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罚金回复

刑法罚金回复

发布时间: 2021-01-13 05:01:47

1. 刑法修正案九司法解释 怎样规定罚金刑

按《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袭(九)》 第三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三、将刑法第五十三条修改为:“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2. 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罚金怎么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罚金数额没有规定上限,只有下限。该解释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4号 自1998年3月17日起施行)第十三条关于罚金盗窃案件数额的规定已经不再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00]45号 2000年12月3日公布 自2000年12月19日起实施)

第一条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刑法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决定是否适用财产刑。

第二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如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处罚金。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罚金数额标准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

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但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第三条依法对犯罪分子所犯数罪分别判处罚金的,应当实行并罚,将所判处的罚金数额相加,执行总和数额。

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应当合并执行;但并处没收全部财产的,只执行没收财产刑。

第四条犯罪情节较轻,适用单处罚金不致再危害社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单处罚金:

(一)偶犯或者初犯;

(二)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三)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

(四)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的;

(五)被胁迫参加犯罪的;

(六)全部退赃并有悔罪表现的;

(七)其他可以依法单处罚金的情形。

第八条罚金刑的数额应当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九条人民法院认为依法应当判处被告人财产刑的,可以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决定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

第十条财产刑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

犯罪分子的财产在异地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委托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代为执行。

(2)刑法罚金回复扩展阅读

《解释》第6条第3项之规定,盗窃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1)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盗窃金融机构的;

(3)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4)累犯;

(5)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6)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7)盗窃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的;

(8)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

3. 刑法中 罚金和 没收财产,可以并用吗

没收财产,属财来产刑,他是源指将犯罪人个人所有的财物、现金、债权等财产全部或部分收归国有,不能涉及犯罪人以外的人的财产;没收全部财产的,还应当为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抚养的家属及子女留下很必要的生活费用,对犯罪人在没收财产前的正当债务,经债权人申请还可以归还;被判没收财产的,不得因任何理由向人民法院申请酌情减少或者免除。罚金,与没收财产同属财产刑,但其罚金的数额由犯罪情节决定,犯罪分子缴纳罚金,可借债缴纳,数额较大的,还可分期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的罚金,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犯罪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随时可以追缴,如果被判罚金,在遭遇到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罚金确有困难,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少或者免缴。

4. 刑法分则对罚金刑数额的规定分为几种情况:

刑法分则对于罚金数抄额袭的规定,则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无限额罚金制,即没有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完全由法官依据犯罪情节予以判处。
二是普通罚金制,也称限额罚金制,即规定了相对确定的罚金数额,法官只能在数额幅度之内依据犯罪情节决定应当判处的数额。
三是倍比罚金制,即以违法所得或犯罪涉及的数额为基数,然后以其一定的倍数或比例来确定罚金数额。

5. 刑法中的罚金可以免除吗

可以免除,但必须符合《刑法》的规定条件。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的,因遭遇不能抗版拒的灾祸等原因缴权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十二条【罚金数额的裁量】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第五十三条【罚金的缴纳、减免】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6. 刑事罚金的标准

1、罚金数额以判决书为准,电话通知不是法院的执行依据。
2、建议你搞清楚罚金、民事赔偿等区别。有的案件,罚金不多,但是民事赔偿很多。两者数额加起来就吓人了。i
3、另外,存在个人认知的问题,曾经有案件,当事人认为哪个东西不值钱,卖给收废品的,才几千,但是实际上却很值钱,价值几十万。
所以,你的描述,不足以作出判断。

