 那么,舟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是不是一件独立的事情?当然不是。她既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又直接推动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几乎影响了人类所有科学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长岛县广鹿岛吴家村,出土了“杯底舟形器”;丹东东沟县马家店后洼滨海的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距今6000年前的仿舟陶器,同时还有伴出的骨鱼钩、骨鱼叉和重达两公斤的石网坠,以及距今5000年前的鲸鱼颈椎骨等。1976年,在辽东半岛大连沿海的郭家村新石器遗址中,也出土了仿舟陶器;1973年,湖北宜都红花套还出土了距今5600多年的陶船。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一只距今为4700年前的青枫木木桨;在陕西宝鸡北首岭,发倔出了一件船型彩陶壶,上面绘制有展开的精密网纹。这当然是古人用船拉网捕鱼的又一物证。迄今为止,光是在武昌、汉阳等地就发现了数千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大多与舟船、水和海洋有关。 位于南部渤海水域的山东长岛县,更是海洋文化的摇蓝。这里发掘出土了从旧石器到铁器时代的一系列重要文化遗存。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有33处。在黑山北庄遗址中,发掘出两座四五十人的合葬墓,一座以海螺铺身,显然为海洋葬俗。里面出土的彩陶以红花黑彩的波浪形纹为主,当与水居有关。更有大量的贝壳和鱼骨。所有出土的文物,无不反映出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渔猎生活重要的社会特征。
②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复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制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
③ 海洋文明
1、文明,按《辞海》的解释:“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国外也有与此相类似的定义。(1)本文取文明的这一定义,对海洋文明作出这样的界定: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2、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3、埃及不是海洋文明。一种文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海洋,甚至有比较发达的海洋文化,并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海,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尼罗河;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文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河;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4、我们可以总结出海洋文明的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开放性。海洋文明不是一种闭关自守的文明,而是一种不断从异质文化汲取营养的文明。海洋文明的开放是多方位的。从经济上讲,它是一种对外贸易依赖型的文明,发展海外市场,开拓海外殖民地成为这种文明的最重要的经济要求。从人口流动上讲,它在不断吸收外来人口的同时,又不断向外殖民。人口的流动改良了人种的素质,又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开放。
海洋文明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文化的多元性。容忍异质文化和多种文化共存和竞争成了这种文明开放性的补充。多种文化的共存使每一种文化都随时意识到竞争的存在,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都要设法不断发展,以发展求生存。由于海洋的分隔,希腊文化的各个实体保持了它的多样性。多样性促进了竞争,而竞争又促进了发展。同时又是由于海洋的保护,使每一个城邦都有可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点而又可以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优点。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一个政治实体内部就是容忍个体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它的政治体现就是民主制,雅典就是它的典型的代表。希腊的活力就在于文化的多元性。
海洋文明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原创性和进取精神。人从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古希腊人较少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束缚。从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出,在希腊人的眼中,没有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神也是如此。大多数的神的行为更像一群顽皮的孩子,主神宙斯的行为也不检点,没有很高的权威。神和人都不是因其已有的地位而是因其事功的独一无二性而受到颂扬。
④ 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 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
西方来文明产生于海洋文明,希腊源文明和爱琴海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后诞生的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罗马又孕育了基督教,基督教使西方世界凝聚在一起。海洋文明有其开放性;向外拓展和商业贸易;以法制为基础的城邦政治;文化的多样性等。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是都起源于大河文明,恒河是印度文明的摇篮,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大河文明的特征是封闭性;农耕经济;村落社会与中央集权专制国家。
古代亚非文明也被称为大河文明。古代北非和亚洲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独特的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农业是这些地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中国等古代国家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大部分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都是由大河文明创造的。
海洋文明则表现为征服、殖民、开拓、进取、冒险等等。他们同汹涌的大海斗争,这些民族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有着拓展的眼光,去接触、尝试和征服新发现的事物。
⑤ 海洋文明的基本简介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从现在的研究成果看,普遍认为生命起源于海洋。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护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生命的杀伤。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约在38亿年前,当地球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时,在咆哮的海洋中就开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细胞,其结构和现代细菌很相似。大约经过了1亿年的进化,海洋中原始细胞逐渐演变成为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于原始藻类的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为生命的进化准备了条件。这种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又经历亿万年的进化,产生了原始水母、海棉、三叶虫、鹦鹉螺、蛤类、珊瑚等,海洋中的鱼类大约是在4亿年前出现的。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也就是说海洋文明是指在人类历上诸多方面领先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够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代中国。其它国家都不具备条件。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具备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他们充其量是海洋大国,虽然也产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备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国家。海洋文明的刚性条件:一是社会必须是开放性的;二是必须是文明古国;三是各种文明可以相互转换;四是扩张是温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占领;五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有系统的成果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神话、海洋远航的手段等。本来中国可以具备海洋文明国家的条件,但海洋文明不连续。所以古希腊最具代表性。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产资源比较丰富。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海洋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神话传说及航海技术和手段等方面。
⑥ 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各自特征
海洋文明
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
大陆文明
1、中国大陆文明是独特的、唯一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地理上的封闭性。
2、中国文明不但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独特的。中国是第一个养蚕并将纤细的的蚕丝制成精美丝制品的国家,也是唯一不用动物乳汁和乳制品供人们普遍使用的重要文明。
3、祖先拜祭从远古时代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特的重要特征。
(6)海洋文明商法扩展阅读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李二和《舟船的诞生》一文中,后被国内外学界陆续引用。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
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人类的特性,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与渴望。
⑦ 海洋文明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意思是中国是海洋大国 郑和下西洋 中国古代航海业发达与印度通商 丝绸之路与其他阿内拉伯国家互通商贸 所以中国容是大陆文明兼有海洋文明
地中海没有太平洋大 而且它被陆地包围着 只能与地中海沿岸进行交流 所以地中海文明非海洋文明的正宗
⑧ 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孰优孰劣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的小伙伴来说,我们说到的文化主要是大陆文化,因为大陆文化是一种地势等为主要特点划分的文化类型,与之对应的是海洋文化,或者说叫做海洋文明,针对的主要是一些沿海的国家。那么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哪一个更好一点呢?
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都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良知,灿烂的文化类型,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的,同时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灿烂的一面,我们都应该去欣赏,去研究它的发展,而不是说去给他评断哪一个好,哪一个差,这一点本身就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