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的罪数形态

刑法中的罪数形态

发布时间: 2021-12-23 05:11:19

A. 罪数形态专题整理,罪数形态是什么,一罪和数罪的

您好,
罪数形态,是表征各种类型化犯罪的概念。犯罪有单复或个数的区别,罪数也有一罪和数罪之分。罪数形态理论在一罪和数罪的体系下,通常重点探讨一罪的类型。罪数形态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核心在于“行为竞合”。罪数形态在其理论问题,立法司法中的实践问题上,历来存在很多争议。争议点集中在罪数的划分标准、罪数的分类和各种类型化犯罪的概念、界限和处罚原则上。
我国以犯罪构成要件标准为依据,将罪数分为一罪和数罪。一罪有单纯的一罪、实质的一罪(包括结果加重犯、想像竞合犯)、法定的一罪(包括惯犯和结合犯)和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吸收犯和牵连犯)之分。
一、罪数形态的具体分类如下:
吸收犯
所谓吸收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但其中的一个犯罪行为能够将其他犯罪行为吸收,最终只按吸收行为所构成的罪定罪处刑的情形。吸收犯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事实上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这是构成吸收犯的前提。该特征表明,只有一个行为或者虽有数个行为,但其中只有一个行为构成犯罪的,都不成立吸收犯。
2、数个行为须触犯不同罪名。如果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罪名,不成立吸收犯。
3、数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这是成立吸收犯的关键。所谓吸收关系,是指数行为之间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即事实上哪一个行为都不能独立于其他行为而存在。如甲入室盗窃了乙的5万元钱,这里甲既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又有盗窃的行为,而两行为之间就具有吸收关系,因为“入室”是为了盗窃,而盗窃事实上也是通过“入室”实现的。
对于吸收犯,不能数罪并罚,而只能按照吸收之罪定罪处罚。具体按下列原则处理:(1)行为吸收轻行为,即以数行为中最重的行为定罪处刑,其余行为被该行为吸收;(2)行为吸收从行为,即如果数行为有主次之分,就按其中的主行为定罪处罚;(3)实行行为吸收预备行为,即数行为中如果某一行为是为实施另一行为所进行的准备,则该行为被另一行为吸收,只按另一行为定罪处刑。
牵连犯
所谓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形。对于牵连犯,应当把握两点:
1、牵连犯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上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数个行为,且触犯了数个不同的罪名。如行为人为诈骗他人财物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行为人既有诈骗的行为,又有伪造公文的行为,二者分别触犯了诈骗罪和伪造公文罪,即属于牵连犯。
(2)主观上行为人须以实施某种犯罪为最终目的,即行为人最终追求的犯罪目的只有一个,其他行为都是为实现这一最终目的服务的。如行为人为诈骗他人财物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其最终目的是要骗取财物,伪造公文的行为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3)数行为之间必须有牵连关系。所谓牵连关系,是指数个行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目的行为与方法(手段)行为的牵连,如行为人为诈骗他人财物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二是目的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如盗窃枪支防身,得手后又伪造持枪证的。
2、牵连犯的定罪对牵连犯,理论上和实践中一般都主张按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定罪处刑,即按其中最重的一个罪定罪处罚。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刑法对某些情况下的牵连犯明确规定实行数罪并罚,例如,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相应的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第198条第2款规定,为骗取保险金而故意毁坏保险标的或者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对这类情况的牵连犯,就应严格按刑法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而不能按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处理。
惯犯
所谓惯犯,是指以实施某种犯罪为业或者实施某种犯罪已成为习性,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实施同种犯罪,刑法明确规定将其作为一罪处理的情形。其中,以实施某种犯罪为业的,理论上称为常业惯犯;实施某种犯罪已成习性的,理论上称为常习惯犯。我国1979年刑法共规定了惯窃、惯骗等6种惯犯,但现行刑法只在第303条规定了“以赌博为业”的赌博惯犯。惯犯具有以下特征:
1、主观上行为人具有长期反复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的故意。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无论是常惯犯,还是常习惯犯,行为人的主观罪过都只能是故意,而且故意的内容必须同一;二是行人具有极为顽固、难以矫治的犯罪心理倾向,即行为人具有以某种犯罪所得为其挥霍或者生主要来源的心理定势。这表明惯犯主观恶性大,犯意坚定,屡教不改。