7. 刑法罚金金额的法律依据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裁量罚金数额的一般原则,即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但对于罚金的具体数额未作规定。在刑法分则对罚金数额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
1.无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仅规定选处、单处或者并处罚金,不规定罚金的具体数额限度,而是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总则确定的原则——根据犯罪情节,自由裁量罚金的具体数额。在无限额罚金的情况下,根据前引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一千元;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判处罚金的,罚金的最低数额不能少于五百元。
2.限额罚金制。即指刑法分则规定了罚金数额的下限和上限,人民法院只需要在规定的数额幅度内裁量罚金。例如,刑法第170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类似规定在刑法分则中为数不少,主要集中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
3.比例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百分比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根据刑法第158条规定,对虚报注册资本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4.倍数罚金制。即以犯罪金额的倍数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刑法第202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根据这一规定,罚金数额取决于犯罪数额,犯罪数额越大,罚金数额也越高;反之,亦然。
5.倍比罚金制。即同时以犯罪金额的比例和倍数决定罚金的数额。例如,根据刑法第141条规定,对生产、销售假药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这类罚金数额的条文主要集中在刑法第三章第一节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

8. 刑法分则对于罚金刑的规定有哪四种方式

刑法分则对于罚金刑的规定有四种方式:
一是选处罚金,即将罚金规定为选择法版定刑,只能单独适用,不权能附加适用。
二是单处罚金,即罚金只能单独判处,此一情况只适用于犯罪的单位。
三是并处罚金,即罚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单独适用。
四是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即罚金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刑法第52条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9. 罚金的适用对象,刑法规定罚金数额有哪些

您好,从犯罪性质来上看,我国刑源法中的罚金主要适用于三种犯罪:
(1)经济犯罪
刑法分则第三章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共有90多个条文,基本上都规定了罚金的独立或附加适用。
(2)财产犯罪
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的侵犯财产罪,共有14个条文,其中9个法条规定了罚金,占条文总数的50%以上。
(3)其他故意犯罪
刑法分则第六章规定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共有90余个法条,其中约50%的法条规定了罚金。此外在我国刑法中,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第240条、第244条也规定了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关于罚金数额,我国刑法规定罚金的数额确定有三种方式:无限额罚金制、限额罚金制、倍比罚金制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10. 刑法修正案九罚金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罪作了立法完善,其中第四十五条关于行贿罪条款所作修改的规定,完全保留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次审议稿)中有关行贿罪条款修改的相应表述。

一、行贿罪立法修改的背景与目的

贿赂犯罪中,行贿与受贿既具有对合性,又存在互动性。受贿犯罪率居高不下,与行贿活动猖獗是密不可分的。从司法实践看,相关调查统计的数据表明,对于行贿犯罪不仅刑事追诉率低,而且对行贿人的量刑亦明显偏轻。有鉴于此,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惩处以遏制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关于刑法修正案(九)的说明中就明确指出: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反腐败工作,完善惩治腐败法律规定的要求,为加大惩处腐败犯罪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惩腐肃贪提供法律支持。此可谓行贿罪立法修改目的之官方权威回应。

二、对行贿罪立法修改的解读

1.增设罚金刑使刑罚配置更完善

现行刑法对行贿罪并未规定罚金刑,罚金刑作为我国附加刑的一种,其本质就是通过剥夺犯罪分子的金钱,使其受到财产上的惩罚。从犯罪预防的角度,罚金刑对于贪利型犯罪无论从特殊预防还是一般预防的角度来说,均能起到重大作用,而行贿则是一种典型的贪利犯罪。纵观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刑法,如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均普遍规定了对行贿罪的罚金刑,尤其在欧美国家,行贿罪的罚金刑适用率达到了将近百分之八十。

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罪增设罚金刑,不仅是顺应世界反腐犯罪刑罚发展趋势,完善了行贿罪的刑罚配置,而且消除了行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时直接并处没收财产这一规定的突兀感,使得行贿罪附加刑种的衔接更加有序、合理。此次刑法修正案(九)在行贿罪中增设罚金刑,给人的直观感受是加大了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力度,但笔者以为,增设罚金刑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合理配置财产刑,与自由刑实现了更好地互补,从而可以达到更好的刑罚效果。

2.严格从宽处罚情节的适用条件

现行刑法对行贿罪规定了从宽处罚的条件,即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出于刑事侦查及侧重打击受贿犯罪等因素考虑,前述规定具有特定价值,但由于该规定的内容过于原则性,司法实践中滥用从宽处罚规定的情况较多,致使对行贿犯罪打击不力。

