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公司法pdf
1. 王军的介绍
王军,国内著名眼科、屈光学专家。《眼内光学焦点调整法》技术发明人。《近视,大国之痛》著作者。中国青少年近视、弱视绿色物理矫正康复训练法倡导者。中华健康管理联盟儿童眼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目明尔来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兼股东之一。
2. 谁有王军的意大利语语法pdf版
去新华书店一本书30块钱,学习别舍不得花!!!!!!
3. 2013年考研的朋友们,有没有考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的我想考国际法,哪里可以查到国际经济法参考书
法律类的不知道,我倒是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类的复习资料,
有需要的话给我发站内信吧。
4. 求民商法实务书籍
您好:
【《民法总则》新法学习推荐书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版李适时)权
《民法总则要义:规范释论与判解集注》(李宇)
一、民商法实务核心书目(九种)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王亚新、陈杭平、刘君博)
《民法总论》(朱庆育)
《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侵权责任法》(程啸)
《物权法论》(刘家安)
《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曹士兵)
《亲属法原论》(余延满)
《中国公司法》(王军)
《民商法实务精要》(1、2、3、4)(「高杉LEGAL」系列精选集)
二、集成类
《新编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刘德权)
三、执业技能类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王泽鉴)
《谢怀栻法学文选》(谢怀栻)
《要件审判九步法》(邹碧华)
《法律意见书的研究与制作》(张庆、刘宁)
《法律尽职调查指要》(康䶮、谢菁菁)
《合同与法律咨询文书制作技能》(吕立山、江宪胜)
《律师之道:新律师的必修课》(君合所)
《律师之道(2):资深律师的11堂业务课》(君合所)
《律师执业基本技能》(律协培训配套教材)
《律师业务操作指引》(律协培训配套教材)
5. 王军的科研项目
1.1999.1-2000.12,参加完成合肥市科委重点项目“变异模板冷冲模CAD系统研究”;
2.2004.3-2005.3,参加完成华为公司委托课题“软件测试数据自动生成”;
3.2004.8-2006.8,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组合覆盖的软件测试技术”;
4.2004.5-2005.5,主持完成有色设计研究院委托课题“项目管理系统”;
5.2007.1-2008.12,主持完成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课题“基于粗糙集的客户知识发现研究”;
6.2007.5-2008.5,主持完成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管理局“江苏省海洋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7.2007.7-2008.6,主持完成南京下关城建集团委托课题“下关城建办公自动化系统”;
8.2008.4-2008.10,主持完成江苏省人事厅委托课题“江苏省高校校园招聘网一期项目”;
9.2008.6-2008.12,主持完成厦门市气象局委托课题“厦门气象业务网内容管理系统”;
10.2008.12-2009.12, 主持完成中国气象局气象软课题重点课题“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研究”;
11.2009.1-2009.6,主持完成江苏省人事厅委托课题“江苏省高校校园招聘网二期项目”;
12.2008.6-2011.5,主持气象行业专项专题“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业务平台”;
13.2009.12-2012.12,主持气象行业专项专题“设施农业及特色农产品气象保障业务平台”;
14.2010.8-2013.8, 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基于黎曼流形上自适应表观建模的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6. 王军的主要论文及著作
著作
1.专著:《WTO保障措施成案研究(1995-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42.7万字,王军、郭策、张红著,本人完成40%。
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系列教材:《国际商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共41.9万字,沈四宝、王军、刘刚仿著,本人完成30%。
3.译著:《美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共23.7万字,全书共9章,本人完成前5章。
4.编著:《美国商业特许经营法案例选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共41万字,第一作者,本人完成60%。
5.编著:《美国侵权法》(英文案例教材),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30.8万字,本人完成60%。
6.专著:《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原理和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30.5万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
7.编著:《美国合同法》(修订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37.6字。
8.编著:《美国合同法案例选评》(增补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36.5字,本人完成80%。
9.主编:《侵权行为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出版,共64.6万字。
10.第二主编:《国际商法论丛》第一卷至第九卷,由法律出版社于1999年至2008年出版;各卷篇幅约50万字左右,其中均有本人文章。
11.编著:《国际商法》,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本人完成合同部分,11万字。
12.专著:《合同冲突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共26万字,本人完成70%。
13.编著:《国际私法案例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全书共28.6万字,本人任主编并完成全书的89%;被指定为中国司法部直属院校指定教材。
文章
1.“英国人身伤害之非金钱损失赔偿制度研究”,载于《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第19页,第一作者(与刘春梅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2.“德国侵权法上一般人格权制度及其利益权衡原则”,载于《山西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2008年11月,第31卷第6期,第80页,第一作者(与王梦晗合作)。
