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貸款企業受政策法規的影響越大

貸款企業受政策法規的影響越大

發布時間: 2021-02-01 19:52:36

Ⅰ 什麼叫貸款政策,影響貸款政策的因素是什麼

貸款政策是指商業銀行指導和規范貸款業務、管理和控制貸款風險的各項方針措施和程序的總稱。而影響貸款政策的因素主要有6個方面的因素。

一、貸款政策的影響因素:商業銀行的管理者在制定該行的貸款管理政策時,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
1.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的財政、貨幣政策
2.銀行的資本金狀況
3.銀行負債結構
4.服務地區的經濟條件和經濟周期
5.銀行貸款人員的素質
二、貸款政策其基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貸款業務發展戰略
1、銀行貸款政策首先應當明確銀行的發展戰略,包括開展業務應當遵循的原則、銀行希望開展業務的行業和區域、希望開展的業務品種和希望達到的業務開展的規模和速度。
2、在銀行的貸款政策文件中都開宗明義地指出,貸款業務的發展必須符合銀行穩健經營的原則,並對銀行貸款業務開展的指導思想、發展領域等進行戰略性的規劃。
3、貸款業務發展戰略,首先應明確銀行開展貸款業務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在明確了銀行貸款應遵循的經營方針的基礎上,還必須根據需要和可能,確定銀行貸款發展的范圍(包括行業、地域和業務品種)、速度和規模。

(二)貸款工作規程及許可權劃分
為了保證貸款業務操作過程的規范化,貸款政策必須明確規定貸款業務的工作規程。貸款工作規程是指貸款業務操作的規范。
1、貸款程序通常包含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貸前的推銷、調查及信用分析階段。這是貸款科學決策的基礎;
第二階段是銀行接受貸款申請以後的評估、審查及貸款發放階段。這是貸款的決策和具體發放階段,是整個貸款過程的關鍵;
第三階段是貸款發放以後的監督檢查、風險監測及貸款本息收回的階段。這一階段也是關繫到貸款能否及時、足值收回的重要環節

2、貸款的規模和比率控制
評判銀行貸款規模是否適度和結構是否合理,可以用一些指標來衡量。主要有:
1)貸款/存款比率。這一指標反映銀行資金運用於貸款的比重以及貸款能力的大小。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銀行的這一比率不得超過75%。
2)貸款/資本比率。該比率反映銀行資本的盈利能力和銀行對貸款損失的承受能力。我國中央銀行根據《巴塞爾協議》規定的國際標准,確定商業銀行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之比不得低於8%,核心資本與加權風險資產之比不得低於4%。
3)單個企業貸款比率。該比率是指銀行給最大一家客戶或最大十家客戶的貸款占銀行資本金的比率,它反映了銀行貸款的集中程度和風險狀況。我國中央銀行規定,商業銀行對最大客戶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金的15%,最大十家客戶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銀行資本金的50%。
4)中長期貸款比率。這是銀行發放的一年期以上的中長期貸款余額與一年期以上的各項存款余額的比率。它反映了銀行貸款總體的流動性情況,這一比率越高,流動性越差;反之,流動性越強。根據目前我國中央銀行的規定,這一比率必須低於120%。

3、貸款的種類及地區
貸款的種類及其構成,形成了銀行的貸款結構。而貸款結構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銀行貸款政策必須對本行貸款種類及其結構作出明確的規定。
貸款地區是指銀行控制貸款業務的地域范圍。銀行貸款的地區與銀行的規模有關。大銀行因其分支機構眾多,在貸款政策中,一般不對貸款地區作出限制;中小銀行則往往將其貸款業務限制在銀行所在城市和地區,或該銀行的傳統服務地區 。

4、貸款的擔保
貸款政策中,應根據有關法律確定貸款的擔保政策。貸款擔保政策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
1)明確擔保的方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有:保證人擔保、抵押擔保、質押擔保、留置以及定金;
2)規定抵押品的鑒定、評估方法和程序;
3)確定貸款與抵押品的價值的比率、貸款與質押品的比率;
4)確定擔保人的資格和還款的能力的評估方法與程序等等。

5、貸款定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貸款的定價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銀行貸款政策應當進行明確的規定。
銀行貸款的價格一般包括貸款利率、貸款補償性余額(回存余額)和對某些貸款收取的費用(如承擔費等),因此,貸款定價已不僅僅是一個確定貸款利率的過程。
在貸款定價過程中,銀行必須考慮資金成本、貸款風險程度、貸款的期限、貸款管理費用、存款余額、還款方式、銀行與借款人之間的關系、資產收益率目標等多種因素。

6、貸款檔案管理政策
貸款檔案是銀行貸款管理過程的詳細記錄,體現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信貸人員的素質,可反映貸款的質量,在一些情況下,甚至可以決定貸款的質量。一套完整的貸款檔案管理制度通常應包括以下內容:
1) 貸款檔案的結構及其應包括的文件;
2) 貸款檔案的保管責任人;
3) 明確貸款檔案的保管地點,對法律文件要單獨保管,應保存在防火、防水、防損的地方;
4)明確貸款檔案存檔、借閱和檢查制度。

7、貸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
貸款發放出去之後,貸款的日常管理對保證貸款的質量尤為重要,故應在貸款政策中加以規定。同時,銀行應制定有效的貸款回收催收制度。

8、不良貸款的管理
對不良貸款的管理是商業銀行貸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貸款發放以後,如果在貸後檢查中發現不良貸款的預警信號,或在貸款質量評估中被列入關注級以下貸款,都應當引起充分的重視。

Ⅱ 影響企業貸款額度的因素有哪些

I、企業的徵信情況
企業貸款可以不用抵押物,所以對借款人的征專信要求很高,如果企業屬主徵信記錄不良,那麼企業貸款額度就不高。因此,借款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維護好自己的徵信記錄,否則對貸款影響很大。
2、納稅記錄
企業貸款要求體液提供近兩年的膠水記錄,且近一年的納稅總額在3萬元以上。如果企業的納稅期限和額度不夠,那麼企業貸款肯定是沒額度的。另外,納稅期限越長,稅收額度越高,貸款額度也相對更高。
3、企業的還款能力和負債率
企業的還款能力和負債率是貸款的基礎,一般來說,企業的收入越高,負債率越低,能申請到的貸款額度也就越高。相反,如果企業收入一般,負債太高,則有被拒貸的風險。

