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囊扑刑法

囊扑刑法

发布时间: 2025-05-23 14:03:42

1. 宫,黥,笞,劓,都是秦始皇时期的刑法,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戮,坑,绞,枭首,囊扑,车裂,蒺藜都是秦始

宫刑:就是阉割,去掉生殖器。司马迁就受过宫刑。
黥刑:刺字的前身,就是在面上版刺字。汉初名将权英布就领过黥刑。
笞刑:就是打板子,后来细分为打腿、屁股和后背。
劓刑:割鼻子。官渡之战中的淳于琼就被曹操施以劓刑
戮刑:既剥夺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罚。古时戮刑可以分为两种,生戮和死戮。生戮是先戮后杀,死戮是先杀后戮。
坑刑:就是活埋
绞刑:就是绞死,有使用绞架的,也有用绳子搅拧的
枭首:枭首与斩首的区别是处死后悬其首级于木上,也就是枭首示众,斩首不必。
囊扑:将人装在袋子中打死或者摔死。
车裂:将人犯四肢及头部固定在车或马上,驱动车马将人犯扯碎。
蒺藜刑:用蒺藜钉将人犯钉死。

2. 根据秦代的刑具写出秦朝暴政的表现

根据潜在的新剧写出秦朝暴政的表现。其实那个时候刑具还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商鞅变法里面提出来的就多。

3. 秦朝的刑法有那些,车裂,还有呢,

秦朝封建法律的发展,表现在刑名、罪名特别是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方面。秦统治者根据犯罪主体和客体,动机和后果,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来考虑在什么情况下应负刑事责任,哪些应处重刑,哪些应处轻刑等等。一般认为,泰律关于定罪量刑的原则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责任年龄秦以身高确定责任年龄。秦以身高6尺相当于15周岁为成年,开始服役,并成为刑事责任年龄的界限。(二)区分有无犯罪意识从内容上看,先秦时期的刑,主要是肉刑。(}语?飶??!刮宥眩抻?u者一。人刑用甲兵,其次用斧诫:中刑有刀锯,其次用I竿:薄刑用鞭朴。”而当时的主要刑罚五刑,其内容又如何呢了u.' "}J书?闳r/>吕刑》Gi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口法,杀戮无辜,爱始为鼻l、圳、、练 ' o郑康成口:明!,断月一。鼻l,截鼻。,破阴。J"q.谓衬练人面。”们刑》又石:墨罚之属毛,鼻l罚之属毛,非!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人辟之罚其属一百,五刑之属三毛。”这里的墨就是练刑,调礼??穸????br/>‘墨,练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宫,又叫淫刑、腐刑。倘书??槎??伲蹋嗡乐桃病!?br/>其法是男子割势,女子破阴或幽闭,类似于“”。人辟即割头。可见无论是鼻l、耳}l, ,缘还是墨、鼻l、宫、非!、大辟,都是以结束生命或断损肢体来达到惩戒的目的。这种以肉开」为主的开」罚体系到酉汉初年继续存在。史载:叹兴之初,虽有约法三章,网漏吞舟之鱼,然其大辟,尚有火三族之令。令口:当三族者一,汗先黯,鼻J,断左右i1:(趾),答杀之,袅其首,泊'i_其骨」几市。其训谤髻诅者一,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开」。韩信、彭越之属汗受此诛。”①汉义帝时肉开」才被正式废除。 (三)区分故意与过失秦律中故意出"端",过失为"不端"。根据《法律答问》记载,甲控告乙盗牛或杀伤人,如果控告者是故意,就构成诬告罪,不是故意,则属于控告不实。诬告罪比控告不实处刑重得多,可见,秦律也是故意从重,过失从轻。(四)并合论罪所谓并合论罪,是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将数罪合并在一起处刑的原则。(五)共犯加重共犯,是指多人犯同一罪刑。构成共犯的人数,历代不尽一致。秦以5人以上共同犯罪,才构成共犯。共犯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故处刑皆较重。(六)自首减刑秦律中的"自出",即今天所说的"自首"。从《法律答问》可看出,"自出"(自首)与"其 得"(捕获)两者处刑是有区别的,"自出"处刑轻,“其得"处刑重,反映了自首从轻的原则。(七)诬告反坐诬告,秦律中称"诬人"而且是"端告",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人,使无罪者入于罪,或使罪轻者入于重罪。根据《法律答问》,依律对诬告者处以相应的刑罚,这就是诬告反坐。秦律对控告别人犯罪而与事实不相符但非出于故意者叫做"告不审",对告不审的处罚一般是赀二甲。也有学者认为,秦朝的刑法原则主要包括:1.区分故意与过失2.区分有无犯罪意识3.自首从轻4.规定刑罚时效刑罚时效,是指对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有效期限。秦律在这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是,罪发时犯罪者已死亡便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也不株连其家属;赦令颁布前发生的犯罪行为也不予追究。 5.共犯加重6.合并论罪...

