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学大纲
1. 刑事诉讼法——试述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与方式,提起的理由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即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采用抗诉的方式,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采用重新审理决定、提审决定和再审指令的方式。
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抗诉”,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发现确有错误时,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予以审判该案的诉讼活动。它是人民检察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形式。原刑事诉讼法就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向谁提出抗诉的案件由谁受理互相扯皮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新刑事诉讼法为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审判监督作用,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即哪一级检察院抗诉、哪一级法院受理。为了保证人民检察院有效地行使抗诉权,使抗诉及时得到审理,新刑事诉讼法还在第205条中增加规定:“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这表明,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检察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必须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不能未经审理就直接发回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对于原判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不发回下级人民法院而自行作出判决;对于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直接作出判决,不应发回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修改和增加条款,解决了原来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为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和人民法院受理这类抗诉案件提供了可操作性法律依据,确保了人民检察院对已生效判决、裁定的法律监督权的实现和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抗诉的方式的顺利行使。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与按照第二审提起抗诉这两种方式,都是行使法律监督的职权,但两者在提起主体、抗诉对象和受理机关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区别的。第一,抗诉的主体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的主体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与原审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无权抗诉,如果发现同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它只能向上级人民检察院反映意见;按照第二审程序提起抗诉的主体是与原审人民法院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其抗诉后要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第二,抗诉的对象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按照第二审程序提起抗诉的对象是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第三,受理的法律不同。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由与抗诉人民检察院同级的人民法院受理;按照第二审提起的抗诉,由抗诉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受理。弄清这两种抗诉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民检察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方式。
采用重新审理决定、提审决定和指令再审则是人民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三种方式。具体来说:
1.重新审理决定,又称再审决定,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经本院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由本案对该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决定。它是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已经生效裁判案件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所采取的方式。
2.提审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和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作出的将该案提上来由自己进行重新的决定。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针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向本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
3.再审指令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作出的要求原审法院依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指示或命令。它是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经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案件,实行审判监督的一种方式。
决定提审和指令再审都是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生效裁判有错误的案件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决定提审”,何种情况下“指令再审”,法律无此明文规定。我们认为,为减少上级法院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应指令原审法院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案件更应“指令再审”;如果案件属于重大、复杂、疑难的刑事案件,纠正起来难度大,致使原审法院不能纠正或者因其他原因不便纠正的案件,上级法院才可以“决定提审”。
无论是采用审判决定、提审决定还是再审指令的方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法院都要制作再审裁定书或重新审判裁定书。再审裁定书的作出,意味着审判监督程序中重新审判的真正开始。
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理由:
提起生效判决再审的理由与上诉理由不同的是,各国的法律均规定对生效判决再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理由方被接受,这是由对生效判决再审的慎重性、严肃性决定的法。商为保障生效判决再审机制顺利运行,各国对生效判决再审的理由均作了严格的限制,明确规定了作为生效判决再审理由的情况法。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作了原则性规定,即只有对各种再审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后,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上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法。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主要指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
在认定事实上确有错误,主要是指原判决、裁定认定的案件主要事实或重大情节,包括定罪和量刑的事实或重大情节不清,或者与客观实际不符;案内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不足以证明主要犯罪事实或重大情节,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发现新的事实或证据,足以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法。
(二)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包括适用实体法上的错误和适用程序法上的错误法。商适用实体法上的错误,主要是指应当适用法律条款没有适用或不正确适用,不应当适用的法律条款却适用了,从而导致定性上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相混淆,或者量刑上的轻罪重判或者重罪轻判的错误法。商同时,由于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是保证实体法正确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如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从而导致判决、裁定发生错误情形,也属于原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方面确有错误的一种表现形式法。
