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开题报告
A. 开题报告怎么写及范文
最近,有读者问我,开题报告怎么写,以下就由给大家介绍,并提供一篇开题报告范文,开始写毕业论文的学生可以参考。
一、毕业论文的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 即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交代研究的价值。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三、介绍课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 即文献综述,主要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关于这个课题前人曾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四、介绍本人研究的初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难点,预期的结果等。 即说明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研究中主要根据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成果等。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如何安排,怎样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五、说明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不仅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列出参考文献。 最后要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篇数以各校的规定为准。
七、听取导师评价。 在导师的评价后,再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经导师最后认可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而后便可着手论文的写作。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 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
姓名: 刘某某
导师: 李某某
专业: 法学
年级: XX级
时间: 2014年10月22日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严重冲突,而且更意味着社会化、文明化的挫败;不仅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干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也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品德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其一,刑事法学领域 :
(1)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拓展新的思路。我国当前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学科内进行探讨。其中,犯罪学领域侧重于事前的社会预防和事中的治安预防;刑法学领域侧重于事后的刑罚预防。这些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外在的手段实现对未成年人越轨行为的规制,而犯罪预防内在手段的运用,即借助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引导未成年人的行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展开分析,试图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2)冲破思辨研究一统天下的局面。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科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工具。犯罪是一“综合病症”,必须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剖析。刑事法学并非书斋里的学问,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我国的学者长期以来惯于思辨式的理论研究,缺少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考察。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态势、分析犯罪发生的原因,为犯罪预防的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其二,政治学领域 :本研究除了在刑事法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学价值。我国未成年人有3亿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的发生,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犯罪预防对策,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持续进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2、实践意义
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注未成年人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作系统解读,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我们要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犯罪破坏社会和谐,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影响社会治安,更是关系到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未来国民的素质,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非常。因此,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促进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有针对性地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提出未成年人个人预防措施和社会治理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立足于我国实际,更加突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现状
未成年人犯罪是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而言的。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自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非常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保持高度重视。1979年8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所写的《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这为未成年人犯罪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更为深入。尤其是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严重,其数量递增,而年龄递减,这一态势引起理论界的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不断升温。经过学者们多年的努力,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成果显著,相继有多部著作出版和多篇文章发表。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研究视域狭窄。 犯罪现象复杂多样,既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等方面有关又与个人的生理、心理、生活方式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犯罪学研究必须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法学和社会学方面,缺乏从众多的学科领域出发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缺乏创新性,研究选题过于集中。 笔者对近些年出版的未成年人犯罪著述和中国学术期刊网收录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发现,虽然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很多,但论述内容相近,研究思路模式化。我们说,研究选题关注学术热点无可厚非,但应对同一问题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不断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总的来看,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犯罪学领域内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缺乏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虽然一些学者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犯罪预防问题有所涉及,但过于分散和零碎,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
3、研究方法以思辨和论证为主,欠缺实证研究。 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犯罪问题的研究,重思辨和论证而轻实证。康树华、周路、戴宜生等多位专家学者曾多次提出这个问题。 理论研究的对象——犯罪现象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脱离了实践的研究无异于空中楼阁。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但毕竟是凤毛麟角,而非主流。
(三)研究目的
1、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思想道德建设的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全面解读,为犯罪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2、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预防等问题的系统梳理,弥补犯罪学理论研究上的不足。
3、通过对未成年犯罪预防问题进行全面考察,激发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进而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工作。
4、通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剖析,设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治理的方案,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献计献策。
