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网络舆论与司法

网络舆论与司法

发布时间: 2022-01-04 15:10:16

⑴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弊大于利

一是某一次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公正,二是司法系统在人们心中是否代表公正。不管是从何种定义来看,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都是弊大于利。
首先,司法之所以能够公正就在他的独立性,难为外物左右。法律并不是完善的,需要不断地在实践当中进行改善和修正。但是,法律作为大多数人意见的集合体,符合绝大多数人关于公平正义的判断标准。
我们维护的所谓的司法公正,一是让绝大多数人在某一次案件审判的结果中感受到公正,这是严格执行法律就可以获得的效果;二是维持司法系统在人们心中的公正形象,这个形象的建立,除了保证每一次审判结果的公正之外,还需要司法的独立和公开。比如三权分立使得权利之间互相制衡,从而建立起人民对于司法公正的信赖和信心,而司法过程透明公开,也能有效的杜绝权利的腐败,堵上造谣者的嘴。
法律的完善过程是对原有规定的变革。凡变革必有流血者,足够惨淡才足够触目惊心,才能使社会为之颤动。迟到的是正义不是正义,微小的声音也算不上力量,你必须要有很大的、足够盖过一切的声音,这,才是力量。
其次,舆论是民意的基础,而网络舆论却不一定是。首先网络舆论具有主体广泛性和匿名性,这就导致信息海量且容易滋生流言谣言,产生更多不理智的无效言论,更容易在舆论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被有心人操纵利用,也使得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权威和领袖的优势减弱。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络暴力之所以形成,往往因为对于事件本身关键点的关注被弱化而剑走偏锋,转为无法推动事件解决的人身攻击。比如在于欢案的审判中,近一半的网络舆论的重点都在于不理智地抨击案件法官,而忽略了案件的关键其实在于涉案民警的是否存在玩忽职守以及防卫是否过当导致量刑是否准确。
最后,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弊却是一定存在并且影响深远的。有部分案件在舆论的推动下进行了更符合民意的审判,比如苏格拉底之死,比如邓玉娇杀人获无罪释放。但是,这里的民意到底是暴民的集合、还是更贴近法律本意的提醒?我们不得而知。
同时,正是对这些案件的大肆宣传使得民众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不是找民警而是找微博,一旦舆论高于司法的印象形成,司法的公信力何在?失去公信力的司法又谈何公正?
这个社会有思辨者,但是不思考的拿来主义更是泛滥。试想一下,这些偏激的观点一旦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们还如何相信司法公正?
综上所述,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弊大于利。

⑵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弊大于利

弊大于利。司法讲究独立性。目前国内因为舆论而重判错判的案件不在少数。而且,法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没有专业的接触过法律的人很难全面思考问题。所以,司法不应因社会舆论而被左右。当然社会监督还是好的

⑶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大家可以帮帮我吗谢谢!

反方的论证,有个前提是,电子传媒业很发达。(甚至发达到超过电视的情形),因为,而实际上,网络传媒,在中国并不算厉害。因为,从中国的人数基口上说,是农民在占据着人口的大部分。而网络传媒则很难深入到农民的心中(至于原因,自己一想就明白了。)。而农民之所有知道某些网络事件,都是通过和儿女聊天的时候才知道的。或者是通过电视报道才知道的。

⑷ 舆论与司法良性互动提升公平正义获得感是怎么回事

连日来,《刺死辱母者》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舆论在平衡法理情、彰显法律温度上,形成了最广泛的共识。这种共识,在当今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弥足珍贵。

媒体、舆论和司法机关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但真相的立体呈现,从来就不是一篇报道所能承担的,它是一个在不懈探求中逐渐接近的过程。所以,媒体代替不了司法,必需尊重司法与程序正义。具体到于欢案,诸多媒体都注意到了应有的审慎与平衡原则,守住了舆论与司法的分界。正是舆论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带来了社会言论的正面呈现,彰显了人性关怀和社会舆论的理性力量。人伦与法治的双重共识,就在一次次温和理性讨论中逐渐形成。于欢案是一次极好的普法,也是一次社会成熟度的测验,让我们对中国法治这些年的成长及中国法治的未来,生出了更多信心。

⑸ 辩题求解——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公正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要注意的是道德与法律还有区别,法律更加强调以罪量刑,而网络舆论的言论千奇百怪,在没有良好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体制下的今天,网络舆论对会司法造成更多不稳定的因素

⑹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在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司法案件之中,我们多多少少能够看到媒体舆论的影子;在这些案件中,媒体自始至终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舆论角色。但这些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却引起两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媒体在广泛传播的同时,打破了官方对信息的封锁,使更多的案情信息暴露在大众眼前,这一方面有助于大众行使监督权利,另一方面对审判机关公开公平公正的审判有促进作用,对司法公正是利大于弊。

也有人认为: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导致媒体从业人员素质的整体降低,一些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断章取义,博取眼球,甚至不可避免的带入审判情绪,使得媒体舆论出现偏差,对于司法公正是弊大于利。

