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第58条
① 关于公司的说法
公司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1.从股东对公司所负的责任分类
(1)无限公司。所有股东不论其出资额多少,对公司债务均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
(2)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股东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均以其出资额为限。
(3)两合公司。有无限责任股东与有限责任股东共同组织的公司,要求股东中最少有一人负无限责任,同时要求最少有一人负有限责任。
(4)股份有限公司。将全部资产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东仅就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的债务负清偿责任。
(5)股份两合公司。由无限责任股东与部分有限责任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要求负有限责任股东的股金必须为金额相等的股份。
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公司法》第2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公司通称为股份公司,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以及我国常见的两种公司组织形式。
2.根据公司对外信用的基础分类
(1)人合公司。指公司的对外信用是以股东个人的信用为基础,一般是指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
(2)资合公司。指公司的对外信用是以股东的出资为基础,典型的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兼有资合与人合双重性。
3.以公司的国籍分类
(1)本国公司。指依照我国《公司法》,在我国境内设立,其主要办事机构即住所在我国的公司,具有中国国籍。我国《公司法》第2条及第10条规定的公司,是具有中国国籍的本国公民,是中国法人。
(2)外国公司。是指具有外国国籍的公司。我国《公司法》第192条规定:“本法所称外国公司是指依照外国法律在中国境外设立的公司。”
(3)跨国公司,有称多过公司。是指拥有两个以上国籍公司的企业,一般是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国际化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垄断企业。例如,首都钢铁公司通过购买美国麦斯塔公司大部分股份等办法,在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企业,使之成为跨国界的国际性大公司。
4.以公司的组织系统分类
(1)母公司。是指通过掌握其他公司的股票,从而能实际上控制该公司营业活动的公司。因此,又称控股公司。但是,控股公司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控股公司,其设立目的只是为了掌握子公司的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本身不再从事任何其他方面的业务活动的公司。一种是混合控股公司,除掌握子公司的股份外,本身也经营自己的业务活动。我国《公司法》第15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可见我国《公司法》是区分控股公司和母公司的概念的。
(2)子公司。是指受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法人组织。我国《公司法》第14条第2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以公司的管辖系统分类
(1)总公司。是指依法首先设立或同时设立,管辖全部企业组织的总机构。
(2)分公司。在法律上和经济上没有独立性的,是总公司在国内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我国《公司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设立分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6.以投资主体的数量分类
(1)独资公司。是指单一主体组建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公司。我国《公司法》第58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公司法》第65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托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2)合资公司。是指两个以上多元投资主题组建的公司。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说明:第一,合资公司的投资主体下限分别为2人;上限有限责任公司为50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不得超过200人,具有多元性。第二,其组织形式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
7.以公司股票是否上市分类
(1)上市公司。是指股票可以在股票交易所挂牌公开交易的公司。我国《公司法》第121条规定:“本法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杂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可见上市公司仅限于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批准其股票上市交易的那以部分股份有限公司。
(2)不上市公司。公司的股份转让受到限制,股份不得在市场上公开交易。我国《公司法》第72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第139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杂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② 公司法第58条
第五十八条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适用本节规定;本节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规定。
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③ 公司法为什么规定自己不能持有公司全部股份
公司法后来增加的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自己可以持有公司全部股份。
我国的《公司法》在 58条~64条做出了对一人公司的规定。作为后来增加的规定,表明了我国对一人公司的承认。第五十八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适用本节规定;本节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章第一节、第二节的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第五十九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第六十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第六十一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制定。第六十二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股东作出本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所列决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股东签名后置备于公司。第六十三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六十四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④ 公司法哪些人不能入股公司
国家公务员和党政机关的干部、职工。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七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根据《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第三条:
上述机关的离休、退休干部,除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批准者外,不得到国营企业任职。如果到非国营企业任职,必须在离休、退休满两年以后,并且不能到原任职机关管辖行业的企业中任职。离休、退休干部到企业任职以后,即不再享受国家规定的离休、退休待遇。
(4)公司法第58条扩展阅读
所谓入股,又称股票持有或员工持股,即员工成为所服务企业的股东。员工入股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狭义的员工入股系指公司为使员工取得所属公司股票而提供各种便利制度;广义的员工入股,则为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系公司依奖励、斡旋、援助等方法,做为推进公司的方针或政策的总称。
