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清政府刑法

清政府刑法

发布时间: 2021-11-23 17:36:29

『壹』 清朝的刑法是怎样规定黥刺刑罚的

清代的黥刑主要针对奴婢的逃跑,而且常和鞭刑一起施刑,称为鞭刺。顺治十一回年(1654),朝廷议准,对于逃答跑的奴婢凡在七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者应免于鞭刺。顺治十三年(1656)又规定,犯盗窃罪者也要刺字。康熙四年(1665)规定,对逃亡奴婢的刺字不再刺在面部,同盗窃罪一样都刺小臂。但第二年又下令说,若逃亡者改刺小臂,这样逃亡者会越来越多,很难稽查,因此仍旧改为刺面。康熙十二年(1673)诏令规定,凡七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逃亡者可免予鞭刺,如果是夫带妻逃,或父带女逃,或子带母妹逃者,妇女免予鞭刺,若是妇女单独逃亡则不能免除。这些规定说明,清代奴婢处境的悲惨,同时说明统治者对逃亡者镇压的严厉。

『贰』 大清朝有哪些刑法

大清的刑法主要分为2个阶段 1.在鸦片战争前的刑法主要为大清律例和大清会典回 2.在鸦答片战争后,清政府主要沦为西方半殖民化的工具,原来的律和典无法适应之前的需要,而且西方文明的传入也使清朝原来的刑法体系发生改变,主要为: 大清现行刑律(1910体例变化,民法刑法分立,废除酷刑)、大清新刑律(1911总则分则体例,引进刑法内容原则) 但是很可惜,当大清新刑律开始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很快就灭亡了,但是这些刑法并没有随着清的灭亡而消亡,而是基本被中华民国所吸收继承.

『叁』 清朝十大刑法是什么

满清十大酷刑包括但不限于: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烹煮,宫刑,刖刑,插针,活埋,鸩毒,棍刑,锯割,断椎,灌铅,弹琵琶,抽肠,骑木驴。

『肆』 清朝太监刑法

顺治皇帝在顺治十年()就在一道上谕中针对太监做出了六条严厉规定,两年后又命工部铸成铁牌,分别立于内务府和交泰殿,重申“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
乾隆时期,制定了《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在规定太监等级、职责和待遇的同时,对太监的管理及处分做了详细严格的规定。

《现行则例》和对发生过失及犯罪太监处罚的实际看,清代对太监的处罚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罚月银、降职
罚月银和降职主要是针对太监的高层即敬事房总管和各处首领太监的,他们是太监中的管理人员,月银即薪水比一般太监相对要高。根据太监违犯规定的严重程度,对他们月银的扣罚从一个月到三年不等。如《宫殿监处分则例》第三条规定:在拣选各处首领时,如有不秉公选择得人,不将年久出力者保举,因而徇私情者,罚月银一年。

二是板责、杖责、鞭责
板责、杖责主要针对普通太监。责打太监的刑杖、刑板都是用竹子做的,其中刑杖是长五尺、圆五分的实心青竹,刑板是长五尺、宽五分的青毛竹板。行刑时先将太监按伏在地,使臀部突起,然后一人按头,二人按手,二人按腿,一人行刑,一人报数,受刑太监须一面受刑,一面喊叫求饶。行刑的数量根据过失轻重,从二十板(杖)到一百板(杖)不等。

三是枷号和罚做苦役
枷号就是在犯罪或有过失太监脖子套上木制刑具的一种体罚。而罚做苦役是让过失或犯罪太监从事比较繁重或下贱的体力劳动。一些太监犯罪或过失较重,受到杖责及枷号后,还要罚做苦役,主要是发配到南苑的吴甸铡草。情节再重的太监,则要发配边远烟瘴地区当奴隶。如针对太监逃跑问题,就规定:“凡太监逃到河南、山东、山西及东三省者无论拿获及自行投首,均不计逃走次数,将其枷号一年后,发往黑龙江给官员为奴,并且遇赦不赦;如逃到其他省份,即为越省远扬,无论拿获自投,均永远枷号禁毙。

