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期末考试
① 关于国际商法的几个问题
关于国际商法的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国际商法”这一概念中,“国际”一词的含义是指“跨越国界”的意思,因此,在国际商法上的国际商事交易发生
在( )
A.国家与国家之间 B.不同国家的商事组织之间
C.国际组织之间 D.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
2.按照英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订约能力( )
A.是不受限制的
B.可以超越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订立合同
C.须受公司章程的支配,但其越权行为在法律上仍是有效的
D.须受公司章程的支配,其越权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3.德国法对承诺生效的时间采取( )
A.到达主义 B.了解主义 C.投邮主义 D.通知主义
4.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条款作了扩张、限制或变更的,那么( )
A.其效果也视为对要约的承诺
B.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合同才能成立
C.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勿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合同也能成立
D.其效果视为对原要约的部分接受,双方当事人均受此约束
5.违反担保是指违反合同的次要条款或附随条款。那么违反担保的法律后果是( )
A.蒙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请求解释合同,但不能请求损害赔偿
B.蒙受损害的一方只能请求解除合同
C.蒙受损害的一方不能请求损害赔偿
D.蒙损害的一方不能解除合同,而只能请求损害赔偿
6.在违约金的性质上,认为其具有惩罚性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7.近代资本主义各国的法律,在合同形式上,都采取( )
A.不要式原则 B.书面形式原则 C.口头原则 D.要式原则
8.依《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当合同对交货的地点未作明确约定,而货物是特定物的,卖方交货的地点是( )
A.卖方的营业地 B.货物所在地
C.买方的营业地 D.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
9.依照德国法,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条件是( )
A.须以交付标的物为必要条件
B.可以通过交付物权凭证作为所有权的交付
C.必须以主管机关登记为条件
D.不需要以主管机关登记为条件
10.如果买卖合同没有规定或确定价格的方法,公约规定应按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价格确定为货物的价格( )
A.交货时候 B.订立合同时候
C.买方接到货物时候 D.发价时候
11.在美国由于使用有缺陷的产品遭受损害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时,援引的理由对其最有利的是( )
A.违反担保 B.疏忽 C.严格责任 D.自担风险
12.依美国产品责任法规定,能提出与有疏忽和相对疏忽的抗辩的诉讼是( )
A.合同之诉 B.违反法律之诉
C.违反担保之诉 D.侵权之诉
13.大陆法的代理权产生的原因中,基于本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是( )
A.意定代理 B.法定代理
C.明示的指定 D.默示的授权
14.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英美等国家采取( )
A.法定资本制 B.授权资本制 C.发行资本制 D.折中资本制
15.在股份有限公司法中,构成公司资本基础的、最重要的一种股份是( )
A.回收股 B.优先股 C.普通股 D.无表决权股
16.汇票保证与民法上的保证的一个主要区别是( )
A.汇票保证是一种要式行为 B.汇票保证具有独立性
C.汇票保证具有从属性 D.汇票保证人不得享有先诉抗辩权
17.按照日内瓦统一法的规定,当汇票遭到拒付时,执票人通知背书人与出票人的时间应于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证书作成
之日后( )
A.1个营业日内 B.2个营业日内
C.3个营业日内 D.4个营业日内
18.按照英国法律,如果银行由于疏忽对客户开立的支票付了款,而事后发现客户的存款或财产不足以抵偿这一金额,则
( )
A.银行向受款人要求赔偿 B.银行向客户要求赔偿
C.损失由银行自负 D.损失由担保人负责赔偿
19.当案件涉及到外地市场价格时,仲裁员有权要求该地的商会、行业公会或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物价证明书,并以此作为
仲裁的依据。适用上述规则的仲裁院是( )
A.英国伦敦仲裁院 B.瑞士苏黎世商会仲裁院
C.日本商事仲裁协会 D.澳大利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20.预约保单虽约定在特定期间内承保货物,实际它属于( )
A.定期保单 B.定值保单 C.航程保单 D.不定值保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中国法律中作为有权解释的法律解释通常有( )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E.任意解释
22.海牙公约规定对产品承担责任的主体包括( )
A.产品或部件的制造商 B.天然产品的生产者
C.产品的供应者 D.在产品准备或销售等整个商业环节中的有关人员
E.产品供应者的代理人
23.下列属于无权代理产生的原因是( )
A.默示授权 B.不具备默示授权条件的代理
C.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 D.越出授权范围行事的代理
E.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24.在股份公司的优先股中,以在某个营业年度内,如果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不足以分派规定的股利时,日后优先股的股东
对往年未付给的股利是否有权要求如数补给为标准分类,可以将优先股分为( )
A.参与优先股 B.非参与优先股
C.累积优先股 D.非累积优先股
E.可调换优先股
25.《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要内容有( )