(四)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查阅文献资料和购买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为开题报告的撰写和论文的正式写作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其中,主要著作包括:
1、陆志谦、胡家福主编:《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冯云翔、娄鸿雁著:《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许邦银、张晶主编:《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姬素兰等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董新臣主编:《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防范 》,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6、袁作喜、冯锐著:《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与防治》,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王亚东、鲍遂献主编:《中国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8、康树华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犯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张利兆主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10、张小虎主编:《犯罪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李春雷、靳高风著:《犯罪预防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冯树梁著:《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鞠青著:《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4、黄教珍、张停云著:《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和教育对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莫洪宪主编:《中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16、[美]路易丝?谢利著:《犯罪与现代化》,何秉松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17、[意]龙勃罗梭著:《犯罪人论》,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8、沈壮海著:《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19、《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编委会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0、苏宁著:《关注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鞠文灿主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2、陈永弟:《借鉴与参考——部分国家和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掠影》,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主要期刊文章参考资料 :
1、周运清、王培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个性结构与特征分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1期;
2、张旭:《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种整合性教育预防体系的建构理路》,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刘远山:《略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重点及对策》,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4期;
4、席小华、秦卫平:《学校法制教育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5、钱晖元:《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原因及对策》,载《江淮法治》2002年第10期;
6、王宇:《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与预防》,载《公安研究》2005年第9期;
7、狄小华:《社会转型期的未成年人犯罪与防控》,载《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8、全哲洙:《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载《理论前沿》2004年第14期;
9、任月勤:《试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载《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0、王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综述》,载《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4期;
11、罗志丹:《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年第4期;
12、贾怀忠:《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载《教育革新》2006年第5期;
13、黄志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施》,载《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二、论文结构框架(主要观点)
论文包括导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导言部分主要是介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情况、本文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之处等。
正文部分共四章: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概念
第二节 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第三节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与趋势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解析
第一节 犯罪原因概述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析评
第三节 思想道德建设与未成年人犯罪
第三章 当前我国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分析
第一节 社会
第二节 学校
第三节 家庭
第四节 个体
第四章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措施
第三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
结语部分从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出发,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这一现象,再次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呼吁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多策并举、多措并举做好未成年人犯罪治理工作。
三、论文写作安排(进程安排、待解决问题)
(一)写作进程安排 :
2014年7月——8月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2014年9月——10月中旬撰写开题报告;
2014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开题报告;
2014年11月中旬——2015年2月下旬撰写毕业论文;
2015年3月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毕业论文;
2015年4月毕业论文定稿打印。
(二)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入手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其中,实证调查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这一研究要以多学科为基础,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将是该研究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导师或论文指导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北师大刑法硕士怎么准备
北师大王牌专业的心理,教育类。当然作为名校刑法也不错。
研究生主要看导师,这学校不错。
准备的话,最好去学校看看亲自了解下。不过关键的是研究历年考题!!绝对绝对重要的!!!买它推荐的书目。每个考研学校都有推荐书目的!还有就是坚持,考研辛苦但是很多人跟你在一起,大家一起努力呢!!
这是今年的招生O(∩_∩)O~
北师大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09法学硕士复试线(刑法、诉讼法)
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总分
030104刑法学 50 50 100 100 350
O(∩_∩)O~下面是它的具体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能力的专门人才。要求具有坚实的刑法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全面的部门法知识和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有较强的从事科研以及司法实务工作的能力。
学习年限为三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导师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中国刑法
中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体系以及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赵秉志、张远煌、
狄世深
2
外国刑法
外国刑法(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基本理论、原则、制度、体系等。
赵秉志、狄世深
3
犯罪学
犯罪学的基本理论(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以及主要犯罪类型的专题研究。
张远煌
4
国际刑法
国际刑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制度。
赵秉志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总学分:36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 3门 8学分
学位基础课 2门 6学分
学位专业课 4门 12学分
