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海商法案例分析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1-13 23:59:55

㈠ 海商法案例问题,每问100字以上(回答好追加高分)

争议焦点:承运人装载甲板货是否可以享受免责与责任限制权利;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别。

1. 对于装载在舱面的10辆轿车的损坏,A应赔偿。赔偿额为200000美元。

分析:A将部分轿车装载在舱面,并未征得B的同意, 也不符合航运惯例。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五十三条 承运人在舱面上装载货物,应当同托运人达成协议,或者符合航运惯例,或者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承运人依照前款规定将货物装载在舱面上,对由于此种装载的特殊风险造成的货物灭失或者损坏,不负赔偿责任。

承运人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将货物装载在舱面上,致使货物遭受灭失或者损坏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五十九条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不得援用本法第五十六条或者第五十七条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

由此可以得出对于该10辆轿车,A丧失赔偿责任限制。故应全额赔偿。

2. 对于在舱内因互相碰撞挤压而造成损坏的10辆轿车, A不必赔偿

分析:, 由于风浪太大, 致使舱内有10辆小轿车发生移动而互相碰撞挤压,经事后鉴定,均已完全报废

事后查明:承运人对于舱内轿车的积载,并无不当。

这10辆轿车的损害是由于海难,承运人免责。故A不必赔偿这10辆轿车的损失。

3. 对于遭海水浸泡而损坏的10辆轿车,A不必赔偿。

分析:这10辆轿车的损失是由于船员在管船过程中发生的失误所造成。属于管船过失,故A不必赔偿。

4. 对于掉落舱底而损坏的10辆轿车,A应赔偿。赔偿额是52000美元。

分析: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船长下令将未受水湿的汽车移致二层舱.但在搬移过程中, 由于操纵吊机的船员因连续抗风, 过度疲劳,因而错误地按动了按钮,又致使10辆汽车掉落舱底,完全毁坏.

为了货物过多受损而转移货物属于保管货物的行为。此时发生的过失属于管货过失,承运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B所提供的货物发票等证据,小轿车的到岸价格(CIF 大连)为20000美元/辆;该小轿车每辆毛重2000公斤.

B未直接提供提单来证明小轿车的价格,说明其未将小轿车的价格写在提单上,故根据我国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承运人对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坏的赔偿限额,按照货物件数或者其他货运单位数计算,每件或者每个其他货运单位为666.67计算单位,或者按照货物毛重计算,每公斤为2计算单位,以二者中赔偿限额较高的为准。但是,托运人在货物装运前已经申报其性质和价值,并在提单中载明的,或者承运人与托运人已经另行约定高于本条规定的赔偿限额的除外。

计算如下:

按件:666.67*10=6666.7

按毛重:2000*10*2=40000

故A应赔偿的金额是40000*1.3=52000美元

㈡ 案例分析:一道关于海商法的案例分析题! 请问, (1)说明本案诉讼发生在哪个环节上,原被告分别是谁

(1)本案的诉讼发生在提单签发环节上,原告为B公司,被告为A公司和C公司。
(版2)买卖合同适用权《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因为中国和加拿大均是该公约缔约国,在双方没有明确排除适用的情况下,公约自动适用。
(3)承运人C公司的理由不成立。备运提单是指承运人已收到托运货物等待装运期间所签发的提单,又叫收货待运提单。这种提单没有肯定的装货日期,银行一般不接受备运提单。从题干中可知,承运人签发的提单载有“已装船提单”字样,实质上已构成一份已装船提单。
(4)构成预借提单。预借提单是指提单在货物尚未全部装船时,或者货物虽然已经由承运人接管但尚未开始装船的情况下签发的提单。
(5)途中损失由买方承担。CIF条件下,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风险转移给买方。(本题日期是2000年,所以适用INCOTERMS2000,如果是INCOTERMS2010则是货装船上风险转移)。
(6)被告方应赔偿买方未向其下家履行合同所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预期利润和赔偿,及因转卖货物导致的损失。

㈢ 海商法案例分析

答案: 根据1924年海牙规则的规定,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义务主要有两项:其一。承运人必须在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克尽职守,使船舶适航。其二,承运人在航行中应谨慎管货。本案涉及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是船舶的适航问题。船舶的适航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首先指船舶必须在设计、结构、条件和设备方面经受得起航程中的一般风险;其次还要配备合格、健康的船长和合格的船员,船舶航行所用的各种设备必须齐全,燃料、淡水、食品等供应品必须充足,使船舶能安全地把货物运到目的地;船舶的适航性还包括适宜载货,即适宜于接受、保管和运输货物。如果承运人没有尽到以上应尽之义务,船舶在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即处于不适航状态,因此而引起的货物损失,承运人应负责赔偿。

