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央推廣漢服的法規

中央推廣漢服的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2-01 20:05:06

Ⅰ 怎麼看待漢服熱潮興起的文化現象

漢服熱潮用網路上的話說就是「小時候看仙俠劇幻想著披上床單就能變成小仙女的那一批人長大了」,喜歡像電視劇古裝劇中的人物一樣穿著漢服展現美美的自己,也是一種新奇感。


所以說漢服的流行現在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好,不管是在衣服服飾上,還是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傳承,漢服是我國漢朝時期的服飾,而其文化內容也是博大精深,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他關注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雖然現在穿著漢服的人走在路上會有很多人指指點點不理解,但也有一批人對於多元的文化十分理解與包容,可以有很多的「同袍」,希望中國可以對多種文化都能有更加多元的包容態度,每個人穿漢服的人走在路上都能被大眾所接受。

Ⅱ 是不是中央開始正式宣傳漢服服的最好方法

國家官方宣傳肯定是的,沒有什麼比官宣更有力度了,國家機器的力量不容小覷

Ⅲ 黨中央對漢服到底是什麼態度了

這個事情上升不到這個高度,民間的一種自發行為,回憶曾經的輝煌,專回憶過去的文化,漢服衣屬冠代表了一種古老的文化,古代歷史的傳承,人文精神的紀念,是一種好現象,現在的精神信仰出現了危機,而古代的時候文化信仰是非常重要的,國之第一事。

Ⅳ 漢服文化值得提倡,當下漢服推廣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選擇穿著漢服出門,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服飾,更多的是一種傳統文化,漢服文化值得提倡,那麼當下漢服推廣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呢?

漢服雖說值得推廣,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穿衣自由的權利,喜歡穿漢服的人,現在社會上擁有更多的包容性,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穿的衣服,不喜歡穿漢服的人,也可以穿自己認為漂亮舒適的衣服,推廣漢服和弘揚傳統文化,應該區別開來,那些想著宣傳漢服的人,總是嘴巴上說著想要復興文化,實際上不過就是宣傳衣服罷了。

Ⅳ 黨中央對漢服什麼態度

不支持也不反對。
不反對是因為這是民族服飾,因外族入侵斷代那麼多年了,復興沒理由反對。
不支持因為防止大hanzu主義的出現,因為只要稍微官方一宣傳那可就全國鋪天蓋地了。

Ⅵ 漢服傳統應保留哪些規定

我覺得應該保留右衽中縫,不要有太多拉鏈蕾絲之類的現代元素就好

Ⅶ 中國漢服的歷史演變

不同朝代的漢服也都不盡相同,各個朝代往往對各個等級允許的顏色、式樣有細致明確的規定,朝代特徵較明顯。現代漢服不再體現等級制度,可粗略分為禮服、吉服、常服、便服,禮服是正規禮儀場合所穿、有嚴格形制規定;吉服是節日或喜慶場合所穿,形制規定不嚴格,一般較為華麗;常服則是平常穿著較為正式的服裝;便服則是在家居、從事體力勞動或運動時所穿的服裝。

據古代學者的描述,「漢服」在晉朝時間已經深受異族影響,「全用胡服」,並且遂相承襲:「中國(中原)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靴、有蹀躞帶,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馳射,短衣、長靿皆便於涉草。」;「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領衫、靴、鞋之屬。先王冠服,掃地盡矣。中國(中原)衣冠之亂,自晉五胡,後來遂相承襲,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抵皆胡服。」

上古

根據中國古籍,華夏衣裳為距今約五千年的黃帝所制。例如,漢代《世本》記載:黃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系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之妻嫘祖養蠶制絲,以作衣裳。

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王逸《機賦說》認為,上古人們拿獸皮當衣服,伏羲、炎帝以來,已經出現了真正的衣裳,到黃帝時期,則出現了袞冕等較為完備的服飾制度。

考古發現則證實,距今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遺址、陝西臨潼白家村遺址中都發現骨針、紡輪,說明當時人們已會紡布制衣。到了約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不但大量發現紡輪,還在陶器上發現大量布紋的印痕。

同時期的遺址中還發現了薴麻、蠶繭。說明此時已經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用薴麻織成的麻布和飼蠶得到的絲紡來做衣服,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只是,此時期的服裝實物,在考古發掘中至今尚未發現。且上古三皇五帝時期屬傳說時代,史書記載未必符合現實,未能確定漢族先民是否已有獨特的服裝體系。

