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古代刑法刮

古代刑法刮

发布时间: 2021-11-24 03:15:43

A. 中国古代的酷刑有哪些

国古代的酷刑确实不少,在对同类施加痛苦这个事情上,人类绞尽脑汁地翻新花样。

很多人对酷刑的了解,来自于二十几年前一部香港电影《满清十大酷刑》,翁虹的惨叫让不少人对清朝的酷刑刮目相看。

满清的酷刑并非只有十种,这些酷刑也并不一定都是清朝才发明的,但满清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的朝代。


最近翻到两套 19 世纪的清朝酷刑图,东西方人用不同视角展现了对中国酷刑的理解。

1801 年英国人梅森编著的《中国酷刑》是套油画图,画中的中国人普遍涂着红脸蛋儿,看着挺喜庆,似乎酷刑并不残酷。


▲ 《升堂提审 A culprit before a magistrate》:无论是施刑人还是受刑人脸蛋儿都是红扑扑的。

有几张图中,受刑人表情淡定,施刑人甚至面带微笑,似乎很享受施虐和受虐的快感。


▲ 《石灰腌目 Burning a man』s eyes with lime》:施刑人的表情并不狰狞,左下方的施刑人好像带着一丝奸笑。

在前言里,梅森赞扬了中国的分等级刑法系统。虽然这并非是他所认同的合法系统,但或许在西方人眼里,中国酷刑还有那么一点儿浪漫主义。


▲ 《囚笼押送 A malefactor in a cage》:被关在笼中的犯人,脚被镣铐锁住,表情依然平静。

这些犯人在受刑时都衣着整齐,在图中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实施杖刑时犯人都是穿着裤子的。


▲《板子杖梃 An offender undergoing the bastinade》:梅森的《中国酷刑》犯人是穿着裤子接受廷杖的。

相比之下,中国画师的这套《清代民俗刑法图》,更接近真实,犯人在遭受「杖刑」时,是光着屁股的。


▲《清代民俗刑法图》中的犯人脱了裤子遭受杖刑,更贴近当时的真实情况。

《清代民俗刑法图》这套「通草画」更写实,更残酷、也更私密,像腰斩、抽肠、凌迟这些比较血腥的酷刑都有涉及,很多酷刑堪比十八层地狱的折磨,有几种估计阎王爷看见都得敬佩三分。

什么是「通草画」?给大家科普个小知识: 通草又名通脱木,五加科子乔木,茎中的髓颜色洁白,有丝绒的质感。把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薄的切片,薄而半透明,可以用来作画,所谓通草画就是指绘制在这种材质上的水彩画。 19 世纪兴起于广州,主要用于出口,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艳,人物刻画惟妙惟肖。

▲《腰斩》:「腰斩」这一刑罚是「四爷」雍正废除的,当时雍正皇帝对俞鸿图实行腰斩的刑罚,俞鸿图被腰斩后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断气,雍正听说后觉得残忍下令封刀。


▲《抽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就有一篇和「抽肠」相关的故事,写山东莱阳的一位村民在午睡的梦中目睹了一场「抽肠」酷刑。


▲ 《凌迟》:图中绘制的并非清朝的「凌迟」而更接近古代,据说宋朝时「凌迟」最少的刀数只有八刀,基本是切几下就完

B. 古代惨绝人寰的20种变态刑罚

<剥 皮>
剥的时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肤分成两半,慢慢用刀分开皮肤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的撕开来..最难的是胖子,因为皮肤和肌肉之间还有一堆油,不好分开。
另外还有一种剥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里,只露出一颗脑袋,在头顶用刀割个十字, 把头皮拉开以后,向里面灌水银下去。由于水银比重很重,会把肌肉跟皮肤拉扯开来,埋在土里的人会痛得不停扭动,又无法挣脱,最后身体会从从定的那个口「光溜溜」的跳出来,只剩下一张皮留在土里……
皮剥下来之后制成两面鼓,挂在衙门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剥皮是死后才剥,后来发展成活剥。

<腰 斩>
由于腰斩是把人从中间切开,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会一下子就死,斩完以后还会神智清醒,得过好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有人认为方孝孺是被腰斩的,但事实上他是被凌迟处死的。

<车 裂>
即五马分尸,很简单,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记得商鞅就是受五马分尸之刑。
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处更可想而知。真到撕开的时候,恐怕受刑人已经不会觉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时候。

<俱五刑>
把砍头,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块」,通常是把人杀死以后,才把人的头、手脚剁下来,再把躯干剁成三块。
汉高祖死后,吕后把他的宠妾戚夫人抓来,剁去手脚,割掉鼻子耳朵舌头,眼睛挖出,丢在猪圈里喂养,取名「人彘」.结果吕后自己的儿子看到,给活活吓死...