Ⅲ 未來二年什麼性質的公司好貸款我最近要注冊新公司,由於建築,建材,房地產等類公司不好融資,那麼成

必須大於100%(房地產企業可大於80%)。 2、資產負債率。必須小於70%,最好低於55%。 償債能力: 3、流動比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50%~200%較好。 4、速動比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00%左右較好,對中小企業適當放寬,也應大於80%。 5、擔保比例。企業應該把有損失的風險下降到最低點。一般講,比例小於0.5為好。 現金流量: 6、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應為正值,其銷售收入現金回籠應在85~95%以上。 7、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支付采購商品,勞務的現金支付率應在85~95%以上。 經營能力: 8、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一般講,如果主營業務收入每年增長率不小於8%,說明該企業的主業正處於成長期。如果該比率低於-5%,說明該產品將進入生命末期了。 9、應收賬款周轉速度。一般企業應大於六次。一般講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高,企業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資金回籠的速度也就越快。 10、存貸周轉速度,一般中小企業應大於五次。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 經營效益: 11、營業利潤率,該指標表示全年營業收入的盈利水平,反映企業的綜合獲利能力。一般來講,該指標應大於8%,當然指標值越大,表明企業綜合獲利能力越強。 12、凈資產收益率,目前對中小企業來講應大於5%。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回報越高,股東們收益水平也就越高。 貸款分類偏離度檢查輔導資料 一、貸款分類偏離度的含義 貸款分類偏離度是指商業銀行在對抵押貸款進行五級分類時存在形態劃分結果與實際形態相差異的程度。包括不良貸款總體分類的偏離程度和五級分類中各類形態的偏離程度。 其計算公式:相對偏離度=(檢查確認的不良貸款比例/被查機構自己認定的不良貸款比例-1)×100%;絕對偏離度=檢查確認的不良貸款比例-被查機構自己認定的不良貸款比例。本次檢查用絕對偏離度公式計算。 二、為什麼會存在偏離度 貸款五級分類是人腦主觀思維的過程,由於不同的人本身存在識別和判斷能力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分類結果的差異。從目前影響商業銀行貸款五級分類真實性和准確性的因素來分析,產生分類偏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人為因素。一是分類操作人員對制度的理解、業務水平的參差不齊,造成分類結果的不準確;二是對企業提供的各種信息的掌握程度和分析判斷不準形成的偏離;三是為了完成「抓降」考核指標,在貸款期限和貸款保證上作技術處理,如借新還舊、擔保變抵質押等,人為調整分類結果;四是不嚴格執行分類制度,造成分類偏離,主要表現為簡化分類程序和標准、分類不及時和不連續、未按規定許可權分類認定等。 2、政策因素。一是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某些行業政策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信貸政策的變化,造成對貸款投入、投向的重大影響,造成分類偏離;二是上級行對基層行的不良貸款實行額度控制,對不良貸款有計劃地進行「釋放」。 3、信息不對稱。一是銀行難以獲取客戶真實可*的財務信息,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由於財務管理不規范,財務信息的可*程度較低,從而影響貸款分類的偏離;二是個別企業為了取得銀行的貸款,給銀行提供虛假的財務數據和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導致分類結果的不實和偏離。 4、分類標准不一致。人民銀行2001年制定的《五級分類指導原則》是目前五級分類工作的規范性文件,但該文件對分類標准僅有核心定義,沒有具體的操作性解釋,確定的標准較模糊,而且彈性較大。各行根據此文件和本行的實際情況又分別制定了《貸款分類實施辦法》,由於各行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導致分類標准不一,實踐中又是將《五級分類指導原則》作為檢查標准使用,致使檢查人員與商業銀行對分類標准產生一定程度的分歧,從而導致分類結果的偏離。 5、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一是管理人員或分類人員為了逃脫責任,掩蓋事實真相,將不良貸款在正常或關注中反映;二是中行、建行股改之後,對大量的不良資產進行了剝離和核銷,不能排除利用剝離和核銷之機將正常貸款劃入不良進行「儲備」,以備將來考核時進行調整。 三、五級分類標准及管理要求 (一)分類標准。按照《貸款五級分類指導原則》,商業銀行貸款分為五類,即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類,後三類為不良貸款。各商業銀行根據此分類辦法並結合本行實際又細化了分類標准,其劃分標准及主要特徵為: 1、正常類: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時、足額償還本息,沒有任何理由懷疑貸款的本息償還。 2、關注類: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對違反國家法律和法規發放的貸款;逾期90天至180天的貸款;對利用企業兼並、重組、分立等形式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的抵押貸款至少應劃入關注類,並在依法追償後按實際償還能力進行分類。該類貸款損失率不超過5%。其基本特徵: ◇凈現金流量減少; ◇借款人銷售收入、經營利潤在下降或凈值開始減少,或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徵兆; ◇宏觀經濟、市場、行業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借款人產生不利影響,並可能影響借款人的償債能力,例如借款人所出的行業地位呈下降趨勢; ◇借款人的關鍵財務指標,如:流動性比率、資產負債率、銷售利潤率、存貨周轉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或有較大下降; ◇借款人的主要股東、關聯企業或母子公司等發生重大的不利變化; ◇借款人固定資產項目出現重大的、不利於貸款償還的調整,例如基建工期延長或慨算調整幅度較大; ◇借款人未按規定用途使用貸款; ◇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差,不與銀行積極合作; ◇貸款的抵押品、質押品價值下降或對抵押物失去控制; ◇貸款保證人的財務狀況出現疑問; ◇銀行對貸款缺乏有效的監督。 ◇銀行信貸檔案不全,重要文件遺失,並且對還款構成實質性影響; ◇違反貸款程序發放貸款。 3、次級類: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依*其正常經營收入已無法保證足額償還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損失。應收利息逾期90天、本金逾期181天至360天的貸款至少要劃入次級類。需要重組的貸款應至少劃為次級類,重組貸款是指銀行由於借款人財務狀況惡化或無力還款而對借款合同還款作出調整的貸款。該類貸款損失率在30%-50%之間。其主要特徵: ◇借款人支付出現困難,並且難以按市場條件獲得新的資金; ◇借款人不能償還對其他債權人的債務; ◇借款人內部管理問題沒有解決,防礙債務的及時足額清償; ◇借款人採用隱瞞事實等不正當的手段套取貸款。 ◇借款人經營出現虧損,凈現金流量為負值; ◇借款人已不得不尋求拍賣抵押品、履行擔保等還款來源。 4、可疑類: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本息,即使執行抵押或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逾期360天至720天的貸款至少要劃入可疑類。重組後的貸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無力歸還貸款至少劃入可疑類。該類貸款損失率在50%-75%之間。其主要特徵: ◇借款人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 ◇貸款項目如基建項目處於停緩狀態; ◇借款人已資不抵債; ◇銀行已訴諸法律來收回貸款; ◇貸款經過了重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歸還本息,還款能力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5、損失類: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逾期720天以上的貸款至少應定性為損失類。該類貸款損失率在95%-100%之間。其主要特徵: ◇借款人和擔保人宣告破產,經法定清償後仍然不能還清貸款; ◇借款人死亡、宣布失蹤或死亡,以其財產或遺產清償後未能還清的貸款; ◇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失巨大且不能獲得保險補償,無力償還部分或全部貸款; ◇借款人雖未破產,但已名存實亡或關停倒閉; ◇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等歷史原因造成債務人主體消亡,無承債主體。 (二)管理要求。