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公民法和私法

公民法和私法

发布时间: 2025-05-21 17:15:42

⑴ 罗马法的公民法主要内容

公民法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也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万民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于是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
万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创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
万民法的产生,使罗马私法出现两个不同体系。但是市民法和万民法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实际上,经过一段时期的适用与完善,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使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因而能适应帝国时期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法学家活动
在罗马法的发展中,法学家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推动了罗马法和罗马法学的发达。
公元前1世纪,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在帝国前期,法学家活动非常活跃,罗马法学的发展也进入繁荣时期。许多法学家还被皇帝授予法律解答权,其解答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
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其间出现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学家的法学著作和法律解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概括罗马法学家的活动和作用是:解答法律;参与诉讼;著书立说;编纂法典,参加立法活动。
《国法大全》
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为重建和振兴罗马帝国,成立了法典编纂委员会,进行法典编纂工作。公元528~534年,先后完成了三部法律法规汇编。
第一,《查士丁尼法典》(Codex Justinianeus)。这是公元528~529年编出的一部法律汇编。它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进行整理、审订和取舍而成。
第二,《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译为《法学阶梯》(Institutiones)。它以盖尤斯的《法学阶梯》为基础加以改编而成,是阐述罗马法原理的法律简明教本,也是官方指定的”私法“教科书,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又译为《法学汇编》(Digesta),于公元530~533年编成。这是一部法学著作的汇编,将历代罗马著名法学家的学说著作和法律解答分门别类地汇集、整理,进行摘录,凡收入的内容,均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公元565年,法学家又汇集了公元535~565年查士丁尼皇帝在位时所颁布的敕令168条,称为《查士丁尼新律》(Novallae)。
以上四部法律汇编,至公元12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

⑵ 罗马法中的所谓“公民法”与“万民法”所处的时间段如何界

探讨罗马法中的“公民法”与“万民法”所处的时间段,需从历史文献角度出发,而非仅仅遵循成文法的线性发展。首先,需区分《十二铜表法》与《民法大全》,这两部文献与“公民法”与“万民法”的概念并不直接对应。其次,指出“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理论基础在《十二铜表法》中已有体现,而《民法大全》则是一部包含四百年间各类法律条文的网络全书,其定义与时间界定皆有局限性。最后,强调“公民法”与“万民法”并非递进关系,而是在罗马法体系中共同存在、相辅相成的部分,不存在从一方向另一方转变的概念。

具体而言,古罗马法学家盖乌斯在其著作《概要》中提到,所有受法律与习俗约束的民族,既拥有独特于自身的法律,也遵循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类的法律。前者称为“公民法”,后者称为“万民法”。罗马人既遵循其独特的法律体系,也借鉴其他民族的法律原则,体现了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互补性。

另一名法学家乌尔比安进一步阐述,公法与私法是罗马法体系内的两大分类。公法关注国家层面的行政事务,而私法则涉及个人权益。公法包括宗教事务、神职人员与公职人员的任命,而私法则分为三部分,分别源自自然法、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原则。自然法为所有生物共有的公理,万民法适用于所有人类,而公民法则针对特定国家内的公民。

在乌尔比安的定义下,公民法与万民法共同构成了私法体系,两者相辅相成。《民法大全》收录了《概要》与《汇纂》中的内容,反映出罗马法学家对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共识与重视。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罗马法中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不存在明确的时间段划分,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罗马法的体系。

⑶ 市民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关于市民法和万民法有什么区别

一、市民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格身份和财产权的归属。

1、公民法也称市民法,是古代罗马国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带有规范性的决议、法律以及习惯法规范,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二、市民法和万民法二者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1)对象不同:

公民法的对象是罗马公民 ;②万民法的对象是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非罗马公民之间;

(2)内容不同:

公民法的内容是公法较多;②万民法的内容是所有权与债法;

(3)来源不同:

公民法的来源是民众大会、元老院决议,习惯法规范;②万民法的来源是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固有的“私法”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业习惯与法规等;