3.“德国侵权法上的人身伤害抚慰金制度”,载于《暨南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6卷,第30卷第6期,第27页,第一作者(与粟撒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4.“论中国立法吸纳外国法方式之演变”,载于王卫国主编:《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9-44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合作)。
5.“侵权法上损害证明的确定性”,载于《政法论坛》2008年第26卷(与王秀转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过错能否取代违法性”,载于《检察日报》2008年10月9日。
7.“现代保险体制下机动车方对非机动车方的责任比较研究”,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三期,第一作者(与高英伟合作)。
8.“欧盟法中的公共政策及其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9卷,2008年5月,第一作者(与高英伟)。
9.“英国法上的名誉权保护”,载于《法学杂志》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王轩)。
10.“侵权受害人因侵权而获益的后果” 载于《月旦民商法杂志》,2007年第12期,第一作者(与沈雨青)。
11.“机动车造成行人损害保险人该承担何种责任”,载于2007年11月26日《法制日报·周末》第3版。
12.“道路交通法的修改应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载于2007年11月11日《法制日报·周末》第2版。
13.“过失的概念研究”,载于游劝荣主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权益保障研究》(2006年8月中国法学会主办、两岸三地共11家法学组织和法律机构承办 “第四届海峡法学论坛”会议论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22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
14.“欧盟保险法的统一进程” ,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2007年8月,第一作者,(与沈雨青)。
15.“欧盟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演进”,载于《清华法学》(创刊号)2007年5月,第1卷(总第1期),第一作者(与王秀转)。
16.“依法确认民事诉讼主体,正确确定案件审理范围”,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5月14日,第5版。
17.“欧盟法对企业合并的规制”,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3期,2007年3月,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与谢琳)。
18.“侵权法上‘物的行为’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06年第5期,2006年5月。
19.“美国公司法的发展演变”,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8卷,2006年10月第一作者。
20.“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二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7卷,2005年3月,2.5万字。
21.“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一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6卷,2004年8月,6.5万字。
22.“关于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学科设置的思考”(第一作者),载于《山西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2004年第4卷第69页。
23.“国际商法的研究对象”,载于《国际商务》(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2004年增刊,第88页。
24.“在我国试行先例判决制度两个基本问题”,载于《河南社会科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2004年第2期,第13页。
25.“略论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兼收并蓄”,载于《法制日报》2003年2月27日“理论专刊”。
26.“美国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原理和适用”,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5卷,2003年6月,7万字。
27.“关于在法学类理论课程中进行‘讨论教学’的设想”,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4卷,2002年4月,约1.3万字。
28.“适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仲裁案例两则述评”,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3卷,2001年5月,3.9万字。
29.“评我国新合同法上合同转让的原则”,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2卷,2000年8月,2万字。
30.“关于在中国法律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1卷,1999年9月,约1.2万字。
7. 公司法问题
股权也是有价值的,A公司要取得B公司的股权也得出具相应的转让款,除非是免费受让。
关于B公司应当有的20万,应该在公司名下,若公司清算的,股东才能分的该收益。
如果是A公司以20万价格受让股东股权及所有资产,那么股东就可以分得该20万。
8. 王军的主要文章
1. “法律教育的多元化走向”,载于沈四宝、王军主编:《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45页,杨贝为第二作者。
2. 王军:“教学之道在于教会学习”,载于沈四宝、王军主编:《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探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8页。
3. “侵权法上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载于《法学》2011年第11期。
4. “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情况综述(1995-2010年)”,载于《WTO争端解决年度报告:2009-2010年》,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5. “‘巴西诉美国陆地棉补贴措施案’述评”,载于《WTO争端解决年度报告:2009-2010年》,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作者为戴萍。
6. “比较法语境下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载于《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
7. “未成年人过失认定标准比较研究”,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95-267页,刘鹏为第二作者。