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基本要求:一是要有健全的分類管理制度;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分類組織管理體制;三是要有統一規范的分類標准;四是要將所有貸款納入分類范圍;五是要按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分類;六是要保持分類的及時性;七是要充分掌握借款人的財務信息和經營管理信息,保持銀行與企業信息的對稱性;八是要保持信貸檔案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九是要定期對貸款分類政策、程序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 三、如何對抽樣客戶的分類偏離度進行現場檢查 (一)調閱被抽取的客戶貸款信貸檔案資料,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況,並將基本情況錄入《貸款分類偏離度現場檢查操作表》。 (二)分析判斷被抽取的樣本客戶的償債能力和還款意願。這是現場檢查的主要環節。應從借款人的現金流量、財務、非財務因素、貸款擔保和銀行信貸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和判斷。 1、現金流量分析。 現金流量包括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和現金凈流量,現金凈流量等於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之差。貸款企業的現金流入、流出主要體現在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三個方面,通過對貸款企業現金流量的計算和分析,判斷借款人能否還款和還款來源是什麼,從而確定貸款分類檔次。在實際分類操作中,借款人應當向銀行提供現金流量表或銀行利用財務軟體自動生成現金流量表。 如何根據借款人的現金流量確定貸款分類檔次?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判斷: (1)借款人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還款,而且現金流量比較穩定或在增加,其貸款檔次為正常; (2)借款人雖然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還款,但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量在減少,其貸款應劃為關注; (3)借款人不能用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還款,而要通過出售證券投資或減少固定資產維修、更新、改造資金支出,甚至對外融資還款,其貸款應歸為次級; (4)借款人對外融資產生的現金流入仍不足以還款,其貸款檔次應劃為可疑類; (5)借款人出售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產生的現金,甚至轉讓股份所得現金都不足以還款,其貸款應劃為損失類。 如果企業和銀行都沒有提供現金流量表,應如何計算現金流量?計算現金流量時,應以貸款企業的損益表為基礎,根據資產負債表期初和期末的變動數進行調整。其計算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計算資產負債表各項目期初與期末的變動情況,計算公式:各項目變動數=期末數-期初數。 第二步,確定項目變動數是現金流出還是現金流入。資產項目的增加是現金流出,反之是現金流入。如應收賬款增加,企業的銷售所得現金就會減少(現金流出);應收賬款減少,企業的銷售所得現金就會增加(現金流入)。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項目增加是現金流入,反之是現金流出。如應付賬款增加,表示企業所購進存貨部分賒銷,形成自發性融資(現金流入);應付賬款減少,表示企業的所購進存貨中有未銷售部分但已支付了現金(現金流出)。 第三步,剔除權債發生制的影響因素。現金流量=損益-△資產+△負債(△表示期末與期初的差額)。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間接法),計算公式: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收益+折舊、待攤費用+△應付賬款+△應付費用+△應付稅金-△應收賬款-△存貨-△預付費用。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計算公式: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流入)=△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 △為正數表示現金流出,負數表示現金流入。 ◇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計算公式: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流出)=△1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短期借款+△長期負債+△股東權益。 △為正數表示現金流出,負數表示現金流入。 ◇凈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 2、財務分析。 通過對借款人財務報表中的有關數據資料進行真實性核實、計算、比較、研究,分析借款人的償債能力,預測借款人的未來發展趨勢,在分析時,要盡可能地取得經注冊會計師審查驗證後的報表和同行業的有關資料。主要從以下三類指標進行分析。 (1)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從盈虧狀況、銷售利潤率、營業利潤率、凈利潤率、成本費用率等指標分析。其計算公式: 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收入凈額×100%,比率越高,表明產品成本控制越好; 營業利潤率=稅前營業利潤/銷售收入凈額×100%,比率越高,表明借款人的盈利水平越高; 凈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凈額×100%; 成本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比率越高,說明同樣的利潤只需化費較少的成本費用開支。 (2)償債能力分析。短期貸款要分析借款人的短期償債能力,中長期貸款要分析借款人的長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從資產負債率、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分析,短期償債能力從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指標來分析。其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比率越低,債權人的風險越低,債權的保障程度就高; 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100%,該比率越低,表明借款人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比率越高,表明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賬款-待攤費用。該比率為1%最好,如果較低,說明借款人短期償債能力存在問題,如果過高,則有說明借款人有過多的速動資產,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獲利機會。 (3)營運能力分析。營運能力是指借款人資產周轉速度的有關指標反映出來的資產利用效率,它表明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應用資產的能力。主要用資產周轉率、資產收益率、存貨周轉天數等指標分析。 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資產平均余額×100%,比率越高,說明資產經營效率越好。 資產收益率=稅前利潤總額/資產平均余額×100%,比率越高,說明資產的投資回報越大。 存貨周轉天數=存貨平均余額/銷貨成本×360,天數較少或呈下降趨勢表明管理效率越高。 3、非財務分析。 主要從借款人的行業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自然社會、還款意願等方面因素進行分析。 (1)行業風險分析。每個企業都處於一個特定的行業中,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固有的風險,同一行業中的借款人要面對基本一致的風險。掌握了某一行業的特徵、表象和風險程度,知道借款人的表現在同行業中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就可以從行業的基本狀況和發展趨勢來判斷借款人的基本風險。主要從借款人的行業成本、行業成長周期、產品的經濟周期性、行業的盈利性、依賴性、產品替代性、國家的法律和產業政策、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等方面綜合分析。檢查時,可以參照下表: 行業風險預警信號: ◇行業整體處於衰退或屬於新興行業; ◇出現重大技術改革,影響到行業的產品和生產技術的變革; ◇政府對行業有嚴格的限制; ◇經濟環境變化如經濟蕭條或出現金融危機,對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國家產業、貨幣、稅收等宏觀政策變化對企業有重大影響; ◇顧客需求發生變化; ◇法律發生變化,對企業有重大影響; ◇多邊或雙邊貿易政策有所變化,對進出口的限制和保護。 (2)經營風險分析。重點從借款人的經營規模、經營策略、產品結構、企 業的「供、產、銷」三個環節等方面進行分析。主要風險信號: ◇經營活動發生顯著變化,處於停產、半停產或經營停止狀態; ◇業務性質和經營目標發生改變; ◇主要數據在行業統計中呈現不利的變動或趨勢; ◇不能適應市場市場變化或客戶需求的變化; ◇持有一大筆大額定單,由於受生產能力和原材料供應的影響不能較好地履行合同,可能引起巨額損失; ◇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容易被淘汰或被替代; ◇引進技術較慢,生產技術轉換方面是否存在較大弱點; ◇對存貨、生產、銷售的控制能力下降; ◇原材料購貨渠道是否單一,對供應商過分依賴,原材料供應無法滿足正常生產或原材料存在價格風險; ◇企業的地點發生不利變化,分支機構或銷售網路分布不合理; ◇借款人的銷售促銷能力較差,經常出現故障導致產品積壓,對銷售環節的情況變化沒有靈活的對策。 ◇企業對生態環境影響和破壞性較大; ◇廠房和設備未得到很好維修,超負荷運轉; ◇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計劃執行出現較大調整,如基建項目的工期延長或處於停緩狀態或預算調整; ◇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出現下降; ◇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或社會災難。 (3)管理風險及還款意願分析。重點從借款人的組織形式、管理層素質、管理能力和水平、還款記錄等方面進行分析。主要風險信號: ◇借款人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最高管理層之間存在嚴重分歧或不和諧; ◇管理層對環境和行業的變化反應較遲緩; ◇管理層品行低下、缺乏誠信和修養; ◇高級管理人員或董事會成員變動頻繁; ◇中層管理較薄弱,企業人員更新過快或員工不足; ◇管理層對企業的發展缺乏戰略性計劃,或計劃沒有實施和無法實施; ◇管理層缺乏足夠的行業管理經驗和管理能力; ◇管理層經營思想變化,表現為短期行為嚴重、極端的冒進或保守; ◇借款人的主要股東、關聯企業或母子公司等發生重大的不利變化或存在關聯交易; ◇借款人或主要管理人員涉及法律糾紛或法律問題,如受到稅務、工商等行政機構的處罰或被司法機關起訴、執行、查封、凍結、審查; ◇借款人還款意願差,對銀行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借款人提供虛假的財務報表和經營管理信息; ◇突然更換注冊會計或結算戶銀行; ◇外部機構對借款人的評級進行調整; ◇借款人違背與其他銀行或債權人的協議,不能償還其他對外債務; ◇借款人以非正常途徑或不合理條件和手段從其他銀行取得貸款; ◇借款人向其他銀行貸款被拒絕; ◇借款人的存款余額和結算量不斷下降; ◇借款人不能提供銀行所要求的信息資料如供銷合同、項目進展報告; ◇借款人拖延支付貸款本金、利息或費用。 ◇借款人提出在融資或重組貸款。 4、貸款擔保分析。 借款人的擔保是貸款的第二還款來源,如果借款人的經營狀況惡化,不能用正常的營業收入還款,就要考慮用擔保抵押來償還貸款。通過檢查擔保抵押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抵押物的充足性、抵押物的可變現能力及對抵押物的控制能力,分析借款人償還貸款本息的可能性,判斷貸款分類檔次。檢查時,應採取內外結合的檢查方法,先從銀行提供的抵押和保證文件資料進行分析,文件資料應包括抵押合同、保證合同、抵押評估報告、財產所有權證明、保證人的財務報表、信用評級、外部審計報告等。再到實地察看抵押物、質物的保管情況,測試抵押物的價值以及分析保證人的財務實力和履約意願。 (1)擔保的合法性。主要檢查擔保主體是否符合《擔保法》的規定。一是保證人是否具有資格。國家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益性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未經授權的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職能部門不能作為擔保人,擔保人與借款人是否是關聯企業。二是抵押物是否合法。土地所有權;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如國家明文禁止生產的產品等都不能作為貸款的擔保抵押。 (2)擔保的有效性。主要檢查擔保抵押是否在法律上是否產生擔保效力,一是擔保抵押手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看擔保、抵押、質押合同要素是否齊全,合同條款語意是否准確,有無未經法人書面授權或者超出授權范圍與債權人訂立保證合同;印章和簽字是否加蓋保證人或抵押人的法人公章,並由保證人、抵押人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代理人簽署姓名;用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抵押的,土地使用權是否同時抵押;抵押物是否經有權部門辦理抵押登記手續;存單、票據、有價證券、股權等權利質押是否辦理止付凍結手續;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借款合同是否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抵押、質押物品是否投保;二是擔保抵押的時效性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擔保抵押合同約定的時間是否與貸款期限一致,是否已過期;擔保抵押合同滿期或超過6個月後是否與借款人重新簽訂了擔保抵押合同。 (3)擔保的充足性。一是保證人是否具有擔保能力。從保證人的財務、現金流量、或有負債、信用評級以及保證人目前提供保證的數量和金額判斷保證人是否具有履行還款的能力;二是抵押物價值是否足值;三是抵押物是否經過有權評估部門和專業評估人員進行評估,抵押物價值是否被高估;四是抵押物是否被重復抵押。 (4)抵押物的變現能力。主要從抵押物的流動性和影響抵押物的變現價值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影響抵押物的變現價值的因素有抵押物的品質好壞、是否投保、經濟狀況、市場需求等。 (5)對抵押物的控制能力。一是是否建立了抵押物的安全保管措施;二是對抵(質)押物的進出、實物和賬目是否實行雙重控制;三是對抵押物是否進行定期評估;四是抵押物價值減少後是否要求借款人及時補充新的抵押物。 (6)擔保與貸款分類標准。銀行對抵押物失去控制或抵押品價值下降,如 果會影響貸款的償還,但不造成貸款損失,應至少認定為關注類,如果會造成貸款損失則應根據損失程度,按《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規定的標准進行劃分檔次。 5、銀行信貸管理分析。 主要從貸款投向的合規性、信貸檔案管理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方面進行分析。 (一)貸款投向的合規性與風險分類。與一般貸款相比,發放違規貸款除承擔因貸款業務而正常發生的風險以外,還需要承擔額外的法律風險,這樣就使貸款的風險放大了,影響到貸款的正常償還,而且有的違規行為引發的風險已非常嚴重。因此,對所有的違規貸款,即使從眼前看貸款的償還還有充分的保證,也應分為關注以下。 違規貸款一般包括:對關系人的信用貸款,以優於同類貸款條件向關系人發放的擔保貸款,以及以貸收息、違規展期(參閱《不良貸款認定暫行辦法》)、違反國家利率規定及借款人不具備《貸款通則》所規定的資格和條件的貸款。 (二)信貸檔案管理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與風險分類。銀行信貸管理部門應制定信貸檔案管理制度,為每個借款人建立完整的檔案,信貸人員有責任保證客戶信貸檔案的完整和真實,如果重要法律文件缺失或有誤導法律責任不清的貸款應至少歸為關注類以下。 一般地,信貸檔案應至少涵蓋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客戶基本情況:借款人的名稱、地址、企業類型及所處行業、業務經營范圍和主營業務;組織結構、業主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情況以及附屬機構情況;借款人的經營歷史、信譽評級以及保證人的基本情況。 ◇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信息: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外部審計師的報告、其他財務信息,如在其他金融機構的融資情況。 ◇重要法律文件:貸款申請;貸前調查報告和審批文件,包括長期貸款的可性行分析報告、上級行的立項文件、批准文件;貸款合同、授信額度或授權授信書;貸款擔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抵押合同、保證書、抵押品評估報告、財產所有權證,如地契、房產證等抵押權利證明;借款人還款計劃和還款承諾。 ◇往來信函:信貸人員走訪考察記錄、備忘錄等。 ◇借款人還款記錄和銀行催款通知。 ◇貸款檢查報告:定期和不定期的信貸分析報告、內審報告。 (三)按照五級分類原理和要求對抽樣客戶的貸款進行認定和分類。 (四)與被檢查機構對抽樣客戶的貸款的五級分類結論進行對比。 (五)檢查抽樣客戶經辦銀行在該筆貸款「三查」環節和貸款五級分類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從以下九個方面重點檢查: 1、制度的健全性。是否建立和健全了貸款五級分類的管理制度,包括抵押品的管理和評估政策及程序。分類管理制度應涵蓋分類標准、操作規程、崗位職責、責任追究等方面的內容; 2、組織管理體制的有效性。是否按內控原則設置了有效的分類組織管理體制,使分類工作具有獨立性和相互制約性; 3、分類標準的統一規范性。各商業銀行制定的貸款五級分類標準是否低於《貸款五級分類指導原則》所規定的標准,各分支機構實際執行的標準是否一致; 4、分類方法和分類程序的合規性。是否按規定的分類方法及程序對貸款進行認定和分類,有無簡化分類程序和標准或越權進行認定和分類的情況; 5、分類的全面性。是否將《貸款通則》所界定的全口徑貸款納入貸款五級分類范疇,有無將部分貸款如貼現、信用卡透支、各類表外業務墊款、委託貸款、特種貸款等不列入分類范圍的情況; 6、分類的及時性。是否及時認定和上報審批,是否根據借款人的實際經營狀況實時對分類結果進行調整; 7、信貸檔案管理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信貸檔案管理制度是否連續、完整、真實,是否存在不及時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實、准確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營管理信息的情況; 8、對分類工作監督檢查的有效性。內部審計部門是否定期和不定期對分類政策、程序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並將檢查結果向上級行作出書面報告; 9、其他問題。如對抵押物的管理不力、評估不實;信貸管理人員不及時、准確報告借款人的真實信息;對貸款損失准備計提不足等等。 (六)提出變更該筆貸款分類結論的監管意見。 (七)提出加強該筆貸款管理和貸款五級分類管理的監管意見和建議。