不知道回答是否满意~
2. 宜春军队文职公共知识考什么
军队文职公共科目考试科目一般为公共知识和岗位能力两部分:
公共知识考什么:
1、政治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政治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意理论体系、公民道德修养的掌握程度。
2、经济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能力现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法律
主要测查应试者相关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主要涉及法学理论、宪法、民法、刑法等。
4、人文与社会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国情社情、国内国际时事等人文常识与社会常识的了解程度。
5、科学技术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科学常识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6、国防和军队知识
主要测查应试者国防知识、文职人员制度、军队安全保密等国防和军队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岗位能力考什么:
1、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2、数量关系
主要是考查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题型:数字推理和数字运算。
3、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4、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文字、图表等资料综合理解与分析处理能力。增长率、倍数、百分点等概念考查频率较高。
3. 马克昌的代表著作
《刑法学》(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副主编(法律出版社年版)
《法学知识手册》,参与编写(中州书画出版社1983年版)
《刑法学》(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副主编(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罚论》(上编),副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关于刑法的若干问题》,参加编写(河南省法学会印1984年版)
《刑法》,合著(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刑法学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大纲),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论共同犯罪》,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刑法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刑事法学大辞书》,主编之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犯罪通论》,主编(武汉大学1991年版、1999年修订版)
《中国刑事政策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刑法学全书》,第一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刑法的修订与完善》,第一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
《刑法理论探索》,独著(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刑罚通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999年修订版)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2004年再版)
《经济犯罪新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学》,第二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刑法学》,第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第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刑法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第一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昌文集》,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刑法杀人问题
继母总是家暴孩子,失手将妹妹杀死,属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公安机关立案后,通过侦查、调查取证,会正确认定案件的。
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5. 国家法定考试包括哪些
主要有四类:
1、教育考试。包括各种入学考试,中考、高考、考研、考博等各类考试。
(5)刑法教学大纲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将其适用范围限定为“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此刑法条款中的“法律”应当是狭义的概念,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广义上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根据考试的目的及内容,我国现行的考试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国家教育考试,包括入学考试和水平考试,入学考试包括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水平考试意在测评应试者在某方面的知识、能力是否达到一定水平,包括外语水平考试等。
二是国家工作人员选拔考试,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
三是资格类考试,意在测评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或条件。上述考试分别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相关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设立并作出详细规定。
上述考试不能全部纳入“代替考试罪”的规制范围,只有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定的考试才适用此条款。
理由如下:首先,增加本罪主要是从维护社会诚信及考试的公平性的角度,惩治失信背信行为,如果将所有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设立的考试都适用此条款,打击面过宽,难以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其次,国务院正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要逐步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如果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者自身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将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
由此可以看出,国务院正在逐步清理、减少不必要的准入资格类考试,其改革趋势为只保留有法律法规依据且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密切的考试,因而合理限定代替考试罪中“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范围与这种改革趋势更为相符。
再次,刑罚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最后手段,应减少不必要的犯罪认定,相比于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行为如暴力犯罪、经济犯罪等,代替考试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无论是法律还是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都作出了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惩罚目的。
因此,只有当此类行为的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应由刑法对其进行规制。在衡量代替考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时,应综合考虑考试涉及的地域范围、是否涉及特殊行业人员从业资质等资格认定等因素,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涉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问题,这类考试的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涉及面广,如《执业医师法》,涉及医疗职业工作者的从业资格的认定,与医疗质量、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此类考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大,在这类考试中作弊,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更大。
另一方面,对于这类全国性的、涉及重要行业人员的从业资质认定的考试,通常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进行规定,包括《高等教育法》、《公务员法》、《执业医师法》、《法官法》等近二十部法律。
