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看刑法
Ⅰ 水浒传中有许多打杀的情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情节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20年,情节较轻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我们不能学习这种行为。
Ⅱ 古代的刑法很残酷,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居然存在“潜规则”,你知道古代牢狱有多少“潜规则”
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潜规则,只要可以进行利益交换,潜规则肯定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古代社会也没有现在这么体制完善的反腐部门。一大家应该可以想象的到,古代的刑法也不是绝对公平公正的。
在古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安分守己的,不会做什么犯法的事情,都是忙于生活,养活一家老小。知法犯法的通常都是那些达官贵人们,只有他们才会每天闲着没事干,做一些知法犯法的事情,但刑法又不会真的实施在他们身上,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古代社会最平常不过的潜规则了。
总的来说,我们不了解真正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怎么样的,都是通过一些书籍来判断,什么事情也没有绝对的可能,不一定是普遍现象。所以我们只能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潜规则是没有用的。
Ⅲ 从水浒传世俗看封建社会的法律文化
一、《水浒传》中的古代中国法律思想赏析
梁山好汉聚义的旗号“替天行道”蕴涵着古代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天帝的崇拜与对祖先的崇拜最终在儒家的政治学说中合而为一。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孔子提出“天道说”,他认为天是万物之源,一切尊卑贵贱都是天定的,自然界的天道是有秩序的,人类生活也应是有条理的,这种条理既是“礼”,礼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标志,礼是由天道而来,根源于天道,是顺乎天意而必然存在的东西。在中国古代,礼被赋予了创生万物的宇宙的本体意义,实质是在阐述礼是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阶级分化和矛盾对立不断出现,一些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对礼进行了有目的地改造和加工,同时赋予它以神秘性,并以外在的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礼逐步成了强迫人民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性规定。在家国同构的宗法等级制度的古代中国,逐步形成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思想,形成了以孝为本,移孝作忠,以孝事君,以孝教民,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一整套政治法律思想体系。{1}所谓宗法等级制度,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强调宗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制度或标准。它起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2} “亲亲”即亲其亲者,指按血缘关系确定亲疏长幼,要求父慈、子孝等,其核心是孝,把不孝、不友视为重罪,予以严惩。皇帝往往以兆庶父母自居,地方官员被称为父母官,提倡孝,目的是移孝作忠,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尊尊”即尊其尊者,指按等级关系确定政治上的尊卑贵贱。要求臣对君、下级对上级、小宗对大宗要服从和尊重,凡犯上作乱者都被视为犯罪处以重刑。梁山好汉的身上体现着法上之法的正义精神,也就是最初的“天道”,如好汉们反对贪官恶霸,土豪劣绅,哪怕是宋江违背了天理,如第七十三回写李逵误认宋江抢刘太公的女儿,便砍倒“替天行道”的大旗,这代表了朴素的天理观,即公道和正义,这也是很多读者将梁山人事说成好汉、英雄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梁山好汉也是世俗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也会受阶级的局限性,受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只反贪官污吏,不反朝廷,“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最终落的个招安的下场。
二、《水浒传》中的古代中国刑事法律赏析