A.公约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为应与对方因其违约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
B.公约对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还作了一个重要的限制,即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
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的或理应预料到的损失为限C.公约在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上采取过失责任的原则
D.公约认为损害赔偿责任请求权不因当事人采取其他救济方法而受到影响
E.公约没有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没有违反合同的他方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轻因违约而引起的损失
26.在铁路货物运输中,《国际货协》规定,发货人对运输合同可作的变更有( )
A.在到达范围内变更货物的到站 B.变更发站
C.变更发货人 D.变更收货人
E.变更零担货物件数
27.我国人保公司货物险条款一般分为( )
A.一切险 B.综合险
C.水渍险 D.平安险
E.第三人责任险
28.仲裁机构或仲裁员受理争议案件的依据是( )
A.仲裁规则 B.仲裁协议
C.书面协议 D.仲裁条款
E.贸易双方国家所签订的双边条约或参加的国际协定
29.董事的责任主要有( )
A.以应有的谨慎和技能履行其职责
B.不能使自己个人的利益同对公司的责任发生冲突,不能从事与公司相竞争的业务
C.不能把公司的金钱借贷给董事
D.不能以董事的身份谋取个人的利益
E.如董事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个人的利益,必须把有关的情况在董事会上作出说明
30.票据的法律特点主要有( )
A.票据得以迅速、简便的方式进行转让
B.票据本身与其基础关系相分离
C.强调保护善意第三人
D.票据是一种不要式证券
E.票据是一种文义证券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违约金
32.本票
33.光船租赁合同
34.实际全损
35.仲裁协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英美法规定的一项有效的对价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37.试比较公司债与股份的不同法律特征。
38.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发价撤销的规定。
39.简述代理人的义务。
40.简述提单背书的效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42.试论美国产品责任诉讼中原告可以提出损害赔偿的范围。
② 跪求一篇一千字左右的国际商法有关论文
国际商法地位及体系的演变
摘要:国际商法是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的。从产生之日起,它就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近代以来,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应突破传统法律部门划分方法的局限,确立国际商法独立法律部门地位,明确其体系结构,将多种多样的法律渊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分析,以推动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统一,更好地适应国际商事交往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国际商事关系;法律部门;法律渊源;法律体系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作为调整国家间经济交往的国际商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和法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学术界对国际商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体系存在着争议,这不仅阻碍了国际商法学研究的深入展开,而且不利于系统普及国际商法知识,不能满足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今天,明确国际商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地位、体系结构,对于推动我国法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于国际商法的地位问题,实质上就是国际商法与相关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部门分类问题。依法学的一般理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为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其次为法律的调整方法[1](P291),后者主要是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间的区分标准。其实持这种双重划分标准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法律的调整方法归根到底是由法律的调整对象派生出来的,法律调整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着法律调整方法及法律规范的性质和特点。刑法的任务是调整由于犯罪所引起和发生的社会关系,刑法的调整方法(刑罚)是由这种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因此划分法律部门时必须坚持统一的标准,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混乱,而根本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凡调整同一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国际商法作为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有自己特有的调整对象的,即国际商事关系。所谓国际商事关系,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国际商事主体参与的商品流转关系,其主体不论是个人、法人、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只要这种商事关系的当事人分属于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或其所涉及的商事问题超越一国国界的范围,这种关系就可称之为国际商事关系。国际商法的调整对象不仅在空间上超越了一个国家的国界,而且在内容上也以“商事”①为质的规定性,从而决定了国际商法既不同于以主权国家地域内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国内法体系,也与以国家之间非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国际法不同。
