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政策法規
『壹』 為了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國家有哪些政策法規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權利與義務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貳』 少數民族優惠政策
由於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特殊的人口狀況、經濟狀況和社會文化差異,《婚姻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可根據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某些變通的或補充的規定。如新疆、內蒙古和西藏等自治區都把結婚的最低年齡變通為女18歲,男20歲。 民族鄉擁有的權利和義務為了促進民族鄉的全面發展,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民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相關法律的規定,於1993年8月29日頒布了《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對民族鄉擁有的權利和義務做了比較明確的規定:
一、在政治方面。民族鄉人民政府配備工作人員,應當盡量配備建鄉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員。在上級國家機關的幫助和指導下,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使用。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和提供優惠待遇,引進人才參加本鄉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調派、聘任、輪換等辦法,組織教師、醫生、科技人員等到民族鄉工作。民族鄉人民政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使用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在本行政區域各族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政策、民族團結的教育,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二、在經濟方面。民族鄉人民政府應該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鄉的具體情況和民族特點,因地制宜地積極推進經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財政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優待民族鄉的原則確定,其上一級人民政府在編制財政預算時,應當給民族鄉安排一定的機動財力。鄉財政收入的超收部分和財政支出的節余部分,應當全部留給民族鄉周轉使用。信貸部門應當根據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民族鄉用於生產建設、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用品生產方面的貸款給予照顧。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及稅收管理許可權,可以採取減稅、免稅措施,扶持民族鄉經濟的發展。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分配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專項資金及其他固定或者臨時專項資金時,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民族鄉給予照顧。民族鄉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管理和保護本鄉的自然資源,並對可以由本鄉開發的自然資源優先合理開發利用。在依法開發資源、興辦企業時,應當照顧民族鄉的利益和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在配套加工產品的生產和招收當地少數民族人員方面做出合理安排。
三、在文化方面。民族鄉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興辦小學、中學和初級職業學校;牧區、山區以及經濟困難的民族鄉,在上級人民政府的幫助和指導下,可以設立以寄宿制和助學金為主的學校。民族鄉的中小學可以使用當地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同時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使用民族語言文字教學的中小學,其教育行政經費、教職工編制可以高於普通學校。在上級人民政府的幫助和指導下,積極開展掃盲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有關大中專院校和中學中設立民族班,盡可能使民族鄉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入學。在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幫助下,民族鄉應當加強開展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工作,組織和促進科學技術的交流和協作;創辦廣播站、文化館(站)等文化設施,豐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保護和繼承具有民族特點的優秀文化遺產;發展醫葯衛生事業,扶持民族鄉辦好衛生院(所),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醫療保健人員,加強對地方病、多發病、常見病的防治,積極開展婦幼保健工作;民族鄉應當積極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搞好優生優育優教,提高人口素質。
「十五」期間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產優惠政策
經國務院批准,我國在「十五」期間對民族貿易網點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繼續衽流動資金貸款優惠利率、技改貸款貼息和稅收優惠三項政策。具體的講,這三項優惠政策貫穿於流通和生產兩大領域。流通領域泛指由國家確定的民族貿易旗(縣)內的商業、供銷、醫葯、新華書店等經營性企業,習慣稱之為民貿企業。具體優惠政策為:
1、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對民貿企業貸款衽比正常的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低2.88個百分點的優惠利率政策。優惠利率的范圍限於民族貿易旗(縣)內商業企業、供銷社、醫葯公司和新華書店經銷少數民族特需用品、生產生活必需品、葯品、書籍及收購少數民族農牧副產品所需要的流動資金貸款;民族貿易旗(縣)鄉鎮以下的基層民族貿易網點、醫葯公司、新華書店所需要的流動資金貸款;經審查批準的擔負民族貿易旗(縣)供應任務,並列入國家民委指定的送工業品下鄉的省、地級民族貿易公司所需要的流動資金貸款。
2、對民族貿易旗(縣)內商業企業、供銷社、醫葯公司、新華書店等民貿企業進行民貿網點建設所取得的固定資產貸款給予貼息,貸款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根據貸款條件自主審批發放,利息補貼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各承擔50%。
3、對民族貿易旗(縣)的民族貿易企業和供銷社企業銷售貨物,按實際繳納增值稅稅額先征後返50%,對旗縣以下(不含旗縣)的民族貿易企業和基層供銷社銷售貨物免徵增值稅。生產領域泛指由國家確定的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習慣稱之為定點企業。具體優惠政策為:
①對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生產貸款衽比正常的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低2.88個百分點的優惠利率政策,范圍限於按《少數民族特需用品目錄》進行生產的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所需要的流動資金貸款。