因此,将此条款的“法律”做狭义解释,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既可以保证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得到惩治,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充分发挥刑法的教育功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教育考试
我国的国家教育考试主要包括:入学考试,如高考、中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水平考试,如汉语水平考试、外语水平考试等;还有文凭方面的考试,如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等。
在水平类考试中,多为以部门规章、文件为依据设立的考试,如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教委在批转理工科本科和文理科本科用的两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通知中规定: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考试。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就是根据这一规定而设计的。对于此类考试,非依据法律设定,不应纳入“代替考试罪”的规制范围。对于入学考试及文凭方面的考试,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定其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入学考试,主要包括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教育考试包括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根据上述规定,这三类考试都应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范畴。
文凭方面的考试,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等。《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根据该规定,高等教育应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等测评结果作为国家承认学历、学位依据的考试。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二条中规定,国家教育考试是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开、统一举行,其结果作为招收学历教育学生或者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依据的测试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统一举行”并不要求是“统一由国家一级组织”,有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也可以由地方根据法律规定组织实施,如高考,既有全国统一考试,也有各省依照法律规定组织的考试,但在上述规定中未明文规定本案涉及该项考试是否为国家教育考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哪8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6)刑法教学大纲扩展阅读
《勿让青少年心中种下轻视法律的种子》
5月7日,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发生一起杀人案。“就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这是一起非常恶劣的案件。”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处长栾驭说。
据警方调查通报:5月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辛某某(男,2002年1月出生)、李某某(男,1999年11月出生)酒后将宋某某(1946年4月出生)殴打致死。目前,两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据媒体报道,来自各地检察系统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总体犯罪率逐年下降,但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在校未成年人占很大比重,毒品犯罪、性侵害案件中涉案未成年人开始有所增多,不少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暴力凶残,共同犯罪居多且犯罪后果严重。
回看那些令人心惊的案例,多数青少年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触犯了哪条法律,或者即使明白自己涉嫌犯罪,也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批评教育一下,不用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于是,我们看见,一名高三学生仅仅因为不满教师约谈家长,当着母亲的面将班主任捅死,还笑着说,“我从来没有把他的生命放在心上“;我们看见,三名中小学生仅仅因为入室抢劫被发现,残忍弑师,事后,涉嫌犯罪的少年满不在乎:“我们不满14岁杀人不坐牢”。
是因为现行法律对青少年犯罪处罚太轻吗?的确有这方面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
但重教育挽救、改造,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处罚,为什么在不少未成年人眼里,“从轻处罚”就变成了“网开一面”,以为自己不受法律约束呢?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读懂、甚至没有接近过“法律”这个两个字,他们年轻的生命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学校家庭的威权。
再说法律规定14、16、18岁不同年龄负不同法律责任,且那么多青少年恶性伤人、杀人都“从轻处罚”“教育了之”,他们还有什么可敬畏的;何况他们目力所及,是各种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效率低下,是法律对权力的屈从。
对法律不知不想敬畏,何来遵从? 法律是不是该结合社会实情相应地把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往下降?加重对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刑事处罚?
另一方面,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种什么苗长什么树,要让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并养成守法行为、习惯,需要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法治的种子,用法治滋养青少年的成长。这并不是在教学大纲中增添一堂普法课那么简单,形式主义的灌输说教,不如来自家庭言传身教和社会耳濡目染。
当前,最令人担忧的还不仅仅是青少年犯罪中的低龄化和暴力化,而是今天社会存在的对法律轻视的现象,在一代青少年心中种下的罪恶种子,若干年后,它们会不会开出恶之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知法守法则法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生活方式,迫切需要从青少年群体入手。
7. 求《法律基础知识》的教案
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牛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问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运用
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
(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行政法
教学日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机关的构成及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掌握行政处罚的有关知识,提高遵守行政法规、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行政主体的范围,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墓本方式;行政许可的涵义;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2.识记: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违法的特征。
3.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
运用
1.举例说明:通过实例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
教学内容
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
(1)行政与行政法
(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2.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和调整社会事务
抽象行政行为的插义。
抽象行政行为的形式。
(2)通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3)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的涵义和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权、处罚程序。
3.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地违法及其特征
行政违法的涵义。
行政违法的特征。
(2).行政违法的制裁
行政违法制裁的涵义。
行政法律责任。
(三1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识
1.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2.识记: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合同的订立程序;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3.理解:我国民法的摹本原则;民事行为能力分类的意义;合同担保的形式和作用.