(4)程序不同:

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义;②万民法的程序更为灵活。

三、市民法和万民法的相互关系

罗马共和国前期,形成了一个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体系即市民法。其内容主要是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规范。其渊源包括罗马议会制定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裁判官的告示以及罗马法学家对法律的解释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市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与外来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万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创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市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万民法的产生,使罗马私法出现两个不同体系。但是市民法和万民法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后来,查士丁尼将两者统一起来。

⑷ 古罗马文化法律条文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罗马,正值奴隶制城邦的黄金时期,经历了多场斗争之后,其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达到了顶峰。那时,古罗马共和时代诞生了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部法典的成文化标志着罗马法文明的诞生,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了保障,并旨在限制贵族的权力滥用及对法律解释的独断。《十二铜表法》构成了罗马法体系的基础。
在罗马建国初期至公元前3世纪中叶,法律主要服务于罗马公民,这一时期的法律被称为公民法。公民法在形式上较为僵硬,主要涉及国家事务及程序方面的规定,而在私法领域,尤其是财产问题的处理上则显得不够成熟。
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对外贸易的复杂性增加,这促进了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到了3世纪,万民法体系逐渐形成,其焦点从国家事务转向了经济和民事纠纷的解决,更加注重应对实际问题。
3世纪之后,为了应对历代法律文本的复杂性,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一世皇帝下令对法律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编纂,最终形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部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的法律文献,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工具,标志着罗马法进入了法治时代,并对后来的立法活动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古罗马文明起源于公元前9世纪,它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历经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并在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在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则持续至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相传,当特洛伊被希腊人攻陷时,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之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至北非,穿过迦太基,最终抵达罗马。

⑸ 叙述公民法 万民法的特点

公民法抄也称市民法,是古代罗马国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带有规范性的决议、法律以及习惯法规范,其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市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二者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1)对象不同:①公民法的对象是罗马公民
;②万民法的对象是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非罗马公民之间;
(2)内容不同:①公民法的内容是公法较多;②万民法的内容是所有权与债法;
(3)来源不同:①公民法的来源是民众大会、元老院决议,习惯法规范;②万民法的来源是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固有的“私法”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业习惯与法规等;
(4)程序不同:①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义;②万民法的程序更为灵活。

⑹ 罗马法的分类

罗马法学家依据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将法律划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法律所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公法包括宗教祭祀活动和国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规范;私法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2)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所有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包括议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等;不成文法是指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习惯法。
(3)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市民法是指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万民法是调整外来人之间以及外来人与罗马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4)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与长官法。长官法专指由罗马高级官吏发布的告示、命令等所构成的法律,内容多为私法。其主要是靠裁判官的司法实践活动形成的。
(5)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人法是规定人格与身份的法律;物法是涉及财产关系的法律;诉讼法是规定私权保护的方法。

关于自然法的含义,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的认识。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它萌发于古希腊哲学,其中智者学派将“自然”和“法”区分开来,认为“自然”是明智的,永恒的,而法则是专断的,仅出于权宜之计。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断定能够发现永恒不便的标准,以作为评价成文法优劣的参照。

热点内容
全国道德模范庄仕华 发布:2025-05-22 00:16:36 浏览:344
司法最黑 发布:2025-05-22 00:16:34 浏览:37
两会婚姻法报告 发布:2025-05-22 00:08:17 浏览:719
行政法中不能当主持人的 发布:2025-05-22 00:07:24 浏览:908
金平区法院 发布:2025-05-21 23:50:07 浏览:404
刑法国家安全 发布:2025-05-21 23:47:52 浏览:609
刑事诉讼法怎么提起民事诉讼 发布:2025-05-21 23:42:43 浏览:892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 发布:2025-05-21 23:41:07 浏览:140
平阳司法鉴定 发布:2025-05-21 23:08:12 浏览:558
城乡规划法条例 发布:2025-05-21 23:06:20 浏览: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