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议案司法
㈠ 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九大主体 都是什么
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九大主体是: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的主体是:
(1)全国人大主席团
(2)全国人大常委会
(3)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4)国务院
(5)中央军委
(6)最高人民法院
(7)最高人民检察院
(8)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人以上代表联名
(9)1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律规定,有法律提案权的组织和人员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名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未经授权的机关和人员虽然可以用各种形式提出制定、修改或废除法律的意见和建议,但在立法程序上不具有提出正式法律议案的意义。议案提出后,必须经过一定程序,方能列入法律制定机关的议事日程,进行审议和讨论。
(1)人大议案司法扩展阅读:
法律案的审议。对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首先由全体会议听取提案者关于法律案的说明,然后由各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审议,并由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并将修改后的法律案提请大会表决。
对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实行至少两审的制度,即在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听取提案者关于法律案的说明,进行初步审议后,交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
由法律委员会向下一次或者以后的常委会会议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再次经常委会分组会议、联组会议审议后,才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
法律案的表决。在代表大会会议和常委会会议上,表决法律案,都采取了按电子表决器的方式,须由全体代表或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法律的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以主席令的形式公布。
㈡ 请简述现行法律对全国人大的“提议案”有哪些规定
第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三条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㈢ 最高人民法院有向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权利吗
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十二条、二十四条分别规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
㈣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的机构和人员包括哪些
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各代表团审议,或者并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审议决定提交大会表决。
第十条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4)人大议案司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七条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的时候,代表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由有关机关派人在代表小组或者代表团会议上进行说明。
第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进行选举和通过议案,由主席团决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或者举手表决方式或者其它方式。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法律案和其他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㈤ 司法部的提案需要向人大通过吗
不需要,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司法部的草案为条例,需要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人大通过的属于法律。
㈥ 10.人大代表怎样依法提出议案
人大代表依法提出议案是执行代表职务,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和活动。根据法律等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把代表议案的构成概括为“四个法定”,代表提出议案要注意这些基本要求:
一是主体法定。就是说代表提出议案的主体要符合法定资格或者法定人数。全国人大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代表联名,才可以提出议案。地方则是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乡级人大代表五人以上联名才可以提出议案。宪法修正案的提起,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联名。
二是内容法定。就是代表议案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宪法第六十二条和六十七条、地方组织法第八条、四十四条和九条,分别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乡级人大的职权范围。主要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需要由人大审议、决定的国家或者地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
三是要素法定。根据代表法的规定,代表提出的议案应当有案由、案据和方案。议案一般包括这样几块:第一块是案由,提出你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第二块是案据,就是解决问题的依据,包括法律的、政策的、事实的根据;第三块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法律案还应当附有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说明,或者说最好有具体条文和说明。
四是时间法定。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代表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的议案,应当在大会主席团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时间之前提交,以方便在会议期间的处理。为保证代表有充裕的时间酝酿、提出议案,对符合议案基本条件、准备成熟的代表议案,也可以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大会会议期间提出的代表议案,由各代表团在规定的代表议案截止时间前送交大会秘书处或者有关机构。人大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或者有关机构设置专门的议案处理机构,并在代表驻地安排工作人员接收代表提出的议案。大会闭会期间提出的议案符合议案要求的法律案,可以依照立法法的规定先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其他议案在大会会议举行时送交大会秘书处或者有关机构,与会议期间提出的议案一并处理。
㈦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审议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 议事 程序 议事 程序 是讨论决定问题的方式和步骤。不同问题,讨论决定的具体方式和步骤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四个环节,即议案的提出、 审议 、表决和公布。这里所称 的议案 ,包括法律案、决定案、决议案以及人事任免案等。 1.议案的提出。议案是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 审议 讨论并作出决定的方案。提出议案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特定主体的专有权利,不能替代和让渡。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的法律主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委员长会议可以提出议案,直接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进行 审议 。委员长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常委会的工作委员会、办公厅代常委会拟订议案草案,并向常委会作说明。二是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提出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列入会议议程进行 审议 ,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 审议 、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委会会议。