国际商事关系是一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相应地,作为调整这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范畴。只有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国际商法的演变,才能正确认识国际商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国际商法是国家间商事交往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产生的。11世纪起,随着欧洲商业的复兴和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了一些国际性的商业中心城市,这些城市中的商人从封建领主那里买得了自治权,组建商人法庭,适用他们在商事交往中形成的习惯规则调整商事交易关系,由此而形成的法律被称为“商人法”,以区别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法、教会法等法律体系。后来,随着欧洲航海贸易的发展,商人法逐步扩及到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实际上成了商人在欧洲各地港口或城市用以调整他们之间经济贸易活动的法律和国际惯例。商人法从产生之时起就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法、教会法截然不同,以自己特有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成为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法律部门。这种打破地域限制的跨国界商事交易法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各国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而国际商事交易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国际商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讨论国际商法的地位和体系,必须把国际商事法律规范与国际商法的渊源区分开。国际商法的渊源,指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其与国际商事法律规范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我们说国际商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基于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内容、性质进行的分类,而非就其表现形式进行的分类。近代以来国际商法的渊源出现了新的变化,但并不影响国际商法的独立性。相反,法律渊源的丰富反映了国际商法体系在随着国际商事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在不同的法律渊源间的相互作用下,国际商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由于中世纪有限的国内立法基本不涉及国际商事关系,因此商人法在法律渊源上以不成文的商事惯例为主。16世纪起,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产生,重商主义理论逐渐开始在欧洲盛行。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货币是一个国家财富的唯一表现形态,对外贸易是获得财富的真正来源,只要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就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各新兴主权国家开始干预本国涉外商事交往,采取不同的方式将商人法纳入本国的国内法体系[2](P210)。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则采取民商合一的立法形式,把商法包含在民法典内,作为民法的一部分制定下来。新生的民族主权国家通过把系统、灵活、强调公平合理的商人习惯法纳入国内法体系,促进了各国国内传统法律的现代化改造,有利于统一和维护国内商业秩序,促进了各国国内商业的发展。这一国内化进程对国际商法自身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国际商法的渊源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具有国际性的商人法被纳入主权国家国内法体系后,使得各国国内商法成为调整本国对外商事关系的重要规则。从资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直到19世纪末以前,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国内商事立法一直是国际商法主要的法律渊源。国内法本质上属于主权法的范畴,为法学理论中的“强制性规范”,即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从这一角度说,商人法的国内化实质上是从主权原则和民族主义出发的商人法的民族化。从历史的观点看,这对促进本国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秩序的正常化起了积极作用,但以发展和未来的观点来看,却是与商事活动的国际性、跨国性相违背的。由于各国内商法主要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的,而不是从国际商事活动的需要出发。因此,各国的商法不但很难充分涉及国际商事方面的问题,而且其中某些法律规定甚至与传统的国际商事惯例背道而驰。国家法越多,各国交往中的法律冲突也越多,在发展国际贸易方面的法律障碍也越多。尽管这些法律冲突可以按照国际私法规则予以解决,但毕竟给顺利进行国际商事交往增添了麻烦和障碍。因此,从19世纪末起,随着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国际商事交易活动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各国政府都积极介入了统一国际商事交易规则的工作,以双边条约或多边公约的方式推动着国际商事交易规则的国际统一化进程,使国家成为推动传统国际商法变革的最重要力量。
③ 本人急需一篇商务谈判的论文,期末考试用的,很急,帮帮我!!!