⑺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具备基本法治理念的公民,那么舆论对司法公正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网络舆论的参与者不懂基本的法治原则、程序理念,那么舆论对司法公正的作用是毁灭。法公正的定义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司法公正包含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方面的内容。再说舆论,其定义是相当数量的人对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意见、态度的集合体,不过当今大多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自己见解看法,所以冠以网络舆论的定语无可厚非。再次我想强调一下司法独立,其内涵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首先说说舆论的好处:
1、它首先是人们享有了言论自由权的产物,这是它本身的好处。因而在某一热点问题曝出后,人们能够广泛的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也不乏为茶余饭后提供了谈资。
2、然后说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利。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司法审判起到监督作用,包括两方面的监督:1.监督司法主体(即法官)是否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判案。
2.监督司法主体有无内部的权钱交易等贪腐行为,也同时侧面保护了司法主体不受上级行政及其他权力压制公正判案,让法官敢判案。
-然后我觉得舆论就这两个好处-
下面我要说的是舆论的一些弊端:
1、从舆论本身的产生看,它是一种多元化的声音,不乏普通民众,各界人士,其中哪些我们能够看到的案件多由各种媒体报道出现,它只给你想看的和能看的,同时也会有好多商业炒作嫌疑的报道,这样人们在关注掌握的信息实在有限更不要说这些内容的真伪和被背后的真实目的。再说对于司法公正,这样一个不确定多元化的东西,要怎样实现司法的确定与公正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与第一条好处相对应,舆论保障了言论自由权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意思就是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把自己被强奸的事实一遍一遍像世人阐述。
3、然后说舆论对于干扰到司法公正的那些方面,首先就是a.干扰司法独立
社会形成的舆论导向会对法官无形中造成压力,虽然法官要求有独立人格,但是不能说不会受到影响,在此情景下,如果法官不受影响,那么舆论没有任何作用(包括之前好的作用),可一旦受到影响就已经干扰到了司法审判的独立。
具体的还有:b.干扰级别管辖和挤压司法资源,影响程序公正。意思就是说同一时期同一级别的两起案件,一方因舆论的过分关注而优先处理或是召集调派高级法律工作者审判的行为。没有说不能正当递交上级法院提审,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舆论的干涉而致非正当程序。
(在司法过程中,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有一套完整的司法程序。
司法过程的每个环节,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事先都进行了具体的程序设置,审理过程判决过程都有具体的程序设置。一般来讲,只要严格按照司法程序来办案,其结果是公正的。即使法官在最后判决和选择适用法律时个人有理解的差异,有可导致结果的差异,但离结果的公正也不会相差太远。除非在审理和判决的过程,违反了程序规定,受到了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扰,最终导致判决的偏差过大,)
而在干扰了程序公正后,它显然很难保证最后的实体公正进而难以实现最终的司法公正,即便某些案件看似在破坏了程序公正后(许霆案)得到了结果上也就是实体公正,也只能说这是一种偶然,况且第二次判决的公正与否我们是都不能判断的,只有上帝知道。
所以综上我认为,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作用可以说是弊大于利的,就像正义女神在审判的时候一定要蒙住双眼,为的就是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果断的挥下正义之剑,还有让我们为回顾两千多年那个为真理慧人启智的苏格拉底被一群人投以死刑,那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暴政。
其实我们最不不希望的是有一天当我们深陷舆论的漩涡泥沼之中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⑻ 如何正确处理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您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通过立法规范新闻监督,使新内闻监督法治容化。首先,维护司法的权威性。维护法律与司法的权威,这是新闻媒体监督司法工作的基本准则。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坚持客观、准确、公正的原则,从客观的角度,以还原事实真相的方式来进行报道,仅对事实上的客观性的事件本身经过进行描述,对其是非曲直不进行任何评判。其次,要加强对舆论监督的检查与纠偏,除了新闻立法,还应从外部加强对新闻媒体报道活动的监督和制约。
二、 完善司法独立制度。我国的司法独立也正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国司法独立运作行政化,司法权力地方化,行政干预司法现象严重。同时我国的司法独立还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完善司法独立,使司法独立真正的远离立法与行政的干涉,才能使公众更加信任司法,更加相信司法的公正性,从而保持司法的权威,减轻舆论对司法独立不利的一面,保证舆论对司法独立的干扰较小到最少的地步。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⑼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有什么作用

1、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有舆论监督作用。
2、网络舆论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没有固定的渠道和反馈途径,这是其消极的一面。
3、程序化、制度化是判断消极作用大还是积极作用大的标准。

热点内容
电子废弃物条例 发布:2025-08-15 04:08:32 浏览:356
元旦依据立法 发布:2025-08-15 04:08:32 浏览:885
房博士律师团 发布:2025-08-15 03:54:58 浏览:677
参加法律硕士有什么要求吗 发布:2025-08-15 03:49:20 浏览:176
孙剑良律师 发布:2025-08-15 03:47:42 浏览:640
法律知识普及名言警句 发布:2025-08-15 03:39:29 浏览:982
上网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5 03:39:27 浏览:85
305刑法 发布:2025-08-15 03:36:40 浏览:793
安徽省法院领导 发布:2025-08-15 03:31:50 浏览:174
法院失责 发布:2025-08-15 03:25:58 浏览: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