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准司法性适用

准司法性适用

发布时间: 2021-12-09 01:41:39

① 行政裁决的准司法性是什么意思 是指强制性吗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裁决时,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决民事纠纷,有司法性质,同时又是以行政机关的身份裁决争议,具有行政性质。因此,行政裁决具有司法性和行政性,称为准司法性。

② 仲裁机构具有一定的司法性和准司法性,是否也应该列入司法机关的范围

仲裁只有在劳动仲裁方面才有类似于国家权力的参与,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司法性质。与司法带有国家强制力有明显的区别。

③ 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干什么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我国自2005年在乡镇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对管制、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五种类型的罪犯进行管教。也即对以上人员进行管理,教育工作。
采纳哦

④ 什么是准司法性

比如行政抄机关的裁决行为,虽然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但是他的行为属于与司法者行为像类似的居中裁判行为.

这种行为又与司法行为不同,不如不具有终局裁判性,仍然受到行政法的制约.

仲裁机构的仲裁行为也可以类次称为准司法行为.

⑤ 什么是准司法性 它与司法性有什么区别

比如行政机关的裁决抄行为,虽然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但是他的行为属于与司法者行为像类似的居中裁判行为.

这种行为又与司法行为不同,不如不具有终局裁判性,仍然受到行政法的制约.

仲裁机构的仲裁行为也可以类次称为准司法行为.

⑥ 什么是"准司法性质"

简单地说,司法机关行使的职权的行为,比如审判权,就是具有司法性质的.其他机关如行内政机关行使的权容利没有司法性质.

有些时候行政机关也有少量的行为,如行政裁决,带有司法性质,但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这类行为就是准司法性质的.

⑦ 司法行为与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回权,按照准司法答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 ⒈行政司法行为是享有准司法权的行政行为,即以依法裁处纠纷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为; ⒉行政司法行为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行政裁决机关、及调解机关; ⒊行政司法行为的对象是和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纠纷以及民事、经济纠纷,这些一般都由法律给以特别规定; ⒋行政司法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依法行政的活动,即行政机关依法裁处纠纷的行为; ⒌行政司法行为不同程度地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行政调解的执行问题有特殊性)。但它对纠纷的解决一般都不具有终局性,所以原则上也具有可诉性,不服行政司法决定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⑧ 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司法行为: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例如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公证机关的公证行为等。

准司法行为:即行政司法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应。

2、执行主体不同:

司法行为:执行主体是司法机关。在中国,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

准司法行为:执行主体是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行政裁决机关、及调解机关。

3、执行对象不同:

司法行为:司法行为执行主体主要是民事、刑事案件。

准司法行为:准司法行为的执行对象是和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纠纷以及民事、经济纠纷,这些一般都由法律给以特别规定

4、执行程度和范围不同:

司法行为:除去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自己行使内部系统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务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罚执行、法律服务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人民调解、司法考试等几大块。

准司法行为:不同程度地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行政调解的执行问题有特殊性)。但它对纠纷的解决一般都不具有终局性,所以原则上也具有可诉性,不服行政司法决定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8)准司法性适用扩展阅读:

关于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情况延伸:

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继颁布并实施,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受理、审查、执行程序更加规范,审查更加严格,对指导和规范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

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是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定: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救济制度。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求得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所谓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不因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暂时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以上法律条文的规定中均可看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明确的,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为了保障行政机关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2、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和对社会的管理权,具有其特殊性,行政权本身就具有强制力和执行力。

3、是为了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随意间断和停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司法行为

热点内容
公司分改子法律意见书 发布:2025-08-23 02:13:08 浏览:169
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 发布:2025-08-23 02:11:38 浏览:19
婚姻法女方结婚年龄是多少 发布:2025-08-23 02:08:47 浏览:602
深圳市按劳动法的工资怎么算 发布:2025-08-23 02:08:40 浏览:781
北京市长安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8-23 02:03:00 浏览:121
股权司法冻结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23 01:58:16 浏览:26
乡村振兴和法治 发布:2025-08-23 01:53:11 浏览:595
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 发布:2025-08-23 01:49:44 浏览:1
龙文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23 01:37:43 浏览:768
中山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2015年 发布:2025-08-23 01:36:15 浏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