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明确性原则

刑法明确性原则

发布时间: 2021-01-12 21:04:44

A.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因为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裁判过程中需要经过价值判断的过程,而价值判断的导致了法官的自由裁量,由此带来了不确定性,因此一定程度上与明确性是对立的。

B.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素要件。 这句话哪里错了

存在争议。虽然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刑法并不能完全排斥规范的构成要素,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规范的构成要件是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指,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的构成要件要素。如刑法第262条规定的拐骗儿童罪的客观要件为“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对这里的“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监护人”等的理解,以及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这些要素,仅仅需要一般的认识活动即可得出结论,因而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反之,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除了一般的认识活动外还需要法官进行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这样的构成要件要素就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客观要件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侮辱妇女”,对于其中的“猥亵”、“侮辱”,就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行为才能认定。如前所述,即使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要求明确性,但不可能完全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如第237条者的“猥亵”、“侮辱”、第250条的“歧视”、“侮辱”,第260条中的“虐待”,第363条的中的“淫秽物品”等等,这些都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但是只要刑法中还存在这些与道德、风俗相关的犯罪,就不可能完全排斥上述的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 如何理解罪之法定与刑之法定

罪刑法定原则是一项世界公认的刑法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的基本含义是: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罪之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之法定。

我国刑法中的规定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不得定罪处罚。

二、如何理解罪之法定和刑之法定?

(一)成文法的明确性

刑法条文必须规范明确。立法者必须具体的明确规定刑罚法规,以预先告之人们成为被惩罚的对象的行为。

(二)刑罚适当性

即刑法规定的犯罪和刑罚应当适当,刑罚规定的犯罪,应顺合以行为时确实是否需要刑罚处罚为前提。

(三)禁止适用事后法

即不知者无罪!不允许在法律规范施行后,再对法规施行前的犯罪行为予以处罚,又称为“刑法无溯及效力”。

但随着刑法的不断完善,其溯及力的确定多为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即在新法规定更轻的情况下,刑法具有溯及力,这是保障人权的要求,也是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刑法的权威与统一性,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的目的。

(四)绝对禁止或排斥类推适用

类推推理是把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事项,比照刑法中最类似的事项加以解释的方法。

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类推解释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内容“解释”进去,这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相斥的,所以罪刑法定原则使得刑法的适用禁止类推推理。

但刑法又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法律规范,在禁止类推适用的范畴内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即从完全否定类推到容许有限制的类推适用,即在有利于被告人的场合下,容许类推适用,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一重大进步。

(五)绝对禁止不定期刑,实行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刑法规定一定的量刑范围,让法官在范围内根据案情,具体裁量。若刑法中存在没有规定刑期的自由刑,罪犯服刑期长短的权利则完全由行刑机关掌握,这会丧失刑法保障人权的机能。

所以法定刑或宣告刑都不允许绝对的不定期刑。因而从根本上应确立相对不定刑期,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让其考虑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裁量刑罚,从而不偏斥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与本质。

(六)排斥习惯法的适用

刑罚仅仅只能依据成文法规,刑罚的根据只在于成文法,而不依据习惯,道德,风俗,民间法来决定。这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当然结论。

D. 罪刑法定原则 中的禁止类推解释

禁止类推解释不是禁止一切类推解释。它不禁止扩大解释。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都允许扩大解释但不允许类推解释。原则上不允许类推实务中也不允许类推解释。

禁止类推和类推解释不是一个概念。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类比解释,而类比解释与扩展解释的界限不仅仅是词语的使用问题。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生命,其理想基础是民主和尊重人权原则。合法性原则禁止类比解释,但并不禁止解释扩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扩大解释的结论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因此,对区域分类的解读和拓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解释扩张和类比解释的限度来看,理论上可以列举很多:首先,在形式上,解释扩张所取得的结论不超过刑法的可能含义,而是在《刑法》的“范围”内得到解释。近似律和结论的类比超出了该术语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超越刑法的“范围”。

其次,从解释的角度来看,刑法解释的扩张侧重于刑法本身,它仍然是对刑法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侧重于刑法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

第三,从立法者的意义上看,扩大解释是为了使立法者的意思明确;类似的解释,除了立法者的意思之外,还主张解释者自己设定的原则。

第四,从理论上讲,解释扩张是刑法概念的扩张性定义,它使刑罚行为包含在概念中,类比是承认某一行为不是刑罚的对象,而行为则是刑罚的目的。基于与刑法规定的类似行为同样的邪恶性质。惩罚对象。

第五,实质上,解释的扩展不超过公民预测的范围;类比解释超越公民预测的范围。然而,类比解释和扩展解释之间的界限仍然是难以区分的。例如,“卖淫”是否包括同性之间的性,是否“同居”包括通奸,以及“财产”是否包括财产利益,这一点值得怀疑。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有些解释是类比解释或扩展解释。换言之,如果刑法处罚原则禁止了某种解释,则有必要通过权衡刑法的目的、刑罚的必要性、国家预测的可能性、协调CR的规定等来得出结论。刑法的解释结论与语言的核心意义以及刑法的发展趋势之间的距离。在许多情况下,它甚至不是一个措辞的问题,而是如何考虑法律的性质和行为的性质,以及如何平衡保护功能和保障功能。相同类型的行为可能被解释为犯罪,因为其处罚的必要性很小,不被解释为犯罪,或者因为其处罚的必要性。因此,类比解释与扩展解释之间没有绝对的固定界限。

拓展资料:

类推解释: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也是正义的要求。目前理论界支持的广义说认为,类推解释是指在一个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情况相似,但根本不可能为该法条的字面含义所包容的前提下,以其相似性作为援引某一法律规定为依据的解释方法。

热点内容
船被法院查封如果要改封需要什么 发布:2025-10-10 05:10:13 浏览:118
司考民法框架 发布:2025-10-10 05:02:56 浏览:873
嘉陵法院梁 发布:2025-10-10 04:49:15 浏览:575
武装警察条例 发布:2025-10-10 04:32:47 浏览:634
三八节法律知识下乡 发布:2025-10-10 04:31:07 浏览:162
扰乱社会治安是行政法范畴 发布:2025-10-10 04:15:13 浏览:119
司法考试总分数 发布:2025-10-10 04:04:35 浏览:656
2017民法精讲 发布:2025-10-10 03:58:01 浏览:413
南宁铁路法院 发布:2025-10-10 03:50:27 浏览:355
劳动法私人罚款 发布:2025-10-10 03:50:25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