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占有刑法

占有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1-04 16:56:04

刑法中的占为已有是占为自己所有吗

不能狭义理解为占为自己所有,而是包括占为自己所有在内的占有,所内谓占有,就是在事实容上或法律上能够对物进行支配的状态,即行为人在法律上处于能够随意处分他人财物的状态(处分的可能性)。
《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并处没收财产”。这里的占为己有只能狭义地解释为“将基于职务或业务所占有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包括使第三者所有的)的行为”,即破坏委托信任关系,对委托物实施超越权限的行为,重要的是有滥用处分之虞。

❷ 什么叫刑法意义上的非法占有

非法是与合法相对的,合法占有受法律保护,非法占有将受法律打击。刑法中以非法占有为版目的,权指的是犯罪的主观故意。按我国刑法理论,犯罪构成必须符合4个要件: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就是指犯罪的故意或过失,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表明了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态度,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就不构成犯罪。

❸ 刑法中占有分为几种,侵占和占有一样吗

《刑法》“占有”是指“非法占有”与民法意义上的“占有”是二种法律关系和版二种意义。

“侵占”权和“占有”是不一样的。非法“占有”指的是主观故意,“侵占”是指客观行为。
如;《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
行为上有;: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客观行为)
如;《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主观上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观故意)。

❹ 刑法中为什么要涉及占有问题到底是侵犯被害人的所有权还是占有

刑法中复有的罪名侵犯的是占有,有的制罪名侵犯的是所有权。比如,盗窃罪,一般认为侵犯的是占有,比如你把汽车借给别人用,然后你又趁人不备偷回来,还不告诉对方,让对方赔偿,这也构成盗窃罪。比如侵占罪,侵犯的就是他人的所有权,甲让乙保管金戒指,乙丢了戒指被丙捡到,丙拒不返还,此时侵犯的是甲的所有权,如果甲说这个戒指我不要了,那么乙就不能再追究丙的责任。

❺ 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的区别(求详细)

以占有的恶意还是善意作为标准区分民法上的占有和刑法上的占有是错误的,刑法和民法上的版占有都有权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两者的真正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刑法上的占有侧重于事实状态,而民法上的占有更侧重于权利状态。

❻ 非法占有刑法

盗窃罪——以别人不知道的方法,前提是那里面的钱超过了500(具体地方具体内定500-2000)。
非法占有——是原本就占有,但是以一些手段例如欺骗拒绝返还等的情形。。。

❼ 刑法法中的占有怎么理解

占有即控制,对物取得控制能力就是占有。

❽ 试述刑法中"占有"的认定。

主观上有占有的意思,客观上排除了所有权人对财务的支配与控制。

❾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

给你推荐一篇文章
想必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仅从字面含义来理解,所谓“非法占有目的”,无非是指非法掌握控制财物的目的。这种从字面的、本来的含义上理解的非法占有目的,可以称之为“本义的非法占有目的”。笔者也赞成作这样的理解。而大陆法系国家多数学者和我国部分学者所作的某些解释大多超出了其字面含义的范围,附加了一些特殊的内容。对这种附加了特定含义的非法占有目的,可以称之为“附加含义的非法占有目的”。笔者不赞成作这种理解。

非法占有的目的是盗窃等取得罪的故意内容之一,还是故意之外的独立的主观要件?这也是刑法理论上有争议的问题。如果从本义上理解,非法占有目的是指非法掌握控制财物的目的(意思),这是盗窃等取得罪的故意所包含的内容。如果给非法占有目的附加上某种特定含义,,非法占有目的就不属于故意的内容。行为人是否有排除权利者权利的意思,以及有无利用处分财物的意图或非法获利目的,也均不影响盗窃等取得罪的故意的成立。实际上,这种附加含义的非法占有目的是推动行为人实施盗窃等取得罪的内心(起因即犯罪动机)。这也正是一些学者把盗窃等取得罪当作目的犯(或意图犯)的原因所在。