<凌 迟>
最早是把人杀死之后再剁成肉酱,称为「醢」,受过此刑的记得有子路,还有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
后来发展更加精细,目的还是要让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时候施刑,还要求受刑人必须身受多少刀以后才死。
据说发展到后来,每次凌迟要由两个人执行,从脚开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断气。而据说犯人若未割满一千刀就断了气,执行人也要受刑。发展成"死刑的艺术"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监刘谨,听说一共割了三天才让他断气...
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明朝的方孝孺就是不尊崇朱棣的旨意,而被凌迟。(最终还是被灭十族!本来只有九族,朱棣就把方孝孺得一些学生和朋友一起杀了。)

<缢 首>
在国外,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罚。
中国人的绞刑是用弓弦缢杀……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后面开始旋转那张弓, 弓越转越紧,受刑人的气就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断气……
岳飞父子就是这样死在风波亭,(因为他是功臣,不能斩首,要留全尸)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这样给吴三桂亲手缢杀……

<烹 煮>
即「请君入瓮」那是唐朝时代,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朝中有位酷吏叫来俊臣,崇尚严刑峻法,对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对待。方法是找个大瓮,把人塞进去,然后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热。温度越来越高,受刑人也越来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话,往往就被烧死在瓮里...后来武则天听说了这件事,就把来俊臣找来,问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么办?来俊臣很得意的把这个方法说了出来,武则天就淡淡的说了句:「则请君入瓮」,把来俊臣烧死……

<宫 刑>
司马迁就是受了宫刑,才会写出史记,也才会在「报任少卿书」里写出「身直为闺阁之臣」这样的句子。中国人的阉割可讲究了。首先要拿绳子把小弟弟绑起来(包括子孙袋)让血液不流通,自然坏死,后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后拿香灰一盖,止血,还得拿根鹅毛插在尿道里。等过了几天把鹅毛拿掉,如果尿得出来,阉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来,那个人就算废了,大概最后会死于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阉来当宦官的话,最好趁年纪还小就阉掉,年纪大了危险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贵族冲抵死刑。
相对的女性为"幽闭"。

<刖 刑>
关于刖刑,大家的说法不太一样。
有人说是把膝盖以下都砍掉,有人说是把脚砍掉,也有人说是把膝盖骨削掉,而第三个比较可信。
总之,刖刑是一种类似截肢的酷刑。
战国时代,孙膑受师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听说他名字本来叫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
如果是把膝盖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间失去了保护,这个人可能连站都站 不起来,所以稗官野史上说,孙膑受刑之后,上阵打仗连骑马都没办法,必须要坐车(马车或人力车)。

<插 针>
用针插手指甲缝。常用于女囚。

<活 埋>
活埋是战争时常用的手段。因为省力,速度也快。
战争里的活埋,都是叫战俘自己挖坑,有时会先杀死俘虏再把他们推下去,但时间不够的时候(或是要省子弹时),就直接把他们推进去以后盖土。中国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过没听过有什么名人受过这种刑罚。比较狠一点的,会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里,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开始凌虐..
活埋应该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常用的招数。

<鸩 毒>
鸩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较人道的方式……
中国古代的毒药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鸩」这种毒药,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
常用于赐死情况。

<棍 刑>
即木桩刑. 这里要说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这里说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从人的嘴或肛门里插进去,整根没入,穿破胃肠,让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没有看过用这种刑罚的记载,不过金庸小说「侠客行」里有提到,还给这种酷刑起了个美名叫「开口笑」。

<锯 割>
把人用铁锯活活锯死,其惨状似乎与凌迟、剥皮也在伯仲之间,难怪在地狱酷刑中,就专门有把人锯开的酷刑。然而,锯死活人不仅在传说的地狱中存在,在人间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据《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记载,三国时,吴帝孙皓的爱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主管集市贸易的中郎将陈声原是孙皓的宠臣,他捕获抢劫者绳之以法。爱妾告诉孙皓,孙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陈声,命里武士而烧红的大锯锯断陈声的头,把他的尸体投到四望台下。

