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龙卫球pdf
『壹』 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分为何事实行为会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和无因管理行为
民法而言,行为区分为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大类。
所谓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按照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一、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包括目的意思、效果意思、和表示行为。目的意思是指明民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效果意思是指当事人欲使其目的意思发生法律上效力的意思要素。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内在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为行为相对人所了解的行为要素。——《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103页。
二、 意思表示者,对于外界表彰法律行为上之意思之行为也。即以具有足以形成法律行为之内容之意思,表示于外部之行为,为意思表示。——《中国民法总论》胡长清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3页。
三、 意思表示是德国法律行为理论中最为基础的法律概念和制度构造,它是法律行为制度的精华所在。意思表示(Willenerklaerung)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是十八世纪沃尔夫在《自然法论》(jus Naturae)一书中所创。《德国民法典》对“意思表示”没有明确定义,但学者一般解释为:旨在达到某种特定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表达。《德国民法典》立法理由书将意思表示解释为法律行为的一个本质要素,故意思表示也可解释为关于法律行为的意思表达。——《民法总论》龙卫球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02、503页。
四、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所谓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之意思的行为。——《民法总论》梁彗星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五、 意思表示以意思和表示为要素构成。意思是当事人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在愿望和要求;表示是将这种内在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活动。意思只有表示出来才具有法律意义。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从而使对方当事人或社会知晓的活动。——《中国民法学》李开国,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97页。
六、 意思表示是把旨在产生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发表出来的行为。这说明(1)意思表示是某种行为;(2)该行为发表了(旨在产生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3)意思表示主要由(内心)意思+表示行为构成。——《民法学原理》张俊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9页。
『贰』 龙卫球的研究成果
撰写和出版《民法总论》、《民法基础与超越》、《法学的日常思维》、《法政学思:从撤退开始》等多部著作,其中《民法总论》(专著)(第二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2月版)获中国首届法律图书奖;发表《超越现代国际法的盲点:寻求一种历史型解决——兽首拍卖事案评论》(2009)、《中国民商经济法治30年:市场经济与规则嬗变》(2009)、《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民法:纪念<民法通则>施行20周年》(2007)、《物权立法的合宪性问题》(2007)、《中国物权法制的变迁与展望》(2007)、《物权立法政策之辨》(2005)、《债的本质研究》(2005)、《自然人人格权及其当代进路》(2003)、《法律主体概念的基础性分析》(2000)、《中国知识产权要论》(1999)、《法人本质及其构造研究》(1998)、《法律实在性讨论》(1998)、《罗马法的传统性及其法律方法》(1994)、《企业制度现代化问题:所有权实现第三种方式:》(1995)、《民事救济权简论》(1993)、《中国著作权目的及其均衡思想》(1993)等百余篇论文,刊于《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中国法律》(香港)、《月旦民商法杂志》(台湾)、St. Mary’s Law Journal(美国)等高水平法学期刊。 民事救济权制度简论 法学研究 1993年3期 与杨振山、龙卫球合著
合伙的多种形式和合伙立法 中国法学 1996年3期 与江平、龙卫球合著
法人本质及其基本构造研究—为拟制说辩护 中国法学 1998年3期 与江平、龙卫球合著
罗马法的传统性和法律方法 中国法学 1995年1期 与杨振山、龙卫球合著
论我国企业制度现代化 研究生法学 1995年1期
江平先生的法学教育之路 比较法研究 2002年2期 《民事救济权论》(1993),
《企业集团法律透视》(专著,1995),
《罗马法的传统及其法律方法》(1995),
《合伙的多种形式与合伙立法》(1996),
《法律实在性讨论—为概念法学辩护》(1998),
《法人本质及其基本构造研究—为拟制说辩护》(1998),
《Property in China》(英文,1999),
《法律主体概念的基础性分析》(2000),
《民法总论》(2001)
为新业壮心可嘉 趁年轻一鼓作气
法治进程中的中国民法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下)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上)
告别算数司法,请从许霆案始!