2、客观上行为人在较长时间里反复多次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这是惯犯最突出的特征。只有次实施,而且是反复实施同一种犯罪行为,时间持续较长,才能表明犯罪的一贯性。
3、刑法明文规定作为一罪处理。作为刑法上以一罪处理的惯犯,以刑法有明文规定为限。
对于刑法未明确规定的,即使符合惯犯的前两个特征,也不能称之为刑法意义上的惯犯。因此,定罪量刑中不能将所有形式上具有行为的长期反复性和多次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都当作是惯。前文已提及,我国刑法目前规定的惯犯仅有“以赌博为业”一种。
由于刑法明确规定惯犯按一罪处理,因此,对惯犯只能按一罪定罪处罚,如以赌博为业的惯犯,无论实施多少次赌博犯罪,都只能以赌博罪一罪定罪处罚。
结合犯
所谓结合犯,是指两个原本互相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形成一个新的独立罪名的情形。结合犯具有以下特征:
1、结合犯所结合的数罪,是刑法上原本独立的数个犯罪。所谓独立的犯罪,是指具有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并具有特定罪名的犯罪。如果是本来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罪名相同的行为,均不能形成结合犯。
2、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了一个新的罪名,即甲罪加乙罪形成丙罪,其中的丙罪即为结合犯。在此,被结合的原本独立的犯罪,已经失去了原有独立犯罪的意义,而被融合为一个新的整体,成为新罪的组成部分之一。
3、数个原本独立的犯罪结合为另一个新罪,必须是基于刑法的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能成立结合犯。
由于结合犯是刑法将特定的数罪规定为一个新罪,故结合犯是符合新罪的犯罪构成的行为。
因此,对结合犯只能按结合成的新罪名定罪处罚,不存在数罪的问题。
结果加重犯
所谓结果加重犯,又称加重结果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在符合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基本构成全部要件的基础上,由于发生了法定的更为严重的结果,刑法明确规定加重其法定刑的犯罪形态。如故意伤害致死、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人死亡等,就属典型的结果加重犯。对于结果加重犯,注意下列两点:
1、结果加重犯具有以下特征:
(1)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符合了某种犯罪基本构成的全部要件。这是构成结果加重犯的前。所谓犯罪基本构成,是指成立某种犯罪既遂所要求的构成要件。如故意伤害罪的基本构成是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行为人,故意加害于他人身体,致他人轻伤以上伤害,符合了这些要即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2)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引起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此乃成立结果加重犯的关键。如前述故意伤害罪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即属于产生了基本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就构结果加重犯。
(3)行为人对重结果具有罪过。如果行为人对重结果不具有罪过也不成其为结果加重犯。
这是成立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条件。
(4)刑法对出现重结果的情形规定了重于符合基本构成要件情形的法定刑。如暴力干涉婚姻由罪未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其法定刑是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结加重犯,其法定刑是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结果加重犯的定罪结果加重犯本身只有一个行为,只可能符合一个犯罪构成,只是因为产生了基本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才规定对其加重处罚。因此,结果加重犯只能认定为一罪,直接适用刑法规的加重法定刑进行处罚。
持续犯
所谓持续犯,又称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既遂后,该犯罪行为及其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处于持续状态的情形。如非法拘禁罪就是典型的持续犯,只要行为人将被害人关起来,其非法拘禁行为就已既遂,但由此开始至被害人重获自由为止这段时间内,非法拘禁行为及其导致的被害人人身自由被剥夺的不法状态,始终处于持续状态。此外,重婚罪、虐待罪、非法持有毒品罪也是持续犯。对于持续犯,应当把握以下问题:1持续犯具有以下特征:其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是成立持续犯的前提。持续犯行为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但无论持续时间的长短,行为的个数始终是一个。
其二,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同时继续。这是持续犯和状态犯的区别所在。所谓状态犯,是指犯罪达到既遂状态以后,犯罪行为本身即已终结,只是该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之内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例如,诈骗犯骗取财物之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不法状态就可能持续一定时间,即属状态犯。而持续犯不仅是不法状态的持续,而且犯罪行为也处于继续之中,如前述非法拘禁罪从将他人关起来的一刻起,非法拘禁行为和他人人身自由被非法剥夺的状态就同时在持续,故属持续犯。
