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刑法
关于对刑法第十二条适用问题的司法解释中都有1997年修订的刑法生效后关于1979年刑法是否适用的解释。
刑法第十二条【从旧兼从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若干问题的通知
(高检发释字[1997]4号 1997年10月6日公布实施)
根据修订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现对发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1997年10月1日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如果当时的法律(包括1979年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事法律的决定、补充规定,民事、经济、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有关条款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条文,下同)、司法解释认为是犯罪,修订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依法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立案、侦查的,撤销案件;已批准逮捕的,撤销批准逮捕决定,并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审查起诉的,作出不起诉决定;已经起诉的,建议人民法院退回案件,予以撤销;已经抗诉的,撤回抗诉。
二、如果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认为是犯罪,修订刑法也认为是犯罪的,按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没有变化的,适用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2、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已经变化的,根据从轻原则,确定适用当时的法律或者修订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修订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但行为连续或者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对10月1日以后构成犯罪的行为适用修订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
(法释[1997]12号 1998年1月13日公布实施)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10月1日施行以来,一些地方法院就刑法第十二条适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向我院请示。现解释如下:
第一条刑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处刑较轻”,是指刑法对某种犯罪规定的刑罚即法定刑比修订前刑法轻。法定刑较轻是指法定最高刑较轻;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则指法定最低刑较轻。
第二条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个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该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规定的某一犯罪有两个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体犯罪行为应当适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第三条1997年10月1日以后审理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刑事案件,如果刑法规定的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与修订前刑法相同的,应当适用修订前的刑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跨越修订刑法施行日期的继续犯罪、连续犯罪以及其他同种数罪应如何具体适用刑法问题的批复
(高检发释字[1998]6号 1998年12月2日公布实施)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你院川检发研(1998)10号《关于对连续犯罪、继续犯罪如何具体适用刑法第十二条的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继续或者连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行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别实施的同种类数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订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追诉,按照下列原则决定如何适用法律:
一、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终了的继续犯罪,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进行追诉。
二、对于开始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连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连续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后分别实施同种类数罪,其中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均没有变化的,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进行追诉;罪名、构成要件、情节以及法定刑已经变化的,也应当适用修订刑法,一并进行追诉,但是修订刑法比原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和情节较为严格,或者法定刑较重的,在提起公诉时应当提出酌情从轻处理意见。
最高检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时间效力的批复
(高检发研字[2000]15号 2000年6月29日发布施行)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你院“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实施时间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是对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关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规定的进一步明确,并不是对刑法的修改。因此,该《解释》的效力适用于修订刑法的施行日期,其溯及力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
(高检发释字[2001]5号2001年12月16日公布 自2001年12月17日起施行)
为正确适用司法解释办理案件,现对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公布
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二、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三、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四、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2. 2015年10月10日发生的案件采用新修改的刑法还是旧的刑法
您所描述的问题为刑法溯及力范畴问题!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判决未确定或者未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首先,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12月7日《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时起至何时止具有适用效力,
最后,总的来说,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对于行为时不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事后刑法定罪量刑;.
2、在刑法变更时,对行为时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比行为时更重的刑法;
3、对行为时虽被禁止但法律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事后不能判处刑罚。
根据您具体情况进行刑法的适用!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二条【溯及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
一、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二、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三、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四、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3. 国家刑法今年十月份是不是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有吸毒前科的都不适用于缓刑
没有'只有刑法修正案9'
你可以搜索核实下
关注威信公众号
深圳刑事辩回护律师张世杰答
律师主页
http://www.lawbang.com/index.php/wap-index-home-siteid-3969.shtml#rd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97年10月1日起实施后至2006年六月共有几个修正案
共有7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由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三号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由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七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由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1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六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由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四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由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由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由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 你好我想问一下韩国刑事犯罪记录几年可以消除就是刑法犯罪不追究责任的那种事情是14年10月份的今年
问:你好我想问一下韩国刑事犯罪记录几年可以消除?就是刑法犯罪不回追究责任的那种答事情是14年10月份的今年三月份在韩国签证延期被遣返回国了。如果今年申请签证的话会被拒签吗?
答:君同法律在线咨询为您解答
犯罪记录不可以消除掉的。公安局的犯罪记录就是公安局在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后,侦查和调查取证过程中,留下的相关证据及各种材料,这个记录公安局是不会销毁的。可以查到犯罪记录,不过一般人是不给你查的,只有公安内部才可以查看犯罪记录
6. 2006年修订过的<刑法>怎么还说1997年10月1日实行
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所以97刑法在施行以后一直到06年有了6个修正案,但是这只是对刑法部分修正,并没有对其完全推翻了重做,所以修订过的刑法还写着97年10月1日实行,你可以去看其他有修正案的法律,通通写着第一次实行的日期
7. 2015年10月31日以前犯贪污罪如何适用刑法
《刑法》(刑法修正案九之前版本)
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专】
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属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个人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二)个人贪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三)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四)个人贪污数额不满五千元,情节较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8. 2015年10月31日以前犯贪污罪如何适用刑法
依犯罪之时刑法罚则判决,11月1日前按刑修8。但刑修9中注明对原法应判死缓者,则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什么时间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于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版常务委员权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一、在刑法第三十七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之一:“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
……
五十一、将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修改为:“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五十二、本修正案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10. 2015年10月31日以前的受贿案件到2015年11月1日以后宣判适用刑法九吗
为配合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最高人民法院29日公布了内《关于刑法修正案(九)时容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简称《解释》)。其中明确,10月31日前实施、11月1日后进行审判的重大贪污、受贿犯罪,判处死缓的同时可以决定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为加强法治反腐力度,刑法修正案(九)增加规定,因重特大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解释》具体明确了这一条款的时间效力,即:2015年10月31日以前实施、11月1日以后审判的贪污、受贿行为,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缓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缓同时决定在死缓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的规定;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缓足以罚当其罪的,不适用修正后刑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