Ⅳ 怎樣評價銀行貸款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性

中小企業在擴大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具有全局和戰略性的重要意義。
一要認真落實並完善對小微企業貸款的差異化金融監管政策。對符合有關條件的小企業貸款進行專項考核,提高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的容忍度。
二要明確將小微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支持專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要督促各類銀行切實落實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政策。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改進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強化銀行特別是大中型銀行的社會責任。按照新的企業劃型標准,明確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比例和增速要求,並加強統計和最終用戶監測,確保政策落實到位。清理銀行不合理收費和保證金存款要求,查處違規行為,切實降低企業信貸資金成本。
三要加大財稅政策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延長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的期限,研究進一步加大政策優惠力度。
四要切實防範金融風險。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場原則,減少行政干預,降低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要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監管,引導其陽光化、規范化發展,發揮其積極作用。大力整頓金融秩序,採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貸化傾向,依法打擊非法集資,妥善處理企業之間擔保、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防止風險擴散蔓延,防範區域性風險。對已經發生的風險事件,要妥善處置,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增強市場信心。

Ⅳ 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政策及法律法規對生產企業有什麼影響

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出台,對工業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那麼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大?企業和政府需要採取什麼應對措施來規避不利影響?如何利用宏觀調控的積極因素來發展壯大工業經濟?
調查顯示:這次宏觀調控機遇與挑戰並存,宏觀調控對規模工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如果我們抓住機遇,採取積極措施認真解決當前制約工業發展的資金緊張、成本增加等問題,工業生產將不會大幅度回落。

一、調查顯示: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宏觀調控對工業企業的有利因素

1、為企業提供了一次苦練內功的機遇

企業最重要的是內涵、底蘊、品牌。盲目的外延擴張最後會跌得很慘。但是在過去,大家都在大踏步求外延擴張,自己如果不跟上,就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吃「眼前虧」,根本沒有時間去「練內功」。現在國家收緊外部環境,在「降溫」形勢下,正為企業提供了補課的良機,企業可以抓住機遇,苦練內功,改善產品結構,開發新產品,集中有限的資金,不投硬體投軟體,不求外延求內涵,不求量的急劇擴張,求根基的扎實和細化。目前,有許多企業正在建設研發中心,大量網羅國內行業人才,打造技術基礎,等到消費熱潮再掀起時,打一場有準備之仗,從而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2、為企業提供了一次壯大提升的機遇