选修课 3门 6学分 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
必修教学环节 3门 4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1.授课:采取系统授课、专题讲座、自学、讨论、导师个别指导、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辅之以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2.课程考核:考核方式采取口试、笔试、开卷、闭卷、撰写文献综述、学术论文等多种方式。其中,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采取考试方式,选修课采取考查方式。
3.开题报告:学生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由三名相关专业方向指导教师考核,通过答辩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写作。
4.中期筛选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开展。以下条件同时具备方可通过中期筛选:
(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热心参与公益事业;
(2)通过研究生公共外语考试,学位课程考试合格;
(3)参加由3名教师组成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考核,成绩合格;
(4)开题报告审查合格。
中期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撰写学位论文,按肄业处理。
五、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通过培养,使学生对刑法学理论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并掌握刑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有较强的听、说、写能力。有独立的科研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标准
刑法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论文撰写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做到结构严谨、资料翔实、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注释规范。正文在3万字以内,另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中、英文)、关键词(3-5个)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七、课程一览表
课程种类
课程名称
安排学期
学分
单计
合计
公共
学位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s
学校安排
第1学期
2
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in Marxism Classics
2
硕士生英语
English (for Master Program )
4
学位
基础课
刑法总论
Pandect of Criminal Law
第1学期
3
6
刑法分论
Specific Theory of Criminal Law
第1学期
3
学位
专业课
大陆刑法
Criminal Law of Continental Law System
第1学期
3
12
英美刑法
Criminal Law of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第2学期
3
国际刑法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第2学期
3
犯罪学
Criminology
第2学期
3
专业
选修课
刑事执行法
Criminal Execution Legislation
第2学期
2
16
刑事诉讼程序
Criminal Proceedings
第2学期
2
区际刑法
Interlocal Criminal Law
第3学期
2
刑事政策专题
Special Topics on Criminal Policy
第3学期
2
刑事证据
Criminal Evidence
第3学期
2
刑事法理论前沿
Theoretic Front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第3学期
2
刑事法实务专题
Special Topics in Practice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第3学期
2
刑法案例
Criminal Cases
第3学期
2
公共选修课
由研究生院培养处安排
第2-3学期
—
—
必修
教学
环节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Document Survey and Thesis Commencement
第3学期末
1
4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y
第3学期
1
实践活动?? Social Practice
(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任选一)
第3学期
2
八、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内容简介
课程种类
刑法
总论
本课程主要对我国刑法总论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特别是刑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专门探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一、犯罪论部分: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概念与构成要件,正当行为,犯罪预备、未遂、中止与既遂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刑事责任;
二、刑罚论部分:刑罚权与刑罚、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体系与种类,刑罚裁量制度,行刑制度。课程教学采用专题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位
基础课
刑法
分论
本课程立足于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对具体个罪认定中的重点疑难问题进行专门探讨。课程主要采用专题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学生在掌握我国刑法分则的基本规定和刑法分论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践,运用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的有关原理和理论分析、解决具体案件处理中的疑难问题。
大陆
刑法
通过对德国刑法、日本刑法和法国刑法等大陆法系刑法的介绍和讲授,要求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的基本特征、一般原则、理论和刑罚制度,掌握大陆法系各国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基本发展方向和定罪量刑的一般原则。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师教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位
专业课
英美
刑法
? 本课程以英美法系国家刑法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教师介绍和讲授,使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英美法系国家刑法的基本特点、一般原则、理论和具体制度,了解英美法系各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国际
刑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刑法的渊源、国际刑事管辖原则、国际犯罪制裁原则等总论问题,并对战争犯罪、恐怖主义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毒品犯罪等国际犯罪、跨国犯罪的实体法渊源和程序法渊源进行探讨。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国际犯罪的基本特征、构成要件、管辖原则与制裁途径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分析、比较这些犯罪与国内同种犯罪的关系及其裁判原则。
犯罪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犯罪学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知识如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等进行专题探讨,课程教学采用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深刻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中外犯罪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掌握犯罪对策的有关知识,并对常见类型的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有基本的把握。
刑事执行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执行法的历史沿革、刑事执行机关、对象、内容、原则、方针以及措施等具体制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多角度和多层次地学习刑事执行法学,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的原理、概念、程序等知识,为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
选修课
刑事
政策
专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政策的概念、体系、目标、制定、实施等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政策热点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刑事政策的概念、体系等有较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了解刑事政策的特点、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开阔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思路。
区际
刑法
本课程以对中国区际跨境犯罪、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等问题的研究为其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区际刑法的现状特别是对于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以及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等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刑事
诉讼
程序
本课程就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深入地讲授,主要内容包括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为将来从事司法实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刑事