其三,犯罪行为始终侵害的是同一对象,侵犯的是同一直接客体。如果行为针对的不是同一对象,行为的个数就有可能变成数个,也就可能构成数罪,而不是持续犯。
2、持续犯的定罪由于继续犯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因而无论其持续的时间有多长实际上都只可能符合一个犯罪构成,故只能认定为一罪,具体而言,应当直接按照刑法分则的有关条款定罪处罚,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在量刑时应当予以考虑。
法条竞合犯
法条竞合犯,是指一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与被包容关系的不同罪名的情形,如利用信用卡骗取2000元钱,就同时触犯了信用卡诈骗罪和诈骗罪,而其中诈骗罪能够完全包容信用卡诈骗罪,因而属于法条竞合犯。对于法条竞合犯,应注意下列问题:
1、法条竞合犯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与想象竞合犯的第一个特征完全相同。
第二,一个危害行为同时符合数个条文规定的犯罪构成。如军人叛逃,就既符合刑法第430条规定的军人叛逃罪的构成,又符合第109条规定的叛逃罪的构成。
第三,同时符合的数个罪的犯罪构成之间具有包容关系。这种包容关系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全部包容,即一个罪的犯罪构成能够被另一个罪的犯罪构成全部容纳,如上述诈骗罪与信用卡诈骗罪之间就是全部包容关系;另一种是部分包容或者叫交叉关系,即一个罪的犯罪构成只有部分能够被另一个罪所容纳,如招摇撞骗罪就只有其中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骗取财物的部分能够被诈骗罪包容,骗取其他非法利益的则不能。
2、法条竞合犯的定罪法条竞合犯由于只有一个行为,事实上不可能符合数罪的标准,因此只能与想象竞合犯一样定一罪,但具体的定罪原则与想象竞合犯不同。一般情况下,法条竞合犯应按照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的原则定罪,如上述军人叛逃的例子中,军人叛逃罪相对叛逃罪而言就属特别法条,故应以军人叛逃罪定罪处罚。但特殊情况下可能采取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如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就是如此。
想象竞合犯
想象竞合犯,亦称想象的数罪,是指一个行为表面上触犯了数个不具有包容关系的罪名的情形。如暴力妨害公务致人重伤的,行为人就同时触犯了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而这两个罪之间不具有包容关系,因而属于想象竞合犯。对于想象竞合犯,应注意把握两点:1想象竞合犯具有三个特征:
其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这是成立想象竞合犯的前提。
其二,行为人所实施的一个危害行为表面上触犯了数个不同的罪名。所谓触犯数个不同罪名,是指从形式或者外观上看行为人的行为既符合此种罪的构成特征,又符合彼种罪的构成特征。
其三,一个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中的任何一个罪名都不能包容其他罪名。例如前述例子中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相互之间,就不存在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如果一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之间具有包容关系,就不属于想象竞合犯。
2、想象竞合犯的定罪想象竞合犯虽然形式上触犯了数个罪名,但因为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不可能同时符合数个罪的犯罪构成,不符合数罪的标准。因此,想象竞合犯只能定一罪,而不能定数罪。
至于定所触犯数罪中的哪个罪,理论上主张应采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定罪,即按其行为同时触犯的数罪名中处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如前例暴力妨害公务致人重伤的,故意伤害罪的处罚较妨害公务罪重,因而应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此外,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也肯定了这一定罪原则,如刑法第329条第3款、《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上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1、2、5项的规定都是如此。
二、判断标准
1、行为标准说: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行为,所以,以行为的个数为标准,实施了数个行为的为数罪。缺陷:不考虑结果,不考虑了主观方面。
2、法益标准说:认为犯罪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害,所以,以侵害法益或犯罪结果的个数为标准。人身权以人数计算,财产权以经营管理者的个数计算。缺陷:容易把一犯罪行为导致的数个结果当成数罪。
3、犯意标准说:犯罪行为是在人的主观犯意支配下实施的,应以犯意为标准,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思实施犯罪,成立一罪,基于数个犯意实施犯罪是数罪。单纯强调主观方面,容易导致主观归罪。
4、构成要件标准说:即以构成要件为标准。构成要件是主客观的统一,克服了上述观点的片面性。构成要件为我国刑法分别所规定的各种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行为具备一个犯罪构成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为数罪。

