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退赃司法解释

退赃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1-12 23:51:52

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家属主动为被告人退缴赃款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亲属主动为被告人退缴赃款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1987年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86〕粤法刑经文字第42号《关于被告人亲属主动为被告人退缴赃款法院应如何处理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被告人是成年人,其违法所得都由自己挥霍,无法追缴的,应责令被告人退赔,其家属没有代为退赔的义务。
被告人在家庭共同财产中有其个人应有部分的,只能在其个人应有部分的范围内,责令被告人退赔。
二、如果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有一部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对这部分违法所得,被告人和家属均有退赔义务。
三、如果被告人对责令其本人退赔的违法所得已无实际上的退赔能力,但其亲属应被告人的请求,或者主动提出并征得被告人的同意,自愿代被告人退赔部分或者全部违法所得的,法院也可考虑其具体情况,收下其亲属自愿代被告人退赔的款项,并视为被告人主动退赔的款项。
四、属于以上三种情况,已作了退赔的,均可视为被告人退赃较好,可以依法适当从宽处罚。
五、如果被告人的罪行应当判处死刑,并必须执行,属于以上第一、二两种情况的,法院可以接收退赔的款项;属于以上第三种情况的,其亲属自愿代为退赔的款项,法院不应接收。

⑵ 根据最新司法解释,贪污受贿45万元,有积极退赃等立功表现,有争取判缓

贪污受贿45万元,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积极退赃且有立功表现,可争取缓刑,审理后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受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⑶ 别人诈骗我29万已经退赃,嫌疑人现在已经取保候审。以后的法律程序是什么。还会不会对我不利

被骗29万元,如果赃款已经退回,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取保候审,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最后法院审判,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是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与受害人没有直接关系。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⑷ 与退赃有关的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关于没收和处理赃款赃物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1965年12月1日(65)法研字第40号,(65)高检法13号,(65)公发(审)691号,65)财预吴168号)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财政厅(局):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没收和处理赃款赃物的规定》下达后,各地在贯彻执行上都很认真,对改进赃款赃物的没收和处理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还遇到了不少问题。为此,根据各地对原规定提出的修改补充意见和“四清”运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没收处理赃款赃物的若干问题重新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没收
一、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办案过程中缴获的赃款赃物,应当认真进行查对。查证属实后,对依法应该没收的赃款赃物,或应该退还失主但又找不到失主的赃款赃物,才能予以没收;确实与犯罪无关的财物,不得没收。
二、没收赃款赃物的权力属于县以上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以及企业、机关、学校的保卫部门收缴的赃款赃物,除当即发还失主的外,应该逐案开列详细清单如数交县以上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处理。任何个人不得私自没收赃款赃物。
三、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移送人民法院判处的案件的赃款赃物,应该随案移交,由人民法院在判决时一并作出决定。检察院,公安机关直接处理(如免予起诉、释放、劳动教养、行政拘留和作其他处理)的案件的赃款赃物,经检察长、公安局长批准,由检察院、公安机关做出书面裁决,予以没收。
(二)处理
一、凡是依法没收的赃款(包括有价证券)赃物,由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别开出清单,送交财政部门负责处理,并由财政部门写给收据,存入案卷备查。
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一律不得拍卖赃物。对财政部门处理的赃物,法院、检察、公安干部不准事先选购。
二、对贪污犯贪污的公共财物的处理,应该按照一九六四年一月二日《中央批转中央监委关于五反运动中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问题的处理意见的报告》和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五反”运动中追回赃款赃物财务处理办法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对走私案件的走私物品和罚金,仍按前司法部、对外贸易部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发出的《海关移送法院走私案件的几项规定》,统由海关处理。
三、对查获的下列物品,可以不交财政部门,经县以上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和公安局局长批准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罪犯用以进行犯罪的工具和留有犯罪痕迹的物品,需要作为罪证保存的,一般应当拍照存入案卷,原物随卷归档保管。
2.武器弹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加以拍照,照片存入案卷,原物送专门机关处理。
3.反动书画,有证据作用的,应当归档保管,无证据作用的,可以销毁。
4.黄色书刊图片,应指定专人另行保管,一俟案件办理结束,即行销毁或送有关单位。
四、对没收的各种生活供应票证,经领导审查后,分别送交有关部门处理或在案卷内注明,自行销毁。
五、对查获的赃款赃物,应该退还失主的,要积极寻找失主,退还失主本人或者丢失单位,不得借故不退。退还时,应该由领取人或领取单位写出收据,存入档案。
通知失主后,超过半年未来领取的,予以没收,送财政部门处理。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延期处理。
凡是已经送交财政部门处理的赃款赃物,以后如有失主前来认领,并经查证属实,由原没收机关从财政部门提回,予以归还。如原物已经卖掉,应该按卖价退还现款。
六、在办案中已经查明被犯罪分子卖掉的赃物,应当酌情追缴。对买主确实知道是赃物而购买的,应将赃物无偿追出予以没收或退还原主;对买主确实不知是赃物,而又找到了失主的,应该由罪犯按买价将原物赎回,退还原主,或者按价赔偿损失;如果罪犯确实无力回赎或赔偿损失,可以根据买主与失主双方具体情况进行调解,妥善处理。
(三)保管
一、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查获的赃款赃物,要指定专人保管,详细登记。登记时,要写明物品名称、片号、规格、数量、质量、特征及其来源。
二、保管人要认真负责,对赃款赃物必须经常进行检查清点,防止丢失、霉烂变质,不得借用、挪用、调换、私分和贪污自肥。
领导干部对赃款赃物的保管情况,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进保管工作。
三、对不能及时找到失主而又容易腐烂变质,和其他无法保管的赃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经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批准,先委托商业部门变卖,变卖的价款,暂予保存,待结案后一并处理。如无法变卖的,可以自行销毁。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拿吃拿用。对变卖的和自行销毁的赃物,必要时可拍照存档。大牧畜可以先委托生产单位饲养使用,结案后再作处理。
四、在案犯解送外地处理的时候,赃款赃物应该随案转送,不得交案交人不交赃,不便搬运的赃物,也可以暂存原地,只交清单,结案后由受案单位加以处理。
五、移交转送赃款赃物的时候,一定要办清接交手续,由接收人、保管人、办案人当面查点清楚,并在交接单据上共同签名。
为贯彻上述规定,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财政厅(局),应该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并经常检查督促,切实贯彻执行。本规定下达后,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关于没收和处理赃款赃物的规定》即予废止。