运用
1.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违反平等原则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主要有哪些,怎样运用民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合同担保的运用。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区分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
3.实践体验: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模拟合同签订;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说明公民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如何寻求民事司法救济。
教学内容
1.民法的墓本原则
(1)民法的涵义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2)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
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
4.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种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经济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设立的条件、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经济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企业的分类;产品质量的监督方式;税收的种类;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程序;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2.识记:企业设立的条件;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3.理解: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扒法律责任;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违反劳动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运用
1.举例说明:企业与其他法人的主要区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断:结合有关资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产品质量对人们生产、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列举事例,说明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
3.实践体验:根据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模拟一份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
教学内容
1.规范市场主体 依法设立企业
(1)企业设立的条件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设立企业的必备条件。
设立企业的禁止条件。
(2)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法律责任的主体。
企业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2.加强质量监督 保证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法概说
产品质量法的制定。
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
(2)产品质量的监督
监督主体。
监督形式。
(3)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4)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
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范围。
3.加强税务管理 自觉依法纳税
(1)税收与税法
税收的种类。、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征收法
流转税法。
所得税法。
(3)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务管理。
税款征收。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4.履行劳动合同 强化社会保障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制定。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3)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4)劳动争议的解决
协商解决;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发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分类;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构成条件;常见的几种犯罪。
2.识记: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年龄。
3.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刑事责任能力。
运用
1.举例说明:联系具体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触犯的罪名。
2.实践体验:收集案例,体会打击经济犯罪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犯罪
(1)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征。
犯罪的构成要件。
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2)犯罪的分类
根据犯罪客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进行分类。
2.刑罚
(1)刑罚的种类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1)打击与职务有关的犯罪
(2)打击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犯罪
(六)专业法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专业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七)诉讼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诉讼途径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管辖范围,知道非诉讼途径的特征及法律服务机构的种类;掌握几种主要非诉讼途径的运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沂讼的受案范围。
2.识记:非诉讼途径的种类;法律服务的机构。
运用
1.举例说明: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纠纷,选择恰当的解决途径。
2.分析判断:结合诉讼案例材料,分析判断应适用的诉讼程序及确定应管辖的具体机关。
3.实践体验: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旁听审判、实地参观等活动,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教学内容
1.诉讼途径
(1)诉讼的种类
(2)受案范围和管辖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3)审判程序和举证责任
2.非诉讼途径,
(1)非诉讼途径概说
非诉讼途径的涵义。
非诉讼途径的特征。
(2)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
3.法律帮助
(1)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的涵义。
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的机构、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释问题,确保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努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宪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3)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法律基础知识足由多门法学分支组成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而应强调和体现它作为德育课的综合性。要从德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把学科性和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公民日常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应注意教育和指导学生用法,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问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采用以例说法的方法,有条件的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3.活动建议
配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总结等形式考核成绩。
4.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及教学参考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等进行辅助教学。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
│序 号│ 课 程 内 容│学 时│
├———┼—————————┼———┤
│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2 │
├———┼—————————┼———┤
│ (一)│宪法 │ 2 │
├———┼—————————┼———┤
│ (二)│行政法 │ 3 │
├———┼—————————┼———┤
│ (三)│民法 │ 6 │
├———┼—————————┼———┤
│ (四)│经济法5 │ │
├———┼—————————┼———┤
│ (五)│刑法 │ 5 │
├———┼—————————┼———┤
│ (六)│专业法 │ 3 │
├———┼—————————┼———┤
│ (七)│诉讼法 │ 6 │
├———┴—————————┼———┤
│ 复习考试 │ 2 │
├—————————————┼———┤
│ 机动 │ 2 │
├—————————————┼———┤
│ 合 计 │ 36│
└—————————————┴———┘
法律基础知识一般每周2学时,总时数为36课时,其叫J教学时间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五、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
法律基础知识课教材,由教育部统—组织编写,在部分职业学校试用后由教育部组织审定。
各中等职业学校应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教材
2.教材的范围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资料。
3.课本的规格