B. 刑法中的罪数形态,347条走贩运制毒品罪可以包容妨害公务罪,能包容袭警罪吗

可以,347条中的第四个情节加重犯就包含了妨碍公务罪跟袭警罪

C. 故意杀人罪的罪数形态是结果犯还是状态犯

您好!(一)结合犯与结果加重犯:所谓结果加重犯是指本已符合具体构成的一个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更为严重的结果而加重其刑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与结合犯在法定性上是相同的,即该罪的构成以及加重对其处罚都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但结果加重犯不具有结合犯的独立性,即结合犯是由数个独立成罪的犯罪行为结合为一罪,而结果加重犯只是单独的一罪。
(二)结合犯与转化犯:转化犯这一概念,为我国刑法学者所首创。所谓转化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较轻的故意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行为的变化,使其性质转化为更为严重的犯罪,依照法律的规定,按重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注:王彦等著:《试论转化犯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其特征为:(1)转化犯是罪与罪之间的转化;(2)转化犯是故意犯罪过程中,轻罪向重罪转化;(3)转化犯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在我国刑法中,除了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外,还有一些转化犯,如第292条的聚众斗殴罪,致人重伤、死亡的,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又如第247条刑讯逼供罪,致人伤残、死亡的,也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三)结合犯与想像竞合犯:所谓想像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或数个)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过意杀人罪属于结果犯。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D. 刑法中间谍罪的罪数形态有哪些

行为人在实施间谍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又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其他犯罪行为的,如何处理回,我们答认为,在这几情况下,一概以一罪或者数罪论、或者均以牵连犯论处的观点值得研究。就间谍罪的三种行为方式而言,不管是哪种情形,只要是间谍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竞合关系、吸收关系或者牵连关系的,都应当分别按照刑法上处理法条竞合、想象竞合、吸收犯或者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处断,如以泄露国家秘密的方式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成立泄露国家秘密罪和间谍罪的牵连关系;在间谍行为实施过程中,刺探我方情报、破坏我方财产等,则属 于间谍罪的当然内容,从而仅仅成立间谍罪;实施间谍行为又触犯背叛国家罪的,则成立想象竞合犯,以一重罪论处;间谍行为完成以后的泄露国家秘密等,自然属 于间谍的当然内容,也仅仅成立本罪。如果另行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与间谍行为之间不存在上述包容关系、竞合关系、吸收关系或者牵连关系,如实施间谍行为以前杀害仇人、贪污公款的,间谍行为实施过程中强奸妇女、抢劫公私财物的,间谍行为实施以后贩卖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的,等等,恐怕不能以一罪论处,只能实行数罪并罚。

E. 罪数形态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罪数:指犯罪的单复或个数,刑法理论上指一罪与数罪。任务:探讨确定罪数的科学标准,揭示一罪与数罪的区别。意义:有助于刑事审判中准确定罪和正确适用刑罚。

F. 罪数形态的概念 刑法的 哪位知道啊

罪数即同一行为人的多次举动是一罪还是数罪的问题
实质的一罪 法定的专一罪 处断的一罪
实质的一罪包括属竞合犯、结果加重犯和继续犯
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
法定的一罪包括惯犯和结合犯
以上司法处断原则都是从一重罪处断