四是杖毙、绞决和斩决
这三者都是对犯有严重罪过的太监进行的剥夺生命的刑罚,杖毙就是用竹杖将犯罪太监活活打死,绞决就是将犯罪太监用绳子吊死,但可以落个全尸,斩决就是将头颅砍下,使犯罪太监身首异处。相对来说,后者更为严厉。

五是凌迟
凌迟就是俗称的千刀万剐,是清代对太监最为严厉的刑罚。能被处于这种极刑的,应该是犯下了统治者不能容忍的“滔天大罪”。

『伍』 清朝都有哪些刑罚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统治者虽是从长城以外打入中原的少数内民族,但在取得统治后容,仍是迅速继承了明以前的儒家思想,立法也是参照明朝立法。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参汉酌金”,“十恶”已入律。公元1644年清朝开始统治全国,在详译明律的基础上,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朝代的不断总结,于乾隆五年(1740年)完成《大清律例》,《大清律例》在形式上与《大明律》相同,共分名例律、吏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等三十篇,四十卷,三十门,律文四百三十六条,附例一千零四十九条。
清律沿用笞、杖、徒、流、死五种法定刑罚。死刑于斩绞之外,还设凌迟、枭首、戮尸等残酷刑罚。

『陆』 介绍一下清朝的刑罚

清朝入关后立法参照明朝立法,清律沿用笞、杖、徒、流、死五种法定刑罚。死刑于斩绞之外,还设腰斩、凌迟、枭首、戮尸等残酷刑罚,但到雍正帝时废止腰斩酷刑,晚期受到西方法治思想影响,废止了凌迟等酷刑。

『柒』 清代有哪些刑法制度

清朝初期及中期的刑事法律制度
1616年,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1636年,皇太极改元“崇德”,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满清入关。1911年,满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走向终结。
满清王朝在继承前代法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尤其是少数民族立法的发展,是清朝法制最为显著的成就。
一、法律思想与立法概况
1、法律思想-“参汉酌金”,由大臣宁完我提出。
2、立法概况-《大清律例》、《大清会典》、《则例》、《蒙古律例》《钦定西藏章程》等少数民族法规
二、刑事法律
1、犯罪
(1)维护君主专制集权统治,严厉打击反逆等侵犯皇权的犯罪。
反逆罪,包含“谋反”、“谋叛”、“谋大逆”三种罪名。规定:凡犯谋反、谋大逆者,只要是共谋的,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其父子、祖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以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十六岁以上,不论笃疾废残,皆斩;十五岁以下的男性亲属及所有的女性亲属,给付功臣为家奴,财产入官。即使子孙确不知情,十一岁以上,也要阉割发往新疆给官为奴。凡犯谋叛者,只要是共谋,不分首从皆斩,妻妾、子女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
奸党罪,清朝除了沿用明朝奸党罪的条款外,还扩大了奸党罪的适用范围,严禁内外官员私相结交。
异端思想罪。
(2)调整新的社会关系,确立新罪名。
江洋大盗罪,乾隆时首次规定,指在滨海、沿江行劫客船点对点的行为。
兴贩与吸食鸦片罪: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第一次颁布了禁烟令,规定:兴贩鸦片者照收买违禁货物例,枷号一个月,发近边充军;私开鸦片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绞监候;为从者,杖一百,流三千里;船户、地保、邻佑人等,俱杖一百,徒三年。
嘉庆时,先后颁布了十余道禁烟法令,规定:凡吸食鸦片者,杖一百,枷号两个月。
道光十九年(1839年),颁行《严禁鸦片烟章程》39条。该章程将走私鸦片行为作为首要打击对象;对兴贩鸦片行为、开设烟馆行为、栽种罂粟、制造鸦片行为均予以严惩;对于吸食鸦片的,亦予以惩治。
2、刑罚
(1)刑罚的发展变化
笞刑、杖刑,在刑具上统一为竹板,同时减少了刑数。
迁徙、充军、发遣。
死刑,继续分为绞斩两等外,每等又分”立决”和“监候”两类。
附加刑,刺字刑的适用范围扩大,刺字的部位,初犯刺右臂、再犯刺左臂、三犯刺面。刺字的内容包括事由和管束地方,并分别刺满汉两种文字。
(2)维护满人的刑罚特权