4. 古代周朝的五种酷刑是指

说到中国古代的酷刑及其他残忍行为,其名目之多、手段之狠、受害之惨在世界史上是很突出的。翻一翻二十四史中的刑法志、酷吏传,查一查《太平御览》、《渊鉴类函》、《古今图书集成》等书的刑法部分,那里面记载的各种刑罚名称、各种刑具、各种用刑方式以及许许多多血淋淋的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野史笔记、小说戏曲中也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述或描写,又为正史的记载提供了丰富的旁证。历代统治者暴虐的本性和害人的机巧在使用刑罚的问题上得到了极其充分的表现,恣意摧残人的肉体的种种怪术绝招都被创造出来,人类的残忍意识也通过各种残忍行为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许多残酷事件是今天的人们闻所未闻,甚至是连想也想不到的,作者下笔叙述它们时还不由得感到一阵阵的战栗。

历史上,各代正式颁行的法律中规定的刑罚有不少都带有残酷性。早在尧舜时期,三苗就开始实行“五虐”之刑,包括“截人耳鼻,椽阴黥面”等。夏代以“大辟、膑辟、宫辟、劓、墨”为五刑,周代以“墨、劓、宫、刖、杀”为五刑,这些都是伤残人的身体直至把人处死的酷刑。经春秋、战国、秦到汉初,刑罚的名目略有变化,如大辟的执行方式又分为车裂、凿颠、腰斩等,但大体不出五刑的范围。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废除肉刑,单以后的死刑仍然使用车裂、枭首等,直到清末都保留着凌迟。死刑之外,各代都通用笞杖鞭督枷等,已经废除的宫、劓、刖等肉刑在后世又不断被恢复使用。法律中规定的有些较轻的刑罚如流放、充军、苦役等,虽然不应属酷刑的范围,但它们常常以笞杖、黥面或釱趾等肉刑为附加刑。终封建社会之世,残酷的肉刑一直没有从朝廷的法典中废除。

而且,各代中上自朝廷、下至县衙还大量使用法外之刑(或称非法之刑)。统治者处置政敌、镇压反叛以及审理案件拷讯犯人时常常不择手段,所用的刑罚五花八门,毫无节制,大多不受法律约束,其残酷性与法内之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法外之刑的名目究竟有多少种,难以统计,有的书中曾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如《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卷八十四《推原用刑本意》一文中说:“后世暴君酷吏始有法外之刑,如炮烙、锻炼、抽肠、悬脊、剜膝、剥皮、鼎烹、甑蒸、腰斩、寸斩、刷洗、鸩毒之类,何其惨哉!”明末吴尔埙所著《仁书》也罗列了各种刑罚,“曰湛身,曰焚,曰炮烙,曰炙,曰自刭,曰不食,曰闭口,曰雉经,曰扼吭,曰立槁,曰没阵,曰触,曰坠,曰鸩,曰烹,曰菹醢,曰脔,曰斩,曰车裂,曰磔,曰锯,曰囊扑,曰剥,曰剖拉,曰杖,曰笞,曰槌击,曰刺,曰幽,曰冻,曰疽发背,曰恸哭。”上两处所列名目包括了一些法内之刑和其他死法,但更多的是法外之刑。这里见到的名目显然不是古代酷刑名目的全部,散见于正史及其他电机中的法外之刑的名称还有很多。

法外之刑的大量存在和肆意泛滥,与帝王专制的思想体系、政治制度有直接的关系。占同志地位的儒家学说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规定了等级森严的尊卑秩序,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具有主宰、支配乃至生杀之权,反过来只有无条件地服从,稍有反抗便被视为大逆不道。这种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决定了古代政治的基本特点只能是专制。在朝廷之上起主导作用的是皇帝的权威,在各级衙门起主导作用的是长官的意志,皇帝和长官的决策、命令常常就是不容违犯的法律。各代虽然有正式颁定的法规法典,但是一直没有建立科学的完整的法制系统,国家基本上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皇帝和各级官府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他们可以随时改变既定的法律条文,随时发布新的法律条文。在专使政治的淫威之下,法律被挤压,被扭曲,显得非常软弱,当皇帝和各级官府使用法外之刑的时候,法律无力加以阻止和纠正。同时,非法的酷刑一旦经官方使用,它也就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后世的暴君酷吏重新使用这种非法酷刑时,便把前代的非法行为作为合法的依据。有时,前代的非法之刑会正式列入后世的法典,如凌迟在唐代之前是法外之刑,到了宋代之后以至于明清,就成法律规定的死刑之一了。
各种非法之刑不仅作为朝廷及官府正式使用的官刑长期存在,而且作为民间私刑长期存在。封建伦理观念表现在政治上,皇帝可以任意处罚臣僚,官府可以任意惩治百姓,而表现在家族和家庭内部,族规、家法也和国家的法规同样具有效力。族长对本族内的叛逆者或做了伤风败俗等错事的某个成员可以下令给予活埋、沉河、焚死、勒杀以及鞭杖责打等处罚,家长对于违法家法的家庭成员或奴仆可以随意责打直至处死。主妇对婢妾也常常给予非法的虐待,有的甚至割鼻、截舌、挖眼、断手、针刺、火烙,无所不用其极。家族之间、家庭之间或人与人之间发生械斗、仇杀或人身报复等情况时,也常常使用非法酷刑。此外,由于古代社会的法制不健全,民众的法制观念相当浅薄,民间抓获小偷、盗贼或奸犯常常不经官府而予以私刑处置,或剁手、或截指,或拷打、或割去生殖器等等,民间的黑社会组织如某些行帮、会道门有时进行残害民众或行凶暗杀等活动时也惯用酷刑;某些江湖术士、巫觋、神汉在招摇撞骗时也使用酷刑害人。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各种非法酷刑作为私刑而滥用的时候,演出的一幕幕悲剧也是够骇人听闻的。私刑的施行方式大都仿效官府使用的非法之刑,同时又有不少独出心裁的创造,这使中国古代的酷刑名目更加繁多,手段更为离奇。