⑸ 诈骗犯在案发前归还的部分赃款是否计入诈骗数额中与予量刑

你看到的是老判决,且属于特殊情况
1996年最高法关于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对于多专次进行诈骗,并以后属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从中可以看出,成立要求1.多次诈骗 2.后次诈骗是为了过缓前次诈骗财物。此时考虑到犯罪的特殊目的,当时按这个司法解释处理。其他情形也不应按这一解释处理。同时你说的盗窃抢劫显然也不符合解释规定。退还赃物只能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进行处理。
但这条解释更多的是处于刑事政策方面的考虑,实质上是违背刑法法理的。我们认为犯罪既遂后返还赃物的,不影响既遂,也不会影响数额的认定,诈骗的数额应在既遂时确定。
11年最高院的最新司法解释中没有出现上述规定,基本上可以认为上述规定已经被废除(存在争议),在处理类似情节的诈骗数额的时候不必考虑退赃的情形。

⑹ 受贿退赃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受贿罪的法律规定条款如下:
《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对犯贪污罪的处罚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诉前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的发生,有第一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第二项、第三项规定情形的,可以从轻处罚。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项规定情形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⑺ 关于机关干部人员受贿退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

在认定及时退赃的及时性问题时,必须认识到“及时”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 时间间隔作为一个考量的重要因素,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考察受贿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陈述,综合作出退赃是否及时的判断。 认定退赃是否及时,具体来说,需要综合重点考量的因素包括:

1、收受到退还或上交的时间间隔

从受贿人收受贿赂到退还或上交贿赂的时间间隔,是判断退赃是否及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司法解释未对该时间间隔作出准确的时间界定,参照理论界的主流观点和办案机关的主流意见,该时间间隔可借鉴《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在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规定》的规定,界定为一个月内。但这一个月的期限仅是考量因素之一,不是唯一标准。

2、退还或上交的客观可能性

司法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受贿人基于不知情或盛情难却的情况下收受了财物,事后就决定退还给行贿人,但行贿人总是以自己出差在外等为由敷衍,导致受贿人退赃不能或者受贿人因自身不可抗力的原因不能及时退赃。出现这种情形的,不应当影响及时退赃的认定。如果受贿人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没有条件退还或上交时,等后来有条件退还或上交就退还或上交的,也算及时。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考量该因素时要避免为钻法律空子而故意制造不可抗力的情形发生。