商务谈判人员素质探析
摘要:商务谈判是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活动,谈判人员的素质则直接关系到谈判的成败。商务谈判人员必须具备优秀的品德素质、较高的知识素质、杰出的能力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获得谈判成功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商务谈判人员素质业务沟通
商务谈判是企业之间的业务沟通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已日益成为企业开拓市场、获取企业发展空间的重要环节,而谈判人员的素质则直接关系到谈判的成败,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商务谈判的特殊性对商务谈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商务谈判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优秀的品德素质
素质是个人身心条件的综合表现,是个人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及其机能特点的总和。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德是人的灵魂,有德无才可能会误事,但有才无德则会坏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务谈判都必须在道德规范中进行。商务活动是处理经济利益的活动,作为企业的代表,如果品行稍有不端,就会损害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因此,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是商务谈判成功的首要条件。
一个合格的谈判者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除公民应有的遵纪守法、诚实正直、谦逊礼貌等社会公德外,还必须用商业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要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规范,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企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放弃原则。在谈判过程中,要以诚信为本,坚持互利互惠原则,忠于职守,不为诱惑所动摇,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谋求企业利益,以独具魅力的人格素养赢得对方的尊敬和信任,这样才能促使谈判获得成功。
二、较高的知识素质
商务谈判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丰富的知识,文雅的谈吐是谈判者控制谈判局面,掌握主动权的坚实基础。
不同类型的谈判对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但从总体上看,合格的商务谈判者应该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在横的方面有广博的知识面,在纵的方面要有精通的专业知识。知识的J‘。度是人的才能和智慧的基石,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修养、风度和适应能力,而专业知识的深度则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本职_J:作的能力。所以,谈判者要掌握如政治经济形势、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哲学、法律、心理学、中外历史,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商业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金融、谈判等方面的知识等等。商务谈判人员尤其要熟悉与谈判有关的商务和技术知识。因为交易谈判是围绕与双方有关的商务及技术条件而展开的。双方能够获得怎样的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双方所商定的商务和技术条款中。同时还要对所涉及的产品的市场情况、竞争对手、发展前景必须相当了解。总之,知识面越宽,洞察力就越深,分析力就越强,回旋余地就越大。如果淡判者孤陋寡闻、知识贫乏,即使他手中掌握着决策权,往往仍是事倍功半。而一个全能型的谈判者由于有知识的底蕴,就能在商务谈判活动中挥酒自如,游刃有余。这在气质上、精神上就能引起谈判对手的敬重,博得对方的好感。这种知识素养的力量有助于确立自己的谈判地位。
三、杰出的能力素质
知识与能力密切相关,如果说知识足一个人的内涵,那么能力则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知识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地加以应用,才能转化为能力。一个成熟的谈判者必须以能力作保证。
1.敏锐的洞察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商务谈判需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对方的言谈举止往往反映其思想愿望和稳蔽的需求。因此,谈判者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捕捉对方思维过程的痕迹,观察对方细微的动作,及时掌握对方的变化,弄清对方的真正意图。要能够随时根据谈判中的情况变化及有关信息,透过复杂多变的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作出判断,及时调整对策。如果缺乏这种敏捷的反应力、清晰的逻辑分析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就很难驾驭谈判甚至会坐失良机,贻误大事。
