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陝西水資源管理條例

陝西水資源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3-10 12:00:51

Ⅰ 陝西省水資源概況急急急

【水資源】 陝西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425.8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445億立方米,居全國各省(市、區)第19位。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資源量可達847億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億立方米,豐枯比在3.0以上。水資源時空分布嚴重不均,時間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災,春夏兩季旱情多發;地域分布上,秦嶺以南的長江流域,面積佔全省的36.7%,水資源量佔到全省總量的71%;秦嶺以北的黃河流域,面積佔全省的63.3%,水資源量僅佔全省的29%。

Ⅱ 陝西省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的通知

只要領導高度重視,嚴格依法辦事,就能夠嚴格水資源管理。

Ⅲ 陝西省修訂地方性法規有哪些

27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悅作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省人大常委會緊盯渭河水污染治理不放鬆,堅持每年冬季督查大氣污染防治,連續兩年開展秦嶺生態保護執法檢查,連續五屆20多年堅持每年開展「三秦環保世紀行活動」。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資源保護法

在中國,有關水資源保護的法律和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城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管理規定》、《城市供水條例》、《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規定。

(4)陝西水資源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必要性:

要使水資源保護的各種技術、行政措施得以實現,運用法律的手段是必要的。水資源保護法律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在調整水資源與社會關系時,更多地涉及到水資源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制定出來的法律法規有很強的科學技術色彩。

水資源保護法律以保護水資源和改善水環境狀況為宗旨,它所約束的對象不僅是公民個人,而且包含了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關。

實施困難:

水資源保護法律的實施涉及到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因此執行起來比其他法律的實施更為困難,更為復雜。深刻地理解水資源保護法律,對於搞好水資源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是在中國經濟還不十分發達,治理水環境的資金仍較短缺,水資源保護意識還較淡薄的情況下,尤其要充分利用法律的約束力來保護水資源,正確處理好發展經濟與保護水資源的關系,集中力量解決突出的水環境問題。

Ⅳ 祁縣水資源的狀況

據祁縣水資辦負責人講:「該公司去年10月投產,今年1月份因加工原材料短缺停產,每天按用水300噸計算,每噸水收0.5元,生產3個月應收1.5萬元的水資源管理費。」

陝西恆興果汁有限公司祁縣分公司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去年10月投產以來,公司日消耗水果400餘噸,截至目前,已消耗祁縣及周邊縣市原料果7萬噸,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2100萬元。

該公司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但僅僅因為這個理由,祁縣縣政府就減免水資源費,實屬不該。對此,祁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當即要求縣水資辦,立刻拿出整改方案,限期向企業徵收水資源管理費;並為縣委、縣政府做好參謀,不再發生類似事情。

Ⅵ 陝西省水資源狀況

http://gtzyt.shaanxi.gov.cn/上面都有!

Ⅶ 水資源稅怎麼徵收

《擴 大水 資源 稅改 革實 施辦 法》明確,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陝西等9省份納入水 資源 稅試點改革。此外,水資源稅的征稅對象為地表水和地下水,納稅人為直接取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單位和個人。
按現行水資源費徵收標准進行平轉,明確試點省份最低平均稅額為,地表水每立方米0.1元~1.6元,地下水每立方米0.2元~4元,總體不增加企業和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用水負擔。根據《辦法》,由試點省份省級人民政府在最低平均稅額基礎上,分類確定具體適用稅額,在試點期間將水資源稅收入全部留歸地方。
不繳納水資源稅的情形: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從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塘、水庫中取用水的;
2、家庭生活和零星散養、圈養畜禽飲用等少量取用水的;
3、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為配置或者調度水資源取水的;
4、為保障礦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必須進行臨時應急取用(排)水的;
5、為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臨時應急取水的;
6、為農業抗旱和維護生態與環境必須臨時應急取水的。