课本作为实施教学大纲的基本工具,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反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该图文并茂,既有正文也有辅文、事例,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提供新颖活泼的版式设计,文中穿插思考题、判断题,力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通过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以考查教学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依据。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途径
评价应采用书画测评考试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途径进行。具体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具体案例分析、法律文书撰写和实践活动考查等。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认知水平评价分为“了解”、“识记”和“理解”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知识和原理;“识记”指对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深入地把握。
运用能力分为“举列说明”、“分析判断”和“实践体验”三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出事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所接触到的实际问题。
8. 求网易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教学大纲中文版
阅读书目 :
1、《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作者:(英)杰里米•边沁
【作者简介】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内容简介】《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于1789年初次发表,它同边沁的许多著作一样,成书艰难,问世迟缓。最终出版时,它仍如边沁在那坦率直陈、言之有物的前言里所承认的那样,既非完整无缺,亦非尽善尽美。该书早在1780年即已付梓,但被边沁扣压了9年才出版,因为他在最后一章开始说明刑法与民法之间区别,或如他所称两者之间“界限”的地方,发现有预想不到的困难。他最终感到,要解决这些疑难,就必须另写一书来详细阐释法律和立法制度的逻辑结构。
2、《功利主义》 作者:(英)约翰•穆勒
【作者简介】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对个人自由的热情辩护并以清晰的逻辑对自由主义原理作出了杰出阐释,而被尊称为“自由主义之圣”。
【内容简介】功利主义是一种在西方影响巨大的伦理学说,其原则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行为的实际功效或利益为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学说,分绪论、何谓功利主义、论功利主义最后制裁力、功利主义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证明、论公道与功利主义之关系。
3、《论自由》 作者:(英)约翰•穆勒
【内容简介】约翰•穆勒的《论自由》一直是政治哲学乃至人文思想领域内享誉至高的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一部划时代的思想巨著,它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论述,集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之大成,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书清晰地阐明了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个人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范围内,就应该拥有完全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个性自由(行动自由),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有赖于对政府及社会权力的界定和限制。
4、《政府论》 作者:(英)约翰•洛克
【作者简介】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他的政治理念也深远地影响了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
【内容简介】《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针对英国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菲尔默所持“君权神授论”的论战,带有很强的针砭时弊之意味,可归之为“破”;洛克在下篇的重点是“立”,阐释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历来人们在探讨洛克政治思想时,主要是针对《政府论》的下篇。洛克在《政府论》下篇提出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洛克在试图解决政治权力的产生以及来源这一问题的时候,也是从人的“自然状态”出发,围绕“自然法”,“自然权利”,“契约”等范畴展开论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和霍布斯并无二致。然而,洛克在论证伊始,即在对于“自然状态”描述中,便和霍布斯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洛克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在自然法的范围内,人人都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无需听命于任何其他人的意志。尽管这种状态并非美好的世外桃源,但相对于霍布斯所描述的“人对人就像是狼对狼一样”,“一切人对于一切人的战争”这一阴森恐怖的景象而言,却是“一个和平,善意,互助和保全的状态”。
5、《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作者 :(德)伊曼努尔•康德
【作者简介】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内容简介】本书是康德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虽然它的篇幅不长,但集中论述了德性是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而具有自主性的思想,是康德德性论的代表作,对西方的伦理思想产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
6、《正义论》 作者 :(美)约翰•罗尔斯
【作者简介】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1921年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1950年在该校获哲学博士学位,以后相继在普林斯顿大学(1950-1952)、康奈尔大学(1953-1962)、哈佛大学(1962-)任教,现任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自五十年代起便潜心于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作为公平的正义》(1958)、《宪法自由和正义观念》(1963)、《正义感》(1963)、《非暴力反抗》(1966)、《分配的正义》(1967-1968)等论文。《正义论》是他集这些论文之精粹并经过重新思考而形成的一部完整而一贯的理论著作。
【内容简介】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只能接受形式上的平等,也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自由平等主义者则表现出对于实质平等的强烈关怀。罗尔斯在《正义论》当中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第一条是所谓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条原则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前者要求在进行分配的时候,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就是说,利益分配应该像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后者要求将机会平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使具有同等能力、技术与动机的人们享有平等的获得职位的机会。煌煌50万言的文字,便是围绕这两个原则展开的。
7、《政治学》 作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作者简介】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网络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的人。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亚里士多德的“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这是一部论述政治问题的专著,但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和阐释奴隶制各种政体及其统治形式的过程中也从教育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教育的主张。
9. 西北工业大学2010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242 俄语(一外) 《大学俄语》(1—2册全部)
《大学俄语》(3册语法部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合编
243 日语(一外)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中级上1---10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44 德语(一外)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德语》(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书良主编
245 法语(一外) 《法语》(1—3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马晓宏等编
《简明法语教程》(1—42课) 商务印书馆出版 孙辉编
《大学法语》(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志清主编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薛建成主编
246 英语(一外)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教材
《考硕词汇高效速记》 王新国等
360 数学(理学) 《高等数学》 科学出版社,2005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编写组编
《线性代数》 科学出版社,2006 西北工业大学线性代数编写组编
《高等数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陆全主编
《线性代数辅导讲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徐仲、张凯院主编
361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 科学出版社,1999 李成章等
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陈记修等
数学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735 英语水平测试(含词汇、阅读、翻译、写作) 《英汉翻译教程》 上外教社,2003.1 (40) 张培基编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外语教研社,2002.2 (1) 申雨平编
《英语写作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丁往道编
《英语高级写作教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 庾鲜海编
