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的安乐死

刑法中的安乐死

发布时间: 2022-01-26 13:30:36

❶ 法律安乐死

安乐死的问题在中.国尚未正式讨论,但促使安乐死问题激化的那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已大量引进并推.广。1⑨88年7月5日,中.华医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法.学会、上.海医科大学以及其他有关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与会的各.界代.表一致认为,尽管中.国在实际工作中,安乐死,特别是消极的安乐死几乎经常可以遇到(积极的安乐死,在中.国已经公布至少7个案例,实际上大大超过此数),通常并不引起法.律纠纷,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还不存在为安乐死立法的条件。讨论中.出现的分歧意见与国外大体相同。
安乐死“犹抱琵琶半遮面”
自1994年始,全国人代会提案组每年都会收到一份要求为安乐死立法的提案。在1997年首次全国性的“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安乐死,个别代.表认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看来安乐死立法已不能回避了。但法.律实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安乐死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志,眼下尚无科学性的调.查结果。而且法.律付诸实践,就有极大的强.迫性,一旦安乐死立法,它就像横在病人面前的一把双面刃,用得好,就可以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用得不好,就可能成为剥夺病人选择生命权.利的借口,被不法不义之徒滥用。
因此,在我.国,虽然上.海等地有悄悄实施安乐死的案例,但安乐死并未获得合法地位。据现行刑法解释,安乐死属故意杀.人罪。对于其法.律后果,一直有两种争论。一方认为,安乐死不能阻止行为的违法性,仍构成刑法上的杀.人罪,但处罚可以从轻。另一方认为,安乐死虽然在形式上具备故意杀.人罪的要件,但安乐死是在病人极度痛苦、不堪忍受的情况下提前结束其生命的医.疗行为,而医.疗行为是正常行为,因而可以阻却其违法性,不构成杀.人罪。
1⑨86年发生在陕西汉中的我.国首例安乐死案.件,曾历经6年艰难诉.讼。医生蒲连升应患者儿女的要求,为患者实施了安乐死,后被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案.件审理了6年后,蒲终获无罪释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安乐死的合法性,安乐死仍是违法的,只不过由于蒲连升给患者开具的冬眠灵不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危害不大,才不构成犯罪。
在民间,也许是人们对医学预防死亡、延长生命的印象太深了,因此很多人认为医生的道.德责任是救死扶伤,任何安乐死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有人说,我.国的国情是,很多人向往和追求的不是“死”的权.利,而是需要保卫“生”的神圣权.利。
法.学界人.士出言亦很谨慎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胡云腾认为,安乐死立法和怎么实施是密切联.系的,实施安乐死影响到能否制定这个法.律。目前看来,我.国无论在医.疗技术、医生的职业道.德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
“社.会的立法需求现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尽管社.会上一些人.士呼.吁安乐死立法”,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刑法研究室主.任陈泽宪说,“从我.国的一些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现行的一些法.律障碍来看,都不具备实施安乐死的条件。”
但这并不能阻止要求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病人应有尊严死去的自主.权,这是拥护安乐死的人很充分的理由。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安乐死》一文中说:与其让他们(植物人)无辜地,在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无从行使自己的权.利的状态下屈辱地呼吸,不如帮他们凛然并庄严地结束生命。这才是对他们以往人格的尊重,才是人道。曾是安乐死合法化提案的发起人之一的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专.家胡亚美说,安乐死可以节约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把它用于更有治疗希望的病人身上。
安乐死引起热议
“安乐死”一直是引起社.会各.界颇多争议的话题。
来自英国的Debbie Purdy,(2014年获得.法庭裁定在她将来若执行安乐死时其家人无须负上法.律责任)以视.频方式参与是次发布会,发表她对生命的看法,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去决定自己的生命。
香.港医学会副会长陈以诚医生则表示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安乐死的立法问题尚面.临诸多障碍。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副主.席简柏基反复强调了生命的可贵性,对生命应该始终保持希望。
法.律现状
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当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对实施积极的安乐死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不作为的安乐死与作为的安乐死。不作为的安乐死(消极的安乐死),是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治疗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 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安乐死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本来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罪;
(二)是具有缩短生命危险的安乐死(间接安乐死)。这种行为虽然具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危险,但事实上没有缩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三)是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积极的安乐死),即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结束其生命的方法。
现世界上只有个别国.家对积极的安乐死实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国对于安乐死还是持反.对态度的。
立法之路
由于安乐死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中.国尚未为之立法。
在1⑨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最早在全国人.大提出安乐死议案的是严仁英和胡亚美,两人分别是中.国妇产科学和儿科专.业的泰斗。严仁英在议案中写下这么短短几句话:“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与其让一些绝症病人痛苦地受折磨,还不如让他们合法地安宁地结束他们的生命。”
199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32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尽快制定‘安乐死’立法”议案。
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递交了4份有关安乐死立法的议案。
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关议案,呼.吁国.家在上.海首先进行安乐死立法尝试。在随后于1997年首次举行的全国性“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安乐死,个别代.表认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2003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胡亚美教授的委托,向大.会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试行“安乐死”并建立相关法规的建议。
2003年7月22日媒体报道称,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在会办本省政协委.员该提案时指出,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有关负责人说:“不管实行‘安乐死’是自愿与否,实际上是对生存权的剥夺,而生存权是宪.法直接保护的权.利。”

