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147条
1. 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有效期是多久
《中华复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制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1)民法总则147条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申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参考资料:中国普法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 如何理解《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7条
第89条现行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内》若干问题的意见容【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发文字号】法()发[1988]6号【批准部门】【批准日期】【发布日期】1988.04.02【实施日期】1988.04.02【时效性】部分失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法规类别】民法通则注:本篇法规中第88条、第94条、第115条、第117条、第118条、第177条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七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8日实施日期:2008年12月24日)废止(原因:与物权法有关规定冲突)
3. 民法总则第147条和合同法第54条的区别
您好,民法总则相比,合同法规定的更为具体,针对的是合同。但是民法总则不仅仅版是针对合同而言权的,对于民事法律行为都可适用。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4. 学者.作出如此错误的解释,让人怎么理解.如果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147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该规定不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59条第1款第1项那样将重大误解限定于“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另外,《民法总则》在起草阶段,“室内稿”吸收过司法解释关于重大误解的规则,此后又将它删除,一审稿及以后的草案中未再出现。如此,在解释适用《民法总则》第147条时,该何去何从,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5. 民法总则对冻结期限的解释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四百八十七条 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6. 民事诉讼有效期
《民法来总则》第一百八十源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6)民法总则147条扩展阅读: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上述适用一年时效之规定已被民法总则取代,民法通则适用的一年时效均适用三年时效。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