<断 椎>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仇恨之极时,往往会想到要打断他的脊椎骨。打断脊椎骨确实是一种很解气的行为,因为人的脊梁骨若是断了,他也就一命呜呼了。在中国历史上,断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酷刑。据《商君书.赏刑篇》载,春秋时姬重耳打算明文规定刑律,使国内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们一同商议。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颠颉很晚才到,有人认为颠颉有罪,应该给以处罚。于是,姬重耳批准,将颠颉断椎处死。晋国的士大夫们都非常害怕,他们说:颠颉跟随姬重耳流亡列国十九年,功劳很大,现在偶尔有小过尚且受到如此严厉的刑罚,何况我们哪?从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 铅>
在佛教关于阎罗的故事中,有阎罗黑白二相的说法,白相即为地狱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围侍;黑相即每天有两个时辰,要受铜汁灌肠之苦。与此相似,人间有灌锡或灌铅的酷刑。锡的熔点是摄氏232℃,铅的熔点是摄氏327.4℃,无论灌锡或灌铅都能把人烫死。而且溶化的锡或铅一入肚腹就会凝固成硬块,这种重金属的坠力也能致人死命。
汉代厂川王刘去的王后阳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刘去宠爱另一位名叫荣爱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块饮酒,昭信妒性大发,就向刘去说:“荣爱看人时,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谁有私情”。刘去信以为真,他见荣爱正在给他绣衣领上的花纹,就一怒之下夺过衣服投进火中烧掉了。荣爱见刘去生气,非常害怕,投井寻死,刘去命令人把她捞出来,不幸没有死。刘去杖责荣爱,***她招认私情,荣爱受刑不过,胡乱说出和医生有奸情。刘去越发恼怒,就把荣爱绑在柱子上,用烧红的尖刀剜掉她的两只眼珠,再割下她的两条大腿上的肉,最后用溶化的铅灌入她的口中,这样一直把荣爱摧残至死。

<刷 洗>
这里说的梳洗并不是女子的梳妆打扮,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它指的是先用开水浇人,再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梳洗之刑的真正发明者是朱元璋,据沈文的《圣君初政记》记载,实施梳洗之刑时,刽子手把犯人剥光衣服,裸体放在铁床上,用滚开的水往他的身上浇几遍,然后用铁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间杀猪用开水烫过之后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尽,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后早就气绝身亡了。梳洗之刑与凌迟有异曲同工之妙。据《旧唐书.桓彦范传》记载,武三思曾派周利贞逮捕桓彦范,把他在竹槎上曳来曳去,肉被尽,露出白骨,然后又把他杖杀。

<弹琵琶>
弹琵琶十分的简单,而且易行。这里指的不是乐器琵琶,而是用利刃把人的琵琶骨(肋骨)一根一根剃下来,最早应该是在明朝使用。

<抽肠>
明初,朱元璋曾对死刑犯人施行抽肠。具体做法是把一条横木杆的中间绑一根绳子,高挂在木架上,木杆的一端有铁勾,另一端缒著石块,像是一个巨大的秤。将一端的铁勾放下来,塞入犯人的肛门,把大肠头拉出来,挂在铁勾上,然後将另一端的石块向下拉,这样,铁勾的一端升起,犯人的肠子就被抽出来,高高悬挂成一条直线。犯人惨叫几声,不一会就气绝身亡
明末张献忠抓到的明朝官吏使用的酷刑也有抽肠这一项。做法是,先用刀从人的肛门处挖出大肠头,绑在马腿上,让一人骑著这匹马猛抽一鞭向远处跑去,马啼牵动肠子,越抽越长,转瞬间抽尽扯断,被抽肠的人随即一命呜呼。

<骑木驴>
是古代专门惩治那些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人所用的酷刑。据《二十四史演义》说,明末的骑木驴是这样的:先在一根木头上竖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来,放在木柱顶端,使木柱戳入阴道内,然後放开,让该女身体下坠,直至木柱「自口鼻穿出,常数日方气绝」。

C. 古代残忍刑法排名

第一残忍刑法应该是秦朝时期的午马分尸吧?第二残暴刑法就是在大秦之前的殷商纣王朝;后妃研发出来的炮烙之刑,除了这些惨不忍睹让人死得很惨其实要说古代公正廉明,还是宋朝最接近现在的国法,刚正不阿,黑白分明,起码会给老白姓一个满意的交代。。。再靠近清朝就不能手握重权啦;基本上都是官官相护,鱼肉百姓:昏官比清官多,到最后使国运丧失,结束了五千年的帝国制、才有了今天的新时代创新发展,给百姓塑造了幸福生活…