❷ 安乐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张明楷教授观点,王敬轩被停止一切治疗,这是实施消极地的安乐死,阻却违法性,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你们是正方,而且这也是辩论赛,所以一切得为你们正方服务。下面是摘录的的一些教科书观点,有对你们有利的,(比如救死扶伤四公民的道义责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对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应尽量予以义务上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安慰。过早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即使被害人同意,这种杀人行为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也有对你们不利的,这也可能是反方的观点,提前准备一下反驳。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祝你们旗开得胜!

1.所谓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痛苦,受患者委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安乐死分为作为与不作为的安乐死。
2.不作为安乐死(消极),指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经其承诺,不采取医疗措施(包括撤出人工的生命维持装置)任其死亡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3.作为的安乐死包括三种情况:
(1)没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安乐死(真正的安乐死),这种行为不成立犯罪;
(2)具有缩短生命的安乐死(间接安乐死),这种情况,只具有缩短患者生命的危险,但是世上没有缩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犯罪。
(3)作为缩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乐死(积极地安乐死),即为了免除痛苦,提前结束其生命的方法。
4.救死扶伤四公民的道义责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对生命垂危、痛不欲生的患者应尽量予以义务上的治疗和精神上的安慰。过早结束患者生命的行为,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即使被害人同意,这种杀人行为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侵害。特别是在法律对实施积极安乐死的条件、方法、程序等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会产生以下列影响,后果不堪设想。概言之,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淡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理。
参考资料:《刑法学》 张明楷著 (第四版)

❸ 安乐死是什么

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一般分为两大类:1、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2、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多数观点认为,积极的安乐死构成故意杀人罪;消极的安乐死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理论,被害人的同意是阻却或减少可归责性的重要事由,但我国普遍伦理、社会舆论与立法实践,尚不认可安乐死行为的合法性。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公民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❹ 在中国怎样才能获得安乐死的罪罚

在中国现在不存在安乐死,且安乐死不是罪罚。
《刑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❺ 简述刑法对于安乐死的定性

安乐死的话,在中国还是不允许的,因为中国的话,到时候还是按照你故意杀人罪判处的

❻ 安乐死,法院判定依据是什么

现在我国法律不承认安乐死,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❼ 求:我国关于安乐死的规定

我国没有制定具体的相关规定,但是对安乐死是持反对态度的。

法律现状:

在我国,在法律未允许实行积极安乐死的情况下,实行积极安乐死的行为,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不能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为根据宣告无罪。当然,量刑时可以从宽处罚。

(7)刑法中的安乐死扩展阅读:

安乐死的立法之路:

由于安乐死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中国尚未为之立法。

1、在19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最早在全国人大提出安乐死议案的是严仁英和胡亚美,两人分别是中国、妇产科学和儿科专业的泰斗。

2、199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32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尽快制定‘安乐死’立法”议案。

3、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递交了4份有关安乐死立法的议案。

4、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关议案,呼吁国家在上海首先进行安乐死立法尝试。

5、在随后于1997年首次举行的全国性“安乐死”学术讨论会上,多数代表拥护安乐死,个别代表认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6、2003年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胡亚美教授的委托,向大会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试行“安乐死”并建立相关法规的建议。

7、2003年7月22日媒体报道称,广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在会办本省政协委员该提案时指出,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

❽ 安乐死构成犯罪吗

法律分析:安乐死是构成犯罪的,安乐死,通常是指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濒临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嘱托而使其无痛苦地死亡。虽然能让患者无痛苦的死亡,但是自己却会构成故意杀人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❾ 中国安乐死的申请条件

法律分析:在中国是不允许安乐死的,是非法的。你让大夫给你注射药物,那这个大夫就得进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❿ 《刑法》解释,安乐死属于违法行为

没有这方面的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刑法禁止故意杀人,被害人承诺的行为,如果危及生命和重大健康,承诺是无效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深圳市优秀法官感言 发布:2024-04-24 21:40:34 浏览:881
单位解除合同劳动法 发布:2024-04-24 21:15:33 浏览:392
刑法的溯及 发布:2024-04-24 21:14:42 浏览:818
施工方法律责任 发布:2024-04-24 20:56:06 浏览:379
法院知敬畏 发布:2024-04-24 20:13:38 浏览:176
法院执行监督 发布:2024-04-24 19:38:17 浏览:417
两百字法律知识的作文 发布:2024-04-24 18:51:55 浏览:937
法律知识宣传论文 发布:2024-04-24 18:24:25 浏览:449
经济法好学校 发布:2024-04-24 17:14:19 浏览:244
民法典草案是谁公布的 发布:2024-04-24 15:57:46 浏览: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