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惯犯
① 惯犯一般法院会怎么判
惯犯一般指的是累犯,累犯是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的五年以内又故意犯罪的人,根据刑法对累犯的规定,构成累犯的,应当从重处罚,并且不可以取保候审,不适用缓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② 什么是惯犯,惯犯和累犯的区别有哪些,如何处罚
你好,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一定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法定内再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所谓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性质的犯罪行为,所犯之罪均未经处理。
对累犯从严处罚,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犯罪分子经过适用和执行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再犯性质比较严重的犯罪,表明他与初犯或者其他犯罪分子相比,主观恶性教深,人身危险性较大。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累犯予以从重处罚。
对惯犯的从重处罚是针对其后罪而言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根据惯犯的特征和危害程度专门规定了相对较重的法定刑。
③ 初犯和惯犯的区别和量刑标准
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被判处一定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法定内再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所谓惯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性质的犯罪行为,所犯之罪均未经处理。
对累犯从严处罚,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犯罪分子经过适用和执行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太长的时间内,再犯性质比较严重的犯罪,表明他与初犯或者其他犯罪分子相比,主观恶性教深,人身危险性较大。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累犯予以从重处罚。
对惯犯的从重处罚是针对其后罪而言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根据惯犯的特征和危害程度专门规定了相对较重的法定刑。
④ 现行刑法中还存在惯犯的概念吗
《刑法》中没有“惯犯”的概念,也没有“惯犯”的表述,相对应的有“累犯”的概念。
惯犯的概念: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其生活和挥霍主要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地实施某种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如“以赌博为业”的常业犯和“惯窃”、“惯骗”的常习犯等,“惯犯”一般为社会用语或口语表达的用语。
累犯的概念:在《刑法》中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
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刑法》第六十五条)
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刑法》第六十六条)
⑤ 现行刑法中还存在惯犯的概念吗
没有惯犯的这个称谓,如果犯罪时间间隔不到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刑法,有累犯。
⑥ 中国刑法司法解释中关于惯犯是如何解释的
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专处一定的刑罚之罪属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
1、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2、特殊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⑦ 刑法里面说的累犯与惯犯有什么区别啊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 1、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2、特殊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而惯犯对此没有严格要求,惯犯要求是同一种犯罪行为。三时间条件,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之内。而惯犯对此也没有时间规定。
2惯犯是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以犯罪所得为主要生活来源或挥霍、腐化的来源,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某种危害社会行为的犯罪。惯犯是故意地、多次地实施同种犯罪行为,实际上是一个人犯了多个同种罪行。这种犯罪的危害性大,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也大,把它规定为独立的犯罪,并规定了较重的法定刑,所以对惯犯依法处理即可,不实行数罪并罚。
⑧ 79年旧刑法惯犯规定
中华人民共来和国刑法
(自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1979年7月6日公布 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
第一百五十一条 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一百五十二条 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⑨ 在法律史上最早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的是谁
根据文献资料可知,区分故意和过失,偶犯和惯犯的原则在我国西周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是周初周公极力主张的刑法原则。在定罪量刑时注意到罪犯的主观状态,故意、惯犯从重,过失、偶犯从轻,这一原则在当时的世界刑法史上也是罕见的,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⑩ 刑法中,连续犯与惯犯的区别
连续犯是一个专业术语,适用上述概念惯犯只是表示犯罪的次数多,可能是基于不同的犯罪故意,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