任何一項調控政策都會抑制一些產業,但也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工業企業正好發揮「船小好掉頭」的靈活性,及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抓住機遇壯大、提升。宏觀調控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時期,經過這一次宏觀調控的洗禮,克服了困難,經受了考驗的企業將更強,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由於宏觀調控後,農民增收將為企業提供一個更廣泛的消費市場。據專家預測,經過宏觀調控,生產效率低,資源利用率低的企業將因為資金的短缺、利潤的下降而逐步淘汰,資源和市場將向資源配置最好的企業集中,如目前我國有120多家略有規模的汽車生產廠家,若干年後將只有20家左右的企業能繼續生存下去。因此,工業企業將利用這一次機遇,適時地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生產率,一方面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另一方面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改善發展環境,吸引東部沿海和國外的技術、資金和人才使企業做大做強。重點發展市場前景好、利潤率高的產品。

3、為企業提供了更好的出口機遇

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中的貨幣政策一直是採用調整銀行准備金和提高再貼現率來實現,輕易不動用提高利率這一調控手段,這說明國家對人民幣升值是採取十分謹慎的態度(提高利率會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人民幣不升值,就不會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也不會降低進口產品的價格,這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增加出口的機遇,在全國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環境下,如果我們的企業能抓住機遇增加出口,將會更進一步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壯大企業的實力。

4、為企業創造了平等競爭的機遇

國家出台宏觀調控政策,加強了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了行業間的競爭秩序,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可以使經濟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避免盲目競爭和不平等競爭。這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將面臨著一個重要機遇,抓住這次宏觀調控的有利時機,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促使企業從量的積累走向質的飛躍,在平等競爭的環境下將進一步做大做強。

(二)宏觀調控對工業企業的不利因素

1、融資渠道不暢

由於國家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目前企業難以在銀行取得貸款。因此造成部分企業的擴大生產計劃不能順利進行,而且缺乏足夠的資金購買原材料,對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國家採取宏觀調控手段,意在限制一些行業投資的盲目,但現在影響到全國所有企業的資金流動,而現金流是企業的血脈,現金流一發生問題,資金周轉變慢,勢必影響到企業的生產和利潤。

2、原材料漲價

雖然國家宏觀調控對房地產等行業進行限制,使鋼材、水泥等原材料價格下降產生了積極影響,但由於鋼材、水泥等生產企業的進一步規范,原材料的供應仍然趨緊,使原材料的價格回落較遲緩,價格指數仍在高位運行,

3、能源漲價

由於交通運輸成本增加等原因,全國燃料動力類價格指數上升,隨著水、電的漲價,工業將增加成本,對用電大戶企業影響較大。

4、其它影響

由於國家對建築業、鋼鐵工業的限制發展,同時對基建規模進行控制,將影響金剛石、鋁型材、建築塗料、遠大空調、建築機械等產品需求下降。此外,由於新交通法頒布實施,將增加運輸成本。也將對產品生產銷售造成一定影響。

由於宏觀調控造成的融資困難、部分產品銷售不暢,宏觀調控對規模工業生產增長的影響將增大。

二、企業目前主要採取以下措施應對宏觀調控的影響

1、優化人員結構

通過人員的重新整合,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人工成本。

2、規避成本高峰

由於工業用電電價進行了調整,為降低用電成本,部分企業採用低谷電運行;因新交通法規出台使運輸成本上升,部分企業採用鐵路運輸原材料和產成品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3、調整產品結構

調整產品結構,及時應對利潤空間下降的形勢變化,將進一步改善企業的利潤結構,提升企業實力。

4、開辟銷售渠道

在國內企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上游產品的價格居高不下,下游產品價格上升幅度有限,開發新的用戶,充實營銷一線隊伍,以擴大出口來提高生產是一個較好的應對措施。

5、進行技術改造

通過技改對耗能大的設備進行改進,既可以降低成本,使產品更具競爭力,又可以節約能源。同時在技術改造的基礎上開發新產品,可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Ⅵ 負債越高,企業價值越大怎麼理解

「負債來越高,企業價值越自大」是「凈收益理論」的觀點,按照該理論,當負債比率達到100%時,企業綜合資金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由於債務資金成本低於權益資金成本,運用債務籌資可以降低企業資金的綜合資金成本,且負債程度越高,綜合資金成本就越低,企業價值就越大。

Ⅶ 關於貸款的那些事兒 影響貸款額度的8大因素

貸款」是買房人大多要面臨的一項事情,畢竟能夠一口氣全款買房的壕還只是少數。大部分工薪階級還是要合計貸款額度,還款金額,勤勤懇懇做房奴。不過貸款額度有大有小,大家真的知道有關貸款的那些事兒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申請房貸的事情。

一、影響貸款額度多少的8大要素

1.借款人年齡

借款人年齡銀行審核貸款時要求借款人年齡為18-65周歲,其中25-40周歲是比較受歡迎的群體,其次是18-25周歲40-50周歲的人群,50-65周歲的人申請房貸一般不容易通過。

2.借款人職業

借款人工作行業、職業在房貸審批中,有一些人群被銀行歸類為優質客戶,如公務員、教師、醫生、律師、注冊會計師,還有競爭優勢比較強的行業也很受歡迎,比如金融、供電行業。這類人群更容易獲得銀行的優惠利率和貸款。

3.借款人數

銀行會審查申請人的身份證和戶口,如果用戶成員和直系親屬參與借款,銀行也要檢查身份證和戶口本。如果配偶不在同一戶口內參與借款,還需提供結婚證。

4.借款人還貸能力

還款能力這里說的還款能力,主要是指月收入,因為月收入最直觀的體現了借款人的還貸能力,貸款額度與月收入之間的關系可參照下面的公式:月收入≥房貸月供的兩倍

5.房屋房齡

房屋年齡對於二手房來說,銀行會考察貸款房屋的房齡,通常要求是20-25年,比較寬松的會要求30年,較為嚴格的只有15年或10年,房齡大的二手房貸款額度可能會被降低,遇到嚴格的銀行乾脆被拒貸,可以說房齡越短,越容易獲得貸款,且額度也比房齡較大的高。

6.借款人個人徵信

個人徵信可以說是銀行考量借款人的重要標准之一,徵信良好是獲得優惠利率和貸款的前提條件,有銀行會考察借款人2年內的信用卡徵信記錄,和5年內的貸款徵信記錄,有的銀行會看更長時期內的徵信,要求會有差異,連續3次、累計6次逾期的嚴重徵信不良情況有可能造成貸款被拒。

7.借款人購買銀行產品情況

有的銀行會將在本行購買理財、或其他金融產品的借款人視為優質客戶,更容易獲得利率優惠和貸款。因為提供優惠利率意味著銀行獲利空間變小,購買金融產品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

8.有無犯罪記錄

有些因素,例如因債務糾紛被起訴,有犯罪或不良記錄等,這類人的個人信用會被認定為0,銀行有權拒絕為其貸款。

二、申請商業貸款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1、有合法的居留身份

2、有穩定的職業和收入

3、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4、有貸款行認可的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或有符合規定條件的保證人為其擔保

5、有購買住房的合同或協議

6、提出借款申請時,有不低於購買住房所需資金的20%的存款,這點不同銀行有不同要求,如果已經作為購房預付款支付給售房者的,則需提供付款收據的原件和復印件

7、貸款行規定的其他條件。

三、申請商業貸款需要准備什麼資料?