②對少數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進行民族用品生產技術改造所取得的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給予貼息,貸款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根據貸款條件自主審批發放,利息補貼由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各承擔50%。
『叄』 少數民族補助新的政策規定咨詢
我回答你一下吧,你能拿到每月6元不簡單。有好些地方是沒有的。蘇民發【1994】18號江蘇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關於要求繼續給予信仰伊斯蘭教民族職工副食品和肉價補貼的函:「近期,我們陸續收到本省各地民族工作部門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少數民族幹部群眾來電來函,紛紛反映在這次工資改革中,一些單位和部門取消了原先對回族等10個信仰伊斯蘭教民族職工的特殊照顧(副食品和肉價補貼每月比漢 分別多4元和2元),他們對此反映強烈,要求省里盡快給予明確答復。我們認為,上述反映帶有普遍性,全省各地都有,需要認真加以解決。過去省財政廳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我省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職工實行副食品和肉價補貼,盡管數額不大,每月只有6元,但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和照顧,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據了解,在這次工資改革中,貴廳也未下文取消這部分補貼。為便於各地掌握,懇請貴廳能夠重申這一規定,以維護和保持黨的民族政策的嚴肅性和穩定性。」 省人事局蘇人事【1995】、省財政廳蘇財行【95】122號文:關於繼續保留信仰伊斯蘭教民族職工副食品和肉價補貼的通知有關內容「一、這次工改以後,國家規定給予信仰伊斯蘭教職工副食品和肉價補貼繼續保留。二、執行范圍、享受對象和資金來源以及發放標准,仍按原有規定辦理」。我知道的只有以上部分,至於有無新文件規定,目前還不清楚。
『肆』 保障少數民族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第十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二十一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第三十六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依照法律規定,決定本地方的教育規劃,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六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當事人,應當為他們翻譯。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3.《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伍』 國家對少數民族有哪些優惠政策
(1)在政治方面。民族鄉人民政府配備工作人員,應當盡量配備建鄉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員。在上級國家機關的幫助和指導下,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和使用。
(2)在經濟方面。民族鄉人民政府應該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鄉的具體情況和民族特點,因地制宜地積極推進經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財政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優待民族鄉的原則確定,其上一級人民政府在編制財政預算時,應當給民族鄉安排一定的機動財力。
(3)考研少數民族優惠政策:報考地處二、三區招生單位,且畢業後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就業的少數民族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生;工作單位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范圍,為原單位定向或委託培養的少數民族在職人員考生。
(4)擁有相對獨立立法權。
(5)少數民族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堅持民族平等團結。
二、民族區域自治。
三、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
四、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五、發展少數民族科教文衛等事業。
六、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七、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八、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陸』 中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麼
中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
其他民族政策有以下幾個:
1.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2.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
3.培養少數民族幹部;
4.發展少數民族科教文衛等事業;
5.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6.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7.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
(6)少數民族政策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中國在歷史上長期以來就是一個集中統一的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境內各民族逐步匯合成了中華民族。
2.長期以來中國的民族分布以大雜居、小聚居為主。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適宜於合作互助,而不適宜於分離的民族關系。
3.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只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才有利於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昌盛。
4.自1840年以來,中國各民族都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為民族解放而奮斗的共同任務和命運。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長期斗爭中,中國各民族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系,形成了互相離不開的政治認同。這就為建立一個統一的新中國,並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和社會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柒』 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知識
國家和政黨為調節民族關系,處理民族問題而採取的相關措施、規定等的總和。從回世界范圍來看,民族政策的答實質和作用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發展政策;後者如種族隔離、種族歧視政策等。
從內容來看,有政策原則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則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須遵循的大政方針,如我國實行的民族平等團結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等;具體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對涉及民族問題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體的規定。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准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