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处分民事权利民法通则
⑴ 民法通则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通则》对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如下:
第二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九条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条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第十五条 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
⑵ 民法通则对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规定的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民法通则》第9条)。始于出生(公民的出生指胎儿与母体完全分离并能独立呼吸);终于死亡(公民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与宣告死亡)但法律对死者的某些人身性质的权利,如著作权,于主体死亡后一定时间仍加以保护。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即能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指可以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独立从事法律允许的一切民事活动的成年人。包括18岁以上的智力、精神正常的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他们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⑶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统一性、平等性、广泛性、不可转让性和不可抛弃性。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统一性,民事权利能力为一种资格,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同时也包含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因此民事权利能力是二者的统一体。平等性,由于民事权利能力为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而从事民事活动又是自然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民事权利能力就是自然人的生存资格。
广泛性,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为自然人可以享有的各种民事权利的范围,如人身权、财产权的范围。不可转让性和不可抛弃性,由于民事权利能力为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民事权利能力就是自然人的生存资格,是自然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转让民事权利能力,无异于抛弃自己的生命权。
(3)自然人处分民事权利民法通则扩展阅读: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相关要求规定:
1、由法律直接赋予,而不由任何人决定。法律不仅规定哪些人可以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而且规定可以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
2、由个人决定,只有参与具体的法律关系才能享有,其权利的范围不仅决定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和法律规定,而且决定于个人的财产状况。
3、享有权利、负担义务的前提,作为主体资格的具体条件,既不能转让,也不得放弃,本人也不得自行处分。民事权利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可以自行处分。
⑷ 民法通则中自然人包括
民法通则中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成年的中国公民、中国领域内的无国籍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2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条规定确认了自然人的民事主体地位,是自然人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是我国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
民法上的自然人首先是具有自然生物属性的人,从出生开始就获得了民事主体资格。借助生殖辅助技术出生的人(如“试管婴儿”),也同样属于自然人。同时,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还需要法律的承认。
近代以来的民法,承认自然人为当然的民事主体,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得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4)自然人处分民事权利民法通则扩展阅读:
自然人的分类: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法律上能为完全有效的法律行为的人。通常以精神健全的成年人为有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第17条、18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成年人年龄标准既要考虑人不同年龄的身心发育情况,也要考虑社会的接受度等各方面因素。以十八周岁作为成年人年龄标准综合考量了我国国民的生理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能为有效法律行为的人。他们不能因其所为法律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一般包括:幼年人;不能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经法院宣告为丧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民法总则》第20条、第21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只有部分行为能力的人。
《民法总则》第19条、第21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⑸ 根据 民法通则 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有没有例外情况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年龄较小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限制能力行为人,其民事活动需要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可进行。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二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5)自然人处分民事权利民法通则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⑹ 民法案例 自然人民事权力能力的开始。
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专从出生时起属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并为自然人终身享有。对于尚未出生的胎儿来说,并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在涉及胎儿的利益时,我国法律也未做规定,只有《继承法》规定,如果父亲在母亲怀孕尚未分娩前死亡,在处理父亲的个人遗产的时候,必须为胎儿保留其应有的遗产份额。因此,胎儿的权益保护在我国并不完善,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做法不一。这个案子从法律规定上来看,是没有法律依据支持诉求的,在丙死亡时,戊还只是一个八个月的胎儿,甲可以拒绝支付抚养戊的生活费。
⑺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自然人民事为能力分为哪几种
10 周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到16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和智力状况适应的民事行为
不能完全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能够以自己的收入维持当地居民一般生活水平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⑻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呀
我国《民法》关于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开始时间,规定在《民法通则》第9条中。该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至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分为哪三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9)自然人处分民事权利民法通则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年满8周岁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未满八周岁的儿童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同时规定,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对于精神病人,依其精神状况,经过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通过特别程序进行宣告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无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实施民事行为,只能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但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有效。
⑽ 自然人从什么时候起享受民事权利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斤榴莲六两壳
一、自然人的概念
自然人:基于自然规律出生而享有法律人格的人。
公民: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自然人:本国公民,外国公民,无国籍人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各国立法对于民事权利能力的称谓不尽相同:
罗马法:人格。
法国民法典:民事权利的享有。
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和俄罗斯民法典:权利能力。日本民法:私权的享有。
我国《民法通则》《民法总则》: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其享有的民事权利的主要区别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主体资格,是民事主体取得具体民事权利的前提条件。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的权利,是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得以实现的结果。
(2)民事权利能力不仅指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面且还指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二者互相独立或相互对等,并且不可互相替代。
(3)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其内容和范围直接由法律确定。
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其内容和范围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根据《民法总则》第13条的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