Ⅷ 《水資源管理條例》 全文是什麼

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釋義】 本條是對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一、水資源管理體制是國家管理水資源的組織體系和許可權劃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以及防治水害,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組織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資源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是這次《水法》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水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性資源,也是生態環境的基本要素。水資源與土地、森林、礦產等資源不同,它是一種動態的、可再生的資源。流域是一個以降水為淵源、水流為基礎、河流為主線、分水嶺為邊界的特殊區域概念。水資源按照流域這種水文地質單元構成一個統一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質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這就要求對水資源只有按照流域進行開發、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處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區間、部門間的水事關系。水落石出資源的另一特徵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資源可以用來灌溉、航運、發電、供水、水產養殖等,並具有利害雙重性。因此,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各項活動需要在流域內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才能興利除害,發揮水資源的最大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目前,以流域為單元進行水資源的管理已經成為世界潮流。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二十一世界議程》指出:水資源的綜合管理包括地表水與地下水、水質與水量兩個方面,應當在流域一級進行,並根據需要加強或者發展適當的體制。我國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區的流域,這一自然特點使得協調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的關系顯得更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頒布的原《水法》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為推進我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於對水資源的權屬管理部門與開發利用部門相互間的關系和職責劃分不清,沒有明確流域管理機構的職責和許可權,導致部門之間職能交叉和職能錯位的現象並存,「多龍治水」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一是流域按行政區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與水質分割管理。這種管理體制在實踐中產生的主要問題有:一是不利於江河防洪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和統一指揮。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只顧自保,不顧整體,影響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於水資源統一調度,統籌解決缺水的問題。例如一些地區在枯水期爭相搶水,還有一些上游地區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區江河斷流、無水可用,給下游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損害。三是不利於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蓄,加劇了地下水的過量開發。據統計,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億立方米,已經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四是不利於城鄉統籌解決城市缺水的問題。五是不利於統籌解決水污染的問題。目前我國跨區域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局部治理,特別是下游地區治理無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質和水環境,只有上下游統一治理、統一水量調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於水資源經濟、社會和環境等綜合效益的發揮。新《水法》根據水資源的自身特點和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國家水資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經驗,按照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的原則,確立了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四、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資源統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資源的權屬管理。新《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全國水資源的戰略規劃,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調度、統一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等。為了實現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設立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設置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流域管理機構,例如1935年設立的揚子江水利委員會、1933年設立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和1929年設立的導淮委員會等。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對大江大河的規劃、治理和管理,在長江、黃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機構,其間機構幾經變更。到目前我國在長江、黃河、淮河、珠江、海河、遼河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為水利部派出機構的流域管理機構,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新《水法》對流域管理機構在水資源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進一步作了明確規定,具體包括:(1)水資源的動態監測和水功能區水質狀況的監測。(2)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綜合規劃和區域綜合規劃的編制。(3)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設水工程的審查。(4)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5)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排污口設置審查。(6)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水工程保護。(7)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緊急情況下的水量調度預案的制訂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的制定。(8)管轄許可權范圍內的取水許可證頒發和水資源費收取。(9)水事糾紛處理與執法監督檢查等。

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我國地域廣闊,各地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實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還必須緊密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水法》規定的流域管理機構與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水資源監督管理上的一些具體職責還將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規或者政府規章進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關規定,借鑒國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經驗,從總體上說,流域管理機構在依法管理水資源的工作中應當突出宏觀綜合性和民主協調性,著重於一些地方行政區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難以單獨處理的問題,而一個行政區域內的經常性的水資源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應由有關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地方在維護全國水資源統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統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地方性水法規和有關政府規章,制定有利於本地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府和有關規劃、計劃,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Ⅸ 水污染防治法與水資源管理條例有什麼區別

《水污染防治法》
廣義的水污染防治法是指國家為防治水環境的污染而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內及有關容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的水污染防治法指國家為防止陸地水(不包括海洋)污染而制定的法律法規及有關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水污染防治法於2008年2月28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460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6年2月21日頒布,2006年4月15日起實施。共計七章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簽發的行政法令、授權有關部門發布的國務院行政命令或下發的行政操作性文件。
是為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

熱點內容
葯品包裝法規 發布:2025-09-14 15:35:07 瀏覽:22
廣東省法律顧問工作規定 發布:2025-09-14 15:30:08 瀏覽:754
對依法治國重大意義的認識 發布:2025-09-14 15:28:58 瀏覽:600
上饒著名律師 發布:2025-09-14 15:27:07 瀏覽:990
西安離婚律師咨詢 發布:2025-09-14 15:27:01 瀏覽:503
哺乳期入職新公司會受勞動法保護嗎 發布:2025-09-14 15:15:02 瀏覽:463
重慶十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14 15:01:17 瀏覽:70
遷安律師事務所哪家好 發布:2025-09-14 15:00:10 瀏覽:985
3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9-14 14:58:13 瀏覽:267
日間門診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4 14:51:15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