夏商周時期

這一時期的服裝繼承了上古時期的特徵,並且已有充分的實物可證實漢服的基本特徵已在此時確定:交領、右衽、系帶為最基本的典型特徵,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樣。上衣下裳是漢服最基本的式樣,至今漢語仍然用「衣裳」這兩個字作為服裝的統稱。除交領外,西周至戰國時期還流行矩領。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周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

這時的衣服一般在以腰帶固定,腰帶以帶鉤系結,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

這一時期出現了深衣與袍服,袍服大致分為曲裾袍、襜褕兩種。還出現了襦裙。

秦漢時期

秦漢服裝基本沿襲戰國時期,袍按裁剪方式大致分為繞襟袍(曲裾袍)、襜褕直裾兩種,都是男女均可穿著。武士則著短衣小袖大絝。

秦漢時期曲裾袍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穿上後下?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現代稱「三重衣」。

由於袍服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婦女有所減少,但並沒有消失,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漢代初期,襦裙只作平民日常所穿,貴族一般不會單穿,而要在外加上直裾袍或曲裾袍,漢獻帝時女子好為高腰襦裙。

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服裝基本承襲秦漢的遺俗。男子的服裝流行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晉末,婦人流行內衣裲襠套在交領襦裙之上。

南北朝時出現衣在裙外、在衣上束上腰帶的襦裙,下裙多為間色裙,並傳至朝鮮半島和日本。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男子常服,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前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

唐代流行齊胸襦裙和高腰襦裙,常會配上披帛,晚唐至五代出現訶子裙,是在上襦外加訶子,外穿大袖罩衫或半臂,還有去了上襦只穿訶子配大袖罩衫的穿法,大袖裙襦也是當時女性禮服。

隋唐婦女的常服仍然是襦裙。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流行齊胸襦裙。除齊胸襦裙外,這時期的仍有高腰和中腰襦裙,上襦低胸。此外還有「半臂」,又稱「半袖」, 是一種從短襦中脫胎出來的服式。披帛,又稱「披子」,通常一輕薄的紗羅製成,上面印畫圖紋。長度一般為二米以上,用時將它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從傳世的壁畫、陶俑來看,穿著這種服裝,裡面一定要穿內衣(如半臂),而不能單獨使用。

五代時期服飾基本沿襲了唐朝服飾。

宋朝

宋朝漢族男子野服沿襲了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這兩種傳統服飾式樣。

宋朝漢族女服以襦裙為主,最常見的是對襟襦裙以及只穿內衣和裙再外加褙子,也有把對襟上襦穿成交領者。女裝相比男裝要富於變化些,出現褙子。

元朝

元朝時期漢人的服飾也受到了他族服飾文化的影響,例如明代流行的曳撒就是繼承於元代的腰線襖。元代後期至明代漢族婦女的服裝以襖裙為主,與前代襦裙的主要差異在於上衣並不束在裙子內。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後,詔令「衣冠制度悉如唐宋之舊」,明確區分「國服」和「胡服」。

男子服飾基本沿襲了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這兩種傳統服飾式樣。但又吸收了一些元代服飾特點,發展出曳撒等特色服飾。

明代婦女的服裝以襖裙為主,與前代襦裙的主要差異在於上衣並不束在裙子內。除了一直流傳的衫、襖及裙子外,還流行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鮮樣式,衣服的多變與款式做工達到一個高峰。

明代開始於顯眼處使用紐扣,在部分常服及軍服中使用較多,禮服、官服則仍然沿用交領及盤領款式,不在顯眼處用扣子。

Ⅷ 漢服原創法律保護有哪些

不太清楚你抄所說的正是什麼襲意思。如果你所說的是正宗。那麼現有的各個漢服品牌設計的基本上都不是血統純正。畢竟古裝漢服基本上很不適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所以各大品牌也在古裝漢服或者吳服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改良和延伸。

Ⅸ 漢服及漢文化的復興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之所以要復興漢文化,就是在國際文化競爭中保持較強的軟實力,也專是我們的標簽屬和利益。而且復興漢文化還可以增強我們的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漢服的復興,是國學的復興、民間信仰的復興、也是傳統禮儀的復興。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值得去復興,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的儒學文化,這是漢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有很多思想都適用於現代社會。

歷代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古代中國特色。古代中國有三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化成就。

(9)中央推廣漢服的法規擴展閱讀

漢服之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

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交領右衽大袖),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
漢服之所以稱漢服。

一,漢人祖先創造的。

二,和漢禮相表裡。

三,漢人穿了4000多年。

四,承載了漢人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
依法治國讀後感600字 發布:2025-07-19 01:15:16 瀏覽:33
自學考試經濟法專業 發布:2025-07-19 00:51:56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