清朝末期的刑事法律制度 受西方列强的影响和逼迫,以及国内政治现实的考量,清末开始对《大清例律》等刑事法律进行修订。
1、修律的指导思想
(1)西法与中法结合,务期中外通行。
在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刑法最为发达。而在传统的法观念中,刑、法、律三者的含义一般是相通的,在很大程度上也仅限于刑法而言;同时,列强对中国法律的指责,首当其冲的也是刑法。修律大臣沈家本认为“各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乃先从事编辑”。因此,刑律的修订是整个清末修律的核心部分。
1902年,清廷下诏对《大清律例》进行修订:“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我朝《大清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总期切实平允,中外通行,用示通变宜民之至意”。
(2)修律与研核法理结合
沈家本“法之修也,不可不审,不可不明。而欲法之审,法之明,不可不穷其理”。
(3)修律与促进法制文明结合
修律过程中,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减少死刑条款,禁革买卖人口和蓄养奴婢等恶习,改良监狱,以感化教育为宗旨,力图通过修律改变清廷法律落后与野蛮的现状,促进法制文明。
2、《大清现行刑律》
1904年5月15日,修订法律馆开始对《大清律例》进行删改与修订。1909年编撰完成《大清现行刑律》,1910年颁行。为过渡性刑法典。
3、《大清刑律》(《钦定大清刑律》)
1906年开始起草,聘请了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协助起草。1907年8月编纂完成,1910年11月宪政编查馆完成审核。由于受到礼教派强烈反对和攻击,修订法律馆不得不将草案收回,再行修订。经修订后的《大清刑律》增加“附则”5条(即《暂行章程》)。1911年1月公布,并定于1912年正式实施。

『捌』 清朝最残酷的5种刑法

1、<剥 皮>
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油,不好分开。 另外还有一种剥法,是把人埋在土里,只露出一颗脑袋,在头顶用刀割个十字, 把头皮拉开以后,向里面灌水银下去。由于水银比重很重,会把肌肉跟皮肤拉扯开来,埋在土里的人会痛得不停扭动,又无法挣脱,最后身体会从从定的那个口「光溜溜」的跳出来,只剩下一张皮留在土里... 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
2、<凌 迟>
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称为「醢」,受过此刑的记得有子路,还有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 后来发展更加精细,目的还是要让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时候施刑,还要求受刑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 据说发展到后来,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断气。而据说犯人若未割满一千刀就断了气,执行人也要受刑。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谨,听说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 而最惨的是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因为崇桢皇帝中了反间计,误以为他通敌卖国,判他凌迟处死,行刑前以鱼网覆身(让肌肉突出以便下刀),游街示众,被北京城无知的民众冲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咬下来...那种心理的痛恐怕远高于生理的痛。 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3、<棍 刑>
即木桩刑. 这里要说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这里说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从人的嘴或肛门里插进去,整根没入,穿破胃肠,让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没有看过用这种刑罚的记载,不过金庸小说「侠客行」里有提到,还给这种酷刑起了个美名叫「开口笑」。
4、<烹 煮>
唐朝时代,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朝中有位酷吏叫来俊臣,崇尚严刑峻法,对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对待。方法是找个大瓮,把人塞进去,然后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热。温度越来越高,受刑人也越来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话,往往就被烧死在瓮里...后来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就把来俊臣找来,问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么办?来俊臣很得意的把这个方法说了出来,武则天就淡淡的说了句:「则请君入瓮」,把来俊臣烧死...
5、<俱五刑>
为砍头,刖,割手,挖眼,割耳。「大卸八块]通常是把人杀死以后,才把人的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 汉高祖死后,吕后把他的宠妾如意夫人抓来,剁去手脚,割掉鼻子耳朵舌头,眼睛挖出,丢在猪圈里喂养,取名「人彘」.结果吕后自己的儿子看到,给活活吓死...