《水浒传》中描述了很多起暴力犯罪事件,比如有反对皇帝罪、侵犯人身安全罪、侵夺官私财产罪、官吏职务犯罪等。在以儒家法律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统治下,违背了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法律制度,是需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的。宋江组织、方腊组织等在当时是被看做是严重违背了法律中的“尊尊”原则,属于犯上作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被认为是谋反,即预谋推翻现存王朝统治的行为,历来被列为十恶之首,量刑极重,基本上都是处以死刑。在侵犯人身安全罪方面,比较突出的就是杀人罪。《水浒传》中描述了各种杀人罪的类型。有谋杀,即预谋杀人,如潘金莲和西门庆共同预谋杀害武大郎的行为,武松为武大复仇而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的行为。有故杀,即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之下已经有杀人的意念,如宋江杀阎婆惜的行为,林冲愤激之下杀死王伦的行为。有斗杀,即在斗殴中失手将人杀死,如鲁达拳打镇关西,本没有杀人的想法,但镇关西反抗,鲁达不留意结束了镇关西的性命。在侵夺官私财产罪方面,有抢劫、盗劫等具体犯罪行为,如晁盖一伙抢劫“生辰纲”的行为,时迁偷徐宁金甲的行为。在官吏失职罪方面,典型的有杨志押送“生辰纲”被人抢走,在押运“花石纲”时失陷黄河的行为。
《水浒传》中描述的很多梁山好汉不同程度的受到当时的刑罚处罚。典型的有杖刑、刺配、流刑、死刑等。杖刑是古代中国刑罚之一,是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但只在大腿和臀部之间,疼痛剧烈但不伤筋骨。宋朝的杖刑比照前朝有所改动,创制了折杖法,用决杖来代替笞、杖、徒、流四刑。宋江、林冲、卢俊义、武松等都因犯罪遭受杖刑的处罚。宋朝开始使用刺配刑,这是一种将杖刑、刺面、配役三刑同时施加于一人的刑罚。刺配集肉刑、劳役多种刑罚于一身,刑罚苛重,使用过滥,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负面效应。从《水浒传》也可以看出,很多梁山好汉受过这种刑罚处罚,而且这种刑罚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罪犯改过自新的机会。流刑是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方服劳役的一种刑罚。宋朝的流刑犯人,归州符一级的驻军管辖,单设一个牢营,所以犯人称为配军。《水浒传》中的武松、林冲等受过流刑的处罚。《宋刑统》规定的法定死刑有绞、斩两种,后来又增加了凌迟刑,也称“千刀万剐”,是以利刃零割碎剐、残害肢体,再割喉管,使罪犯在痛苦中慢慢死去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水浒传》中宋江、戴宗用的即为斩刑,而王婆用的即为凌迟。
与前朝相比,宋朝的刑事立法虽然大部分沿袭唐朝的相关规定,但宋朝在刑罚执行方面明显比唐朝残酷,典型的如恢复了刺配刑,使用陵迟刑。宋朝在刑事立法方面对强盗、盗窃罪的处罚明显加重。唐律中规定:“诸强盗,商人者较,杀人者斩。其持杖者,虽不得材,流三千里。”《宋刑统》所附敕文中规定,擒获强盗,不论有赃无赃,并集众决杀。持杖行劫,不问有赃无赃,并处死。其同行、同情、知情者都同罪。{3}宋朝又制定了《窝藏重法》《盗贼重法》,来划定重法地和重法人,以非常严酷的刑罚来惩治贼盗犯罪。有些学者将《水浒传》,当时的严刑酷罚并没有起到维护正常中的梁山人事说成是一群强盗。不管怎么说,从《水浒传》中一个个单独的小的犯罪集团最终集结为梁山聚义这个足以使朝廷为之害怕的大的犯罪集团来看的社会秩序的作用,反而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三、《水浒传》中的古代中国民事法律文赏析
《水浒传》中对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权以及由此而
引发的争议写得非常生动、精彩。快活林酒店,如武松所说,是施恩花钱开设的(第二十九回),施恩是所有权人。所有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应该寻求法律上的救济,但施恩却不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是请来了武松,借武松的功夫,抢回酒店。这其中蕴含着深刻复杂的法律文化。
“所有权”这个术语。所有权的观念起源于罗马法,罗马贵族习惯于侵略,每征服一地就将其转化为殖民地,殖民地上财物便为私有财产,即是贵族对其拥有所有权。所有权一开始就由“权力”而发生。所有权设定之后,受政治权力的保护,而使事实上的权力关系变成法律上的权利关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法律是有阶级性的,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只不过经过历史长河的演进,现在的所有权变成了权利,渐渐失去了暴力色彩,而带有神圣的性质。
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权问题。施恩是所有权人,施恩经营酒店不是依仗财力或头脑等,而是依仗暴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施恩是施官营的儿子,而侵害酒店所有权的人是蒋门神,蒋门神背后也有权力的支撑,那是施官营的上司张团练。权力是有大小之分的,因而蒋门神依仗更大的权势去夺取酒店,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有些不理解,但在当时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寻的。问题在于在法制文明的当代,所有权已经抹去了暴力的色彩,也已经很少受现在政治力的影响,《物权法》立法明确将其保护。在实际生活中不能任意侵犯私人所有权。但现实社会中,这种借助权力侵犯私人所有权的事例还是存在的。法治的中国,服务型的政府,文明的人们,这不得不引起深思。
Ⅳ 在水浒传中谁能逃脱这一刑法.