员工以自己的资财,依计划可选择购置服务公司发行的新股(即现金增资股),或在证券市场上购买服务公司上市股票,这就是入股。
劳工以储蓄购入企业的股票,固属纯粹的员工入股;但劳工以所得的红利购入企业的股票,已有分红入股的意义。
员工入股系指企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员工取得所属企业的股票而成为企业的股东。由于股权代表着损益的负担,员工愿意承担企业经营成败的风险,惟员工入股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⑤ 合伙企业法 57 58条求解释
57条粗浅的讲就是:债权人既可以找单位,也可以找个人赔偿,二者之回间的赔偿关系是连答带的。至于其他合伙人的赔偿,已经包括在单位的财产里面了,不另外掏钱。
58条粗浅的讲就是:单位的赔偿只是“垫付”,仅仅只是叫连带赔偿而已。钱最终还是要个人掏,也叫“赔偿”,其实就是还款而已。
⑥ 新公司法为何删除“第五十八条 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
原公司法“第五十八条 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是针对公务员兼职问题而定的,既是对公务员而定的就应在《公为员法》中制定,而不是在《公司法》中制定.《公务员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 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因而,新《公司法》删除了原第五十八条.
⑦ 公司法法人有哪些法律规定
您好!新的《公司法》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按照《公司法》规定,可以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是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法定代表人只能是一人,具体由公司的章程规定。
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也就是说应当年满18周岁,且精神智力状况完全正常。某些特殊类型的公司,则在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方面存在要求,一般公司不做具体要求。
我国法律对法定代表人无国籍要求,登记时只需要提交公司的任职证明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即可。
法定代表人不一定是公司的股东。具体由谁担任法定代表人,一般由股东或者董事会决定。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
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
因犯有贪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
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
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
旧《公司法》第58条规定: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2005年修订的新《公司法》虽然已经删去了该规定,但是《公务员法》第53条规定: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第42条: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做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据此,公务员不能兼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一人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本身并不违反《公司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公司的董事或经理,应当遵守《公司法》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要求,比如未经股东会同意,不得在两个竞争性的公司同时担任法定代表人。
法律对法定代表人的管理和约束。
公司章程应当记载法定代表人是由董事长、执行董事还是经理担任,并没有强制性要求记载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因此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记载。实务当中,法定代表人进行工商登记时,是需要提交身份证明的,故,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资料还是会存档在公司。
在公司章程中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作出限制是防止其滥用权利的最主要方式。公司应当充分利用章程的自治权明确规定法定代表人的权限范围。另外,可以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完全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⑧ 《公司法》人是谁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谁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三条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每个公司都有指定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他需要有相当优秀的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对公司负责。那么一般公司法规定的法定代表人是由谁担任?下面是有关法定代表人的内容,对此特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希望可以帮到您。
1、法定代表人是由谁担任?
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我国法律实行单一法定代表人制,一般认为法人的正职行政负责人为其惟一法定代表人。根据《公司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2、哪些人不能当法定代表人?
《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企业登记机关不予核准登记: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2)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正在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
(3)正在被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通缉的;
(4)因犯有污贿赂罪、侵犯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三年的;或者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
(5)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经理,并对该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6)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对该企业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7)个人负债数额较大,到期未清偿的;
(8)有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不得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其他情形的。
3、一人能否同时担任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一人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定本身并不违反《公司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法定代表人同时也是公司的董事或经理,应当遵守《公司法》关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要求,比如未经股东会同意,不得在两个竞争性的公司同时法定代表人。
⑨ 宪法的第57条和58条内容是什么
《宪法》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宪法》》第五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
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9)公司法第58条扩展阅读
1、第五十九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
2、第六十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