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罪从宽处罚规定的修改正是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回应。从立法修改的内容来看,对于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将从宽的幅度由原来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限缩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进一步严格控制免除处罚的适用。应当说,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罪从宽处罚规定的修改,其初衷值得肯定,方向也是正确的,但在修改内容上仍值得商榷。

三、对行贿罪新规的思考与建议

1.关于罚金刑

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罪增设的罚金刑采用了强制并处式与无限额罚金制。无限额罚金制看似在司法实践中可以更加灵活,但进一步斟酌该规定,仍会发现存有弊端。

首先,无限额罚金制不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刑法规定应当具备明确性的特点。但由于无限额罚金制对于罚金刑没有“量”上的限制,导致罚金刑的确定仍存有不明确性,从而不利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其次,无限额罚金制有违刑法谦抑性原则。刑法谦抑性原则要求刑罚应当具有一定限度,防止出现“刑罚过剩”的现象。尽管我国刑法第五十二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罚金刑的裁量做出了一定限制与规范,但在无限额罚金制情况下,司法裁量中仍容易出现罚金数额与行为社会危害性不相称的情形,甚至有可能出现罚金刑滥用的危险。

最后,从法律可预测性的角度而言,由于无限额罚金制对于罚金数额的确定不够明确,因此国民无从得知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具体刑罚后果是什么,从而不利于实现刑罚的一般预防。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对行贿罪的罚金刑应规定采取倍比罚金制,此制度既可以确保法的稳定性、明确性,在实践中也简便易行,便于司法统一。具体而言,即以行贿数额为基数,将罚金数额规定为行贿数额的数倍。当然,也有人提出应以行贿人已获得的不正当利益或者即将获得的不正当利益为基数来计算罚金数额,但由于行贿人获取的不正当利益往往无法以金钱来衡量,故此种提议在司法实践中将缺乏可操作性。

2.关于特别自首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行贿罪从宽处罚情节因在成立条件上符合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的本质特征,但在从宽处罚的幅度上又大于普通自首制度,故被称之为特别自首。

通过对比修改前后的法律条文发现,行贿罪特别自首的规定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修改:一是对于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在从宽处罚的幅度上进行了调整,即延伸了下限,缩紧了上限。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对行贿人免除处罚的三种情形,即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前提下,犯罪较轻或者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的。

仔细对比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一稿)与通过的正式文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对于免除处罚情形的表述,正式文本中去掉了第一稿中“检举揭发行为”这一词句。笔者以为,此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该词句主要见于刑法中关于立功的表述,侧重指行为人向办案机关检举揭发与己无关的他人犯罪行为,而前述条文中因“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与“有重大立功表现”这两者系并列表述,故前者应当是指行贿人对侦破与己相关的重大受贿犯罪起到关键作用,此时再用“检举揭发行为”这一词句便不恰当了。另外,行贿人即便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同时又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但综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可能仍不宜对行贿人免除处罚,故出于这种考虑,在草案的二次审议稿及后来的正式文本中增加了减轻处罚的规定,即规定为“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来源找法网:网页链接

但这种做法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对于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且犯罪较轻的,其法律后果规定为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与刑法总则关于自首制度的规定相矛盾,因为刑法总则中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因此,笔者建议行贿罪特别自首规定应表述为:“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免除处罚。”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可考虑将行贿罪特别自首规定简单表述为:“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具体情形,则由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热点内容
缺乏道德的例子 发布:2025-10-10 01:15:15 浏览:302
准则于条例谈心谈话 发布:2025-10-10 01:02:46 浏览:685
八级专业英语法律硕士 发布:2025-10-10 00:32:54 浏览:677
中级经济法预算 发布:2025-10-10 00:25:18 浏览:309
浙江法律硕士点 发布:2025-10-10 00:12:08 浏览:758
司法所实习日志 发布:2025-10-10 00:12:04 浏览:701
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10-10 00:11:12 浏览:940
2014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发布:2025-10-10 00:10:09 浏览:160
河南兆旭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9 23:55:42 浏览:463
爱国道德讲堂心得体会 发布:2025-10-09 23:38:16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