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解释运用

刑法解释运用

发布时间: 2022-01-26 16:11:48

刑法解释中的当然解释是什么意思

刑法当然来解释是刑法源条文表面上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已包含于法条的意义之中,故而依照充足的理由对法条进行自然解释的方法。所谓充足的理由,是指根据社会常识和法律精神,进行推理判断,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某种结论。刑法当然然释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种属关系的解释。即将种概念范围内的属概念加以明确化、具体化的解释。例如,伪造有价证券罪中的“有价证券”是一个种概念,在这个种概念的范围内包含着许多属概念,如股票、支票、债券、汇票、银行存折与存单、印花等。因此,对伪造有价证券罪中的犯罪对象即有价证券可做上述当然解释。 [1]
(2)发展关系的解释。即被解释的事实上的事项是所解释的法条上的事项的自然发展。例如,中国唐律中的“出罪举重以明轻,入罪举轻以明重”的法条解释方法是最为典型的当然解释。即在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如果根据法条的规定重的危害行为不构成犯罪的,那么实践中轻的危害行为当然也不构成犯罪;轻的危害行为构成犯罪的,那么实践中重的危害行为自然也构成犯罪。

② 结合具体的犯罪,谈谈如何理解和运用刑法解释

明知是赃物的一般辩护思路

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以前俗称的“明知是赃物”)是犯罪构成要件之一。该明知是指“知道、或者客观证据推定知道”,因此,辩护律师是否能提出、如何提出被告人“过失不知道”、“无过失不知道”、“过于自信过失”的理据,就成为“明知是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辩护中的一般思路。
一、明知的含义
1、司法解释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洗钱解释》”)第一条规定:“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客观因素进行认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一)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通过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三)没有正当理由,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
(四)没有正当理由,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收取明显高于市场的“手续费”的;(五)没有正当理由,协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者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六)协助近亲属或者其他关系密切的人转换或者转移与其职业或者财产状况明显不符的财物的;
(七)其他可以认定行为人明知的情形。
2、明知的含义:知道,或者客观推定知道
《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二款最后一句“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指明了“明知”的含义――“知道、或者客观证据推定知道”,而不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应当知道,包括“应当认识到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但由于疏忽大意而确实没有认识到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即“过失不知道”;而客观证据推定知道,排除了“过失不知道”的情形。
与“过失不知道”相应的辩护思路,是“无过失不知道”和“过于自信过失、疏忽大意过失”,这三种辩护思路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3、明知认定的审判思路、换位思考与辩护思路
根据《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一款的规定,从审判的角度、认定是否明知要综合案件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主要审查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被告人的认知能力与供述;二是被告人接触赃物的具体情况,包括掩饰、隐瞒的具体方式;三是赃物的种类、数额。
同样的一组证据,指控有指控的角度与线索,辩护有辩护的角度与线索,审判有审判的角度与线索;角度与线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尽相同。
“非明知”辩护的一般思路,首先也要把握审判的角度与线索――即主、客观相一致的具体三种情形,然后针对“明知”的指控、用一条辩护的线索把指控证据和辩护证据串连起来形成辩护体系,提出最终的“非明知”或者其他无罪辩护意见。
二、“过失不知道”的辩护思路
1、“过失不知道”的含义
过失不知道,是指应当认识到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但由于疏忽大意而确实没有认识到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
理解过失不知道,要注意其与“罪过”的区分。
《刑法》中的罪过,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过失、疏忽大意过失。四种罪过,都包含“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个层次;而认识因素的认识,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认识的对象是“行为的危害性”。
“过失不知道”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的,只是“认识因素”上的描述、不包括“意志因素”;同时,认识的对象是财物的属性、而不是行为的危害性;并且,该过失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因为“过于自信过失”本身在认识因素上是“已经预见”。
“过失不知道”的含义之中,包含着“认识到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的“认识义务”、与“认识能力”,如果连“认识义务”与“认识能力”也没有,就属于下文中将提到的“无过失不知道”,与《刑法》总则中规定的意外事件相似。
2、“过失不知道”的证明责任
从《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二款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明知系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的表述看,“过失不知道”的证明责任在辩方――即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审判的思路是,只要控方指控的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了《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七种情形之一,即完成了“明知”的证明责任;如果辩方要推翻“明知”,必须举证证明被告人“过失不知道”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
三、“无过失不知道”的辩护思路
1、“无过失不知道”的含义
《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第(二)项至第(五)项的四种情形中,使用了“没有正当理由”的描述。这种描述的含义是,虽然控方指控的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了被告人有上述四种情形,但如果该四种情形的发生有正当理由的,则被告人属于“无过失不知道”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
“无过失不知道”,相当于《刑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意外事件,是指没有“认识义务”和“认识能力”认识到处理的财物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但事实上处理的确实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
2、“无过失不知道”的排除证明责任
从《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第(二)项至第(五)项的四种情形的描述看,“无过失不知道”的排除责任在控方,因为“主观明知”的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而排除“无过失不知道”这个正当理由是“主观明知”证明责任的应有之义。
3、“过失不知道”与“无过失不知道”的混淆及攻击型辩护思路
无罪辩护思路按照主要是举证证明还是质证证明可以分为“攻击刑辩护思路”和“防守型辩护思路”。“攻击型辩护思路”,是指辩方主要依靠举证证明被告人无罪的必然性的辩护思路,比如举证证明被告人没有犯罪时间、案发时不在犯罪现场等等;“防守型辩护思路”,是指辩方主要依靠对控方指控证据体系的质证、证明其体系未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没有排除合理怀疑或者矛盾、进而证明指控犯罪不成立的的辩护思路。
对于“过失不知道”与“无过失不知道”,在司法实践中是极易混淆的,因为二者的区分完全在于被告人“正当理由”中所体现的其“预见义务”与“预见能力”程度的判断。在被告人具有《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七种情形之一,什么样程度的“正当理由”可以证明“无过失不知道”,什么样程度的“正当理由”可以证明“过失不知道”,不可能有明文的、明确的标准――30%的程度和70%的程度?为什么是这样的程度?又怎样计量这种程度?
所以,从辩护的角度看,选择“攻击型辩护思路”是比较负责任的做法。只要指控的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了《洗钱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第(一)、(六)、(七)项三种情形、第(二)至第(五)项不包含“没有正当理由”的四种情形,辩方就要积极、主动的去证明“正当理由”的存在、而无论该正当理由是“无过失不知道”的理据还是“过失不知道”的理据。
四、“过于自信过失”、“疏忽大意过失”的辩护思路
“过于自信过失、疏忽大意过失”这两种辩护思路,是以《刑法》罪过的性质为基础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所以,在辩方承认被告人不存在“过失不知道”和“无过失不知道”的情形、“主观明知”处理的是犯罪所得或者其产生的收益的前提下,如果能证明被告人对“自己处理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