也就是说,对这类议案,委员长会议不能行使否决权,应当列入常委会会议进行 审议 ,但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列入这一次常委会会议 审议 ,也可以决定列入以后的常委会会议 审议 。三是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提出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委会会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 审议 、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委会会议 审议 。这里加了“是否”二字,体现着一个机动处理原则,意思是,由于委员联名提出 的议案 可能比较多,或者由于情况复杂,委员长会议对这类议案,可以决定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也可以决定不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委员长会议决定不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委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人事任免案,由有关国家机关和委员长会议按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提出,常委会组成人员不能提出人事任免案。 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 的议案 ,提议案的机关、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提供有关的资料。人事任命案,提出任命的机关应当介绍被任命人员的基本情况;必要时,有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回答询问。 2.议案的 审议 。这是议事 程序 中花费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中心环节。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 的议案 ,一般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对议案的说明,然后由分组会议进行 审议 ,在分组 审议 的基础上,必要时召开联组会议进行 审议 ,就议案中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同时,有关专门委员会根据委员长会议的交付,也对有关议案进行 审议 ,提出 审议 报告或 审议 意见。 在常委会 审议 过程中,提案机关的负责人,可以在常委会全体会议、联组会议上对议案作补充说明。议案在交付表决前,如果提案人要求撤回议案,经委员长会议同意,并向常委会报告,对该议案的 审议 即行终止。 为了充分发扬民主,保证常委会组成人员在 审议 过程中都有机会发表意见,提高议事效率,议事规则对发言时间作了规定,即:在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不超过十分钟;在联组会议上,第一次发言不超过十五分钟,第二次对同一问题的发言不超过十分钟。事先提出要求,经会议主持人同意的,可以延长发言时间。分组会议人数较少,为了便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没有限定时间。 3.议案的表决。议案经过分组会议、联组会议充分讨论、 审议 后,作出决定时,必须进行表决。常委会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议案的通过采取绝对多数原则,即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绝对多数的表决原则,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尽可能参加会议。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公路法修正案,当时常委会组成人员144人,赞成票77张,没有过半数,这个修正案没有获得通过。其原因,除一些委员投反对票、弃权票外,有 20几位委员因各种原因请假缺席。缺席与反对、弃权性质不同,但在影响法律后果方面,作用却是一样的。 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交付表决 的议案 ,如果有修正案,先表决修正案。但议事规则对修正案表决后如何处理,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修正案是对原议案进行全面修正,也就是说以修正案代替原议案的,如修正案经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则原议案不再交付表决;如修正案没有获得通过,则将原议案交付表决。如果修正案只就原议案中的部分内容提出修正,如修正案获得通过,原议案应当按获得通过的修正案进行修正,再交付表决。会议表决结果,由主持人当场宣布。 4.法律和决定、决议的公布。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法律签署公布后,在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是标准文本,各种文本之间不一致时,以常务委员会公报刊登的文本为准。其他决定、决议,由常委会公布
㈧ 人民代表大会提案与人民代表大会议案有什么区别
很多公民对“议案”和“提案”分不清,甚至有个别承办部门在答复代表时,也常出现“认真办理代表提案和议案”的字句,将“议案”和“提案”混为一谈。其实“议案”与“提案”虽一字之差、却有本质之别。一是提出的主体不同。一般说来,“提案”专用于人民政协,而“议案”大多用于人大;提出人大议案,必须是法律规定的单位或代表团,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必须达到法定的人数,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乡镇的人大代表五人以上联名才有提“议案”权。而对政协提案的主体要求相对较宽,既可以是政协的各专门委员会或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也可以是政协委员个人或联名,人数不受限制。二是内容要求不同。“议案”内容相对较窄,法律规定:会议期间向人大提交议案,必须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闭会期间向人大常委会提交议案,必须属于本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而政协“提案”除了格式上有具体的要求,其内容上不受限制。三是通过的方式不同。人大议案须经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议审议后表决通过, 然后形成相应的决议或决定。而政协提案,只要经过提案委员会审查,符合《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便予以立案。四是时限要求不同。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不受时间限制。五是法律效力不同:议案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起法律的监督作用,承办单位必须执行;而政协提案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只起民主监督作用。
㈨ 谁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有权就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有: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它们提出的议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此外,1个全国人大代表团、3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也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这一类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给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由专门委员会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然后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专门委员会审议这些议案的时候,一般要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最近这些年,在每次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的情形十分踊跃,比如,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议案190件,其中,代表团提出的议案10件,30名以上代表提出的议案180件。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共收到议案229件,其中,代表团提出的议案5件,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224件。
㈩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议案的部分有哪些
主要有:全国人民代来表大会主席自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
至于形式要件,则主要有:提出法律案,应当同时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资料。法律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该法律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