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诈骗罪量刑
① 一般诈骗罪金额达到多少可以立案
诈骗超过2千元以上可以按治安案件处理。3000元以上就可以够刑事立案。
诈骗回罪的立案标答准金额: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诈骗罪量刑扩展阅读:
以下诈骗情节属于特别严重的:
1、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2、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3、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4、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5、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② 福建省高院对于合同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是什么
1、审判实践中,金融诈骗犯罪的数额标准仍按照 《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专 》 的规定判处,因此属,在合同诈骗罪的数额标准没有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前,也可以参照金融诈骗犯罪的数额规定判处。即,个人进行合同诈骗数额在 5 千元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合同诈骗数额在 5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合同诈骗数额在 20 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2、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诈骗刑事案件的数额标准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达五千元,十万元,五十万元的,分别认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③ 一房二卖能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一、一房二卖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
(1)犯罪主体:大多是二手房买卖中的自然人
涉及”一房二卖“的刑事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二手房交易中,且被告人多是自然人。毕竟一手房交易中作为出售人的房产开发商相对比较有信誉和资质,即使存在一房二卖,一般也容易被认为是民事纠纷。但仍有判决开发商在一房二卖中构成犯罪的案例。
(2)罪名:合同诈骗罪
卖房人通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形式收取他人购房款,事后又将房屋过户给其他购房者,极容易构成合同诈骗罪。
刑法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房二卖”中行为人构成合同诈骗罪,依然要满足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即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处分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
因此,要认定“一房二卖”的行为人构成犯罪,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出卖人具有非法占有购房款的主观目的,购房者存在认识错误;出卖人实际取得购房款。
(3)构罪形式
A.出卖者非房屋实际产权人,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B.出卖人伪造房屋权属凭证,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C.出卖者已将房屋实际出售过户给他人,又与他人签订合同,收取购房款的;
D.出卖者与他人签订合同后,不履行房屋交付和过户义务,逃匿和拒不退还购房款的;
E.出卖人明知没有还款能力,将房屋重复抵押或出售,获取贷款或者购房款的;
(4)排除情形
下列“一房二卖”应当作为民事纠纷,不应当认定为犯罪:
A.出卖人作为实际房屋所有人,与他人签订多份合同,将房屋选择过户给一人,对其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退还房款的;
B.出卖人虽未将房屋过户登记给买受人,但已实际交付买受人,且不影响买受人实际使用的;
C.名为房屋买卖,实为以房抵债的。
二、如何认定一房二卖的合同效力?
合同一经签订,关于房屋买卖的法律关系就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开发商又将房屋卖给他人,属于严重的违约行为,购房者在选择签订购买该房屋,事先可能是付出了一定的财力和精力的,如果不能购买该房屋再选择其他房屋,也会给购房者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开发商一房二卖的情况下,购房者可以到法院起诉开发商,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认购协议,同时还有权要求开发商支付违约金。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根据此条规定,买卖合同因出卖人与买受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除违反《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以外,即使一物存在多重买卖行为也均应认定有效,并不涉及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不动产买卖也是如此。从单个合同看,合同是有效的。但是由于“一房二卖”,造成没有交付的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其根本原因是出卖人的不诚信行为造成的,对此应当重点惩处。《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一)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
④ 谁有金鹰国际诈骗案宁夏高院的二审判决书
王细牛有 补充: 新华社银川9月29日电(记者武勇)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久前对原金鹰集团高管郑泽等人合同诈骗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原金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郑泽及该公司股东、高管人员田玮、严胜等人的上诉,维持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目前,判决已生效。 银川市中院在今年8月21日一审以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主犯郑泽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田玮有期徒刑12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同案犯严胜、徐兵、吴霞、袁滨、许春雷分别被判处12年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人民币20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罚金。郑泽、田玮等人不服,提出上诉。