证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刑事证据的概念、分类、证明原则、刑事证据的运用原则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于刑事证据的有关知识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刑事证据的分类及其运用规则。
刑事法理论
前沿
本课程以刑事法理论的前沿问题为其主要内容,在刑事一体化的框架下,就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政策学等刑事法领域内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展开探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刑事法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进一步拓展其研究视野。
刑事法实务
专题
本课程以关注刑事司法实务为其主要内容,就刑事司法中的重点、疑难问题、热点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刑事法理论与司法实务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刑法
案例
本课程着重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大量的刑法案例,集中培养、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实战能力即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C. 刑法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论刑法的因果关系本份论文资料包括:开题报告,中英文摘要,论文,目录,文献综述,任务书,答辩,中期检查表,等 论文编号:XF012 摘 要
刑法因果关系历来是刑法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新论迭出的问题,在我国刑法学的研究当中,中外学者在对刑法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表了诸多的专著和论文,由此亦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刑法因果关系的许多问题,然而至今为止,有关刑法因果关系的纷争并未停止,历史上就有偶然因果关系说与必然因果关系说之争,现在又有高概率之说、条件说、事实因果关系与法律因果关系区分说之论,这些观点的出现,表明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正在深化,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开阔了视野,但同时又给了我们一种不是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处,就是只提出问题却没有说明如何解决问题的浅尝辙止的感觉,刑法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和解释学,其立论的出发点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刑法学的重要课题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从我国目前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来看,情况似乎并不如此。而国外刑法因果关系的内容与结构与我国存在明显的差异,美国刑法因果关系建立在判例法基础之上,层次清晰、规则、体系完整。尽管目前刑法理论界不乏走出“必然性”与“偶然性”争论困境的呼声,但教学和司法层面仍然遵循原有理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因果关系理论进行重新思考,构建新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本文循着我国学者门在因果关系研究的踪迹,借鉴国外有关方面的先进理论,从比较的角度,发现其中的问题,阐述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重新构建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因果关系 英美法系 抗辩制度
O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Abstract
Penal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theory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but also on Diechu a new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China's Criminal Law, Criminal Law on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published numerous books and papers, This is also a certain extent, resolved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many of the problems, but so far,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criminal law did not stop the disputes, there is the history of occasion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that is bound with that dispute, and now high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conditions that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facts and 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of that distinction, the emergence of these views that the criminal law of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is deepening, as we further study a broad vision, but also gave us a not Gexuesaoyang - Zhuabu Dao is, is the only question is no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hallow taste Zhe only the impression that criminal law as an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hermeneutics, the argument sh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Criminal Law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important issue of the Penal Code, of course, is no exception, however, from China's current research on this issue, the situation does not seem to be the case. The United States Criminal Code and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riminal Code causal relationship on the basis of case law, the level of clarity, rules, system integrity. Although there are currently out of "inevitability" and "chance" of the plight of controversial calls, but the level of teaching and still follow the original theo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heory of China's re-thinking and build a new Criminal Cod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heory. In this paper, follow China's scholars in the door on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races of foreign parties advanced theories, from a comparative point of view, found the problem, expounded China's Criminal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inadequacy of the study and proposed re-build their own point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Causal relationship;Common law;Defence system
目 录
摘 要………………………………………………………………………………………Ⅱ
Abstract………………………………………………………………………………… Ⅲ
引 言……………………………………………………………………………………… 1
一、我国刑法因果关系概述…………………………………………………………1
(一)因果关系的定义……………………………………………………………………1
(二)因果关系的特点……………………………………………………………………2
(三)因果关系的研究价值…………………………………………………………… 3二、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现状及评论…………………………………………… 3
(一)我国的研究现状……………………………………………………………………3
1.局限于哲学的角度…………………………………………………………………………3
2.侧重于偶然因果关系与必然因果关系的研究……………………………………………3
3.与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及刑事责任完全分离……………………………………………4(二)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的研究现状………………………………………………5
1.英美法系的研究现状………………………………………………………………………5
2.大陆法系的研究现状………………………………………………………………………6
三、重构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7
(一)弱化哲学上因果关系理论………………………………………………………8
(二)借鉴美国双层次结构理论………………………………………………………8
(三)确立因果关系抗辩制度…………………………………………………………9
结束语………………………………………………………………………………………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12以上回答来自: http://www.lwtxw.com/html/53-1/1905.htm
D. 求自考法律本科毕业论文一篇8000字左右的。写刑法这一块的!
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方向在哪里,想写什么,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觉得你很难写出一整篇论文,都必须要先明确你的论文想说什么。论文的内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资料呢?