736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自编教材
738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苏克和、胡小玲主编
《物理化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献彩等编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编
740 艺术史 《美的历程》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著
《中国美术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
《外国美术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
741 设计理论 《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尹定邦编
《工业设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程能林主编
《工业设计方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 简召全编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张立群
《设计数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讲义 余隋怀等
742 建筑历史及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潘谷西著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陈志华著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罗小未著
《外国城市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沈玉麟编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董鉴泓编
743 法学综合 《法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文显主编
《宪法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肖蔚云主编
《民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振瀛主编
《刑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745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8 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张国庆主编
746 生物综合 《生理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姚泰 主编
《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周爱儒 主编
《医学分子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冯作化 主编
《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翟中和 主编
《现代遗传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赵寿元,乔守怡 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周德庆 主编
748 物理化学(医学)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傅献彩
《物理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印永嘉、奚正楷等
《物理化学》上、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何玉萼, 袁永明, 薛英编
相关的《物理化学》习题解析
749 德语水平考试 《德语语法专题》 旅游教育出版社 韩万衡
《ABC der schwachen/starken Verben》 Hueber Verlag Mei,Klare u.a.
《德汉同义词》 外研社 庄慧丽
《德汉翻译基础教程》 外研社 张建琪
《汉译德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钱文彩
德语专业3-4年级教材
802 水声学原理 《水声学原理》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3 刘伯胜,雷家煜主编
《水声学基础》 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1981 顾金海,叶学千编著
803 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规划与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王家善、吴清一、周佳平编
《现代生产物流及仿真》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张晓萍、颜永年、吴耀华、荆明编
804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主编丁君
805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戴树桂主编
《环境化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王晓蓉编著
806 工业设计 《机械产品艺术造型基础》 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10 高敏编
《工业设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程能林编
《工业设计方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 简召全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张立群
《设计数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讲义 余隋怀等
807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4,9 史仪凯主编
《电子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5,1 史仪凯主编
《电工电子应用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5,1 史仪凯主编
808 电气工程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王兆安、黄俊编
《电力电子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林辉、王辉编
《电力电子技术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吴小华、李玉忍等编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 Jai P.Agrawal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发海 王岩 编著
航空电机学 国防工业出版 刘迪吉
电机学(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辜承林
电机学(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朱东起 李发海
809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王惠岩主编
《政治学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王浦劬主编
810 交通工程导论 《交通工程总论》 人民交通出版社 徐吉谦编
《交通工程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李作敏、杜颖主编
《道路交通控制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荆便顺主编
811 管理学 《管理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张德,徐国华,赵平编
《管理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 戴淑芬编
812 现代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高鸿业
813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1994年 李侃,李时岳等编
《20世纪中国史》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云峰,陈舜卿主编
814 运筹学 《运筹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815 医学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耀南、李树涛、毛建旭
《数字图像处理导论》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赵荣椿
《数字图像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Kenneth.R.Castleman
816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俞卞章编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丁玉美、高西全编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程佩青编
817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西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
《理论力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力学习题集》 西北工业大学2007 西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3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支希哲
8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徐志宏、秦宣主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
819 动力装置原理 《鱼雷活塞发动机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赵连锋编
820 艺术专业综合理论 《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尹定邦主编
《美学与艺术鉴赏》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凌继尧 张燕
821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胡寿松主编
824 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辅助制造》 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卜昆等
《数控加工理论与编程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刘雄伟等编
825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樊昌信等编
《信息传输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欧阳长月等编
《通信系统原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沈振元等编
826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周世勋编
《量子力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曾谨言
827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5 范世贵等编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 吴大正主编
《信号与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段哲民等编
828 光学 《光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建林编
