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溯及既往
『壹』 法不溯及既往司法解释
法的溯及力,即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颁布的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1、《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根据该条规定确立法的溯及力原则:从旧兼有利。2、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规范并统一了刑事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但民商事法律规定并没有统一的溯及力的规定。3、新法适用新法出来后的民事法律关系,如果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在旧法时,适用旧法而不是新法。不过民法上的不溯及既往为原则上不溯及,对原来没有经过司法裁决的民事关系和事实,可以适用新法,如果新法上有明确规定适用新法的,必须适用新法。
『贰』 司法解释是否有溯及力
法律分析:具有。司法解释可以溯及既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十二条 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1)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2)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立法解释的前提是法律规定本身含义或法律如何适用并不明确,而这种不明确是由于法律自身的局限性、复杂性和人们认识观念的差异所导致,因此,解释的内容很可能超出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预期,所以,立法解释不应具有溯及力,否则会损害社会成员的信赖利益。而司法解释是对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法律的具体规定,其内容是法律的应有之义,最高司法机关不得超越法律的本来之意做出扩张解释,因此解释的内容不会超越社会成员的正当预期,溯及既往也就不会损害人们的信赖利益。
『叁』 法不溯及既往的司法解释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在我国,“法无溯及力”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七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第八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一)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三)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