1、借款人的戶口本、身份證或其它有效居留證件

2、借款人的職業和收入證明

3、購房合同或意向書等有關證明材料

4、占房價款20%的首期付款證明,應不同銀行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

5、銀行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2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Ⅷ 貸款利率不降反升會對企業產生哪些影響

貸款利率市場化已推行10個多月,但令人詫異的是,貸款利率不降反升,最終傳導至產業鏈下游,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對此,有經濟學家認為,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一環在於商業銀行,75%的存貸比考核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與此同時,大額可轉讓存單有望於近期試點,我國利率市場化再邁步

「真的為貸款熬白了頭,操碎了心。」在上海從事紡織生意的企業主李先生兩鬢已經泛起「霜白」。他無奈地告訴記者,從今年春節之後,他曾經整晚地睡不著,害怕銀行突然抽貸或者提高貸款利率,但如今這個噩夢彷彿又變為了現實。

「最近,銀行對我們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又上調了,上浮幅度一般在30%-50%,最高的甚至達到60%,銀行是一浮到底。而我們沒有國有大型企業那樣雄厚的資金,貸款成本的提升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別說貸不到錢,有時候真的不敢去貸。」李先生表示。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上海地區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差不多在18%左右,假設貸款100萬元,每年就得還18萬元,還要再加上3%左右的手續費也就是3萬元,融資成本就接近21萬元,比去年整整高出了20%。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自去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如今已經將近1年的時間了,但令不少像張先生這樣的企業主詫異的是,貸款利率並未因競爭而下行,反而穩中有升。據記者了解,僅2013年全年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上升了0.4%。與此同時,央行推出的貸款基礎利率也從去年10月的5.71%上升至今年的5.77%。

「下不去」的貸款利率顯然成為了壓在中小企業融資身上的「一座大山」。那麼究竟為何在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下,貸款利率不降反升?「存貸比」制度近年來緣何廣受爭議?利率市場化穩步推進—「大額可轉讓存單」惠利幾何?利率市場化「下一步」又該如何邁進?

貸款利率不降反升

5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 3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18%,比上年12月下降0.02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37%,比上年12月上升0.23個百分點。另外,從利率浮動情況看,3月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70.25%,比上年12月上升6.84個百分點。

「利率還是很高,3月份非金融部門的貸款利率加權平均是7點多,加上上浮,國有企業市場上貸款利率將近10%。」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依德表示。

根據數據,即便在利率市場化下放開貸款利率已將近1年,但貸款利率也並未像人們之前預想的那樣穩中有降,反而部分小幅走高,與此同時,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也未見下行。

「企業融資成本的居高不下主要是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降低。因此,在信貸資源很稀缺,而市場需求仍然很旺盛的情況下,貸款利率就很容易提升上去。」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浦發銀行(600000,股吧)戰略發展部總經理李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從目前來看,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和資金面的緊張有關,可能屬於階段性現象。」

5月27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200億元28天正回購,較5月22日縮量超三成,中標利率繼續持平於4.00%。5月末最後一周,央行公開市場僅有500億元正回購到期,無逆回購及央票到期,是央行正回購縮量提前維穩的主要原因,再加上5月29日央行和財政部投放4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該周公開市場有望延續小幅凈投放。此前一周,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1200億元,創4個月來新高。

6月臨近,銀行理財產品攬儲跡象又現苗頭。「半年末時點將至,資金利率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申銀萬國證券認為,事實上,在去年「錢荒」的教訓之後,今年銀行的「攬儲戰」已提前開始。目前銀行陸續推出跨半年末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雖未現大漲,但亦有小幅回升跡象,6月「錢荒」再現的概率較小,但資金壓力不容忽視。

一位商業銀行交易員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表示當前資金面延續了緊平衡態勢,機構融入繼續增多,而融出更顯謹慎。

「受互聯網金融沖擊和金融脫媒(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的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這個媒介體系,直接輸送到需求方和融資者手裡,造成資金的體外循環)影響,2013年以來,銀行業整體負債成本呈上升趨勢,由此帶動貸款利率向上遷移。」華夏銀行(600015,股吧)發展研究部研究員楊馳告訴記者。

但對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引導,也有不少專家認為,不可「操之過急」。

「央行貨幣政策起引導作用,推動利率市場化,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夠到位的,這其中得有一個過程,金融改革如何與市場以及政府之間共同協調共進,都存在巨大的挑戰。另外,最近CPI和PPI走勢背離,在這個過程中間,到底由什麼來反映利率的真實性,可能也是對分析者的考驗。」李麟進一步解釋。

「此外,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還反映在市場中每個主體對利率存有的一個敏感度,如今市場上有許多貸款的主體對利率市場化並不敏感,這就需要首先從國有企業入手,轉變政府職能,讓利率市場化這些主體對利率有充分的敏感度,從而大大影響利率市場化的效果。」李麟補充道,「說到底,是現在利率市場化還未進行徹底。」

在利率市場化專欄中,央行也強調貨幣政策框架向價格型調控的轉型需要經歷一個逐步完善和效果強化的過程,此時數量型政策工具和目標依然重要。從國際經驗來看,美日英三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持續時間均在十年及以上。因此,中國短期內需要數量與價格相互協助,共同完成調控目標。

「推進之後至少還得看運行幾年,才能夠考慮利率市場化大踏步向前推進,因為還得看看這個制度推行以後是否合適,市場是否接受,大家是否認同,運行效果到底如何。」連平告訴記者,「不在利率市場化本身,而在於利率市場化一系列配套設施是否建立完善。」

專家呼籲取消存貸比

貸款利率「不降反升」,讓不少專家學者將矛頭對准了存貸比這一歷時已久的貨幣監管制度,認為75%的存貸比考核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一時間呼籲取消存貸比的聲音「不絕於耳」。

所謂存貸比,是指商業銀行貸款總額除以存款總額的比值。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謂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