《光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凯华编
《光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永康编
《光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蔡履中等
829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5 史仪凯主编
《电工学》下册 电子技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秦曾煌主编
《电子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康华光主编
《电子基础(数字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康华光主编
830
结构力学(土建) 《结构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龙驭球(清华大学)编
《结构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弗康(湖南大学)编
《结构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天祥(天津大学)编
831 噪声与振动控制 《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1 盛美萍等编著
832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刘智恩
《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胡庚祥,蔡珣
《材料科学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石德珂
《材料科学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潘金生,仝健民
833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苏克和,胡小玲主编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编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献彩等编
834 飞机总体设计原理 《现代飞机总体设计》(中英对照)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王和平编
“Aircraft Design: A Conceptual Approach”
《现代飞机设计》 AIAA Ecation Series,1992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D.P.Raymer,
中译本:[美]雷曼尔著、钟定逵等译
《飞机总体设计》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 杨景佐等编
《现代飞机总体综合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李为吉等编
835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导论》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高鸿宾主编
《有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鸿宾主编
《有机化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王芹珠编
《有机化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编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宾主编
836 航天器与导弹控制原理 《航天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0 周军编
《导弹控制系统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杨军编
837 气体动力学 《气体动力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王新月
《流体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张兆源、毛根旺编
《气体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何洪庆、毛根旺编
838 经济法 《经济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紫煊主编
《商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范健主编
《劳动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郭婕等主编
839 飞行器飞行力学 《战术导弹轨迹与姿态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曾颖超、吕学富等编
《飞行器飞行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6 吕学富编
《有翼导弹飞行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3 周慧钟、李忠应、王瑾编
《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李新国,方群
840 机械振动基础 《机械振动学》(线性系统)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程耀东编
《机械振动学》(测试与分析)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孙月明编
《航空发动机振动与测试系统》 西工大讲义,2002 贺尔铭编
841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I)、(II)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苟文选主编
《材料力学》,上 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刘鸿文主编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单辉祖主编
842 飞行力学与结构力学 《有翼导弹飞行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李新国、方群
《战术导弹轨迹与姿态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曾颖超、吕学富等,
飞行器飞行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6 吕学富
《有翼导弹飞行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周彗钟、李忠应、王瑾
《飞行器结构力学》 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梁立学、刘石泉、齐辉
《有限元法基础》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李人宪
843 火箭发动机原理 《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 李宜敏等编
《火箭发动机原理》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讲义 狄联顺等编
《液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宇航出版社(导弹与航天丛书),1993 刘国球主编
844 自动化检测技术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王仲生主编
《自动检测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王绍纯主编
《微机检测与转换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王煜东主编
845 电路基础 《电路》(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邱关源主编
《电路基础》(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8 范世贵等编
《电路基础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王淑敏等编
846 机电控制元件与系统 《机电控制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钟毓,王永梁编
847 计算机原理及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蔡皖东编
《计算机局域网》 清华大学出版社 胡道元编
《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史新福、金翊等主编
《IBM-PC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刘甘娜,马瑞芳,冯刚主编
《 80X86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接口》 机械工业出版社 顾滨 编
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USA, PRENTICE HALL William Stallings
848 惯性导航原理 《惯性导航原理》 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 以光衢等编
《惯性导航系统》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崔中兴编
849 腐蚀防护 《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魏宝明编
《金属腐蚀学原理》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刘永辉、张佩芬编
《材料腐蚀与防护》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张秋霞编
《金属腐蚀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梁成浩编
《金属腐蚀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朱日彰等编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刘道新主编
850 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康华光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孙肖子等编
851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史新福,冯萍等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导教.导学.导考》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史新福、秦晓红等编
852 武器运筹学 《航空武器系统分析导论》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张安编
《运筹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钱颂迪编
853 电机学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发海、王岩编
《航空电机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刘迪吉编
《电机学》(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许实章编
《电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汪国梁编
《电机学》(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朱东起、李发海编
854 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硕鸿
《电动力学》 西安交大出版社 罗春荣等
855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潘祖仁
《高分子化学》 科学出版社,1998 林尚安等
《高分子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周其凤等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潘才元
