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立足民法典

立足民法典

发布时间: 2024-05-07 13:08:07

⑴ 濡備綍鐞嗚В鏂版椂浠f皯娉曞吀鏄涓閮ㄧ湡姝e睘浜庝汉姘戠殑娉曞吀

浠ヤ汉姘戜负涓蹇冿紝绔嬭冻鍥芥儏銆
1銆佷互浜烘皯涓轰腑蹇冿細鏂版椂浠g殑姘戞硶鍏镐互浜烘皯涓轰腑蹇冿紝灏嗕汉姘戠殑鏉冪泭鏀惧湪棣栦綅锛屽厖鍒嗕繚闅滀簡浜烘皯鐨勫悎娉曟潈鐩婏紝閫氳繃鏄庣‘瑙勫畾鍚勭嶆皯浜嬫潈鍒╁拰涔夊姟锛屼负浜烘皯鎻愪緵浜嗘洿鍔犲叏闈銆佺郴缁熴佹湁鏁堢殑娉曞緥淇濇姢銆
2銆佺珛瓒冲浗鎯咃細姘戞硶鍏哥珛瓒充簬涓鍥界殑鍥芥儏鍜屽疄闄咃紝鍙嶆槧浜嗕腑鍥界ぞ浼氱殑鐜板疄闇姹傚拰浜烘皯鐨勬湡鏈涳紝缁撳悎浜嗕腑鍥界殑鍘嗗彶鏂囧寲銆佺ぞ浼氬埗搴﹀拰缁忔祹鍙戝睍绛夊洜绱狅紝鍏锋湁椴滄槑鐨勪腑鍥界壒鑹层

⑵ 我国民法典的三大特色

法律分析:我国民法典的三大特色:我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从中国特色来看,我国民法典是一部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精神的民法典。从实践特色来看,我们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合理借鉴世界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从时代特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⑶ 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制度特色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 雷晓萍
民法典第七编是侵权责任编,共10章95条,分别对侵权责任的一般性问题、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各种具体侵权责任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这些具体规定是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所谓传承就是对我国之前的侵权责任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体系结构、规则制度予以保留;所谓创新就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既有规则进行了突破,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发展空间。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形成了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制度特色。
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提供支撑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国民法典在总则中确立了“绿色原则”,在各分编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其中侵权责任编设立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绿色专章,从四个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制度安排。
首先,对侵害生态环境的加害行为进行了明确,第1229条明确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使得民事法律制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救济范畴,由原来的“污染环境行为”扩展为现在的“污染环境行为”和“破坏生态行为”,扩大了民法对环境侵权的救济范围,进而强化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其次,明确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而实践中,受害人提出主张,要求生态环境侵权人进行赔偿,但举证证明侵权人的侵害行为非常困难,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制度方案。其第1230条明确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判仔含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再次,明确了两个以上生态环境侵权人的责任分担问题。实践中常发生多个主体共同对生态环境造成侵害、责任难以确定的问题,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第1231条回应此类问题,明确了两个以上加害行为造成一个不可分割损害时,“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按份责任。
最后,规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明确生态环境侵权者的赔偿责任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在此基础上,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还规定了生态环境的修复责任,明确要求“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这样的制度设计,对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
作为对经济社会设定秩序框架的最基本法律,民法典是立足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需要上形成的,其侵权责任编在承继我国侵权责任法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又有了诸多的制度创新,这些制度创新回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掘笑实需要。
侵权责任编相关制度的设计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例如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规范,第1185条明确规定“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戚桐赔偿”。民事责任主要体现的是等价补偿,也就是按照损失的实际数额进行赔偿,只有对特殊的一些需要特别加强保护的领域才规定惩罚性赔偿。知识产权侵权因为往往与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交织在一起,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破坏,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惩罚性赔偿,不仅对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对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同时,民法典所确立的侵权责任制度,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规范和行为模式。例如1206条的内容设置,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生产者、销售者召回缺陷产品的责任,而且明确了“依照相关规定采取召回措施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负担被侵权人因此支出的必要费用”。缺陷产品通过流通进入千家万户,能够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危及社会公共安全,侵权责任编的此项规定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因产品存在缺陷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的威胁。
保障人民实现美好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民事法律制度,为确保人民各项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基本依据。但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对权利的保护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民法典的编纂,形成了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侵权责任编的设置。
侵权责任编是专门针对人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遭受损失后如何救济所做的制度安排,其科学的内容设计不仅进一步扩充了对人身以及财产安全保护的范畴,同时丰富了保护路径。例如,侵权责任编中关于高空抛物坠物的治理规则,一方面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正式从法律层面确立高空抛物为一项违法行为,法律对此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能起到较为普遍的教育和警示作用,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此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侵权责任编对高空抛物坠物造成实际损害的救济途径作了制度安排,明确要求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同时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如果未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高空抛物坠物的,应承担未履行义务的侵权责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制度设计,形成了对当事人行为的指引,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的规则,对于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⑷ 民法典有多少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一、民法典新增内容有哪些
1、新增三大抗疫规定。
监护人“失联” 民政部门兜底负责;增加紧急情况下使用公用维修资金特别程序;完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
2、设置离婚冷静期。
近些年来,我国离婚率比较高。有些人结婚很盲动,上午要结婚,下午就去离婚,结婚过于冲动,离婚也过于冲动。那么,有一个冷静期的规定,让双方有冷静下来考虑的机会,重新审视一下离婚是否为真实意愿;
3、性骚扰要承担赔偿责任。
性骚扰是规定在人格权编的。以性骚扰被告到法院的话,会涉及侵害人格尊严问题。性骚扰是个顽疾,在各个社会都有,有些还特别严重。民法典(草案)中对其规定强调两点,一是利用从属关系,二是违背被骚扰一方的意愿;
4、网店等虚拟财产可以继承。
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信息时代气息。它规定了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和数据。在侵权责任编,对网络上的侵权责任也作出规定;
5、见义勇为免责。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6、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
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7、禁止高利放贷。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8、保护个人信息。
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1)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3)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9、增加遗嘱形式。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10、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二、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民社会的网络全书。我国的民事法律长期采用单行法立法形式,这使得各个单行法之间难免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法官在司法裁判中也长期面临找法的困难。
从1954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它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堪称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民法典的编纂,立足国情,解决现实问题、回应时代要求,妥善处理单行法律间的冲突,将分散的民事法律规范组成完整的、有逻辑性的体系架构。
民法典编纂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和民法自身积淀的优秀成果。
三、民法典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依据《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网页链接的诠释的意义有: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第一,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把我国多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确定下来,规范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赖以依托的财产关系、交易关系,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同时,有关政府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履行职能、行使职权,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谐有序。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第二,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国家有关规定,要抓紧清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要发挥法律解释的作用,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保持民法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统一。

