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对死亡的标准
① 民法的死亡分为哪两种
您好,民法上的死亡包括生理死亡与推定死亡,即宣告死亡。
民法总则第十五条 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民法通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了宣告死亡的条件:
第二十三条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
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四条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者确知他没有死亡,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② 民法典溺水死亡赔偿标准
溺水死亡赔偿有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死亡补偿费属于慰抚金赔偿,是民法赋予人身伤害的受害人对造成精神痛苦的一项保护性民事权利,是事故责任人支付给死亡当事人的法定继承人或其他享有继承权的人定额化的。此项慰抚金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
一、赔款标准
1.丧葬费按照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3.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二、发生情况
1.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2.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3.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三、条件
1.是针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是应在学校监督管理范围内,
3.是学校有过错。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的分辨是非、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明知到山塘游泳具有危险性,仍进入游泳的行为,系自身的冒险行为,最终导致溺水死亡的后果,应自行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③ 民法上,死亡的标准是什么,脑死亡说还是呼吸、心跳都停止说,请给出法律依据。
第一、在我国以“呼吸、心脏、脉搏均告停止且瞳孔放大为自然人自然死亡的标准”;
第二、如果是在医院死亡的,应当以死亡证明上记载的时间为准;
第三、如果当事人对死亡时间有争议,应当以人民法院调查后确定的死亡时间为准。
----郑州姚松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