856 综合知识测试 《现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
《语言学教程》(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 胡壮麟主编
《英美文化基础教程》(第十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朱永涛编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一 、二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吴伟仁编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一 、二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 吴伟仁编
857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 力
学 《材料力学I ,材料力学 II》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苟文选
《材料力学,上 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刘鸿文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单辉祖
材料科学与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刘智恩
《金属学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胡德林
《金属学原理》 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 谢希文,路若英
《物理冶金基础》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曹明盛
机电与计算机科学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严蔚敏,吴伟民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电子工业出版社 徐福培主编
《C程序设计(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著
《C程序设计教程》(美) 机械工业出版社 H.M.Deitel/P.J.Deitel著,薛万鹏等译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印永嘉等编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傅献彩等编
858 信号检测与估计 《信号检测与估值》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田婉逸,张效民编
《随机信号处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陈炳和编
《信号检测与估计》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9 刘有恒编
859 道面工程 《机场道面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 冷培义等编
《道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人民交通出版社 邓学钧、黄晓明等编
860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杨歧生编
《现代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玉贤、李毅编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群主编
861
工程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邢宗文主编
《气体动力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王新月主编
《流体力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张也影主编
862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蓝立文编
《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 化学工业出版社 焦剑,雷渭媛
863 机械加工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荆长生主编
《现代制造工艺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阎光明主编
864 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 科学出版社,2008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代数编写组编
《高等代数考研教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徐仲等编
《高等代数导教、导学、导考》(第3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徐仲等编
865 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基础》 国防工业出版社 徐华舫编
《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John D. Anderson
《Foundations of Aerodynamics》 A.M.Kuethe, Chuen_Yen Chow
866 钢结构 《混凝土结构》(上、中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867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 华自强等编
《工程热力学(修订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第二版 欧阳鞭等编
《工程热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7,第一版 朱明善等编
《工程热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冯青等编
869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新航行系统概论》 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 新航行系统概论委员会编
《国际空中交通管制-世界空域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李春锦等译
《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 民航总局令第86号,第99号,2001
870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李德华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周俭
《城市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王建国
871 建筑设计原理及城市规划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文忠编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朱昌廉编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同济大学主编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工出版社 彭一刚,天津大学等编
《建筑初步》 建工出版社 田学哲编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 建工出版社 夏葵、施燕编
872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王志魁编
《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柴城敬主编
《化工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
873 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 《结构分析中有限元素法》 西北工业大学教科书,1994.12 刘新顺、葛守廉编
《有限元结构分析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教科书,1999.9 赵美英编
874 电路与模拟电子学 《电路基础》(第2版) 西北工业出版社,2001.8 范世贵等编
电路基础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 西北工业出版社,2000.10[1] 王淑敏等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 孙肖子等编
《模拟电子线路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张畴先等编
875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修订本) 国防工业出版社 许维德编
《流体力学》(上册)(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宏俊编
《流体力学》(上册)(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望一编
《流体力学》(第一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钱汝鼎编
《流体力学》(第一版)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景思睿编
876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
《大学物理学》(上、中、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吴百诗主编
《新编大学物理》(上、下) 科学出版社,2004 王济民,罗春荣,陈长乐主编
《工科物理教程》(第三版上、下)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宋士贤,文喜星,吴平主编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1-5册)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张三慧主编
《大学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卢德磬编著
877 《德语综合考试》 Tatschen ueber Deutschland, 1993 Kappler, Arno u.a.
Einfuehrung in die Linguistik, 1987 Buenting, Karl-Dieter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德国文学简史》 外研社1998 Wurst, Karl-Heinz
《普通语言学基础》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王钢
《德语简史》(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Sprache) 外研社 陈杭柱
《战后德国简史》 外研社 杨荫思
《20世纪德国文学史》 青岛出版社 高中莆等
878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考生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第八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李育锡主编
《机械设计学习指南》(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工业设计考生参考书目 《机械产品艺术造型基础》 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10 高敏编著
《工业设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程能林主编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张立群
《工业设计方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 简召全主编
《设计数学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 余隋怀等编
够详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