2.较强的沟通说服能力。谈判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沟通说服、试图达成共识的过程。谈判沟通是谈判双方达成使双方均获得局部利益的一致协议而进行的信息交换与信息公享的过程。双方在向对方提供一定信息的同时,也从对方获得一定的信息;在接受对方观点的同时,也努力使自己的观点被对方所接受。因此,谈判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关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恰当地传递信息,及时准确地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有关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利于己方利益的信息为谈判目标服务。同时,谈判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对方接受己方的观点,说服是谈判中最艰巨、最复杂,也是最富技巧性的工作,它常常贯穿于谈判的始终。能否说服,怎样说服对方,是谈判成功的关键。所以.谈判者的说服技术尤其重要,并且也是标志其谈判能力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在谈判过程中,谈判者要能够客观公正、有理有节地阐明己方的立场观点,向对方晓之以理,晓之以利,并用真诚打动对方,通过有效地说服,促使对方接受己方观点。
3.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谈判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需要和不同的人发生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有助于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从人的自然心理看,如果互相产生好感,棘手的问题也好解决。否则,并非十分原则的问题,也会互相刁难。在谈判桌上,要举止温文尔雅,言谈诙谐幽默,不卑不亢,不拘谨,不张狂。要保持沉着冷静、潇洒自如,使谈判始终能够保持在一种轻松愉快、耐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
谈判是人的精力、智力和心理的较量。自制力是谈判者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由于谈判涉及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双方都希望获得己方有利的结果.因此,紧张激烈的唇枪舌战往往不可避免,僵持局面也常常出现,这必然使淡判者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然导致情绪波动,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而一个成熟的谈判者应善于在激烈的论辩中与对手周旋,在随时变化的局势中驾驭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处难不乱,遇暴不怒;不因顺利而喜形于色.不因挫折而心灰意懒;沉着镇定地应对一切,显示出岿然不动的英雄本色。
意志力是为实现某种目的而自觉克服困难的能动性的主观条件,是人的一种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谈判如同作战,是充满艰辛的过程,除了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还要有谈判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自信心和决心。在谈判中,双方的利益是你进我退,如有委曲求全的之意,对方就会得寸进尺。因此,当谈判顺利时,要乘势前进,扩大战果;遇僵持局面时能够坚持原则,据理力争,以维护己方的最大利益,同时表现出足够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表现出不为困难所屈服的强者风范。
谈判人员的优良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锻炼而成的,因此,谈判者应该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和实战磨炼,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谈判人才。
④ 国际商法英语翻译
2.交易作为商业的最重要形式在人类文明产生的时候就出现了。纵观历史,国家之间通过交易来获得他们需要的本国没有的物品。在海上贸易建立之前,分布在欧洲、非洲、亚洲以及中东的市场作为进行交易的场所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到16世纪,欧洲人建立了第一条海运贸易航线。仪仗着先进的海上军事力量,葡萄牙和西班牙打开了美洲、印度和太平洋的贸易之门。到18世纪时,荷兰通过胡椒和香料交易已经成为了强大的贸易王国,另一个贸易强国是进行烟草、玉米和棉花贸易的英格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商业飞速增长并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使得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3.合同在当今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被作为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工具。举例来说,一个成功的商业交易必须至少有规定了所有权的转让,货物风险、当事人义务的销售合同,规定了货物移交的运货合同,规定了有效付款的支付合同,以及提供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等等。因此说,一个好的合同决定了一个成功的商业交易。中国的法律专业学生需要着重注意这一章。
4.第四章和第五章讨论关于商品销售和买卖双方义务的管辖合同。第六章讨论双方怎样界定和转移货物中转风险给保险公司。本章讲解国际银行系统怎样把钱从一方转给另外一方,卖方怎样发货以及买方怎样付款。并且还将介绍银行如何通过使用银行信用证担保卖方收到货款, 银行如何为国际商贸融资。请记住,这里介绍的大部分概念不仅适用于国际买卖还同样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涉及资金流动的国际交易和用以提供和保证合同的承诺的银行行为。
纯手译,希望喜欢
⑤ 您好!请问你可以帮我提供一下复旦国际商法和微观经济学的英文版课程描述吗谢谢!
你要的是教学大纲吧?