8. “经济危机下我国开展反补贴研究的重要意义”,载于《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11期,第62页,官松为第二作者。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6期(2009年12月),与张文显等共18人共同撰写。
10. “精神障碍者过失认定标准比较研究”,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2009年10月),第25页,刘鹏为第二作者。
11. “英国人身伤害之非金钱损失赔偿制度研究”,载于《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第19页,第一作者(与刘春梅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 “对国际化法学培养模式的再思考”,载于《高等教育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第48页,第一作者(与杨贝合作)。
13. “德国侵权法上一般人格权制度及其利益权衡原则”,载于《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11月,第31卷第6期,第80页,第一作者(与王梦晗合作)。
14. “德国侵权法上的人身伤害抚慰金制度”,载于《暨南学报》,2008年第6卷,第30卷第6期,第27页,第一作者(与粟撒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15. “论中国立法吸纳外国法方式之演变”,载于王卫国主编:《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9-44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合作)。
16. “侵权法上损害证明的确定性”,载于《政法论坛》2008年第5期(与王秀转合作);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412《民商法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7. “过错能否取代违法性”,载于《检察日报》2008年10月9日。
18. “现代保险体制下机动车方对非机动车方的责任比较研究”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三期,第一作者(与高英伟合作)。
19. “欧盟法中的公共政策及其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9卷,2008年5月,第一作者(与高英伟)。
20. “英国法上的名誉权保护”,载于《法学杂志》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与王轩合作)。
21. “侵权受害人因侵权而获益的后果”载于《月旦民商法杂志》2007年第12期,第一作者(与沈雨青合作)。
22. “机动车造成行人损害保险人该承担何种责任”,载于2007年11月26日《法制日报·周末》第3版。
23. “道路交通法的修改应当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载于2007年11月11日《法制日报·周末》第2版。
24. “过失的概念研究”,载于游劝荣主编:《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权益保障研究》(2006年8月中国法学会主办、两岸三地共11家法学组织和法律机构承办“第四届海峡法学论坛”会议论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225页,第一作者(与高建学)。
25. “欧盟保险法的统一进程”,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2007年8月,第一作者,(与沈雨青合作)。
26. “欧盟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演进”,载于《清华法学》(创刊号)2007年5月,第1卷(总第1期),第一作者(与王秀转合作)。
27. “依法确认民事诉讼主体正确确定案件审理范围”,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年5月14日,第5版。
28. “欧盟法对企业合并的规制”,载于《河北法学》2007年第3期,2007年3月,第一作者,第一作者(与谢琳合作)。
29. “侵权法上‘物的行为’研究”,载于《河北法学》2006年第5期,2006年5月。
30. “美国公司法的发展演变”,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8卷,2006年10月第一作者。
31. “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二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7卷,2005年3月。
32. “大陆法系侵权法上严格责任比较研究”(第一部分),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6卷,2004年8月。
33. “关于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学科设置的思考”(第一作者),载于《山西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2004年第4卷第69页。
34. “国际商法的研究对象”,载于《国际商务》,2004年增刊,第88页。
35. “在我国试行先例判决制度两个基本问题”,载于《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13页。
36. “略论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兼收并蓄”,载于《法制日报》2003年2月27日“理论专刊”。
37. “美国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原理和适用”,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5卷,2003年6月。
38. “关于在法学类理论课程中进行‘讨论教学’的设想”,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4卷,2002年4月。
39. “适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仲裁案例两则述评”,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3卷,2001年5月。
40. “评我国新合同法上合同转让的原则”,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2卷,2000年8月。
41. “关于在中国法律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思考”,载于《国际商法论丛》第1卷,1999年9月。
42. “Punitive and Compensatory Contract Damag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CC,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Law”,Loyola Law Review, 1996.
9. 中国三次金融危机
针对金融危机的经济萎缩,失业增加等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政策措施,应该说这些政策措施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4方面的国家宏观经济目的都相关,都会正面影响: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 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7.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