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1.先选好论文问题。
2.找准视角后,选择多看看相关的资料。
3.列好大纲。
4.填充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创新点。
5.找导师,然后修改几次,就搞定哈。
是这样的,论文你应该:
第一,先确定你要写作的内容(就是你要论述哪方面的内容),建议最好是你结合自身工作方面的内容,或是内容好写的,不要选题太复杂;
第二,选好要写的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围绕论文题目从网上多下载一些别人写的范例论文,把它们逐一进行修改;
第三,修改好别人你认为比较适合你的论文之后,就要把你的实际工作情况填充到你选定的论文里,不断修改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论文,反复斟酌好之后;应该就没问题了,最好还是参考别人的论文后加入自己的内容,这样既真实又方便你记忆,因为答辩时,老师问你论文内容时你会比较容易。
E. 开题报告是什么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范文:
XX大学XX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作 者:
年 级: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姓名 + 职称
论文类型:
1.年级一栏:例:统招为“2003级”;在职为“2003级(在职)”
2.专业方向一栏选择:经济法、民事法、国际法、刑事法、宪法与行政法
3.职称:教授或副教授
4.论文类型一栏选择:专题研究、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
注意:开题报告以书面(A4纸打印,左侧订)方式向导师组提供,字数不少于3000字。请在规定时日之前,按照各导师组成员数提供相应开题报告份数并交到JM办公室。
开题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X X X X X X X X
第二、选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你个人的新见解
第三、论文的结构、基本框架、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等 例:基本内容(研究框架):
序言一、纽伦堡审判
二、法律家阶层与实证主义 3.XXXX
结语参考文献:拟参考资料(书目、文章和其他素材)及其来源
——请注意:著作部分不少于20个,论文部分不少于20个后记
第四、论文进度安排(时间起止) 第五、需要特别向导师组请教的问题。
F. 法学相关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 毕业 论文,少不了论文拥有一个新颖的题目,论文题目足够有吸引力能够顺利答辩评审老师。那么关于法学相关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法学相关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刑法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1、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
2、论中国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立法控制及其废止
3、中立的帮助行为
4、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
5、累犯从严量刑适用实证研究
6、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
7、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善
8、论《刑法》第383条之修正
9、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
10、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
11、刑事立法:在目的和手段之间
12、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13、也谈《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修改
14、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刑法教义学的阐释
15、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制裁思路
16、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修订:以律师为视角的评判
17、《刑法修正案(九)》的犯罪控制策略视野评判
18、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
19、贪污贿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标准体系化评析
20、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类型化研究
21、论警察防卫行为正当性的判断
22、旅游型海岛的犯罪现象:鼓浪屿案例研究
23、交叉式法条竞合关系下的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
24、共谋射程理论与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
25、犯罪的定义对犯罪构成边界之限制
26、违法相对性理论的崩溃
27、论共犯关系脱离的具体认定与法律责任
28、P2P网贷与金融刑法危机及其应对
29、自首与立功竞合时该如何认定问题研究
30、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性质与界限
31、外来人口、户籍制度与刑事犯罪
32、犯罪竞合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断
33、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
34、刑法总则的修改与检讨
35、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研究
36、义务犯理论的 反思 与批判
37、结果的推迟发生与既遂结论的质疑
38、非法集资行为的法律规制:理念检视与路径转换
39、克服正当防卫判断中的“道德洁癖”
40、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理论流变与研究进路
41、行贿受贿惩治模式的博弈分析与实践检验
42、论我国想象竞合的规则及其限制
43、客观归责论再批判与我国刑法过失论的完善
44、论刑法中的精神病辩护规则
45、刑法职业禁止令的性质及司法适用探析
46、传统与现代:死刑改革与公众“人道”观念的转变
47、新刑法工具主义批判与矫正
48、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路径选择及评析
49、论间接结果及其扩张刑罚功能之限制
50、立法论视角下嫖宿幼女罪废除之分析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2、论法治中国的科学含义
3、法治社会建设论纲
4、“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私法精义
5、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中国语境中的法律实践概念
7、软法研究的多维思考
8、地 方法 治建设及其评估机制探析
9、法律人思维的二元论兼与苏力商榷
10、论法律视域下社会公权力的内涵、构成及价值
11、法教义学的应用
12、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
13、“善治”视野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
14、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15、全面推进法制改革,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法学解读
16、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系论纲
17、依法治国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18、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际法治与国内法治
19、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理论问题
20、论协商民主在宪法体制与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21、法治评估及其中国应用