本案承运人以Q轮在开航前和开航时具有各种有效证书为据,证明自己已克尽职守使船舶适航是不成立的。上述证书只能作为船舶适航的初步证据,但要最终确定船舶是否真正适航,还要考虑船舶、船员、货舱等设备的技术状况是否与特定的航线和航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Q轮在开航前收到的一份远航建议书已明确指出Q轮航行中将会遭遇大风暴,而船舶装运的又是易受潮的玉米,船长仅以有关证书为据轻率判断船舶将适应未来的航行是错误的。Q轮抵海口港后的检验证实:货舱盖严重锈蚀并有裂缝,舱盖板水密胶条老化、脱开、变质、通风箱不水密。船舶设备方面的这种缺陷显然需要较长的物理、化学变化方可形成,并非在本航次中骤然出现的。因此可以推断:Q轮在加拿大温哥华港开航前和开航当时上述缺陷既已存在,船舶不适宜接收、保管和运输货物,即处于不适航状态。由于承运人在提单中载明提单适用海牙规则,因此应按该规则来处理本案纠纷,货物的损失应由承运人负责赔偿。

【小结】本案涉及承运人的主要义务是船舶的适航问题。如果承运人没有尽到应尽义务,船舶在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即处于不适航状态,因此而引起的货物损失,承运人应负责赔偿。

㈣ 海商法船舶物权案例分析

1.该船舶上存在的船舶担保物权有:
(1)船舶优先权:船员享有的对50万元人民币工资的支付请求权;和该船因碰撞按过失比例应当向对方承担12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责任,对方享有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2)船舶留置权:船厂对基于修理而产生的对200万元人民币修理费的支付请求权。
(3)船舶抵押权:银行享有的对1000万元人民币抵押贷款的债权请求权。
【注意】bschoolk答案基本没错,但是忽略了一项船舶优先权,即碰撞产生的责任也属于船舶优先权,属于海商法第22条规定的“(五)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2.价款的支付顺序,按照先拍卖费用等、再船舶优先权、再船舶留置权,再船舶抵押权的顺序是没有错的,bschoolk分析正确,同时要在船舶优先权里面加上他遗漏的那个,排在船员工资之后,因为船舶优先权是有顺序的,船员工资是第一顺序。同时要注意,并不是说船舶优先权同一顺序的就不分先后,海商法第22条对第(四)项及救助报酬请求权是有特别规定的(当然,这里没有涉及),也就是海商法第23条“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所列各项海事请求,依照顺序受偿。但是,第(四)项海事请求,后于第(一)项至第(三)项发生的,应当先于第(一)项至第(三)项受偿”,所以补充回答一下。
此类题目其实只要看看《海商法》的法条就可以解答了。

㈤ 海商法案例题求解!

1. 属于船抄舶优先权。
2. 船舶优袭先权优于船舶抵押权受偿。
3. 船舶优先权的清偿顺序是:船员工资>港口规费>救助款项>碰撞损失。

参考资料:
1.《海商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享有优先权的内容是:
一、船长、船员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编人员,根据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所产生的工资、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遗反费用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给付请求;
二、在船舶营运中发生的人身伤亡的赔偿请求;
三、船舶吨税、引航费、港务费和其他港口规费的缴付请求;
四、海难救助费的救助款项的给付请求;
五、船舶在营运中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财产赔偿请求;

2, 船舶优先权的受偿顺序,又叫船舶优先权的位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先权竞合时,如何决定其效力的优劣次序问题。我国《海商法》第23条对此作了如下安排:前述5项海事请求,依照顺序受偿,但是,第4项海事请求,如果后于第1、2、3项发生的,应当先于第1、2、3项受偿;第1、2、3、5项中有两个以上海事请求的,不分先后,同时受偿;不足受偿的,按照比例受偿。第4项中有两个以上海事请求的,后发生的先受偿。