这两门教学大纲只有普通类型的,没找到双语或是全外语的课程大纲~
下面是这两门课程的普通授课类型的大纲,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希望能帮上你~
1、微光经济学:
课程代码 968.037.1.03 编写时间 2011年7月
课程名称 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 Microeconomics
学分数 3 周学时 3
任课教师* 冯剑亮 开课院系** 会计学系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经管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会计及其相关财经类)本科生开设,为专业必修课。
教学目的:认识并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分析逻辑;理解并弄清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并掌握图形分析、实例分析以及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巧;学会运用所学习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微观经济学以居民户、厂商等单个经济单位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在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基本原理的讲解,结合练习或课堂讨论。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尹伯成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2月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五版)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1年3月
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Pindyck and Rubinfeld) 《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哈尔•R•范里安(Hal R.Varian)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七版) 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长期从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各个类别各个层次的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安排:
第1讲 导言
第2、3讲 需求、供给和市场价格的决定:市场机制
第4、5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6讲 生产理论
第7、8讲 成本理论
第9讲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10讲 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11讲 垄断竞争市场中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12讲 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13讲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第14讲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15讲 微观经济政策
作业和考核方式:
学期末采用闭卷考试。
*如该门课为多位教师共同开设,请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明。
**考虑到有时同一门课有不同院系得教师开设,请任课教师填写此栏。
2、国际商法:
课程代码 MANA130263.01 编写时间 2011.7
课程名称 国际商法
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学分数 2 周学时 2
任课教师* 陶明 开课院系** 企业管理系
预修课程 经济法律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
国际商法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力求涵盖国际商法学科的主要知识门类或主要分支,系统地介绍国际商法的概念、体系、主体以及国际商法的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法律、国际合同法律、国际金融法律、国际投资法律等基本法律制度,了解国际经济争议和仲裁法律制度,并结合国际经济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商法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涉外经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统阐述了国际商事活动中的重要法律规则。对世界各国有关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国际公约及国际贸易惯例以及西方法制史等知识进行介绍,依次介绍了国际商法的产生和发展、战后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美国外贸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国际货物运输法律制度、国际经济争端与仲裁法律制度等内容,同时结合中国人世后有关商事法律规则的变化情况,对国际商事活动中的法律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本书在内容设计上结合相关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传授,向学生介绍从事国际商事活动的风险,以及如何回避、转移或降低这些风险的法律途径。
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与国际经济贸易密切相关的国际法律制度,并能运用于涉外业务之中。
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PPT演示、课堂讨论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陈安 国际经济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
王海英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6
张丽英 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 法律出版社 2004.11
[美]理查德.谢弗等 国际商法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1
[美] Herbert M.Bohlman等 商法:企业的法律、道德和国际环境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0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陶明, 经济学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 国际商法导论 (4学时)
第一节 国际商法概论
第二节 国际商法基本理论
第三节 国际商法的环境与企业的道德、行为规范
第四节 国际商法的司法与诉讼制度
第二章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 (4学时)
第一节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法律制定
第二节 总协定的法律规范及其不断调整
第三节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贸易法律制度
第四节 东西方贸易法律制度
第三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 (4学时)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国内外立法
第二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及其主要条款
第三节 国际货物买卖惯例及其法律冲突规范
第四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支付
第四章 美国贸易保护法律制度 (6学时)
第一节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概述
第二节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体制的演变
第三节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的法律与程序框架
第四节 金融危机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第五节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应对与合作
第五章 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4学时)
第一节 国际投资法概述
第二节 保护国际投资的双边和多边条约
第三节 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投资法律
第四节 《华盛顿公约》和《汉城公约》的基本机制
第六章 国际货币金融法律 (6学时)
第一节 国际货币金融法概述
第二节 战后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汇率安排的准则
第四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及其制度安排
第五节 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第七章 国际货物运输法律制度 (4学时)
第一节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及其条款
第三节 国际海难救助法律制度
第八章 国际经济争端与仲裁法律制度 (4学时)
第一节 国际经济争端处理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商事仲裁的分类
第三节 处理国际经济争端的主要方式
作业和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与考核相结合。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作业、课堂案例分析。期终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平时成绩(考勤)占20%,考试成绩占80%。
*如该门课为多位教师共同开设,请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明。
**考虑到有时同一门课有不同院系得教师开设,请任课教师填写此栏。
⑥ 英国法国美国和中国对合同违约的定义
英美等国家用的判例法(英美法系),中国是成文法(大陆法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