「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75%」這項規定發端於1995年7月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法》。該法雖經多次修改,但對存貸比的規定卻延續至今。

「在銀行資金來源和運用單一的情況下,存貸比無論是作為流動性監管指標還是貸款額度控制指標都曾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金融脫媒的情況下,存貸比的弊端日漸顯現。」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過去10年,銀行的存款和貸款的增速基本是一致的,但從去年開始,存款的增速明顯跟不上貸款的增長,兩者相差兩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差距更大,貸款增速為13.9%,存款增速為11.1%,相差近3個百分點。

連平認為,在「存貸差」日益加大的今天,「存貸比」這一監管制度變得尤為「惹人非議」,「一方面銀行不願意放手貸款規模的投放,另一方面由於金融脫媒加快、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IPO開閘以及財政存款難以大幅下放等因素,使得現在銀行存款增速明顯放慢。因此,存貸比監管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得商業銀行在市場想盡辦法拉攏資金,比如每逢月末、季末、年末,銀行推出各類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這些都勢必會造成市場利率水平上升。」

具體來看,截至2013年末,已有多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全線「飄紅」:交行、民生、浦發、中信、光大、中行存貸比分別為73.40%、73.39%、73.01%、72.79%、72.59%、72.52%,其中招行以74.44%「穩居榜首」,逼近75%的監管紅線。此外,從趨勢上看,存貸比數據近兩年呈逐步攀升的態勢。市場流動性偏緊導致大部分中國上市銀行2013年末存貸比上升、流動性比例下降。

因此,連平分析,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如果同業存款也列入商業銀行存貸比考核的一個分目進行計算,商業銀行就可以簡單從同業市場獲得資金。將分母做大,銀行可以把更多貸款放出去,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像現在這樣疲於奔命,想盡一切辦法用很高成本把資金拉進。」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也持有相同觀點,其表示在《商業銀行法》對存貸比指標暫沒有取消之前,應盡快改變商業銀行存貸比的計算口徑,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納入一般存款統計,同時把同業存款也計入存貸比的分母,承認吸收同業的存款也是資金來源之一,降低一般存款與同業存款之間的套利行為。

此外,呼籲取消存貸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更完善的指標代替存貸比反映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我國已經開始實施的巴塞爾協議中,已經引入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來監測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這兩大指標覆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更全面,比存貸比這一傳統指標更准確。」李慧勇表示。

近日,監管部門對於「存貸比」這一制度的完善再一次提上「議程」:5月14日,上海銀監局發布《關於試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業監管相關制度安排的通知》中顯示,「在試驗區業務開展初期不對試驗區業務和試驗區內分支機構下達單獨的貸存比考核指標」。這是監管部門首次公開強調對城市中的分支機構存貸比放鬆。

在連平看來,短期內取消存貸比考核並不現實,「即使要取消,從法律上來說還要有程序,至少還要1-2年的時間。」

試水大額可轉讓存單

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這是長期實行利率管制的我國金融市場邁出的一大步,雖然其效果並未「立竿見影」,但央行推動利率市場化的腳步沒有放慢。中國人民銀行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目前我國同業存單市場已初具規模,而作為利率市場化的關鍵一環,面向企業、個人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將有望於年內推出。

所謂大額可轉讓存單(NCDS),是由商業銀行發行,可在二級市場上轉讓的存款憑證,通常票面利率比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且利率可以浮動,這是它與定期存款最大的不同。大額可轉讓存單一般期限為14天至1年,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金額較大,例如在美國為10萬美元,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金額相對較小,美國的最小面額為100美元。

家住上海的張女士只看了一眼今年第二期憑證式國債(一年期僅3.6%的票面年利率),便連連搖頭說:「我是不會買的。」張女士很堅定地告訴記者,這幾年來一直在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現在的收益率和春節前後那段時間不能相比,但是想要買到1年期5%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還是挺容易的。

而張女士可能不清楚的是,以後一年期國債這種穩妥的理財方式,可能將逐步被銀行所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所取代。

設想一下,不久的將來,張女士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工作人員會向她介紹大額可轉讓存單:一種市場化定價的存款單證,憑證上印有一定的票面金額、存入和到期日以及利率,到期後可按票面金額和規定利率提取全部本息。收益率不錯,也可以通過銀行隨時轉讓給其他儲戶,自由買賣,轉讓時的利率隨行就市。

「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對普通居民而言,無疑在其投資方式中又增添一類新的理財工具。」李麟告訴記者,「與此同時,這種產品擁有兩個非常突出的優勢,首先是流動性好,其次相對於與第三方對接,或者兩頭在外的其他理財產品來說,由於大額可轉讓存單是定向發行,並且通常是銀行和個人之間或者是銀行和發行對手之間的交易,更接近於存款,儲蓄性質更強,因此對於個人儲戶—尤其是風險偏好較低的儲戶,將會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另外,在極端情況下,比如股市融資高風險,債市配置又會出現剛性兌付,儲蓄大量迴流時,大額可轉讓存單將會非常受歡迎。」李麟補充說。

對於將來大額可轉讓存單可能的具體實施細節,目前不少銀行負責人表示,細則還未推出,但屆時會在總行的設計安排和統一發布下時時跟進。「我們也非常希望細則的正式落地,會時刻關注,相信總行正在研究之中。」上海農商銀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季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李麟預測,未來中小銀行推大額可轉讓存單的動力更大,其次大額可轉讓存單的購買起點相對來講並不會低。「如果購買起點太低的話,銀行的成本會比較高。所以,在試點階段,大額可轉讓存單的購買起點可能會設置得較高,至少在100萬元左右。」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會有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分拆代銷,從而降低門檻。期限可能為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年,一般不超過1年。利率可參考同期限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或者目前運行的同業存單利率定價。

據了解,大額可轉讓存單起源於美國,1973年美聯儲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成為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重要切入點,並逐漸成為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同樣,這一貨幣市場工具也在1979年的日本利率市場化和1994年韓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起到「敲門磚」的作用。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僅剩「臨門一腳」—存款利率的放開。

「針對個人的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可視為我國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向前推進過程中的重要一步。」連平認為,「存款利率放開的時間表既然已經確定,這將倒逼大額可轉讓存單的啟動。根據國際經驗,大額可轉讓存單將根據先大額後小額、先長期後短期的順序漸次推出。」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
依法治國讀後感600字 發布:2025-07-19 01:15:16 瀏覽:33
自學考試經濟法專業 發布:2025-07-19 00:51:56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