历代的刑法是当时的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酷刑及其他残忍行为在施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残忍意义,反映了统治者暴虐的一面。因此刑法同其他法规法典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刑法中关于酷刑的量刑和执行也处处体现出统治者的阶级意志。《礼记》中明确宣称“刑不上大夫”,即对于士大夫们不使用和平民一样的标准来量刑,这显然是给上层统治者以特殊的照顾。汉初贾谊也说:“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是以黥劓之罪不及大夫,以其离主上不远故也。”即是说,士大夫们犯了罪,严重者可以将他们处死或赐死,而不使用黥面、割鼻等伤残肢体、侮辱人格的肉刑。看来肉刑的施用对象,只能是一般官吏和平民,他们一旦犯罪,总逃不脱各种酷刑的折磨。对于那些犯上作乱者、某反叛逆者如农民军的将领、抗粮罢税的百姓、杀死主任的奴仆等等,统治者更是惯用狠手。

5. 秦律同罪异罚原则具体指什么

1、先来说什么是同罪异罚原则:所谓同罪异罚就是指一项等级特权原则,是指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犯同样的罪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适用的处罚结果有别。
2、同罪异罚的两种典型表现:
第一,上请制度,也叫“有罪先请”,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官僚、贵族及其子孙犯罪,不交一般司法机关处理,而应先奏请皇帝裁决的制度。一般来说,经过上请,都可得到减刑或者免刑。这种制度是儒家思想中,“尊尊”原则的要求,也是“刑不上大夫”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准五服以治罪,也就是规定凡亲属之间的犯罪,均根据服制的轻重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其实质是“同罪异罚”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现。
3、秦律中的同罪异罚问题。
其实我们都知道秦国以及秦朝都是法家思想主导的,而法家思想提倡法的普遍性、法定性和强制性,不同于儒家的礼制(本质是就是等级、尊卑有别的制度),然而古代封建王朝始终难以避免要区分身份和地位,所以依然存在同罪异罚的现象。这种同罪异罚制度为汉朝、魏晋南北朝所继承和发展。
秦律中的同罪异罚可能也体现在关于量刑的制度上。因为刑法的两大问题是定罪和量刑。同罪不同罚其实就是也要考虑具体案情的不同来确定刑罚,比如都是故意杀人罪,有的人是出于蓄意谋杀而且情节恶劣而有的人是出于防卫过当导致他人死亡,都成立故意杀人罪,但是刑罚肯定是不同的,前者可能要判死刑或者坐穿牢底,后者可能就是四五年有期徒刑的样子。

希望以上解答能帮助你理解同罪异罚原则。

6. 秦的刑法中囊扑是什么意思

囊扑,指把人装入袋中打死。语出汉.刘向 《说苑·正谏》:“茅焦对曰:‘陛下车裂专假父,有嫉妬之心;属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
《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九年》:“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车裂假父,囊扑二弟。”
胡三省 注:“以囊盛其人,扑而杀之。”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今大王车裂假父,有不仁之心;囊扑两弟,有不友之名;迁母于椷阳宫,有不孝之行;诛戮谏士,陈尸阙下,有桀纣之治。”

7. 秦朝的刑法有几种!

死刑来,肉刑,苔刑,徒自刑,迁刑,髡刑,罚金,赎刑,剥夺政治权利,或流放出境 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有夺爵、废、削籍几种。

热点内容
劳动法对职工社保是怎么规定的 发布:2025-05-23 20:43:49 浏览:671
劳动法员工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吗 发布:2025-05-23 20:41:32 浏览:476
未加盟盗取教材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3 20:35:03 浏览:188
民法典六问 发布:2025-05-23 20:34:39 浏览:15
举报法官范文 发布:2025-05-23 20:34:06 浏览:487
事业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协议 发布:2025-05-23 20:32:20 浏览:180
劳动法关于女性假期的规定 发布:2025-05-23 20:31:18 浏览:453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 发布:2025-05-23 20:17:44 浏览:623
在党的领导下法治 发布:2025-05-23 20:11:58 浏览:523
合同法中的行为 发布:2025-05-23 20:11:56 浏览: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