及时雨宋江
Ⅳ 今天看了《水浒传》想问一下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什么
凌迟始于五代时的西辽。宋仁宗时使用凌迟刑,神宗后成为常刑。至南宋,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
刺配也是宋太祖时期复活的一种刑罚,是古代“黥”刑的复活,对后世刑罚制度影响极坏.
五马分尸也叫车裂,到唐末基本上已经废除干净了。
Ⅵ 从水浒传的道德方面看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枝奇葩。一个民族、国家,如果失去了孝,就像千年老树失去了土壤和水分。一个社会,一个人如果逃离了孝道,必将成为被世人深恶痛绝之辈。孝,是无价亲情,不能以任何地位和金钱标价。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但是最能感动人的,却是梁山好汉李逵的“孝”。
让我们来看看李逵的孝吧:那天,公孙胜因思念父母,下山探亲,李逵也触景生情,放声大哭。尽管宋江担心他下山后会惹事,李逵仍执意要去,宋江只得与他约法三章。在半路上,他遇到了打劫的人,这人利用李逵的威名“黑旋风”来吓跑路人,以夺取银两。这人名叫李鬼,他本以为可以吓跑李逵,没想到来了真正的“黑旋风”,反而被制服了。情急之下,李鬼只好骗李逵说:“大爷啊,小人也不愿拦路,只因家中有九十岁老母,无人养活,才不得不假冒爷爷之名吓人,其实没有杀过一个人。爷爷今天如果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死。”李逵是个忠孝之人,虽是杀人魔王,但也起了怜悯之心,给了李鬼十两银子,让他去做些小本生意,李鬼便千恩万谢的走了。当李逵得知李鬼是骗他的,怒火万丈,直接割下了李鬼的头,扬长而去。李逵母亲的眼睛瞎了,他只好把母亲放在背上,连夜背着母亲去梁山,半路上,母亲叫着要喝水,李逵把母亲放在石板上,听话的去找水了。李逵找到水回来一看,母亲没了,这可急坏了他,突然看到了地上有血迹,大吃一惊,忙顺着血迹寻过去,发现了一个洞穴,进去一看,发现两只小老虎正舔舐一条人腿,旁边有一个人头,正是他母亲的,李逵又怒又悲,抄起朴刀,几下杀了两只小老虎,大吼:“你们吃俺老娘一个,老子杀你一窝!”这时,一只大老虎冲进来,李逵根本没放在眼里,拿起刀,一刀便砍下了老虎的头,哭着把老母亲的尸体埋葬后,就回梁山去了……
李逵杀老虎为母亲报仇,体现了对母亲的孝,听母亲话,给母亲找水,也体现了对母亲的孝,在梁山,想到带母亲上梁山
享福,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他是背着母亲上梁山的,可是在半路上,母亲被老虎吃了,他怒杀老虎为母报仇更体现了对母亲的孝。
黑旋风李逵,这个人留给不同的人不同的印象。他的事迹,堪称孝敬父母的典范。
当然,我们绝不赞成:“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思想,也不提倡“卧冰”“沉渊”的愚昧之举。今天的孝道,理应打上崭新的时代烙印,那就是:孝不逆情,孝不悖理,孝不违法。
提倡孝道,势在必行。“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早已为蒙童所知。孝道并非玄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并非难事,关键是身体力行。让我们孝敬父母吧!不要像李逵一样,留下终身遗憾。
Ⅶ 按照现行刑法,《水浒传》犯罪后自首到底应该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怎么判得看具体罪名是什么,情节有多严重。从轻还是要在法定刑范围内,减轻就可以低于法定刑了。
Ⅷ 水浒传里, 一些英雄好汉最常受脊杖四十等,请问脊杖是什么刑法
《宋刑统》
[作者:佚名 加入时间:2006-02-11 来自:网络
