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与司法的关系
『壹』 法律权威,司法官员与诉讼程序的关系
司法程序和法来律程序源的区别如下:
司法程序一般意义上的程序,泛指人们从事一定活动所经过的方式、方法、顺序、步骤等的总称。程序有法律程序与非法律程序之分,前者又根据适用的范围、对象不同,有选举程序、立法程序、司法程序与行政程序等之分,分别适用于选举活动、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以及行政活动。司法程序,又称诉讼程序,是指司法权行使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顺序及步骤等的总称,包括起诉程序、审判程序等不同的内容。司法程序是司法权的构成要素之一,程序改革在司法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法律程序,人们遵循法定的时限和时序并按照法定的方式和关系进行法律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法律程序有三个特点:法律程序是针对特定的行为而作出要求的。法律程序是由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构成的,换言之,法律程序是以法定时间和法定空间方式作为基本要素的。法律程序具有形式性。
『贰』 诉讼和司法适用是不是一样的意思
不是。
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纠纷当事人的请求,运用审判权确认争议各方权利义内务关系容,解决经济纠纷的活动。
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行使司法权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它是以国家名义适用法律规范行使司法权的活动。
『叁』 诉、诉权和起诉三者之间的关系
诉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当事人请求法院对其民事权益进行司法保护的权利。有公民权即有诉权。
诉,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针对其权利主张进行裁判的请求。由当事人、诉讼请求和诉的理由组成,是一种手段。
起诉,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享有的或者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要求法院通过审判予以司法保护的诉讼行为。
(一)诉权与诉的关系
诉权是一种基本权利,诉是一种请求。没有诉权就不可能有诉的产生,诉权为诉得以实现的权利来源。诉权是宪法赋予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的权利,当事人是基于诉权向法院提出一个诉,即让法院对自己的权利主张进行裁判的请求。
有公民权者即有诉权,这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一种抽象的权利,赋予了每一个公民在遇到争议时,向法院提出作出裁判的请求资格。没有诉权,诉就无从谈起。诉是一种向法院提出对自己遇到的争议进行裁判并受裁判约束的请求,它是行使诉权的表现。
例如:张三要离婚,妻子李四不同意。于是张三就向法院提出解除婚姻关系的请求,要求法院作出裁判,准予离婚。这一请求,就称为诉,是一个主张或者说是一个要求。而张三为什么能够提出这个请求呢?因为自他出生时起,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拥有公民权,因此拥有了诉权,以备他遇到权利义务争议的时候,能够提出要求法院介入裁判的请求或者说是主张。这是个基本权利。
(二)诉与起诉的关系
诉是一种请求,起诉是一种诉讼行为。诉是静态的一种“声明”,可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启动审判权的运行。起诉则是一种动态的行为,是民事诉讼程序开始的基本条件,没有起诉,就不会启动民事诉讼程序,但只有起诉,法院还不能获得审判权,须通过审查起诉作出受理裁定,才能获得审判权。
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在条件上,诉和起诉都被要求具有当事人、诉讼请求和诉的理由。
但是诉只是一个声明,一个主张,是一种当事人向法院表达的请法院进行裁判的一个意愿。是法院审判权介入的前提条件。无争议则无诉,无诉则无审判。有诉,才能够引发法院之介入,才能够引起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它作为一个请求提出,用以表达当事人对自身权益保护的愿望和希望法院作出裁决的期待。起诉则是一种实质上的行为,当事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表述,由法院记入笔录。合乎法律规定的起诉行为是民事诉讼程序开启的基本条件。
(三)诉权与起诉的关系
诉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起诉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一个表现,本质上是一个诉讼行为。起诉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具体表现之一。诉权是一种权利,起诉是一种行为。诉权是起诉的前提和基础,起诉是行使诉权的具体表现之一。
诉权是一切诉讼请求和诉讼权利得以提出和行使的基础。没有诉权,就没有诉,更没有起诉一说。起诉是开启民事诉讼程序的第一步,它代表着当事人采取实际行动进行诉讼活动、行使诉权的开始。
例如,张三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起诉状副本的行为是起诉行为。但是,只有张三拥有诉权,起诉才可能被法院受理,因而才能引起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
『肆』 司法局和法院是什么关系
二者没有关系。
司法局和法院的职责不同。
司法局是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律师的管理指导、法律援助、调解、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等工作。
法院是司法审判机关,负责案件的审理判决,以及接受抗诉进行再审。
司法局作为司法行政机关、重要肩负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作用。全国每年的普法、国家司法考试包括对通过考试后担任律师、公证员的管理、法律服务人员(148法律服务所)的管理、以及司法鉴定管理。另外,个别市级司法局还要管理同级监狱、劳教所。(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个别监狱、劳教所之外,一般来说、监狱、劳教所都直接归省级司法厅直接管理,而不由所在地的司法局管理。)
法院是法律审判机关,一般是分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等,还要负责对审判结果的执行(主要是民事执行)。
(4)诉讼与司法的关系扩展阅读:
司法部是主管全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司法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64号),主要承担以下职能:
(一)拟订司法行政工作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监狱管理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监督管理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三)负责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戒毒场所的管理工作。
(四)拟订全民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方、各行业法制宣传、依法治理工作和对外法制宣传。
(五)负责指导监督律师工作、公证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负责港澳的律师担任委托公证人的委托和管理工作。
(六)监督管理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