㈥ 谁帮我解答这题海商法的的案例分析题

1:有效 :自愿 协商 内容全部合法
2:明确 :合同规定:属于该船的所有技术证书、设备、备回件、物料和技术资料等答,无论在船上还是在岸上,均应随船交给乙方.
3:无效, 属于私人物品 不属于该船设备
4:(看下问回答才知:就是代购设备所属权)
5:具体还得看代购设备是在合同签定前购还是在合同签定后购
.(.........交船前........代购........ 很有可能是在之后, 不过签定合同和交船有一个时间差 :2000年1月20日签订合同 -2001年1月25日13:00时在黄埔港交船完毕,另外,还得看合同内容对于这个时间差内是如何规定的,如果无规定,就属于乙公司)

㈦ 海商法案例题 急求答案

预借提单是指在货物尚未全部装船,或者货物虽已由承运人接管,但尚未开始装回船的情况下签发的已装船提答单,而根据以上的描述,A公司是不可能预借提单的,因为A公司为买方而不是发货人,是不可能预借提单,我推测A公司是凭借提单的副本加保函将货物提走的,而并非是预借提单。现回单如下:
1、原告B公司是可以以C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的,因为C公司为承运人,承运人应在放货时回收全部正本提单,而C公司在没有回收任何正本提单的情况下放货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而B 公司是正本提单的持有人,也就是该票货物的所有权人,是有权利要求承运人根据正本提单放货的,承运人无单放货侵犯了B公司对货物的所有权
2、法院很有可能判决承运人承担无单放货的责任,也就是说很很能要求承运人按照货物的实际价值对B公司进行赔偿
3、在该案中,A公司与B公司之间是买卖合同公司关系,A公司与C公司之间是运输合同关系,如果在买卖合同中有有效的仲裁条款,B公司是应当以仲裁方式来解决其与A公司之间的纠纷的,是否可以选择仲裁方式的关键在于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若根据该约定能确定唯一的仲裁机构,该仲裁条款有效。

㈧ 海商法案例题 非常急

1.b和c公司都应该是有请求权的,b公司虽然无法施救,但一直在旁守候,虽没有做出有回形的效果,但仍答然有权请求报酬,属于无形效果,因为至少救助方至少给予了精神上的援救。c公司救助行为有效果,因为c公司打捞上了并行和化肥,且救助了人命
2.义务人有船舶所有人,获救财产的所有人,
3.冰箱的货主虽然弃货,但仍有支付救助费用的义务,如不支付,救助人可以留置冰箱,并拍卖
4.特别补偿应该分为两部分理解,区别在于救助是否有防止污染发生的效果,就本案而言,由于汽油,柴油全部泄漏或破桶,那么救助基本是没有效果的,如果救助费不足以弥补救助人的成本,救助人有权请求船东补偿差额。
5.获救财产有冰箱和化肥
6.救助合同有效,符合《合同法》的规定,由双方自愿签订,意思表达一致,且真是

㈨ 海商法案例分析

1承运人只要尽到谨慎管货的义务和开航前和开航当时船舶是适航的可以免责
2.水渍险承保范围应包含天灾造成的部分货损,保险公司应当赔付

㈩ 海商法2案例分析

1.承运人无需对甲货主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在大连港开航前和开航当时,承运人已经履行了谨回慎处答理使船舶适航的义务。而在中途港广州港,对于甲货主来说,是属于船舶航行之中,此时发生的火灾属于管船过失。
因此,承运人不承担甲货主的损失。

2.承运人需对乙货主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在中途港广州港,对于乙货主来说,属于开航之前,因此承运人有使船舶适航的义务。此时发生的火灾使船舶处于不适航的状态。
因此,承运人应承担乙货主的损失。

热点内容
行政诉讼法及实物 发布:2025-10-09 17:46:18 浏览:921
行政法日期问题 发布:2025-10-09 17:36:32 浏览:981
司法部发检 发布:2025-10-09 17:33:35 浏览:456
经济法题目拟写合同 发布:2025-10-09 17:29:19 浏览:154
小学生道德讲堂体会 发布:2025-10-09 17:18:49 浏览:75
新编经济法教程2019年 发布:2025-10-09 17:09:13 浏览:768
园林公司法律分析 发布:2025-10-09 16:37:01 浏览:685
则依法治国 发布:2025-10-09 16:28:25 浏览:846
法官执业环境 发布:2025-10-09 16:23:48 浏览:932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周峰上海 发布:2025-10-09 16:10:50 浏览: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