22、共和国法治认识的逻辑展开
23、我国上位法与下位法内容相关性实证分析
24、媒体负面报道、诉讼风险与审计费用
25、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的“法民关系”
26、中国法学研究格局的流变
27、社科法学及其功用
28、法学研究进路的分化与合作--基于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的考察
29、论中国法治评估的转型
30、“失败者正义”原则与弱者权益保护
31、逻辑与修辞:一对法学研究范式的中西考察
3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3、社科法学的传统与挑战
34、建构法治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35、全球化时代比较法的优势与缺陷
36、“法治中国”建设的问题与出路
37、论社会权的经济发展价值
38、法治精神的属性、内涵与弘扬
39、法律人思维中的规范隐退
40、法学研究及其 思维方式 的思想变革
41、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
42、新中国法学发展规律考
43、立法与改革:以法律修改为重心的考察
44、法律 教育 的起源:兼议对当下中国法律教育改革的启示
45、法律程序为什么重要?反思现代社会中程序与法治的关系
46、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
47、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
48、中国法治评估进路之选择
4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纲领--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知与解读
50、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
电子商务法论文题目
1、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专题研讨--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内核
2、 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制度构建研究
3、 电子商务立法若干问题研究
4、 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研究
5、 电子商务税收法律规制研究
6、 WTO框架下的电子商务法律问题
7、 论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基本架构
8、 关于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设想
9、 中日韩电子商务法律环境比较及启示
10、 借鉴美国立法 经验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11、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的构建
12、 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研究
13、 假货治理在电商时代遭遇的法律困境及其应对
14、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国际接轨与中国特色
15、 出口导向下跨境电商的法律风险防范
16、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权利警告的规制
17、 我国电子商务法律规制的缺失及完善路径
18、 第三方跨境电子支付服务法律体系及监管问题研究
19、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与电子商务法的互动关系研究
20、 电子商务平台性质与法律责任
21、 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机制的构建
22、 浅议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构建
23、 电子商务法律救助体系构建研究
24、 网络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25、 浅析网络消费者权益之法律保护
26、 论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法律的冲突与协调
27、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法律立法现状及对策
28、 中国电子商务纠纷在线治理研究
29、 消费者网购现状与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30、 中国电子商务信用法律体系的完善
31、 网络团购的法律关系及规范化建议
32、 电子商务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
33、 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民商法的创新
34、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求偿权的法律保护
35、 网络购物维权的困境及法律救济
36、 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评析
37、 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框架构建及应对方略
38、 GATS中的电子商务法律规则研究
39、 医药电子商务的法律规制探究
40、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法律立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 法律视角下电子商务退货运费险费率问题
42、 浅析电子商务领域犯罪及其对策研究
43、 电子商务中信用炒作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44、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
45、 法律视野中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
46、 中国电子商务法治时代来临
47、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48、 现行电子商务法规机制研究
49、 大学生网购纠纷及对策研究--以在杭高校为例
50、 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法律问题
51、 浅析电子商务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
52、 电子商务企业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53、 法律视角下网络团购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54、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则的法理分析
55、 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研究
56、 国际经贸电子商务对中医药贸易实务的影响及相关问题研究
57、 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保护的路径
58、 C2C交易模式下的物流法律纠纷
59、 电子商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法律机制分析
60、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征管的现状及建议
法学相关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相关 文章 :
★ 最新法学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 法学专业本科论文题目大全
★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法学论文题目大全
★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法学热点论文题目有哪些
★ 年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
★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法学本科开题报告范文
★ 法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