法律实在性讨论
债的本质研究:以债务人关系为起点 (下)
法学的日常思维
民法总论(第二版)
民法总论
『叁』 我想问一下中国大陆,谁写民法总论最好
梁慧星可是巨擘啊,我们老师还讲过许多人,不过都是嘴上说,没有特地版写出名字,所以我也写不出来权...记得梁慧星的老师很厉害,已经过世了,因为曾加入国民党所以没在大陆受重用,现今中国都没人水平超过他。法律界还是有很多人才的,也有很多精于某个方面。至于推荐本书,我们老师说,最基本的读物就是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读了才有法的精神。
嗯,楼下说的王泽鉴我们老师也说过
『肆』 有没有关于民法的入门书啊
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封皮的,国家十一五指定教材什么的。很权威,概念阐述的不错,挺厚的,很多学校拿它做教材的。(我们也是)
里面概念挺多的,建议你多看几遍,可以自己做做比较重要的概念的笔记。(建议你有时间的话把那本书看五遍,没时间看三遍,然后你几乎就无敌了)
当然,要买本民法通则配套。不管学什么法律,都要买本发条来看的。最好买带司法解释的。现在市面上有三种左右的法条:白皮的,很薄,只是法条而已,不太建议你买;红皮的,有法条和司法解释,应该还行;黄皮的,一本挺贵的,民法通则可能要20快左右,但是很全,有法条,司法解释,一些焦点问题比如重大立功的概念等等,还有配套附录,包含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民法的话建议买黄色皮的,因为后面有附带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很有用的。我是无论什么法条都买黄色皮的,虽然很贵点,但是挺值的。
加油吧,北大那本书可能看了有点迷茫,不过我们也是大一就学民法的,一样过来了,你用那本书启蒙完全没有问题。
或者有本张俊浩编的民法书,中国政法大学的,但是比较老了。他给我们上过一段时间的课,我觉得他讲课讲的太深了,不适合本科生听。他说他书里写的理论很多已经被他自己推翻的了,不过他做学问的态度挺端正的,你有兴趣可以翻翻,不过个人建议还是别了……被他的课吓怕了已经。
『伍』 民法总论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楼主你好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民法总论
1、寄生型民法总论,即内与砖头书容放在一起写的,魏振瀛主编、王利明主编的为代表,这类民法总论没有可以看的。
2、大同小异型民法总论,这类以刘凯湘、郑云瑞等为代表,写的比砖头书好一点,但是大同小异,且都比较薄。适合初学者看。
3、全书型民法总论:这类民法总论以李永军、龙卫球为代表,写的民法总论很厚,资料丰富,适合作为资料查阅以及深入学习阅读。
4、耳目一新型民法总论:王泽鉴的、大村敦志的、徐国栋的、彭诚信与李建伟合著的民法总论为代表,里面很多新观点新思维。
5、海外型民法总论:一类如《德国民法总论》、《法国民法总论》、等,这类强烈不建议一开始就看。
具体想要怎么样的可以追问。
『陆』 《民法总论》龙卫球
://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901
西湖法律书店
编号:9901
书名:民法总论(第2版)(法学文库)
作者:龙卫球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时间:2002-12-26
入库时间:2002-12-26
定价:61元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法律分立中的私法
一、法律的定义
二、法律和法院
三、实在法和理想法
四、法律分立中的私法
第二节我国民法的制度语源
一、日本移植说辨析
二、日本创造民法术语的史实
三、“民法”语源探寻的意义
四、民法传统的一元性
第三节民法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民法的实质含义
二、民法的形式含义:民法典
三、民法的调整对象
四、民法和商法
五、民法和经济法
第四节民法的法律渊源
一、民法法源概说
二、萨维尼的法源理论
三、大陆法系民法的法律渊源
四、英美法系民法的法律渊源
五、我国民法的法律渊源
第五节民法法条
一、法条的概念
二、法规范、法律规定与法条
三、民法法条的性质
四、完全性法条的逻辑结构
五、不完全性法条
六、复合性法条
第六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法律原则(Rechtsprinzpien)的意义
二、传统民法的基本原则
三、现代民法基本原则的修
四、我国《民法通则》宣示的基本原则
五、民法基本原则或原刷条款的适用问题
第七节民法体系和体例
一、19世纪概念法学的民法体系观
二、现代法学的民法体系现
三、大陆法系的民法体系和体例
四、普通法系的民法体系和体例
五、我国民法的体系和体例
第八节民法的效力及其范围
一、民法效力之范围性
二、民法对时间的效力的原则
三、民法对空间的效力的原则
四、民法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五、民法对事项的效力的原则
第九节民法的适用
一、传统理论上法律适用的逻辑模式
二、取得小前提:确定案件事实,并
通过判断进行涵摄或归属
三、取得大前提:确定应适用的法规范
及其具体内容
四、推断法律适用的结论:赋予具体法
效果
五、法律适用中的法律解释
六、法律适用中的法律补充
七、英美国家的法律解释和法律补充
八、威尔威格的类观点学方法
