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违反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

违反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

发布时间: 2021-11-15 22:02:39

Ⅰ 在民事活动中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在民事活动中,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专第8条规定,民事属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于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53条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Ⅱ 公序良俗原则具体指的是什么

公序良俗复原则是学者根据世界范制围内的普遍立法用语而对中国现行的民法原则规定进行概括而得的,中国现行法因受前苏联民事立法及民事理论的影响,未使用公序良俗等字样,而以“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来表达出同样的精神,“社会公共利益”在内涵与作用方面同“公共秩序”相当;“社会公德”则与“善良风俗”相当。公序良俗原则在诸多民事立法较好的国家都有明文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德国民法典》第138条规定: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无效。《日本民法典》第90条规定:以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事项为标的的法律行为无效,等等。

Ⅲ 为什么说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基本无效主要是这个基本,不能说一定无效!

违反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通则里面确定的一个原则,从法理上而言,一般而言违反基本原则的民事行为一般是属于无效的行为,但鉴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规定中并不把违反基本原则作为行为无效的一个条件和要求,因此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就不好说一定是无效的行为。

Ⅳ 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原则于民法制订之初,乃是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但于今,公序良俗原则则被视为与诚信原则同等的私法领域的大原则:私法上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须在此范围内,始视为正当。诚信原则是在法律自由之基调上,从法律内部对当事人间的权益加以调整修补,而公序良俗则是在同样的基调上,自外部对之加以限制 。
公序良俗原则是学者根据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立法用语而对中国现行的民法原则规定进行概括而得的,中国现行法因受前苏联民事立法及民事理论的影响,未使用公序良俗等字样,而以“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来表达出同样的精神,“社会公共利益”在内涵与作用方面同“公共秩序”相当;“社会公德”则与“善良风俗”相当。公序良俗原则在诸多民事立法较好的国家都有明文规定,如《法国民法典》第6条规定,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德国民法典》第138条规定: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无效。《日本民法典》第90条规定:以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事项为标的的法律行为无效,等等 。
民法之所以需要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因为立法当时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做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定之不足。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而能处理现代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各种新问题,在确保国家一般利益、社会道德秩序,以及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保护弱者、维护社会正义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机能。当遇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可直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
日本学者我妻荣运用判例综合研究法,将违反公序良俗行为归纳为以下七种类型: 1:违反人伦的行为;2:违法正义观念的行为;3:利用他人窘迫、无经验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4:极度限制个人自由的行为;5: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6:处分生存基础财产的行为;7:显著的射幸行为。此即著名的“我妻类型” 。
我国学者从了学理上概括违反公序良俗的类型有:1:危害国家公共秩序类型;2:危害家庭关系类型;3:违反性道德行为类型;4:射悻行为类型;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类型;6: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类型;7:违反公平竞争行为类型;8: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9: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10:暴力行为类型 。

Ⅳ 如何妥当理解我国民法上的“禁止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

我国这一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在适用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理解:

第一,这一原则是一项民事活动的原则,因此适用于全部民事活动领域,重点是法律行为特别是合同领域,但又不限于此。这一原则,到了权利行使的领域,则可体现为权利不得违法和滥用等下位原则。

第二,这项原则作为一项限制性原则,所谓禁止违反的范畴,包括禁止违反法律和禁止违反公序良俗两个方面。

其中,禁止违反法律中“法律”一语,应该限定为强制性的法律。从目前学理和司法而言,不仅应限于法律中与保护民事权益目的直接相关的强制性规定,到了决定法律行为、合同无效的特殊领域,还应该限于那些有关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

至于公序良俗,则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但本身实际上是不确定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地域性,通常需要司法实践逐渐通过类型化方式确定其内涵。

目前,在学理和司法实践上,公共秩序既体现为宪法和法律的公共秩序,也体现社会共同体规范意义的公共秩序,即人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公共生活秩序;善良风俗,除了一般意义的社会道德或良好习俗,有时也包括较高层次的社会公德。

关于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道德风俗,是否应当进入民法上的公序良俗范畴加以考量,一直存在一些争议。过去主流观点认为,社会主义道德风俗,作为一类倡导的道德高标准,不宜作为普通民事活动的硬性要求,否则会存在对于现实民事活动要求太高的情况,而不利于普通民事生活的开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们的民事生活应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高度。此次《民法总则》在第1条明确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总体目的追求加以规定,显得有利于后一种观点。

第三,这一原则的解释,应从客观标准出发,即不问当事人主观如何,客观上构成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便为法所不许。

Ⅵ 关于民法中有人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视具体案例而定

Ⅶ 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有哪些

通奸行为。

Ⅷ 急求 有关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案例

公序良俗的案件一定能扯到法理学法的价值和评价功能最有名的就是二奶遗产案当专时法官就是利用公属序良俗来判决遗嘱无效。当时在旁听席的有60位妇女,掌声一片。如果法官是依法判决,合法不合理,伤害了大众的道德准线所以选择了公序良俗的论断。

Ⅸ 公序良俗原则的例子有哪些不要案例分析!

某“二奶”持情人遗嘱来分属于原配夫妻共同的财产。最后法院依公序良俗判遗嘱不支持。

Ⅹ 在民事活动中,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什么

在民事活动中,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内适用习惯,但是容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10)违反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热点内容
律师案件管理软件 发布:2025-09-11 02:01:11 浏览:92
经济法与传播规制 发布:2025-09-11 01:59:55 浏览:633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刷 发布:2025-09-11 01:59:45 浏览:350
法律硕士考试大纲刑法修正案九 发布:2025-09-11 01:37:01 浏览:730
法国司法官 发布:2025-09-11 01:22:11 浏览:975
道德绑架手套 发布:2025-09-11 01:10:34 浏览:586
2015自考行政法试卷 发布:2025-09-11 01:09:57 浏览:613
律师起草协议 发布:2025-09-11 01:09:46 浏览:253
劳动法规定婚假几天 发布:2025-09-11 01:06:52 浏览:453
劳动法员工吃饭时间 发布:2025-09-11 01:03:16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