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的主要依据

民法典的主要依据

发布时间: 2021-01-11 19:52:39

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当事人遵循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则,民法原则是基础,有普遍指导意义。

❷ 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2)民法典的主要依据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第一章基本规定如下: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条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❸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家庭成员包括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的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偶、回父母、子答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并应当履行法定义务。如;家庭成员中的抚养、扶养、赡养权利和义务,禁止歧视、虐待、遗弃等权利。

(3)民法典的主要依据扩展阅读:

家庭成员特征:

1、家庭成员是近亲属。

2、配偶、父母和子女是合法家庭成员,也包括同居的其他近亲属。

3、近亲属的范围,主要包括血亲关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辈、孙辈;姻亲(配偶)也包括在内。

4、“住在一起的近亲”是指生活在一起一段时间,在生活事务上相互支持的近亲。一定的时效性和生活事务上的相互支持是近亲共同生活的关键词(特征)。偶尔住在一起或在生活事务上互相支持的近亲不属于家庭成员。

❹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其依据和基础是什么

依据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制定的,基础就在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民法通则。

❺ 民法典草案完善隐私定义的宪法依据是什么

民法总则草案分11章,包括基本原则、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期间的计算、附则,共186条。主...

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什么为家庭成员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的规定,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配专偶、父母、子女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并应当履行法定义务。如;家庭成员中的抚养、扶养、赡养权利和义务,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等权利。

(6)民法典的主要依据扩展阅读:

家庭成员特征:

(一)家庭成员,是近亲属。

(二)配偶、父母、子女是法定家庭成员,还包括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三)近亲属范围,主要包括血亲;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也包括姻亲(配偶)。

(四)共同生活近亲属,是指一定的时间共同居住,生活事务中相互扶助的近亲属。一定时间性、生活事务中相互扶助性,是共同生活近亲属的关键词(特征),偶尔共同居住或生活事务中相互扶助的近亲属,不属于家庭成员。

❼ 现在能以民法典为判案依据吗

民法典是由九部法律的汇总后的修改
目前还没有生效,
现在还需要用其他法律作为判案的依据

❽ 《民法总则》制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宪法》来

根据《民法总则》自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规定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8)民法典的主要依据扩展阅读:

根据《民法总则》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根据《民法总则》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根据《民法总则》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❾ 民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民来法不是以宪源法为依据的,因为民法产生之前没有宪法,宪法是后来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时候才产生的,而民法在奴隶制社会时候就产生了,民法产生的基础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至于依据就不好说了,可以说是古罗马法,也可以说是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
你些知识你在书上是学不到的,你要加分给我啊。

热点内容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 发布:2025-10-10 23:54:44 浏览:244
14年二建法规 发布:2025-10-10 23:45:38 浏览:332
酒店起火法律责任 发布:2025-10-10 23:41:07 浏览:111
以行政法规分为 发布:2025-10-10 23:03:03 浏览:499
唐帅律师 发布:2025-10-10 22:54:18 浏览:82
2018轻二经济法谁 发布:2025-10-10 22:50:38 浏览:571
劳动法周末休息 发布:2025-10-10 22:10:51 浏览:245
沂南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10-10 22:10:42 浏览:380
名词解释管理道德 发布:2025-10-10 22:08:32 浏览:95
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第24条 发布:2025-10-10 22:01:28 浏览: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