第二章法律关系和权利
第一节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规范属性
二、法律关系的本质
三、法律关系作为私法的基本工具
四、法律关系的要素
五、法律关系的分类
六、民法上“不法”的构成与法律关系
第二节权利
一、“权利”的概念和语源
二、权利的本质和意义
三、法益、权限和权能
四、权利主体、标的、内容
五、权利的种类
六、法规竞合和权利竞合
七、权利的行使和实现
八、义务
九、权利概念和人权概念
十、权利概念和民权概念
十一、我国“权利”制度的当代发展
第三节权利(法律关系)的变动及其原因
一、权利(法律关系)的变动
二、权利变动的原因:法律事实
三、法律事实的类型
第三章权利主体
第一节权利主体概说
一、权利主体和人法
二、权利能力或主体资格的概念
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四、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
五、当代权利能力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权利主体制度的演进
一、古罗马的权利主体制度
二、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主体制度
三、《德国民法典》的主体制度
四、正体制度合理化思考
第三节自然人概述
一、自然人的概念
二、自然人概念的规范属性
三、自然人的生命
四、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五、胎儿的特殊问题
六、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失踪人法律问题
第四节自然人的行为能力
一、行为能力的概念和制度价值
二、自然人行为能力的设定标准
三、我国民法上的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
四、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制度比较
五、特别行为能力
六、自然入的责任能力
第五节监护制度及其改革
一、监护的概念和制度意义
二、我国的监护制度
三、监护制度的比较
第六节自然人的人格权
一、自然人人格权的概念
二、自然人人格机制度的两种体例
三、自然人人格权制度的当代发展
四、我国《民法通则》自然人人格权制度及其发展
五、自然人死后人格保护问题
六、自然入人格权保护的限制
七、简单总结
第七节自然人的其他法律属性
一、自然人的住所
二、自然人的身份权
三、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八节法人概述
一、法人的概念
二、法人和自然人
三、法人主体地位的实在性
四、法人的本质
五、法人制度的作用
六、法人的分类
第九节法人的权利能力
一、法人权利能力的取得和消灭
二、法人权利能力的性质限制
三、法人权利能力的法令限制
四、法人权利能力的目的事业限制
第十节法人机关
一、法人机关的地位属性
二、广义法人机关的内部结构
三、法人的对外代表或对外执行机关
四、法人的知悉或法人机关的知悉构成问题
第十一节法人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一、法人的行为能力
二、法人的责任能力
第十二节法人的成立及其管理
一、法人成立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法人成立管理的原则和程序
三、筹备中法人的法律地位
四、国家对成立后法人的管理
第十三节法人的其他属性
一、法人的住所
二、法人的分支机构
三、联营制度
第十四节法人人格的否认
一、法人人格否认的概念和形式
二、直索责任适用的范围
三、直索责任的替代方法
第十五节法人终止和清算中的法人
一、法人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二、清算中的法人
第十六节无权利能力社团
一、民法上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二、学说批评
三、有关国家立法和实务新发展
四、无权利能力社团问题的评析
第十七节合伙
一、合伙的概念
二、合伙的类型
三、我国合伙制度
第四章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理念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法律行为和私法自治
三、法律行为理论的成就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
二、财产法律行为和身份法律行为
三、有因行为和无因行为
四、加利行为与非加利行为
五、要物行为和诺成行为
六、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七、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八、独立行为与补足行为
九、生存行为与死因行为
十、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十一、生效的法律行为和不生效的法律行为
十二、其他分类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成立
一、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和一般效力