宋代的主要法典。宋初沿用五代时后周的《显德刑统》(见五代法规),后因其“科条繁浩,或有未明”,诏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等人重新编定,于建隆四年(963) 七月撰成,刊板印刷,颁行全国,即《宋刑统》。全书连目录31卷,分213门,内有律12篇,502条,令格式□ 177条,起请32条,以及律疏。
《宋刑统》是就《显德刑统》稍加修改而成,其在形式、编排上所作的修改有以下两点:①从《显德刑统》中删除令式宣□109条,增入制□ 15条及臣等起请32条,又把律内余条准此条款共44条集中起来,附在名例的后面。②《显德刑统》中的律疏不是唐律疏的全文,中有节略,《宋刑统》将律疏全部恢复。窦仪等又从删除的令式宣□和后来继续发布的□令中选出仍需行用的 106 条,编成4卷,名曰新编□,与刑统并行。
在内容上所作的修改有以下几点:①变更了刑罚制度。《宋刑统》虽然沿用唐代的五刑制度,但除死刑外,对每一种刑都增设了臀杖或脊杖作为附加刑。它以臣等起请的方式规定:笞十、二十决臀杖七,笞三十、四十决臀杖八,笞五十决臀杖十;杖六十决臀杖十三,杖七十决臀杖十五,杖八十决臀杖十七,杖九十决臀杖十八,杖一百决臀杖二十;徒一年决脊杖十三,徒一年半决脊杖十五,徒二年决脊杖十七,徒二年半决脊杖十八,徒三年决脊杖二十;流二千里决脊杖十七、配役一年,流二千五百里决脊杖十八、配役一年,流三千里决脊杖二十、配役一年,加役流决脊杖二十、配役三年。徒刑先役后决,流刑先杖后役,是其执行程序上的不同之处。②增设了新的条目。如《宋刑统》卷12增加了“户绝资产” 条。此条采自唐之《丧葬令》。该令规定:“诸身丧户绝者,所有部曲、客女、奴婢、店宅、资财,并令近亲转易货卖,将营葬事及量营功德之外,余财并与女,无女均入以次近亲,无亲戚者官为检校。若亡人在日,自有遗嘱处分,证验分明者,不用此令。”《宋刑统》则删去“部曲、客女、奴婢”字样,这说明时部曲等已不能出卖,反映了部曲、客女、奴婢身份地位的提高。③删去一些不必要或过时的文字。如《唐律疏议》每篇之首都有一段历史渊源的叙述,《宋刑统》则概行删去。又如卫禁律“宫门等冒名守卫”条,删去“若朱雀等门”。朱雀门是唐代皇城的宫门,故删去。此外,还由于避讳改动了一些文字,如为了避宋翼祖赵敬之讳,改“大不敬”为“大不恭”等。《宋刑统》虽是宋代的主要法典,但由于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政治经济不断发生变化,宋王朝多用皇帝随时颁布的□令作为断罪处刑的依据。但清沈家本指出:“《刑统》为有宋一代之法制,其后虽用编□之时多,而终以《刑统》为本” (《沈寄□先生遗书》)。该书原刊本早已失传,现在通行的是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务院法制局刊印的重校范氏天一阁本。
Ⅸ 解密水浒传:王婆所遭受的木驴究竟是怎样一种刑法
骑木驴是古代惩治罪犯的刑法,在史料中为钉住犯人手脚(史料中为男性)的刑法。在小说中多用于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人所用。但小说中的说法既没有历史实物证明,也没有严肃史料佐证。
清朝小说《狄公案》中的骑木驴是先在一根木头驴车上竖起一根小木柱,把受刑的女子毕周氏吊起来,放在木柱顶端,使木柱戳入下体内,然后放开,让该女身体遭受折磨,押赴刑场处决。
Ⅹ 《水浒传》中出现了北宋的四大刑法,究竟是哪四大刑罚
《水浒传》中,出现了北宋的四大刑罚,这四大刑罚分别是刺配、凌迟、仗刑和灭九族。灭九族也是北宋四种最严苛的刑法之一。它主要就是因为一个人犯的案子实在太大了,要把他的亲戚和朋友全部杀死。当晁盖等七人劫取生辰纲的时刻,当时的县令就说,这样的刑罚是要被灭九族的;从这里也证明在北宋的时候已经有了灭九族。 综上所述,在北宋的刑法系统中,可以说刺配、杖刑、凌迟和夷灭九族是北宋最重的四种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