3、反腐风声、反腐形势

在中央和地方反腐倡廉形势下,集中整治贪污腐败,一些贪腐的国家工作人员相继落马,这也给有过贪腐行为但尚未东窗事发的人员以压力而向行贿人退还赃款赃物,根据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认定退赃是否及时,也要考量受贿人退还赃款赃物是否是因为自身已经开始被调查或者身边人员已经被查处,迫于压力而退赃。

4、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收受贿赂金额大小、收受贿赂时的经济活动状况等

除了上述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需要予以考量。比如:收受贿赂金额大小。如果受贿人收受的贿赂金额很大,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经济环境下,一笔巨款几天就可能产生巨大效益,虽然几天就退还,但行贿人和受贿人的犯罪意图和犯罪目的已经实现,不影响犯罪既遂的认定。再比如:收受贿赂时的经济活动状况。这包括受贿人自身和亲朋好友的经济活动状况,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果受贿人的亲属正在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但限于经济实力有限,无法支付大额投标保证金,行贿人愿意提供资金,中标后即予以退还。虽然时间间隔很短,但行贿人和受贿人均如愿以偿,不影响犯罪构成。

认定及时性的排外情形

即构成以下任何一种情形就否定退赃的及时性:

1、先收受,见机行事决定是否退还或上交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受贿心态,在收受贿赂时限于客观条件或主观因素当场收下,事后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并不会被发现,也不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法律后果,产生侥幸心理,于是就持观望态度,根据反腐的形势和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一旦嗅到风吹草动就主动退还或上交,认为也是为时不晚的。这样的受贿心态无疑贻害无穷,也不应当因案发前退赃而构成退赃及时。办案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遇到此情况,应作为及时退赃的排外情形,否定退赃及时性,不适用《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

2、实收虚退,无退赃证据

办案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对行贿的事实可以通过受贿人的供述和行贿人的陈述相互予以印证,对行贿事实的证据提取也相对比较容易。但为了掩人耳目,受贿人和行贿人可能形成“攻守同盟”,在认定是否及时退赃的关键问题上,何时退赃是一个关键点,但实际上是否真的退赃了更是重中之重。不排除受贿人受贿后并未实际退赃,而通过口供企图印证退赃的事实。办案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涉及到存在退赃情形的行为时,要严格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确立的“重证据、轻口供”原则办案,查明是否有退赃的书证、实物证据等证据。

3、主动索贿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受贿人索取他人财物,即使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也构成受贿罪。且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索贿的从重处罚。可见主动索贿是法律严打的对象,一旦存在主动索贿情形,就说明受贿人有受贿的主观故意,即使其存在退赃情形,但不论其退赃有多么及时,有其他什么情节,均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综上,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准确认定退赃是否及时,需要考量的因素不仅限于单纯的时间概念,还要综合诸如退还或上交的可能性、涉案金额的大小等等因素,有时候这些因素会成为判断的关键。但如果出现了认定及时性的排外情形,则就不能构成及时退赃。总而言之,判断退赃是否及时的原则和落脚点都是犯罪主观方面,即判断是否有受贿的主观故意。



⑻ 根据最新司法解释,贪污受贿45万元能免于刑事处罚吗如果有积极退赃等

根据新司法解释,贪污受贿45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二)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三)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四)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五)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
(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前款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多次索贿的;
(二)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第二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受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三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贪污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受贿数额在一百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具有本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⑼ 杭州刑事律师:诈骗罪退赃怎么量刑

诈骗罪积极退赃可以从轻处罚,法律没有规定可以减刑。
《最高内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容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热点内容
缺乏道德的例子 发布:2025-10-10 01:15:15 浏览:302
准则于条例谈心谈话 发布:2025-10-10 01:02:46 浏览:685
八级专业英语法律硕士 发布:2025-10-10 00:32:54 浏览:677
中级经济法预算 发布:2025-10-10 00:25:18 浏览:309
浙江法律硕士点 发布:2025-10-10 00:12:08 浏览:758
司法所实习日志 发布:2025-10-10 00:12:04 浏览:701
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10-10 00:11:12 浏览:940
2014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发布:2025-10-10 00:10:09 浏览:160
河南兆旭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9 23:55:42 浏览:463
爱国道德讲堂心得体会 发布:2025-10-09 23:38:16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