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的法律法規
Ⅰ 信訪人在信訪時應遵守哪些規定
⑴信訪人應根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到當地信訪部回門和依法答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⑵在當地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受理、辦理期間,不得到上一級信訪部門有關機關越級上訪。
⑶到上一級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上訪,必須持有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書面答復意見或者提交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不予書面答復的證明。
⑷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信訪部門不予受理。
⑸信訪人到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集體上訪,應當推選出不超過5人(不含5人)的代表,到指定的場所接談。
⑹信訪人應當遵守信訪秩序,不得纏訪、鬧訪,否則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Ⅱ 中央對截訪法規是怎樣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第四十條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二)行政機關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訪人合法權益的;
(四)拒不執行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作出的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
第四十六條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從以上法律條款可以看出截訪者侵害信訪人員會受到處分,嚴重的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截訪問題在一些地方長期存在且觸目驚心,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截訪伴生的一些「黑監獄」以及非法拘禁等問題,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以截訪的形式限制甚至剝奪公民上訪的權利,更有甚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赤裸裸的違法行為,是對公民權利的「搶劫」。
截訪最惡劣之處,就是未經任何法律程序就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情節嚴重的甚至構成非法拘禁的刑事犯罪。
憲法第37條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
(2)上訪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也有地方性信訪條例,例如廣東:
《廣東信訪條例》
第七十三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信訪事項發生且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其他有關規定進行決策,嚴重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二)超越或者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三)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四)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五)違反法定程序,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
Ⅲ 淺談信訪人員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而不得有哪些行為
根據國家信訪條例,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Ⅳ 關於上訪的法律法規
上訪必須要依法,集體上訪最多隻能推選5名代表,一般向當地信訪部門上訪。
Ⅳ 信訪新規規定什麼問題能直接信訪
信訪人採用來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自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
Ⅵ 信訪人在信訪時應遵守哪些規定
⑴信訪人應根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到當地信訪部門和依法有內權處理容的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⑵在當地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受理、辦理期間,不得到上一級信訪部門有關機關越級上訪。
⑶到上一級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上訪,必須持有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書面答復意見或者提交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不予書面答復的證明。
⑷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信訪部門不予受理。
⑸信訪人到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集體上訪,應當推選出不超過5人(不含5人)的代表,到指定的場所接談。
⑹信訪人應當遵守信訪秩序,不得纏訪、鬧訪,否則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Ⅶ 我們現行正在生效的相關的信訪法律法規有哪些啊(包括涉法涉訴信訪)
我國現行正在生效的相關信訪法律法規《信訪條例》。
《信訪條例》中版的6種違禁行為是什麼?權
信訪人在信訪活動中,要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6種行為:(1)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行為。(2)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行為。(3)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4)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行為。(5)煽動、串聯、威脅、以財務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行為。(6)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Ⅷ 信訪人員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根據國家信訪條例,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專得損害國家、社屬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Ⅸ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遵守哪些行為規范
⑴信訪來人應根據「屬地管理、分級源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到當地信訪部門和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⑵在當地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受理、辦理期間,不得到上一級信訪部門有關機關越級上訪。
⑶到上一級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上訪,必須持有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書面答復意見或者提交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不予書面答復的證明。
⑷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信訪部門不予受理。
⑸信訪人到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集體上訪,應當推選出不超過5人(不含5人)的代表,到指定的場所接談。
⑹信訪人應當遵守信訪秩序,不得纏訪、鬧訪,否則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Ⅹ 人民群眾信訪有什麼相關法律法規
您好,目前我國只有《國家信訪條例》,各個地方政府有根據此出台的各地方信訪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