③ 刑法解释的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1)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2)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后法。只有在行为的时候已经存在并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对所发生的行为具有效力。(3)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类推解释,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释。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4)确定的罪刑法定:刑罚法规的适当。刑法适用平等原则:(1)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应该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2)每个人的权利应该受到宪法法律的平等保护。(3)同样的违法行为应受到相同的法律惩罚。罪刑相适应原则:(1)罪刑相适应,是适应人们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由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2)根据该原则,在适用该刑法时,应将刑罚的轻重与行为人的犯罪性质、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制刑、量刑、行刑各个环节均应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法律依据】《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④ 刑法解释的方法有哪几种

刑法解释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而论理解释又可分为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沿革解释等

⑤ 刑法解释的概念是什么

刑法的解复释是指对刑法制规范蕴含的阐述

所谓刑法的立法解释,通常认为就是由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的涵义所作的解释,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2)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3)立法机关专门用法令对刑法所作的解释。

⑥ 刑法的解释方法有哪些

解释刑法的方法有哪些

1.文理解释:按照刑法条文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对刑法的解释,同时参考语法、标点符号、用语顺序等产生或者决定的含义。文理解释的说服力是有限的,需要考虑其他解释理由。

对于法律解释来说,文理解释是一种首选的解释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文理解释可以获得对于刑法条文的正确理解的,就不应当再采用其他解释方法。文理解释依赖的是法律赖以表达的语言的日常意义。由于语言的文义具有多重性,因而有时需要在数个文义中根据立法精神加以选择。为了避免日常语言这种歧义性而引起对法律的误解,在法律实践中创设了专业语言,即所谓法言法语,这种专业语言是法律所特有的,例如刑法中的累犯、假释等概念,对这种法律专业术语的解释被认为是一种特殊文义解释方法。当然,在法律文本中,法言法语只是少数,大多数采用的是自然语言。由于自然语言的含糊性,因而文理解释方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正确的法律解释还须借助于论理解释方法。

2.体系解释:根据刑法条文在整个法中的地位,联系相关法条的含义,阐明其规范含义。

3.历史解释:依据制定刑法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刑罚发展的源流,阐明刑法条文的含义,历史解释并不等于追求立法原意,即并非主观解释论。

4.比较解释:借鉴外国立法与判例以阐明刑法规范的含义。但要善于辩析中外刑法的异同。

5.目的解释:根据刑法规范的目的阐明刑法规范的含义。无论什么解释方法,其解释结论必须符合罪刑法定主义,符合刑法的目的。

解释理由之间并非相互排斥,彼此之间需要配合,以探求合理的解释结论。当然,文理解释是基础,其他解释理由都必须从文理解释为前提。否则文理解释的结论具有唯一性,就不允许通过论理解释否定文理解释的结论。

进行体系解释时,要善于运用当然解释检验解释结论。当然解释蕴含了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出罪时举重以明轻的思路。但是在入罪时不能简单地以案件事实重于刑法规定的犯罪为由,进而认定为犯罪,还必须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换言之,当然解释的结论可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例如,为组织卖淫的人招募、运送人员是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将比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性质更为恶劣的行为认定为“其它”协助组织卖淫的行为,属于当然解释。

⑦ 刑法的解释主要有哪些种类

刑事处罚是指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⑧ 如何运用案例解释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1] ,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在我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 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叫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2] 修改后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开始施行。这也是继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后通过的第九个刑法修正案。
中文名
刑法
外文名
criminal law
刑法的组成
总则、分则、附则、其他[1]
广义刑法
一切刑事法律规范
狭义刑法
刑法典

热点内容
婚姻法关于婚姻关系无效的规定 发布:2024-04-26 00:15:00 浏览:587
2013年10月全国自考合同法试题答案 发布:2024-04-25 22:17:35 浏览:952
中央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全文 发布:2024-04-25 22:16:55 浏览:150
元宝法院郝 发布:2024-04-25 21:59:16 浏览:790
刑法审判时 发布:2024-04-25 18:54:42 浏览:591
新的劳动法颁布的作用 发布:2024-04-25 16:58:42 浏览: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精解 发布:2024-04-25 14:58:47 浏览:396
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 发布:2024-04-25 14:37:39 浏览:158
陕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 发布:2024-04-25 12:26:05 浏览: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下载 发布:2024-04-25 11:44:54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