G. 犯罪的形态有哪些

犯罪的形态有4种,分完成和不完成状态。

犯罪的完成形态

1、犯罪的完成形态——犯罪既遂。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7)刑法中的罪数形态扩展阅读:

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过程、阶段的区别:

1、故意犯罪的过程是对犯罪在时间、空间上的发展持续所作的描述。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完成的程序、阶段的总和与整体。它是故意犯罪运动、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的表现。

2、故意犯罪的阶段也称为故意犯罪的发展阶段,是指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因主客观具体内容的不同而人为划分的段落。可分为犯意形成阶段、预备阶段、实行阶段和行为后阶段等。

3、故意犯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包含若干具体的故意犯罪阶段,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阶段处在故意犯罪发展的总过程中,呈现出先后相互衔接、此起彼伏的递进和发展变化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故意犯罪过程和阶段的属性与特征。

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形态。

从阶段到形态理论上措辞的变化。本章是犯罪构成理论的补充,也可以说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尽管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表面上不符合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但因其行为本质上具有社会危害性,与此相反,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表面上符合犯罪构成,但因其本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故不认为是犯罪。

H. 罪数形态的类型是什么

罪数形态的类型:
1、想象竞合犯。想像竞合犯是指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2、牵连犯。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个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
3、吸收犯。吸收犯是指一个犯罪行为为另外一个犯罪行为所吸收,而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仅以吸收的那个行为论罪,对被吸收的行为不再予以论罪的犯罪形态。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I. 间谍罪的罪数形态

行为人在实施间谍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又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其他犯罪行为的,如何处理,刑法学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就有可能实施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如进行暗杀、破坏等活动,如果这些活动是在间谍组织的指令范围内,则以间谍罪一罪论处即可;如果超出了间谍组织的指令范围,不属间谍犯罪行为,则除了构成间谍罪以外,还应当根据具体行为构成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况属于一种犯罪行为既触犯间谍罪又触犯其他罪,他们之间是法条竞合关系,应当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理;第三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况构成数罪,应当实行并罚;第四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况成立牵连犯,应当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处断。我们认为,在这几情况下,一概以一罪或者数罪论、或者均以牵连犯论处的观点值得研究。就间谍罪的三种行为方式而言,不管是哪种情形,只要是间谍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竞合关系、吸收关系或者牵连关系的,都应当分别按照刑法上处理法条竞合、想象竞合、吸收犯或者牵连犯的原则从一重处断,如以泄露国家秘密的方式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成立泄露国家秘密罪和间谍罪的牵连关系;在间谍行为实施过程中,刺探我方情报、破坏我方财产等,则属于间谍罪的当然内容,从而仅仅成立间谍罪;实施间谍行为又触犯背叛国家罪的,则成立想象竞合犯,以一重罪论处;间谍行为完成以后的泄露国家秘密等,自然属于间谍的当然内容,也仅仅成立本罪。如果另行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与间谍行为之间不存在上述包容关系、竞合关系、吸收关系或者牵连关系,如实施间谍行为以前杀害仇人、贪污公款的,间谍行为实施过程中强奸妇女、抢劫公私财物的,间谍行为实施以后贩卖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的,等等,恐怕不能以一罪论处,只能实行数罪并罚。

热点内容
城市建设条例小区 发布:2025-08-16 23:08:17 浏览:547
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发布:2025-08-16 23:06:47 浏览:839
刑法一百三十五 发布:2025-08-16 22:54:01 浏览:490
法律援助公益短片 发布:2025-08-16 22:51:12 浏览:179
刑法罗翔星座 发布:2025-08-16 22:18:42 浏览:487
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 发布:2025-08-16 22:18:33 浏览:506
法学靠背诵 发布:2025-08-16 22:17:06 浏览:560
如何查找执行法官 发布:2025-08-16 22:16:24 浏览:432
劳动法关于私自旷工 发布:2025-08-16 21:57:18 浏览:908
辽宁盛恒律师事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8-16 21:57:17 浏览: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