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上诉人郑泽伙同田玮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无实际履行合同能力的真相,于2000年在香港注册只有1万港元资本的香港金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并使用伪造的资信证明等文件虚构资金实力,先后欺骗宁夏、内蒙古两地有关部门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郑泽等人又以上述项目为诱饵,在对金鹰集团进行虚假宣传包装的基础上,以先履行小额合同和部分履行合同等手段诱骗相关单位和个人与其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在2001年至2007年间,郑泽等被告人采取招标后不开标,非法占用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恶意拖延及拒绝支付工程、材料款;编造购房合同、套取银行按揭贷款;以高利回报诱骗被害人交纳商铺租赁转委托经营保证金,以及违法销售贵宾卡、违法预售房屋等手段实施合同诈骗。 补充: 被告人郑泽共骗取宁夏、内蒙古两地土地出让金及相关被害人资金总价值17.09亿多元;田玮、严胜等6名同案犯,参与合同诈骗,所涉合同诈骗金额均属特别巨大。 郑泽等人还采取虚列财务支出,以假发票冲抵个人借款,购买高档轿车、房产及消费等手段,转移、挥霍被害人交付的钱财计9000余万元。案发前,郑泽秘密转移宁夏宾馆改造及金鹰国际村开发股份,图谋套取现金转移境外,并隐匿、转移涉案证据,企图逃避法律追究。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审被告人郑泽、田玮、严胜等人的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均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各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原审判决认定各被告人犯合同诈骗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适用法律正确,刑罚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故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近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⑤ 最高院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怎么解释的
有下列来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自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 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 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法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⑥ 到公安局报案,以诈骗名义,应该到经侦还是刑侦
诈骗应去经侦立案,但诈骗属于刑事犯罪行为,在刑侦也可以立安。作为公民,只要向公安机关报案就可以了,至于由刑侦或是经侦承办由公安机关去指派。
诈骗罪按行骗方式分别由经侦和刑侦办理。
根据《公安部有关内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的规定》属于经侦部门管辖诈骗罪的范围是:
1、合同诈骗案;
2、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案;
3、集资诈骗案;
4、贷款诈骗案;
5、票据诈骗案;
6、金融凭证诈骗案;
7、信用证诈骗案;
8、信用卡诈骗案;
9、有价证券诈骗案;
10、保险诈骗案。
其余的诈骗案都由刑侦承办。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诈骗罪量刑扩展阅读: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北京市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发布的在1998年7月实施《北京市关于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抢劫罪等八种侵犯财产犯罪的数额标准》,关于八种侵犯财产的文件中规定:
1、关于诈骗罪犯罪数额(以人民币计算)认定标准,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二十万元以上。
2、数额是认定侵犯财产犯罪的重要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除根据侵犯财产数额外,还应当根据犯罪的其他具体情节以及诈骗罪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等,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定罪量刑。
河南省
对于诈骗犯罪,我们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00元、5万元、50万元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66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
上海市
1997年4月24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司法局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对上海市认定诈骗犯罪具体数额标准作如下规定: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4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在2千元以上不满4千元,并有诈骗前科或引起自杀、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的,也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单位诈骗公私财物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诈骗公私财物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⑦ 最高法院关于1996年诈骗罪司法解释中合同诈骗部分是否有效的答复
最高人民法院根据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版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权决定》的有关规定,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1996年《解释》),其中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规定。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97年对1979年刑法进行了修订,其中,将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罪。最高人民法院至今尚未明令废止1996年《解释》。199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通知第五条规定:“修订的刑法实施后,对已明令废止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和补充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原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不再适用。但是如果修订的刑法有关条文实质内容没有变化的,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在没有新的司法解释前,可参照执行。其他对于与修订的刑法规定相抵触的司法解释,不再适用。”由于刑法修订后最高人民法院尚未对合同诈骗罪作出新的司法解释,根据该通知规定,对于1996年《解释》中有关合同诈骗犯罪部分,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可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