D. 古代刑罚中,弹琵琶、菹醢、梳洗、具五刑分别是怎样的

一、弹琵琶

弹琵琶是从明朝开始实施的酷刑,这里的琵琶不是指乐器,弹琵琶是用锋利的刀把犯人的肋骨一根一根地砍下来,因为肋骨在古时也叫琵琶骨,因此叫弹琵琶。

四、具五刑

具五刑是从我国古代秦汉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残忍的刑罚。这个刑罚会先刺字在犯人的脸上,然后会把犯人的鼻子割掉,再把犯人的左右脚砍掉,接着使用竹板或者鞭杖把犯人打死,打死以后还要把犯人的头砍下来挂在木杆上给人看,再把尸体剁烂拿到市场上去卖。如果犯人还犯了诽谤罪的话还会先割掉他的舌头。

E. 剃胡须在古代是一种刑罚吗﹖

你看第一条符合你的要求么
1.耐—“耐”通“耏”(ér),古代一种去颊须的刑罚。《汉书·陈庞传》:“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
2.髡—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楚辞·九章·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
3.刖—古代砍断脚的酷刑,称“刖”也称“跀”。《韩非子·和氏》:“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4.剕—斩断足。古代五刑之一,《尚书·吕刑》:“剕罚之属五百。”属:法律条文。
5.断手—古代截断手的一种酷刑。
6.劓—古代五刑之一,即割去鼻子,《尚书·吕刑》:“劓罚之属于。” 属:条款。
7.黥—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墨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8.膑—古代剔去膝盖骨的一种酷刑。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脚”。
9.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部的一种刑法。《汉书·刑法志》:“加笞与重罪无异。”重罪:死刑。清·邵长蘅《阎典史传》:“犯法者鞭笞贯耳不稍贳。贳(shì):饶恕、宽免。
10.炮烙—相传殷代的一种酷刑。用铜柱加炭使热,令犯人行其上,顿时血肉焦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11.宫刑—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破坏人的生殖机能的酷刑,也叫“腐刑”。司马迁《报任安书》“诟莫大于宫刑。”
12.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投入沸水煮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死,臣请就汤镬。
13.大辟—古代的一种死刑,砍头。清·方苞《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14.殊死—斩首之刑。《汉书高帝纪下》:“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15.菹醢—把人剁成肉酱的一种酷刑。《楚辞·九章·涉江》:“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F. 古代十大最残酷的刑法

中国古代十大最残忍的刑法:

1、俱五刑

俱五刑跟五马分尸有的一拼,这个刑法是大卸八块,唯一的好处就是,这种刑法通常是在人死后进行。

2、腰斩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从腰部下手,但是屠手们并不会一刀致命,切一半留一半,所以人受此刑法后还会活着。

3、凌迟

凌迟,俗称千刀万剐,就是将人一刀一刀的慢慢割死,理论上要割3000刀以上,而且不是一天就割完,至少要割三天以上。

4、炮烙

是用炭火将铜柱烤热,然后将犯人绑住烧热的铜柱上,经过高温的灼烧,皮肤开始大面积灼伤,人体会烤焦甚至是烧着,但是由于剧烈的疼痛,犯人不会昏晕过去,只会一点点的烫死,最后仅仅留下骷髅。

5、剥皮

关于这种刑法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用刀把背部皮肤给分成两半,然后慢慢地用刀分割开;另一种就是把人埋在土里,只露出一颗脑袋,在头顶用刀割个十字,然后把头皮拉开,往里灌水银,利用水银的重力,肉跟皮就会分开。

6、霹雳车

霹雳车也叫做骑木驴,是一种专门针对女性研发的古代刑法,用来惩罚那些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人,也就是不守妇道的女性。

7、车裂

就是五马分尸!想想都肉痛有没有觉得?据说车裂受刑时,人已经感觉不到痛苦了,因为一般都痛得休克了。

8、斩首

简单理解就是砍头,一般放在集市,菜市场附近进行,意图威慑他人,不过对于被斩首之人来说,理论上是很难感受痛苦的,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折磨。

9、棍刑

即木桩刑. 这里要说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这里说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从人的嘴或肛门里插进去,整根没入,穿破胃肠,让人死得苦不堪言。