(七)指导、监督基层司法所建设和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基层法律服务和帮教安置工作。
(八)组织实施国家司法考试工作。
(九)主管全国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十)参与有关国际司法协助条约的草拟、谈判,履行司法协助条约中指定的中央机关有关职责。
(十一)指导司法行政系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参与联合国预防犯罪组织和刑事司法领域的交流活动,承办涉港澳台的司法行政事务。
(十二)负责司法行政系统枪支、弹药、服装和警车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司法行政系统计划财务工作。
(十三)指导、监督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负责司法行政系统的警务管理和警务督察工作,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司法厅(局)领导干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法院的主要职责是:
1,依法审判法律规定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和其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第一审案件。
2,依法审判法律规定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第二审案件。
3,依法核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
4,审理死刑缓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的减刑案件和依法应由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假释案件。
5,受理不服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专门法院生效裁判的各类申诉和再审申请,对其中确有错误的,提起再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6,依法审判由省人民检察院按照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7,依法审判最高人民法院交办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案件。
8,依法对下级人民法院行使指定管辖权。
9,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10,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办理赔偿案件。
11,执行高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以及法律规定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书和外省区市法院委托执行的案件。
12,对法律、法规、规章等草案提出意见;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组织、指导全省法院的调研工作。
13,组织全省各级人民法院、专门法院同外国司法界、国际组织之间的司法交流活动;办理有关国际司法协助事项。
14,在审判工作中宣传法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
15,管理高级人民法院直属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16,承办其他应由高级人民法院负责的工作。
依照《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各类案件,制定司法解释,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确定的职责范围,管理全国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根据《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及相关法律,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
一、审理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
二、审理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抗诉、申请再审与申诉案件;
三、审理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决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决定国家赔偿;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
除审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还负责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全国法院的执行工作。目前,每年全国法院受理大量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这些案件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执行。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执行局,负责这项工作的管理、监督、协调。
『伍』 司法与诉讼的关系
司法是相对于公权力方面而言的,同一层面的还有行政和立法,而诉讼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私权利的方法,所以我们经常说诉讼为“寻求司法救济”
『陆』 刑事诉讼与司法的区别
刑事诉讼是国家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的诉讼程序。
司法,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者的主要处别是,刑事诉讼是专门对刑事案件的查处进行的诉讼活动.而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包括处理非刑事案件的专门活动。
『柒』 诉讼是否属于司法制度
两者是不能完全等同的,进一步来讲,两者在逻辑关系上并不存在何者完全覆盖或包容另一者的状况,客观地来看,两者存在着交叉的联系,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如同两圆有部分相交集。
司法制度,严格地按照学术惯例,在域外,它通常只是指法院或审判制度,正如其英文之表述judicial system。那么,在我国,依照政策、法律和惯常之理解,它则包括进一步的两种扩大解释,一种是包含检察制度和法院制度;另一种是公检法等更大的内涵。所以说,在国内表述和应用该词语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延伸性阐释,不然则会造成歧义。此外,从组织学来讲,司法制度显然又可分为基本的两个成分,制度组织和制度程序性设计,前者可细化为组织制度中的人财物以及基本的制度结构、后者则是组织职能运行所需要的基本程序,这里包括程序法上的规定,但并不简单地就是程序法上的设定。例如,一国程序法、法院或检察院组织法中都有关于组织权能运作程序的基本规定,程序法上的审级要求、组织法上的法官独立审判等等。最典型的是域外检察院的指令权、检察官客观义务权要求,其规定了权能运作的程序,但显然同程序法规定的公诉、上诉、审级要求不同。
诉讼法律制度,这个表述直观地去理解是指诉讼法律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涉及到得各项制度,显然范围和所指是更大的,并且在中国语境下比司法制度的表达更加宽泛。如果以此来理解,它显然可以包含法院、公安、检察院、律师、仲裁等等跟诉讼法律相关的制度。所以,司法制度和诉讼法律制度的关系显然是有交集,而不存在同属的关系。
客观地讲,对这些大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准确,无论在写作和同人言谈时,一定要有所限定。否则,会造成彼此之间的歧义!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