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精神病

民法通则精神病

发布时间: 2022-01-15 02:10:24

㈠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什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㈡ 精神病人是否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㈢ 《民法通则》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

前面五种都属于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㈣ 有关精神病患者最新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专神病人,由属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据此,如果你父亲是精神病,依法由你母亲担任第一监护人,其次才是你们爷爷和奶奶,接下来才是你姑姑。
你母亲可以作主,将你父亲送到精神病院治疗。
你是未成年人,不承担监护责任。

㈤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版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权)。
民法通则
第十二条【限制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无行为能力】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第十三条【无行为能力精神病人民事活动代理】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民事活动代理】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㈥ 民法中为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宣告为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款

1、申请宣告公民恢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宣告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决后,该公民经过治疗,由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转变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造成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原因部分消灭,本人或者其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宣告公民恢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申请宣告公民恢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法定程序恢复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使其能够参与一定的民事活动。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4、25条规定,申请宣告失踪及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均包括近亲属及其他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根据法律解释原则,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申请人亦包括与被申请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民法通则》第24条、25条中,均表述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申请宣告失踪及申请宣告死亡。

㈦ 民法通则

精神病人伤人或致人死亡,应否要承担法律责任,由谁来承担?广东东方昆仑律师事务所的吴律师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下列人员担任:(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经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如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由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㈧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面可以成为无名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王某的监护人是

【监护人】《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的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㈨ 我国《民法通则》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规定的监护人有()

abcd

解析:《民法通则》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十七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㈩ 《民法通则》中,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中的中年人是什么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此,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中的中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功;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热点内容
海派法学 发布:2025-07-16 03:51:19 浏览:904
山东省税收保障条例 发布:2025-07-16 03:33:52 浏览:833
2011年10月自考婚姻法试题及答案 发布:2025-07-16 03:32:18 浏览:738
电大劳动法在线答案 发布:2025-07-16 03:25:21 浏览:655
湖北法治建设 发布:2025-07-16 03:09:33 浏览:336
总法律顾问是什么岗位 发布:2025-07-16 03:07:25 浏览:236
方志平2017民法音频 发布:2025-07-16 03:03:17 浏览:399
北京李凯律师 发布:2025-07-16 02:30:40 浏览:445
福清市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7-16 02:29:59 浏览:370
中国建筑注册人员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6 02:29:52 浏览: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