10、枷刑

受刑者双手被铐起并固定住,将竹板编织成的书袄围绕在受刑者胸部至腹部,由酷吏转动连接在书袄两侧的绳索,以收缩之力辗压受刑者身体,施刑过后看不出痕迹,但会令受刑者痛不欲生。

G. 古代把人千刀万刮的刑法又叫什么名字

陵迟处死

H. 中国古代有种刑法就是千刀万刮的叫什么

凌迟处死。

凌迟,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清朝末年拍摄的照片,显示为真正的“八刀刑”处决。八刀刑,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支解后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一般俗称为“十六刀”、“三十二刀”、“三百六十刀”……,不过我们不清楚是否真有这些数目,或只是虚构的数目。明朝时期的“刀”,有切伤和“多”之意,数目累加,行刑时间延长。1510年宦官刘瑾涉嫌阴谋叛变,被判处“剐刑”三日,不过第二天他便死去。这是一件特殊的案例,宦官为人憎恨而受极刑,被判处最重的大逆罪;《明史》未曾提过刘瑾遭受“凌迟”之刑,而是“磔于市”,属于“弃市”形式,明言必须公开行刑。
若要区分“凌迟”和其他类似刑罚的差异,并了解清朝以前“凌迟”的做法,着实不容易。当我们益加深入探寻这种刑罚的起源时,较为清晰的相关资料愈显得不足。我们须先区分:一方面,这些刑罚做法包括肢解;而“凌迟”一词的出现,则指明支解刑法的合法性。
如果古代刑法志,我们可以找到历史上诸多将帅、官吏被处以斩断的案例,最恐怖的细节可以联想到厨房的菜单。透过阅读这些历史的插曲,令我对“凌迟”的起源感到迷惑。当然肉体的切割有两种情况:所谓“脔”等极刑时,是将肉体割除殆尽,犯人变成食人者的肉,仇家可在自家厅堂饱食大餐;而“凌迟”之刑则相反,肉体被支解后,人形尚可辨识,事后悬挂街市展示。此外一项基本的差异为:“脔”刑案例极为罕见、独特,官方史学家细心将此保留,作为残忍、可怕的暴君范例。这些案例固然恐怖,但都是轶事,甚至可能只是传言。相反地,从十一世纪末开始,“凌迟”即是确有其名且经常施行的刑罚,并非仅是轶事或传奇,而是真实的骇人史实。
我们同样也找到诸多类似惩治叛乱谋反的“凌迟”刑罚,例如613年隋炀帝判处谋反者肢解、穿箭与灭族,而同样地隋朝也曾删除《隋律》中的肉刑。这类刑罚除了运用在司法审判,战争时期也会采用,而且是真实存在的。几乎每个朝代都可以见到类似刑罚,通常称为“磔”或“支解”,所以经常会令人联想:“凌迟”一词并非应用于一种肢解的肉刑,而只用于法庭的法律裁决。所有的关键问题在于了解:如何于特殊案件使用极端的方法,而能在法典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成为一种法律上的完美“刑名”,法官经常得以藉此宣判。

I. 古代剃头的刑罚是什么

髡刑,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kūn xíng,是中国上古五刑之一,为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是一种耻辱刑,主要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
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的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对他的一种羞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流行;因为佛教徒是剃光头的,而且又不结婚,世俗社会认为是大不孝行为,所以当时的人蔑称他们为“髡人”。
髡刑源于周,王族中犯宫刑者,以髡代宫,即断长发为短发。至秦时,失去了这一性质,成为一种剃除受刑者须发的刑罚。蓄发留须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正常状态,此类刑罚采取的是将罪犯的发须强行剃除,使罪犯处于一种明显的非正常状态,并因此感受到痛苦。

J. 古代割去头发的酷刑

你说的是髭刑吧。
髭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是古代中国人的普遍观念,但是这种刑罚为剃掉你的头发,在古代也是一种刑罚。

热点内容
广东急立法内 发布:2025-08-28 17:41:12 浏览:217
法学柴荣 发布:2025-08-28 17:31:39 浏览:701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发布:2025-08-28 17:19:56 浏览:554
人民法院庭审直播 发布:2025-08-28 17:18:00 浏览:739
行政诉讼法第49条详情解释 发布:2025-08-28 16:46:57 浏览:223
绘画队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8 16:44:23 浏览:255
多媒体会议厅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8 16:43:07 浏览:373
诗歌中的道德 发布:2025-08-28 16:42:15 浏览:101
诉前联调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28 16:38:02 浏览:307
民法典宣传报 发布:2025-08-28 16:28:57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