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人与

刑法人与

发布时间: 2021-01-13 06:08:27

刑法中法定代理人和诉讼代理人有什么区别

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是有区别的。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产生的根据不回同、被代理人的范答围不同、代理人的范围不同、在诉讼中的权限范围不同。
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区别:
1、两者之间产生的根据不一样。法定代理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是固定的;诉讼代理人基于委托产生,是不固定的。
2、被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法定代理人中被代理人是无、限行为能力的人。诉讼代理人的被代理人对行为能力没有限制。
3、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预先规定好的,被代理人的监护人,父母、有责任的监护单位等;诉讼代理人广泛,如律师、公民、单位、亲友。
4、权限范围不一样。法定代理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不受被代理人意思表示的约束(很多权利可以自己独立行使,如申请回避权、上诉权(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都有,例如,一审后被告人表示不上诉,法定代理人上诉,则二审上诉人是法定代理人,但需注明一审被告人是谁))。
诉讼代理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由被代理人进行授权,受被代理人的意思约束,若无具体授权,则无请求权、和解权、变更权等实体权利。

Ⅱ 刑法保人“与本案无牵连”,亲属算有牵连吗

保证金是肯定要交的.亲属也能做担保.而且保证会最后会退给你的 这就是保证金起的作用.是担保而不是买人

Ⅲ 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版人人平等的原则权。

1.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民法、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有何区别

从两个侧重点来进行区别。首先我们认为,民法是通过设定平等主体之间专的权利义务来保属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的。由于人身权是属于绝对权,民法对于人身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对于除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主体设定义务来实现的。那么 违反了民法设定的义务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比较常见的类型就是侵权责任。但前提是侵犯人身权的行为没有触及刑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的主体为侵权人与相对人。
其次,刑法对于人身权的保护,更多的是体现国家强制力的特点,同时,只有在人身权收到极大的侵害时才涉及刑法保护的问题。因为此时人身权遭受侵害已经上升到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高度,比起民事中的侵权,更为严重。此时国家介入诉讼,。刑事诉讼的主体为国家和犯罪嫌疑人。
通俗的说,从形式上来看,民法主要通过设定义务来保证相应的人身权利,侧重于事前保护。而刑法主要通过对义务主体违反义务后的惩罚来进行规制,具有相当的严厉性。而且违反民法规定的义务承担民事责任,始终限定在当事人之间,而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的时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此时国家机关介入诉讼。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

Ⅳ 刑法中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有先后顺序吗

我国刑法是属地原则为主,属人与保护原则为辅。没有先后之分。

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有何区别

楼上2位,人家问抄的是区别袭呵呵!!朋友你好,刑法要改的话不是那么容易在开人大的时候要走很烦琐的程序,通过的要求也很高,而修正案通过就容易的多,并且每次需要修改或者增加的地方不多的话,也用不了杀鸡用牛刀去修改刑法,用增补的方法搞修正案就行了(比如97年的新刑法就是认为老的已经有大量内容不适应了,所以才把整部都改了)!!!修正案就像是你身体里有点小毛病而去服用的药,没有必要开刀把整个内脏都换了呵呵!!!!!!

Ⅶ 在刑法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有何区别 人和被告人的

我国法律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所以,在法院判决之前一律统称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起诉后称“被告人”)。只有在判决有罪以后,才能称“罪犯”或者“犯罪人”。

Ⅷ 论述刑法行为人在事实上的处理原则

一、事实认识错误概述
事实认识错误,简称事实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的有关事实情况的认识错误。关于事实错误的分类,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是依据错误的具体表现形式把事实认识错误划分为客体错误、对象错误、手段错误、行为性质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等五大类。笔者曾撰文指出,对“事实错误的分类应当采用六分法,即在通说的基础上,再加上主体错误”。除了客体错误以外,对各种事实错误还可以以错误发生的实际情形为依据进一步分类。
二、国外刑法理论关于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
关于事实错误的处理,在英美法系刑法中,通过判例逐步确立了一条规则,即“错误可以成为被告人不具有法律规定的被指控犯罪的犯罪意图的辩护理由。”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对事实错误的处理主要有三种意见:具体符合说、抽象符合说和法定符合说。其中,法定符合说认为,即使行为人主观的认识与客观实际不完全一致,但只要法律性质相同,就可以依据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认定其故意犯罪既遂。当二者不一致时,才以想象竞合犯处理。该说充分强调了犯罪构成在定罪上的重要性,又不拘泥于理论定式,因此更具合理性。
三、我国关于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
我国刑法理论处理事实错误的通说是“主客观相统一说”,该说认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而判断行为人主客观是否统一的标准只能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当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在犯罪构成上不符时,就可以肯定行为人主观与客观是不统一的,从而排除行为人对实际发生事实的故意责任;反之,当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与客观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如果二者在犯罪构成上被认为是相同的,就可以肯定行为人主客观方面是统一的,行为人对实际发生的事实就应承担故意犯罪既遂的责任。

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诉讼法有何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诉讼法的区别:
刑法是实体法,诉讼法是程序法,现行法律规定专,实体法属和程序法地位相同,不过在内容上刑法要严厉些。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诉讼法指的是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是打官司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热点内容
缺乏道德的例子 发布:2025-10-10 01:15:15 浏览:302
准则于条例谈心谈话 发布:2025-10-10 01:02:46 浏览:685
八级专业英语法律硕士 发布:2025-10-10 00:32:54 浏览:677
中级经济法预算 发布:2025-10-10 00:25:18 浏览:309
浙江法律硕士点 发布:2025-10-10 00:12:08 浏览:758
司法所实习日志 发布:2025-10-10 00:12:04 浏览:701
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同工同酬 发布:2025-10-10 00:11:12 浏览:940
2014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发布:2025-10-10 00:10:09 浏览:160
河南兆旭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10-09 23:55:42 浏览:463
爱国道德讲堂心得体会 发布:2025-10-09 23:38:16 浏览: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