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司法权力
A. 卡夫卡到底是哪国人
卡夫卡,F.:(Franz Kafka 1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3部长篇也均未写完。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其最著名的作品有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情绪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小职员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2);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只能坐以待毙的长篇小说《城 堡》;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本质的长篇小说《审判》等。
B. 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区别
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区别
第一,政府的组织方式不同。在议会共和制下,政府(内阁)一般由议会中(两院制议会中,一般指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政府成员由当选的总统任命并领导。
第二,议会的职权不同。议会制下的议会不仅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还具有组织政府的权力;总统制共和制下的议会仅具有一般议会所拥有的立法、监督政府和决定财政预算等权力,而没有组织政府的权力。
第三,政府与议会的关系不同。在议会共和制下,政府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政府的政策不满而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者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领导下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作为立法机关的议会,其议员不得兼任行政官员,而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议会制下的政府成员却同时也是议员)。
总统行使权力时对议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因政策问题对总统和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迫使其辞职,但在总统有违宪行为时,可以对总统提出弹劾。总统应向议会报告工作,且无权解散议会,但是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可以行使否决权。
第四,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议会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
第五,执政党的产生方式不同。议会共和制下的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而总统制共和制下的执政党则是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
第六,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在议会共和制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大部分国家由议会选举产生,只有少数国家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而在总统制共和制下,总统一般由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2)法国司法权力扩展阅读:
议会民主制一般实行于民主国家,因此存在着多个参加议会差额选举的政党。议会内阁制的政府首脑(行政首长)与国家元首(head of state)分开,其国家元首通常是仪式性职务,不享有实际的行政权。
议会制下的行政中枢为政府的内阁,由政府首脑(一般称为总理或首相)领导。总理或首相以及全体内阁成员一般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并在任职后保留议会中的议席。政府首脑往往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但是,当多数党的席次不过半数时,几个少数党也有可能通过建立同盟积聚过半议席从而获得任命政府首脑的权力,此时的政府称为联合政府,内阁称为联合内阁。
在很多国家,内阁或内阁内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通过议会对其的不信任投票而被免职。此外,政府首脑也可以决定解散议会,经过向国家元首礼貌性报告后,由元首下令重新举行国会选举。
在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职务分开。在大多数议会民主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君主或是总统)是象征性的职位,只拥有些无关政局的权力,例如公务员任命权与签署法令,接受外国使节等。
不过国家元首也会保留一些在紧急状态中可以使用的特别权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依惯例还是依法律规定)此类权力是在得到政府首脑支持后才会得到实行。国家元首的命令必须经由政府首脑的副署才能生效,元首依法不能自行发布政令。
总统制实行国家
现今世界上采取总统制的国家有美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危地马拉、博茨瓦纳、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大多数中亚和非洲国家。这些国家总统制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这一点都是一致的。
但在其他方面,如贯彻权力分立原则的程度,总统与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具体关系以及总统产生的方法等,则互有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与议会共和制相接近。
总统制典型国家
美国是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并互相制衡的制度。
美国是实行总统制的典型,其特点是: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实际权力非常广泛。总统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只对总统个人负责。总统有权接受部长的辞职或解除其职务。
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通常为各部部长)组成,只是总统的集体顾问。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完全分立,权力相互制衡。议员和政府官员不得相互兼任,国会无倒阁权,政府也无解散国会的权力。
但国会行使立法权受总统的制约,如美国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可行使否决权,但国会再以2/3多数通过,不经总统批准即可成为法律。总统的权力也受国会的制约,如总统对政府高级官员的任命要得到参议院的认可,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如违宪犯法,国会可提出弹劾。
参考资料:网络--总统制
网络--议会制
C.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一、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一 鸦片战争(1840.6—1842.8)
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⑵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⑶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⑷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⑸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领土和关税两大主权)
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⑹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⑺“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⑵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如今被焚烧后的远瀛观和大水法残迹,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⑶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其中,“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⑷“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⑸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⑹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叶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⑺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共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三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⑴日本发动战争目的(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⑵黄海大战: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队冲锋向前,壮烈殉国。
⑶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映了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⑹“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
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⑵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严重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辛丑条约》是赔款最多的条约。
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洋廷”)
五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⑴从《南京条约》的签订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⑵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③《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⑶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得到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领土和主权的独立;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本质是侵略;中国近代是一部屈辱史、斗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