『玖』 中国大陆刑法典从清代到现在有哪些

1、清代《大清新刑律》

《大清新刑律》于1908年完成,但由于守旧派的反对,直到1911年1月25日才公布。不久清王朝即告覆亡,该律并未施行。它采用资产阶级的刑法体例、刑罚制度和刑法原则。在刑法体例方面,分总则、分则两篇。

在刑罚制度方面分主刑、从刑两种,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包括褫夺公权和没收。 在刑法原则方面,采用了资产阶级的罪刑法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此外,还根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情况,规定了有关妨碍国交、妨碍选举、妨碍通讯、交通以及妨害卫生等方面的犯罪。

2、北洋政府《暂行新刑律》

《暂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成立之初对《大清新刑律》稍加删改而制定的刑事法规,于1912年4月30日颁行,内容与《大清新刑律》基本相同。

1912年3月,袁世凯发布命令:“所有从前施行之法律及新刑律,除与民国国体抵触各条应失效力外,余均暂行援用。”此处所指“新刑律”,即清末修律公布之《大清新刑律》。据此命令,北洋政府法部随即拟定《删修新刑律与国体抵触各章条等并删除暂行章程文》,并附列删除各章条目,经呈袁世凯批准,并通令各司法衙门遵行,是为《暂行新刑律》。

后1914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以“重典”威慑人民,颁布《暂行新刑律补充条例》15条,增设了一些罪名,并加重了原来的许多刑罚。此外,北洋政府还在1915年和1918年先后拟定了两次刑法修正草案;但均未颁行。

3、国民政府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

该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共48章,387条。1935年1月1日又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刑法,即所谓新刑法。其中总则编12章99条,分则编35章258条。

列举了诸如窃盗、杀人等罪名,并针对各罪内容特别规定。学说上一般把刑法分则按照侵害法益的不同分为国家法益、社会法益和个人法益数部分;在个人法益方面又常再细分为生命、身体法益、自由法益和财产法益等。

原则上本法总则部分的规定适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规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规定称附属刑法,即刑法以外之特别刑法),在分则的部分则列举了基本的刑事处罚规定。

4、国民政府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

新刑法标榜“从轻主义”,对一般轻罪的处罚比旧刑法规定的有所减轻,但对于所谓触犯反动统治秩序的行为则从严、从重处罚。

同时吸取了德、意、日帝国主义国家刑事立法政策中所谓“社会防卫主义”和“主观人格主义”精神,宣称犯罪原因在于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因素,主张应以主观的犯罪动机,而不是以客观的犯罪事实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

对所谓“内乱罪”以及“外患罪”、“杀人罪”、“强盗罪”等“危险极大”者,皆规定了惩罚“预备犯”、“未遂犯”和“阴谋犯”的条款。

特别增加了“保安处分”专章,对于所谓有犯罪行为或有“犯罪嫌疑”“犯罪危险”的人,可以借口预防“犯罪”或“再犯罪”,实行“社会防卫”手段,令其入感化教育处所。

5、新中国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

在 1950 年,我国就在原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了刑法典的起草准备工作。刑法大纲草案是对新中国各项法律的高度概括,是日后刑法修订的基础

6、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用刑罚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热点内容
广东急立法内 发布:2025-08-28 17:41:12 浏览:217
法学柴荣 发布:2025-08-28 17:31:39 浏览:70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发布:2025-08-28 17:19:56 浏览:554
人民法院庭审直播 发布:2025-08-28 17:18:00 浏览:739
行政诉讼法第49条详情解释 发布:2025-08-28 16:46:57 浏览:223
绘画队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8 16:44:23 浏览:255
多媒体会议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8 16:43:07 浏览:373
诗歌中的道德 发布:2025-08-28 16:42:15 浏览:101
诉前联调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8 16:38:02 浏览:307
民法典宣传报 发布:2025-08-28 16:28:57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