“法与时转则治。”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表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涌现,也给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第三,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随意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裁决等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级司法机关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及时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使之同民法典及有关法律规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要加强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

民法典专业性较强,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帮助群众实现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要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务实解决民事纠纷,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

第四,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共7编1260条、10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专业术语很多,要加强解读。要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第五,加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日新月异的民法实践相比还不完全适应。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⑹ 如何理解新时代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法典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学习好,

中国民法典是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反映新需求的民法典中国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也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民法典。

针对AI这一当下最为硬核的科技元素,中国民法典如何应对“AI挑战"、体现“AI需求”、引导“AI向善”,是体现民法典时代性的标志。

当代大学生学习民法典:

1、当代大学生学习民法典须外化于行,自觉成为民法典践行者,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当代大学生应积极传播民法典要义精髓,做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生力军。

3、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增强民法典的感召力。在认真学习、化用民法典基础上,大学生们可通过担任
普法志愿者、参与民法典宣讲团等方式,为广大群众传授民事法律规范、阐释民法典学理、讲述民法典的编纂历程
和民情关切;

助推提升全社会严格执行民法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社会
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6)立足民法典扩展阅读:

民法典草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

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草案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造成的悲剧屡次发生,民法典草案新增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细化各方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一,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人文关怀。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规定了在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广大人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及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和如何履行相关义务。其核心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贯彻法治精神,让广大人民真正拥有自己的权益,切实保障自己的权益。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人文关怀,是民法典的突出特点之一。
第二,始终彰显制度优势,坚持法治原则。民法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系列规范、准则并约束个体行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第三,始终坚持实践导向,回应人民期盼。民法典的编纂始终坚持实践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保持了我国民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

⑻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什么特色的民法典

法律分析: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民法典是一部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精神的民法典。民法典编纂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民法典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民法典第一条就规定,其立法目的之一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热点内容
关爱成长法治护航征文 发布:2024-05-19 19:44:11 浏览:725
经济法总论试题课后 发布:2024-05-19 19:44:10 浏览:978
上海政法学院教务网络管理系统 发布:2024-05-19 18:16:11 浏览:97
大理司法鉴定中心 发布:2024-05-19 17:41:50 浏览:101
衡阳司法强拆 发布:2024-05-19 17:40:26 浏览:913
行政法学简答题 发布:2024-05-19 17:18:49 浏览:883
判决书法院 发布:2024-05-19 15:55:58 浏览:483
最新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4-05-19 15:23:29 浏览:915
实质主义商法 发布:2024-05-19 13:42:13 浏览:211
新闻导火线中的行政法 发布:2024-05-19 12:26:12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