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采用非法手段掌握他人财物,只是为了一时使用(不是永久占有)。这种一时使用的案件,其性质应该如何认定,实际上成了非法占有目的问题的议论焦点。笔者以为,关于使用盗窃行为的主观方面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这也是与对非法占有目的作何种理解密切相关的问题。从本义上理解,非法占有目的就是意图占有或控制财物。由此而论,使用盗窃者不可能没有此种目的(意图);反过来,如果给非法占有目的附加上前述特定含义,并要求行为人有“ 处分财物的意图”或“非法获利的目的”,才认为有此种目的,那么使用盗窃者就没有非法占有目的。由此可见,中外刑法理论界的上述争议,是由于各家对非法占有目的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至于使用盗窃是否可罚,从主观方面是无法区分的。

一般来说,盗窃等取得罪与毁坏财物罪在通常情况下并不难区分。但是,如果行为人出于毁坏的目的,采用盗窃等非法手段取出他人财物后予以毁坏,或者取出之后主观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不予毁坏而加以利用,在这两种行为方式和主观心理相交叉的场合,区分两者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在笔者看来,如果从本义上理解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出于毁坏目的取得他人财物后予以毁坏,或者改变犯意而加以利用,这也应该认为有非法占有目的。但是,如果从附加意义上理解非法占有目的, “排除权利者意思说”认为,毁坏目的也可以包含在非法占有目的之中,这就意味着非法占有目的不具有区分盗窃等取得罪与毁坏财物罪的机能,其结论与不认为非法占有目的是取得罪的成立要件的观点完全一致。事实上,从盗窃等取得罪的故意内容和取得财物的行为方式上,就足以把它与毁坏财物罪区别开来。

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必要?笔者赞成不必要说。主要理由是:第一,财产罪保护法益论中的本权说与占有说,是相对于客观方面的事实而言的,而非法占有目的是不是盗窃等取得罪的构成要件属于主观方面的问题,用本权说或占有说来解释非法占有目的是否必要,实际上是把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绞合到了一起,本身在方法论上就有缺陷。第二,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不清楚,日本等国法院前后判例的解释不完全相同,中外学者们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即使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按大陆法系国家的通说确定下来,也不能把它作为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要件。第四,必要说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把不可罚的一时使用行为与盗窃等取得罪、以及毁坏财物罪与取得罪区分开来。但是,如前所述,非法占有目的并不具有这种机能。相反,如果按必要说行事,还会带来理论上的混乱乃至实践上的无所适从。第五,必要说认为,只有把非法占有目的作为盗窃等取得罪的要件,才能说明取得罪的法定刑为何比毁坏财物罪重。但是,实际上,法定刑的轻重是由犯罪的性质及其可能达到的危害社会的程度所决定的,犯罪的动机并不起决定作用。第六,随着资本主义社会财产关系发展变化,对所有权的使用收益机能扩大刑法保护,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因此,传统的必要说已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第七,在刑法未把非法占有目的规定为取得罪的成立要件的国家,采用必要说是违反罪刑法定主义的。第八,非法占有目的必要说提出的前提,不是从本义上理解非法占有目的,而是给它附加了特定含义,并认为它是故意之外的独立的要件。这种立论前提的错误,势必影响其结论的科学性。

武汉大学法学院·刘明祥

热点内容
电子废弃物条例 发布:2025-08-15 04:08:32 浏览:356
元旦依据立法 发布:2025-08-15 04:08:32 浏览:885
房博士律师团 发布:2025-08-15 03:54:58 浏览:677
参加法律硕士有什么要求吗 发布:2025-08-15 03:49:20 浏览:176
孙剑良律师 发布:2025-08-15 03:47:42 浏览:640
法律知识普及名言警句 发布:2025-08-15 03:39:29 浏览:982
上网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8-15 03:39:27 浏览:85
305刑法 发布:2025-08-15 03:36:40 浏览:793
安徽省法院领导 发布:2025-08-15 03:31:50 浏览:174
法院失责 发布:2025-08-15 03:25:58 浏览: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