二、法律行为的三要素
三、意思表示的概念、构成和方式
四、意思表示的方式
五、意思表示的类型
五、意思表示的完成
六、意思表示的撤回
第四节法律行为的生效
一、法律行为的效力形态的区分
二、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
三、法律行为主体的生效要件
四、法律行为内容的生效要件
五、意思表示的生效要件
六、法律行为形式的生效要件
第五节意思表示瑕疵
一、意思表示艰疵的规范类型
二、意思和表示不一致的意思表示
三、意思暇疵的意思表示
第六节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法律行为
一、不符合生效要件的法律行为的类型
二、(绝对)无效法律行为
三、相对无效的法律行为
四、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
五、对特定人无效的法律行为
六、部分无效
七、法律行为无效时的更换
第七节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一、法律行为的计划的可能性
二、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性质
三、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四、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第八节法律行为的交易基础联疵学说
一、交易基础学说的必要性
二、温德塞的学说
三、法律行为交易基础的分类构造
四、客观交易基础理论的发展
五、主观交易基础理论的发展
第九节法律行为(意思表示)的解释
一、法律行为解释的必要性
二、法律行为(意思表示)解释与法律
解释的区别
三、我国法上的法律行为解释
三、德国法上的法律行为解释
四、法国法上的合同解释
五、瑞士法的法律行为解释
第十节物权行为的理论和应用
一、物权行为理论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二、《德国民法典》的观念
三、基尔克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批评
四、《德国民法典》的立场
五、判例和学说的新发展
六、物权行为无因性和善意取得的制度
功能区别
七、我国关于物权行为的制度和理论
第十一节代理
一、代理制度的源流和制度理由
二、代理与归属规范
三、法人机关与代理制度
四、代理的性质
五、代理的要件
六、代理的范围
七、代理权的取得
八、无权代理
九、代理权的滥用限制
十、再代理问题
十一、共同代理(复数代理)
十二、代理权的消灭
十三、间接代理和行纪
第五章民法上的时间
第一节时间的民法意义及其规范属性
一、时间在民法上的意义
二、民法上时间规范的作用类型和法律属性
三、时间在民法上的规定形式
第二节期日和期间
一、期日和期间的立法体例
二、期日
一、期间
第三节时效
一、时效的概念和规范特点
二、时效的类型和历史源流
三、取得时效
四、诉讼时效或消灭时效
第四节除斥期间
一、除斥期间的概念、性质和客体
二、除斥期间的历史源流
三、除斥期间的类型
四、除斥期间的期限及其起算
五、除斥期间完成的法律效力
六、除年期间的中断、中止和不完成问题
『柒』 学习民法要看那些资料书
对于民法学初学者而言,首先,选一本好的民法教材,重要的吃是透教材的基本知识,然后对民事的案例进行分析学习与适用民法条文结合,努力锻炼学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处理各类事务的实务能力。
一、必读教材
王泽鉴著:《民法总则》
郑玉波著:《民法总则》
王利明著:《民法总论研究》
梁慧星著:《民法总论》
龙卫球著:《民法总论》
郭明瑞等:《民商法原理》(第一卷)
李永军:《民法总论》
江平主编:《民法学》
余延满马俊驹:《民法原论》
魏振瀛主编:《民法学》
彭万林主编:《民法学》
王利明 主编 :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 篇)修订本
二、扩读的民事法典及民事立法草案
1、法国民法典
2、德国民法典
3、瑞士民法典
4、日本民法典
『捌』 国内民法总论谁写的比较好的,有谁能推荐下
楼主你好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类型的民法总论 1、寄生型民法总论,即版与砖头书放在一起写的权,魏振瀛主编、王利明主编的为代表,这类民法总论没有可以看的。 2、大同小异型民法总论,这类以刘凯湘、郑云瑞等为代表,写的比砖头书好一点,但是大同小异,且都比较薄。适合初学者看。 3、全书型民法总论:这类民法总论以李永军、龙卫球为代表,写的民法总论很厚,资料丰富,适合作为资料查阅以及深入学习阅读。 4、耳目一新型民法总论:王泽鉴的、大村敦志的、徐国栋的、彭诚信与李建伟合著的民法总论为代表,里面很多新观点新思维。 5、海外型民法总论:一类如《德国民法总论》、《法国民法总论》、等,这类强烈不建议一开始就看。 具体想要怎么样的可以
『玖』 龙卫球民法总论免费电子版
哥们,我也想要,可以吗?谢谢 [email protected]
『拾』 哪里可以下史尚宽的法学全集
只找到史尚宽-物权法论,这个论坛或许还有其他的,自己找找咯。
ps:想安心看书还是去买一本好,读电子书毕竟不如读纸质书,不要钱的东西没多少人会珍惜。
http://club.beelink.com.cn/dispbbs.asp?boardID=168&ID=130285&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