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稅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稅法實施條例

發布時間: 2021-12-16 19:15:35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新法舊法

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將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近日,國家稅務總局也發布了《關於貫徹執行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問題的公告》。 那麼,新稅法與原稅法究竟如何銜接?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13日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問題一:工資、薪金所得如何銜接?
新稅法和實施條例均規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具體到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而言,是指納稅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適用新稅法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具體來講,納稅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適用新稅法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納稅人2011年9月1日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無論稅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後由扣繳義務人申報入庫,均應適用原稅法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說。
舉例來看,韓先生在某一公司工作,2011年12月3日取得工資收入3400元,當月又一次取得年終獎金24100元,其應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這位負責人說,韓先生因當月工資不足3500元,可用其取得的獎金收入24100元補足其差額部分100元,剩餘24000元除以12個月,得出月均收入2000元,其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0%和105元。具體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24100+3400-3500)×10%-105=2295元。
問題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如何銜接?新稅法自9月1日起開始實施,鑒於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按年度計算,而且是在一個完整的納稅年度產生的,這就需要分段計算應納稅額,即:9月1日前適用原稅法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9月1日(含)後適用新稅法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
這位負責人介紹,年終匯算清繳分段計算應納稅額時,需要分步進行:第一,按照有關規定,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第二,計算前8個月應納稅額:前8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原稅法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8/12;第三,計算後4個月應納稅額:後4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新稅法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4/12;第四,全年應納稅額=前8個月應納稅額+後4個月應納稅額。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也是比照這個計算方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要注意的是,這個計算方法僅適用於納稅人2011年的生產經營所得,2012年以後則按照稅法規定全年適用統一的稅率。」這位負責人說。
舉例來看,某個人獨資企業按照稅法和相關規定計算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45000元(註:按照相關規定,在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時,投資者本人後四個月的費用扣除標准為每月3500元),則其全年應納稅額計算如下:
2011年前8個月應納稅額=(45000×30%-4250)×8/12=6166.67元
2011後4個月應納稅額=(45000×20%-3750)×4/12=1750元
全年應納稅額=6166.67+1750=7916.67元
問題三:涉外人員附加減除費用如何調整?稅法規定,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簡稱「涉外人員」),在按稅法規定減除費用標准基礎上,可以根據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匯率變化情況確定附加減除費用,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和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原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的附加減除費用標準是每月2800元,即涉外人員每月在減除2000元費用的基礎上,再減除2800元的費用,減除費用的總額為4800元。
這位負責人說,考慮到現行涉外人員工資、薪金所得總的減除費用標准高於境內中國公民,從稅收公平的原則出發,應逐步統一內、外人員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准。
「這次在涉外人員的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准由2000元每月提高到3500元每月的同時,將其附加減除費用標准由2800元每月調整為1300元每月,這樣,涉外人員總的減除費用標準保持現行4800元每月不變。」這位負責人說。

②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 第八條第四項 安裝 是什麼意思

一、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凡符合該法第四條第四項規定的福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進一步解釋道:稅法第四條第四項所說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國稅發(1998)155號文解釋說,生活補助費是指由於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給納稅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其任職單位按國家規定從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向其支付的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如,按規定從企業福利費中支付給職工的困難補助、救濟金、醫療補貼、職工療養費、工傷補償費、喪葬費、撫恤金、獨生子女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等,均可免徵個人所得稅。二、不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項目。《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文)規定下列收入不屬於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並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一)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二)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三)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於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如,企業從福利費中按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發放給職工的供暖費補貼、防寒費、防暑費等,應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從福利費中發放給職工的實物,如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等非貨幣性集體福利應該按市場價、購買價或者其他價格摺合成等額的貨幣額,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自食堂或固定在某個餐廳午餐,由企業與飲食店結算,應當把餐費分解至每個職工名下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另外,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已實現貨幣化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車改補貼、通訊補貼不再作為福利費開支,應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並計征個人所得稅。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中華復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制》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頒布)、稅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以及由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發布的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定,構成了現行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主體法律基礎。

④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32條具體內容是什麼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
稅法版第七條所說的已在境權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是指納稅義務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該所得來源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繳納並且實際已經繳納的稅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頒布)、稅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以及由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發布的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定,構成了現行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主體法律基礎。

⑤ 個人所得稅第五條第一款及實施條例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十六條稅法第五條所說的減征個人所得稅,其減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釋義:第5條
第五條【減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三、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了減稅的情形,其中第一款規定了特殊人群的減稅。根據有關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僅限於勞動所得,具體所得項目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本法第2條所列的其他各項所得,不屬於減征照顧范圍。

需要注意,減稅必須遵守如下程序:(1)納稅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書面申請減免稅;(2)納稅人的申請經過審查批准機關審批。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做出減稅、免稅的決定;(3)納稅人享受減稅、免稅待遇的,在減稅、免稅期間也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經法定的審批機關批准減稅、免稅的納稅人,應該持有關文件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稅、免稅手續。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個人月工資收入超過3500元的部分,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4200-3500=700
700*3%=21

15000*5*5.50%=4125

⑦ 個稅法實施條例具體什麼時候出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制定。由國務院於2018年12月18日發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布,根據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訂,根據2008年2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訂,根據2011年7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訂,2018年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第四次修訂。

(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稅法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新個稅法核心內容:

2018年8月31日下午,備受社會關注的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至此,七次大修後的新個稅法正式亮相!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多項支出可抵稅。今後計算個稅,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新個稅法規定: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點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什麼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各項個人所得的范圍: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三、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五、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夥企業的個人合夥人來源於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個人對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是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等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是指個人出租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不動產、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偶然所得,是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第八條: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

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稅法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的義務人:

1、居民納稅人:A.境內有住所 B.境內居住滿一年

2、非居民納稅人: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滿一年


居民納稅人具有無限納稅義務,非居民納稅人僅境內所得納稅

針對個人收入的一種稅。例如稅前月薪18000元,對應的個人所得稅為2337.64元。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2011年調整為3500元。


⑨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VS.稅法 誰的位階高

你的理解有誤 你分為四部分就好理解了
境內支付 分為 境內所得 境外所得
境外支付 分為 境內所得 境外所得
1至5年 除了境外支付境外所得部分不用交稅其他三部分均需要負有納稅義務

⑩ 最新個人所得稅實施細則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貫徹執行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6號
成文日期:2011-07-29

字體:【大】【中】【小】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八號)(以下簡稱稅法)將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據稅法修改的相應條款,現就貫徹執行的有關具體問題公告如下:
一、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的適用問題
(一)納稅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適用稅法修改後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見附件一),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納稅人2011年9月1日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無論稅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後入庫,均應適用稅法修改前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應納稅額的計算問題
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投資者(合夥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後的生產經營所得,應適用稅法修改後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見附件二)。按照稅收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先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再計算全年應納稅額。其2011年度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如下:
前8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8/12
後4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後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4/12
全年應納稅額=前8個月應納稅額+後4個月應納稅額
納稅人應在年度終了後的3個月內,按照上述方法計算2011年度應納稅額,進行匯算清繳。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比照本公告第二條規定執行。
四、本公告自2011年9月1日起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089號)所附「稅率表一」和「稅率表二」同時廢止。
特此公告。

熱點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pdf 發布:2025-07-19 04:23:34 瀏覽:817
合同法第七章處罰 發布:2025-07-19 03:57:17 瀏覽:666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